2022年9月3日 星期六

飲食是一門修行功課


  飲食是維繫色身的重要來源,在這麼平常又重要的例行日常生活中,可以修行。要吃般若飯生死飯,都在我們的一念中。

   如果在吃飯時,心裡起了各種喜怒好惡的念頭,而分別執著不已,那就是生死飯;如果能觀照當下心念,善護根門,乃至於食存五觀,那就是般若飯

        會性長老說,修行者應採最低限度的生活,不必吃得太好、菜不要太多。因為「菜多心多」,老是打妄想在盤算現在要吃那一道菜?心都在菜裡面,那麻煩了,那怎麼能修行啊?!若能儘量簡化,即能少了很多麻煩與雜念。

   當然,若是作為供養者、煮食者,就要以最上的心供養!這裡是針對修道者自心而言,減低欲望之念,增上修道之心!

   在《華嚴經》〈淨行品〉所云關於飲食的思維,無一不是令發菩提心。一切皆要「善用其心」,則能於一切法,無不自在,能獲一切勝妙功德!

若見空鉢,當願眾生:其心清淨,空無煩惱。
若見滿鉢,當願眾生:具足成滿,一切善法。
若得美食,當願眾生:滿足其願,心無羨欲。
得不美食,當願眾生:莫不獲得,諸三昧味。
得柔軟食,當願眾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軟。
得麁澀食,當願眾生:心無染著,絕世貪愛。
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當願眾生:得佛上味,甘露滿足。
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

 

  進一步,了解所有「食物」。佛陀教導有四種導致苦、樂的食物,分別是:段食、觸食、思食、識食。

 一、段食:粗搏食,一般可食用的食物。在食用一般的飲食上(段食),如果沒有看清食物的真相,或只是依欲望而食用所謂的垃圾食物,則會對我們色身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二、觸食:感官印象。而透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與外境的接觸,這些將成為我們意識的糧食,滋養(或危害)我們的心靈。例如文字、影像、音聲等,我們要感受到恐懼不安、或是安祥平靜,其實我們都可以自己選擇的。

三、思食:意志。

四、識食:意識。

   若能保持正念,清楚了知自己要攝取什麼,則我們的心靈會更加乾淨清晰。若不想吃下含有恐懼、憤怒與暴力的食物,就要以正念觀照,選擇可以增長我們智慧與慈悲的食物。善護六根,修息正念,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就從所選擇的食物開始。

 

        般若飯或生死飯20081106

        正念的飲食20090819

        早飯要早,中飯要飽,晚飯要少20110708

        念念淨行,與法相應20160611

        觸食 20160627

        菜多,心多202102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