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

三類迴向圓佛道(2024結夏安居課程研討)


  今日課程一開始,師父將上次課程〈西方發願文〉「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的回向意義,再重提說明。「回向」是修行的一個要點,「回」是迴轉,「向」是去向;菩薩修行一定要回向,能得出世的解脫正因,否則只是得人天有漏果報。所以 省庵大師舉大乘法的「回己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以回向修持自利利他、莊嚴佛果,並成就般若空慧,了知能所自性本空,為無漏無為之層次。

   蓮池大師文簡義賅,因此 省庵大師再設五番問答,幫助行者能了解深意。第一個問題,是對於將修行功德迴向是否為住相?[1]省庵大師先讓大眾了解,以正信因果業力法則來看,所修善德必有福業,因此不能用不執著不住相來否定;若能將人天有漏果報轉成出世的無漏解脫正因,此與凡夫的住相執著是不可同日而語。[2]所以「不執著」是指不住在自己的人天果報,此心境並非凡夫的執相。

  師父強調,不可「執理廢事」,錯解空義,在尚未證到空性前,更應汲汲修善法,再將之回施眾生及菩提,成就無漏解脫勝因,為「無住相布施」,將有為有漏轉成無為無漏,此是大乘的勝妙修行方法。印隆想到「寧起有見如須彌山,莫起無見如芥子許」,若著斷滅空見,會以盲導盲,乃製造諸惡業而入三途惡道,難有脫期。

  第二個問題,在於將功德迴向眾生,若無利益則成虛妄;若有利益,則變成我作他受,有這樣的道理嗎?[3]省庵大師舉 阿彌陀佛於因地(法藏比丘)所修的福德智慧與大願,而成就莊嚴的極樂淨土,讓求生淨土的行者同佛一樣可以受用。[4]師父也舉例如修建堤壩之人,能讓後來的眾生也享用到,此是同理可證,所以今日信願執持佛名號,當下已能攝入佛陀所修習之功德。師父並勸勉大眾在修行的當下,要重視自己所發的心念,如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云:「願力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

   第三個問題,詢問所修善業若回向與不回向,是否有差異?[5]省庵大師的回答,可以知道是否回向的勝劣差異極巨!若能回向,則少福成多,如一滴投海,同樣有海的性德不可分別;不回向則多福轉少,如將水放到有漏容器,很快就會漏光。師父說明,福德大小在於心量多寡。並勉勵大眾要將所修持的一切善法、即使微小一善,都要成為往生淨土的資糧,否則心被福牽,還生三界輪迴,乃至成為三世冤。[6]師父舉《地藏經.布施校量功德品》,要心緣法界、功德回向法界,成就不可思議的解脫功德。

  第四個問題,認為回向西方與成就佛果,都是為了自己,怎麼能說是施予眾生?[7]省庵大師說明就是為了要利益眾生,才要回向往生西方與成就佛果,成佛的目的是為了度化眾生,大乘佛法是說自他不二,所以利己的當下就是為了利他,成就自己就是成就他人。[8]

  第五個問題,提問若以般若空慧觀照,眾生本是假有、菩提亦非有、也無善法可見,都為假名安立,本自空寂,這樣要用什麼來做回向?[9]省庵大師回答,「三事俱空」的境界,是覺悟者徹證之境界,但業力凡夫無法真實理解,妄造諸業,妄受諸苦,是故菩薩雖知虛妄,但不廢修持因果,回向善法功德布施予眾生;同時發願成佛,入虛妄三界火宅來度化眾生,希望眾生能從無明夢中朗然大覺。若執偏真涅槃,則墮入二乘斷滅無為坑,成定性聲聞緣覺,發不起莊嚴佛土的菩提心,焦芽敗種,永絕菩提。[10]

  師父舉《金剛經》,雖知無我、人、眾生、壽者,但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俗二諦圓融,方是中道境界,此是大乘一境三諦。並於課末,再提 蓮池大師與 省庵大師的示現事蹟,勉勵大眾堅信不疑,仰效兩位大師的行誼。〈西方發願文〉說明「願」之重要,成就信行;〈西方發願文註〉引發正信,啟發正行,增上信願與行善資糧。

  今天〈西方發願文註〉講說圓滿,感恩師父帶領大眾研讀〈西方發願文〉與〈西方發願文註〉,師父的開示充滿信願的力量,讓淨土行者有所指歸。也很喜歡師父自在無礙的說法,讓大眾充滿法喜!

 



[1] 〈西方發願文註〉:問:所修善業,雖有若無,名不住相。今一事甫畢,汲汲回向,不已著乎?

[2] 〈西方發願文註〉:答:汝言善不住相,為有後報否?若無,則墮斷滅;若有,則雖不求福,福還隨汝,人天果報,固未免離,云何無著?今以此福,回施眾生及以諸佛,則成無漏勝因,何著之有?

[3] 〈西方發願文註〉:問:回施眾生,眾生實得利益否?若無利益,則成虗妄;若有利益,則我作他受,焉有此理?

[4] 〈西方發願文註〉:答:菩薩福德與眾生共,現在雖無利益,未來成佛則眾生受賜。如彌陀佛國,凡來生者,即同佛受用,並由世尊因地作福,回施我等,是故今日得其果報。如父財子用,孰曰不可乎?!

[5] 〈西方發願文註〉:問:回向與不回向,功有勝劣,事有得失否?

[6] 〈西方發願文註〉:答:回向則少福成多,如一滴投海,不可分別;不回向則多福轉少,如水灌漏巵,須臾即盡。又若能回向,則心能轉福,逕往西方;若不回向,則心被福牽,還生三界。是以修淨業人,凡有一善,必先回向西方者,葢以此也。

[7] 〈西方發願文註〉:問:回向西方則自求快樂,回向佛果則自求尊勝,由來為己,何與眾生?

[8] 〈西方發願文註〉:答:苟不為人,則何須作佛?如不因治亂,焉用求王?當知利人必先自利,成己即是成他,尚何彼此分別之有哉!

[9] 〈西方發願文註〉:問:眾生本空,菩提非有,不見善法,將何回向?

[10] 〈西方發願文註〉:答:雖知三事俱空,而眾生不解,妄造諸業,妄受諸苦,是故菩薩以善法而回向之,又欲成佛而度脫之,不廢修持因果耳。若執俱空,則反成偏見,墮入二乘斷滅深坑矣!是知具足三種回向,是菩薩修行要行,不可不知。略釋願文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