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7日 星期二

有一種愛是放手:斷食善終2/畢柳鶯醫師


  畢柳鶯醫師出版第一本《斷食善終》後,再出版了第二本《有一種愛是放手:斷食善終2》,做了更深入與更多面向的探討:如無效醫療、醫病關係、斷食往生的法律與倫理問題,更援引許多國內外案例與先進作法,作為參照。以及許多人關心的問題:哪些人適合斷食往生?斷食往生是餓死嗎?斷食往生是不是自殺?斷食往生合法嗎?斷食往生是否符合醫學倫理等。


   畢醫師說,為何她要撰寫第二本書?她在blog分享一篇導讀,說明撰寫過程「閱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一種愛是放手:斷食善終2〉之撰寫與閱讀而寫作本書的目的,是希望人們正視死亡議題,去除對死亡的恐懼,對未來一定要面對的死亡能夠擁有充分的知識,需要醫療抉擇的時候,能夠理性的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懂得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懂得如何做好臨終的舒適照顧與陪伴,讓亡者安然離去,生者沒有遺憾。


   本書有畢醫師協助家屬陪伴老衰重症者斷食往生的經驗分享,包括執行細節、可能面對的疑問與困境、家屬的心情糾結與轉折、臨終靈性照顧到病人安詳往生的過程。對於希望需要陪伴家人在宅善終、和考慮協助家人斷食善終的家屬,有詳細的參考資料,書末並有陪伴斷食的家人感人的心聲。


  書中說明「哪些人適合斷食往生」?第一類是老衰、疾病末期的病人。[1]第二類是疾病本身太痛苦且無法治癒,情況只會越來越壞。[2]第三類是尚有決策能力,罹患神經肌肉退化性疾病者。[3]第四類是癱瘓臥床,意識不清或有失智現象而無決策能力的病人。第五類是未雨綢繆者。[4]畢醫師也說明不適合斷食往生的狀況,基本原則是:所有經由治療可以得到復原的病人都不符合相關規定[5]


  在本書中,畢醫師提到,道證法師(西元19562003年,郭慧珍醫師)描述廣欽老和尚臨終時「近月不食」,唸佛仍聲音宏亮;以及 弘一大師自知時至,交代好後事,於農曆八月二十七日開始「絕食」,在九月初四圓寂。這種「自知時至」而不再飲食的範例,也出現在許多大修行者身上。

  對於「斷食善終」,印隆從一開始的不解,但還是花了時間研讀畢醫師在FBBlog分享的文章、相關受訪與演講影片,慢慢能理解畢醫師的推廣用意。她的重點不是「斷食」,而是以目前能合乎台灣法令的方式,幫助被折磨的末期病人「善終」。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達、健保與保險制度的支持等,卻有越來越多的病人插管臥床躺在醫院、養護中心或家裡多年,身上有各種管路──鼻胃管、點滴管、靜脈輸液管、氣切、呼吸器,身旁有各種儀器,最後死在醫院或機構。病人和家屬皆承受巨大的痛苦與壓力,特別是當疾病發生突然,也期待病人可以得到復原,當發現無復原機會,只能看著身體狀況逐漸惡化。經濟情況不好的,還要努力的張羅醫療和照顧的費用,或者家人自己照顧,照顧者也身心俱疲。


   每個人都想善終,在愛與祝福下圓滿此生。善終需要提早準備,及早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平常與家人多溝通自己的生死觀,在無常來臨時,可以冷靜做好決定,不接受無效的醫療,是避免生不如死的第一步。

 願每一個生命都能在終點前得到善終的權利。

 

        書籍參考(博客來)

        斷食善終紀錄片:《順行》A Good Death

        畢柳鶯《斷食善終的實踐》|佛光山惠中寺

        〈有一種愛是放手:斷食善終2〉之撰寫與閱讀


 



[1] 人類死亡的自然機制是器官逐漸衰竭,包括消化系統,所以會自然吃不下也喝不下。但是不論是一般醫護或者家屬,如果沒有這個觀念,以為病人要多吃多喝才能保有體力、免疫力,而強餵病人或者打點滴,其實病人是很受罪的。可能造成病人身體腫脹,甚至有胸水、腹水。若經過心肺復甦術,病人吐血水、針孔也冒出水來的景象,縈繞在家屬腦海中,將造成很深的創傷和遺憾。當不能吃了,不想吃了,就順其自然,病人會出現「臨終脫水」現象,如乾枯的樹枝、落葉,神態安詳的往生。

 日本NHK電視台曾經製作一部紀錄片,並出版同名書籍《老衰死》。隨著人口老化,「老衰死」的比例逐漸增加。這些人除了高齡以外,並沒有特殊嚴重的疾病,沒有緣由的睡眠時間越來越長,進食量越來越少。有經驗的醫師和照護人員,並不會特別把病人叫起來吃東西,讓他們想睡就睡,醒來了想吃再吃,吃多少完全由病人決定,不強迫病人。許多病人沒有什麼痛苦,也不需要任何醫療處置,在不吃不喝兩週到一個月左右,平靜的走了。就像即將燃盡的蠟燭一樣,連進食的欲望都沒有,也沒有吸收食物的能力,自然的停止飲食往生。這時候如果人工灌食或者打點滴,只是讓病人因痰增加、身體腫脹而死,徒增其痛苦。

[2] 如癌症末期、慢性肺病、慢性肝病、慢性腎衰竭、心臟衰竭等。

[3] 如大腦退化、帕金森氏症、漸凍症、小腦萎縮症、肌肉萎縮症等。因為退化性疾病沒有特效藥,只會持續惡化,終將完全失能,可以依據其自由意志進行斷食往生。這就是國外所謂的自主停止飲食(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VSED),也符合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規範。

[4] 有許多資深醫師、讀者、斷食往生家屬向我反映,對於死亡不再恐懼,因為知道將來若是老衰重病、疾病無法治癒,或者生活品質低落、無自理能力時,可以在家自主斷食。不去安養院,也不接受無效的醫療,舉辦生前告別式,在家人陪伴中自然往生。有幾位癌症患者表示因為知道有斷食往生方法,感到心安。有位斷食善終家屬表示「善終真美好!」,這也是她所期許的目標。

[5] 目前尋求斷食往生,而我沒有辦法幫忙的是罹患精神疾病者。雖然有極少數的國家,罹患難以治療的精神疾病,有難以忍受的痛苦時,可以申請安樂死。但是大部分的國家,還沒有列入,台灣的病主法等也都沒有考量到慢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善終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