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見聞利益品》說明修持地藏法門,若「遇險持名」,能「化險爲夷」:未來世若有善信男女,因公私事非出門不可,倘遇驚濤駭浪,或經盜賊、惡獸出沒的險徑,行前先修地藏法門、持地藏菩薩名號再出門,沿途仍憶念不失,便能化危爲安,得善神護衛。[1]
印隆於民國81年(1992)暑假,與幾位打工的同事去澎湖旅遊,當時有安排趁退潮時,走過一段海底之路到達一個小島上,因為要住的小木屋也在那個小島。可是導遊算錯時間,在走到一半,潮水就漲起來了;印隆剛好是走在最後面、又走得慢,此時水已快速升高到腰部,已上岸的同事都很緊張。當時已有做定課的習慣,因此出門也帶著《地藏經》,堅定的相信佛菩薩會保佑,並一心持念地藏菩薩聖號;有感覺到水上漲的速度好像變慢一些,待安全走到目的地,同事們都拍手鼓勵,水又突然上升,鬆了一口氣!
除了事相上的庇佑,有更深的表法意涵:慈寬法師開示何為「永離險道」的「得大利益」──在輪迴旅途中,其實三界內都是險道,而「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2]地藏菩薩就是善知識,是帶領眾生出離苦海之舟航,是為「出離險道」。
在三界中所遇到的一切境界、環境,即是「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在娑婆輪迴路險的當中,幸有得遇三寶,見聞地藏菩薩,因修持而能夠出離險道,這是真正的「平安」。
《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真正的離苦得安樂是要出三界。地藏菩薩引領眾生歸向佛法的終極解脫大道,而我們就是靠地藏菩薩出苦,同時也做眾生的地藏菩薩一樣,接引眾生出離險道。
[遇險持名,化險爲夷。]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未來世若有善信男女,或因家庭,治理資生事業,求財謀生,或爲公事、私酬,或因了生死事,尋師訪道,或入深山修行,或因緊急要事,非出門不可,古時交通不便,須爬山涉水,乘船渡河過海,倘遇驚濤駭浪,或經盜賊、惡獸出沒的險徑。
「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徧,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於虎狠師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要遠行前,先修地藏法門,持地藏菩薩名號萬遍再出門,沿途仍憶念不失,便能化危爲安。四威儀中,得善神護衛,縱遇猛獸,一切毒害,皆不能傷。
◎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永離險道]08Y044M:01:01:40 - 01:04:32
地藏菩薩的「得大利益」不止於此,我們看前面的〈地神護法品〉裡面,前面的利益裡面,到後來他會從小利益裡面一直慢慢引,慢慢引,引到後來他都是希望能夠得到大利益,所以在這八種利益當中,你看從前面的第一個,一直到最後的過渡旅途裡面,其實他也一直在加深他的用意,他為什麼到最後裡面去告訴你過度旅途能夠永保安樂?其實他也在告訴我們什麼地方是險道,叫我們要「出離險道」。
所以在這一部經前面的地方,有說「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就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在三界內都是一個險道,那我們今天碰到地藏菩薩,就是「念地藏菩薩萬遍」就是碰到善知識,祂是一個明燈,祂是一個善導,就是帶我們要出這苦海之舟航,這最後的「引出險道」,其實是要帶我們出三界的。
那麼三界裡面當中有很多的虎狼獅子、一切毒害,都不足以構成我們修行上的障礙,所以我們今天在三界當中碰到的一切人事、或者碰到一切的環境裡面,其實都是「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所以我們今天所碰的都是一些娑婆輪迴路險的當中,但是我們有碰到地藏菩薩、有碰到佛法,所以能夠出離險道,所以在這裡面,是要提升我們從這個世間件法裡面如何超越,所以它把這個「出離險道」放在第八個,那見聞利益最大的利益是什麼?出離險道。
那出離險道,其他的隱隱的意思裡面,除了「平安」這二個字,裡面告訴我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真正的是要出三界,那是地藏菩薩祂的用意是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在三界當中,個人的境遇或個人的宿業不同,雖然來源不同,但是所向應該是歸向佛法的終極解脫大道,這是同一目標,這是共同的,所以碰到任何的因緣,都是讓我們可以修行的,那我們就是靠地藏菩薩,同時也做眾生的地藏菩薩一樣,接引眾生出離險道。
[1]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12 見聞利益品〉:「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於虎狼師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CBETA 2023.Q4, T13, no. 412, p. 788c5-10)
[2]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8 閻羅王眾讚歎品〉:「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識,提携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于好道,令得安樂,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天人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CBETA 2023.Q4, T13, no. 412, p. 785a5-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