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地藏菩薩形象


   在一般常見的地藏菩薩形像,是示現出家相,四大菩薩裡面唯有地藏菩薩現出家相。而不論是立像或坐像,手中都持著錫杖,因為錫杖是表出家眾的隨身物品;但是另外來說,是地藏菩薩的大威德力,振開地獄之門。

   如果是坐像的地藏菩薩,除了這個手中所持的錫杖,另一手中是托著如意珠,表滿一切眾生所求,跟觀世音菩薩一樣,如意珠所展現的就是有求必應。


 
  而
九華山所示現的地藏菩薩,是新羅(今韓國首爾)王子金喬覺,發心出家後為地藏比丘,於唐太宗貞觀四年來到中國參學,後至安徽省九華山苦修。九華山主姓閔,閔公對地藏比丘也非常敬仰,於是將整個九華山地全部布施供養。其子也隨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後閔公隨其子出家。現在所見的地藏菩薩像,兩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閔公父子。


 
  另有地藏菩薩形像是有座騎,此是有傳於金地藏於來到中國時,帶者一條白犬,名叫「諦聽」,一直忠心伴隨其左右,後來白狗也一同被供奉了起來,化為座騎,被視為吉祥的神獸,後世為其雕塑時便加入一些「祥獸」該有的優點,像是麒麟足、龍身、獅尾、獨角等等。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印順法師)貳、九華山之地藏菩薩]

  中國有四大名山,即四位大菩薩的應化道場。五臺山文殊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九華山地藏菩薩。此四大名山,有許多寺院,幾乎全以本山的菩薩為中心,如五臺山寺院,皆供文殊菩薩;普陀山寺院,皆供觀音菩薩為本尊等。這樣,四大名山即為四大菩薩的應化道場,也就成為全國佛教徒朝拜的聖地。

  九華山在安徽的青陽縣,本名九子山,唐李白至九子山時,見九峰如華,後來因之又名九華山。唐代的中國佛教,正如日麗中天,東傳至日本、韓國、日、韓等國有不少僧人來中國求法,或學儒學、政治等。那時韓國分為三個國家,即新羅、高句麗、百濟。有新羅王子發心出家,名地藏比丘,於唐太宗貞觀四年,來中國參學。最初隨處參訪,遊化數年,後至南中國的安徽省九華山,見深山中有盆地,即於此山結廬苦修。

  不知過了若干年,為地方士紳諸葛節遊山時所發現。見此一和尚,住的是石洞茅蓬,破鍋殘粒中滲有一些白土,生活異常清苦。詢知是新羅王子,遠來中國求法,諸葛長者深感未盡地主之誼,於是發心提倡,為地藏比丘修建寺院。

  九華山主姓閔,家財甚富。建寺必得請閔公布施山地,閔公對地藏比丘也非常敬仰,問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一袈裟所覆蓋地足矣。」時地藏以神通力,袈裟一披,蓋盡九華,於是閔公將整個九華山地,全部布施供養。閔公為地藏護法,其子也隨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為地藏的侍者。現在所見的地藏菩薩像,兩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閔公父子。

  寺院建成後,各方來參學者甚眾,新羅國也有不少人來親近供養。九華山高且深,寺眾增多,生活即發生問題,煮飯還要滲拌白土(此土色白而細膩,俗稱觀音土),其清苦可想而知,故當時稱之為「枯槁眾」。寺中大眾只是一心為求佛法,而完全放棄了物質享受的要求。

  地藏比丘及大眾在九華山的影響甚大,後來新羅國王得悉,即派人送糧食供養。地藏比丘一直領導此精進苦行的道場,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三十日涅槃,世壽九十九歲。大家都直覺到:地藏比丘實為地藏菩薩的化身,是地藏菩薩來中國的應化,所以大家稱之為地藏菩薩,而九華山即成為地藏菩薩應化的道場,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了。特別是每年七月三十日,九華山香火尤其鼎盛。地藏菩薩自有他特殊的因緣感應,才能得到民間一致的信仰。

 

會性老法師開示《地藏經》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

[地藏形象]08Y044M 音檔15:36 - 17:10

   地藏菩薩手中所持的這個法寶,我們看地藏菩薩的像裡面,所有地藏菩薩如果不是立像持著這個錫杖,那麼他為什麼持錫杖呢?因為他第一個是示一個出家相,四大菩薩裡面唯有地藏菩薩現出家相,那麼出家相裡面,那個錫杖是祂的一個表隨身的一個工具,就是要去跟人家托缽的時候,他是用錫杖在門口震幾下,那裡面的這個檀越、施主就會拿東西出來,這是一個托缽的工具;但是另外一個來說,地藏菩薩因為手中的錫杖,那是振破地獄之門,他大威德力,不是去震開這個檀越之門,而是震開地獄之門,救地獄苦,他那錫杖的功夫。

那麼,如果是坐像的地藏菩薩的話,那祂除了這個手中的錫杖之像之外,他手中是托著如意珠的,地藏菩薩的手中是有一顆如意珠,這顆如意珠就是滿一切眾生所求,跟觀世音菩薩一樣,所求皆滿,在如意珠所展現的就是有求必應,所以這個是對地藏菩薩要有充分的瞭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