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瑜伽焰口儀軌》內容與基本架構

 

在《焰口儀軌》每段法節,每字每句均包涵「外、內、密」三層義理,又融攝「事法、理法、實相法」,其總攝一切法,持無量義含,重重無盡,圓融無礙。「密」表金剛藏真如自性,向內而修,但非以神秘兮兮來顯異惑眾,若不識本心,則修法無益。主法金剛上師若不具證量,或觀想不明、或起妄想,幽冥眾生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也願大眾了解法儀內容,以助行法順利,觀修得力!

 

何謂「瑜伽焰口」?「焰口」的梵語「薜荔多」,漢譯為「餓鬼」。「餓鬼」為六道之一,經典上記載餓鬼有三十六種種類,因業報不同,分為:有威德權勢、甚至大法力的「弊鬼」;及長劫不聞漿水之名,腹大如鼓、喉細如針,常為飢渴所逼,即使有飲食,在還沒進到嘴巴就會化為火焰的「焰口鬼」。

 「瑜伽」則是「相應」的意思,[1]密法中即以三密相應於三業,以結手印、誦咒、觀想,加持身、語、意三業清淨。[2]「瑜伽焰口施食」整場佛事,主法金剛上師都是如此來修法。

 據所查資料所示,受到元朝藏傳佛教「薩迦派」傳入中土影響,現在的《瑜伽焰口》結合了部分《如來頂髻尊勝佛門現證儀》及《吉祥上樂中圍修證儀軌》法節,約略解構如下: 

◎ 過案薦食。


◎ 登千華台、掛空安壇、祖衣遮身、焦面禮拜主法上師……。


 

壹、前行法

一、修預備法

「預備法」就是使自己及眾生,還有壇場內外、乃至山河大地(情器世間)都能清淨無餘,讓接下來的佛事能順利如法進行。

 

(一)迎請三寶三根本

首先上師執手爐以香花迎請三寶、三根本光荷水月道場,此一瓣香非世間香,乃持戒修定而從自性湧出之般若光明。[3]


 

(二)紹隆灌頂(登寶座)

既以香花供養剎海三寶,接著上師登寶座,頂戴「毗盧帽」,安住毗盧遮那法身大光明藏。

並在展五佛冠時,獲五方佛灌頂,轉五識為五智。

最後祈請準提佛母,加持圓成利生所具資糧。

 

(三)結界、淨壇、除魔(示12因緣)

再來為預備法的重點:結界、淨壇、除魔。

 

1. 結界


「結界」是以菩提心仰仗五佛威德智慧,來結界守護眾生心,正所謂:內魔不生,外魔不起。「五方佛結界」又分:「器世界-外結界」,與「情世界-內結界」。

結界時,上師會念兩次「吽」字,表「金剛不壞、無堅不摧」,指的是如來藏真如本性。

第一聲「吽」,成就「外結界」,範圍為東、西、南、北、中五方位,以五種標誌(金剛杵、摩尼寶、妙蓮華、十字金剛(杵)輪、聖法輪)為壇,遍虛空、周沙界。

念第二聲「吽」時,成就「內結界」,轉所眾生「貪、瞋、癡慢、疑」五毒為「妙觀察、大圓鏡、法界平等性、成所作」之五智,因此真正的結界是結心界,收攝內心,令六根不染六塵,轉根、塵、識為智。

最後對自性五方佛獻六妙供:花(眼識清淨)、香(鼻識清淨)、燈(意識清淨)、塗(身識清淨)、果(舌識清淨)、樂(耳識清淨)。

另,《焰口儀軌》「五方佛」,所相對應的五種顏色跟密宗不一樣,這是因為受到中國「東南西北中」、「木火金水土」五行影響,而演變為佛身顏色為「青赤白黑黃」。但其實諸佛五智具足圓滿,任何放光都可以無礙利生。

 

結界儀式結束,上師自成本尊,進入「觀音三昧」,在這裡有一段口訣:

塵塵剎剎盡圓融,萬別千差一貫通,拈起珊瑚枝上月,光明炯炯照無窮

 

此是「托塵妄現,離塵無體」,泯自身成觀音種子字「紇哩」大光明藏,在此觀音三昧正定中,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時間分別,更無此世界、他世界空間隔閡,正所謂:「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因此方能「圓融塵剎、千差一通」。

 


下一段「珊瑚枝上月」指「水月」,非有非空,非真非虛,如「自身觀音」一樣,光明無有實執。而「拈起」這兩個字是整段重點,指上師由凡入聖心境的轉化,提起這一念覺心,「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2. 淨壇


上師復以「大悲水」,熄滅眾生煩惱、妄想、熱惱得清涼,同時修「淨法界」。法界總括萬有,即是一心,此一心即一真法界,清淨本然,只因「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故今日仗佛真言密咒功德,清淨「事法界父母所生之根身」。

 

3. 降魔除障


法界清淨後,無有雜染,隨加持「金剛鈴杵」,[4]而行羯摩事業法,為降魔的法節。[5]接著上師會用悲智雙運的鈴杵,以及無上的般若智慧,來降伏內、外魔障。

 


最後持〈十二因緣咒〉,示以「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等」十二因緣法,令其悟十二有支自性本空,入佛般若密海。[6]

 

二、四加行法

(一)歸依三寶三根本、道場觀(淨土變)


安住此心歸依三寶三根本,觀想情、器世界,依、正二報(即六道眾生及外在山河大地),全部都變成佛國淨土,人人都是菩薩,舉凡六根所觸所及都是圓滿的,於人事物都生起殊勝解、清淨觀,這當中也包含了六道群靈,通通一律變成本尊觀音,平等平等。以下這段「道場觀」,也就是「淨土變」的觀修方式:

一切方隅所有地 瓦礫砂磧等皆無 琉璃寶地平如掌 柔軟微妙願安住
猶如極樂國莊嚴 妙寶為地眾花敷 園林池沼無缺少 以大法音皆具足
從出世間復能現 種種七寶之所成 無量光明遍照處 諸佛菩薩願安住

(二)奉獻曼達、下施斛食


「獻曼達」為焰口壇儀重點,[7]為了利益河沙般無邊的六道群靈,必須要有足夠的福智二資糧,方能順利成辦,因此首先當修廣大供養。


修持「供曼達法」,是將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最勝珍寶,以加持力故,重重無盡,如普賢供養雲,奉獻無量諸佛,成就妙供。


結束獻曼達後,誦念〈大輪明王咒〉,此咒能令此土化為莊嚴壇城,如佛淨土,等無有異。

 

(三)三十五佛懺罪(啟告十方、伸五供養)


接著再次迎請三寶。



以三十五佛懺罪。


再啟告十方四聖六凡同臨道場,伸五供養

 

(四)上師觀音相應法


此段法節,為「觀音(生起、圓滿次第)相應法」,進入「大悲上師觀音三摩地」。這一段觀誦包含了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上師藉由禪定,從內心向外顯現觀世音菩薩壇城。:

南無無盡三寶尊 我今誓發菩提心 唯願菩薩來攝授 速證觀音微妙身
次入觀音三摩地 澄心閉目觀心中 圓滿皎潔淨月上 字種放光成蓮花
花中有一觀自在 相好具足無比對 左手執持妙蓮華 右手於葉作開勢
菩薩思惟有情身 各具覺悟之蓮花 清淨法界無惑染 八葉各有一如來
如來入定跏趺坐 各各面向觀自在 項佩圓光身金色 光明朗照及晃耀
次想其華漸舒大 其量週遍虛空界 思彼覺華照法界 如來海會共廣大
心若不移於此定 憫念一切諸眾生 覺華蒙照脫苦惱 變同菩薩觀自在
蓮華漸收同幾量 復結自在觀音印 加持四處誦密言 自身亦等觀自在

這是純淨的大光明藏壇城,上師所自成的觀音是「空行觀音」,一面二臂身白色,右手結予願印降注光明甘露乳海,左手施無佈畏印持蓮花,示眾生清淨佛性。底座為八瓣蓮華寶台,八葉表八識,一花喻一心,此為八識為一心利生妙用。其八葉上,安坐「多寶、寶勝、妙色身、廣博身、離怖畏、甘露王、阿彌陀及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皆面向觀音,觀音放光供養八佛,八如來再放光返照觀音。光明即是蓮花,蓮花即是壇城,壇城即是法界,法界觸此光明眾生,皆成觀音,心安住在此平等大空三昧中。

接著收攝次第,把剛才放出去的光,逐漸的收回來,蓮華也慢慢變小,等同自身大小,接著結印出定(出定:出菩提路、廣度眾生),進入焰口正行。

 

 

貳、正行法

一、破地獄(脫苦來赴道場會)


首先破地獄──脫苦來赴道場會,首先所誦持的偈誦「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出自於《大方廣佛華嚴經》的〈覺林菩薩偈〉。舉凡施食儀軌、乃至地藏經前,都會誦持此偈文。

 

二、召請(地藏、各類孤魂)


 

三、顯施(散花米飲食、錢寶受甘露味)


 

四、滅障(示罪福無自性)


 

五、密施 (七如來、變食、甘露、三昧、乳海、普供養)


 

 

叁、結行法

一、佛頂尊勝陀羅尼薦施


 

二、六趣偈說法、奉送、迴向

(一)六趣偈說法


 

  (二)奉送


 

  (三)迴向


 

 三、金剛薩埵百字明補闕圓滿觀空


 

 



[1] 簡而言之,「瑜伽相應」就是:「心佛眾生無差別,法界平等性清淨,真空實相般若見,千里十方皆淨土,無邊萬里如對面,諸佛一似大圓鏡,我身猶如摩尼珠,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共同如來合,一切時中體安然,皆共歸依迴向中」。

[2] 若依東密空海大師所言,所謂的《瑜伽相應》為《體相用無礙加持》包含:
  1. 六大無礙。
  2. 四曼不離。
  3. 三密加持。

指行者與毗盧遮那佛同以地水火風空識六大為體,以大曼陀羅、三昧耶曼陀羅、法曼陀羅、羯磨等四曼陀羅為相,以身口意三密用。此體、相、用契合五佛智,得本尊無礙之加持,安住此體性方能無礙做利生佛事。

[3] 即「五分法身香」,引《壇經》說明如下:
  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

[4] 就密法來說,「鈴杵」算是最重要的法器:「金剛杵」象徵著相對的菩提心,即「慈悲或方便」,能堅固眾生菩提心,摧毀一切無明煩惱魔障。「金剛鈴」則代表究竟的菩提心,即「智慧或空性」,這象徵密乘行者必須悲智等持、空慧雙修。

「金剛杵」的設計,是上下五鈷對稱的,無論怎麼轉,繞了一圈樣子還是沒有變──上五股鈷表五方佛智,下五鈷表眾生五毒五識,這代表佛與眾生佛性平等無差別

「金剛鈴」的設計,鈴的上端五鈷一樣代表五佛智,中間有一個般若佛母佛首,象徵「智慧到彼岸」,五鈷結合佛母佛首,代表「入真空三昧」,鈴的內部內圈為「自性空」,敲打鈴的鈴舌,表示著「通達真空的方便」,而鈴聲其性本空,實無有相,遇緣則妄生,緣盡聲妄滅,一切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5] 關於「魔」的經典記載,魔居住第六天「他化自在天」,是欲界最高的一層天,這些天人只要彼此兩眼剎那間相交,就能完成男女欲愛,且舒妙歡愉程度,超越世間無量倍。他們喜看世人荒淫於欲愛,竭盡引誘他人陷入欲事、希望所有人都沉溺於欲樂中。世人為了得到欲樂,就開始造業,殺生,偷盜樣樣都來,苦惱越陷越深。從這裡可以知道,是否「入魔」乃至於「降魔」,都是能掌握在自己的內心,若心無所住,既無能伏之心,何來所伏之魔?

[6] 在這段降魔法節裡,千萬不要有正在降妖伏魔的念頭,只要遠離能所,安住當下清淨心即可,否則反成障礙。在藏傳佛教中如果有遇到魔障干擾的,最常修的伏魔法是「般若心經(般若佛母)除障法」,魔唯有以般若破之,千年暗室只要一燈即可全明!

[7] 於《焰口儀軌》有一個「曼陀羅壇城圖」,旁邊寫著:「南北東西四部洲,百千剎土亦能酬、須彌頂上安宮殿,大地孤魂脫苦坵」這段話說明了「獻曼達法」功德之無邊殊勝。

修持此法需要一個「曼達盤」當所依境,焰口所使用的曼達盤上已經刻畫出了一小世界中的大小須彌山,而須彌山上有毗紐城、因陀羅宮(《焰口本》無,但蓮池大師有特別補註觀想),須彌山有四面,由四方寶所構成:東水晶、南琉璃、西紅寶石、北黃金,須彌山佇立在海面上,上下各高八萬由旬,圍繞在須彌山的有四大部洲及附屬小洲、山腰有日月輪。須彌山的最外層鐵圍山、依次向內另有七重金山,層層圍繞須彌,山與山間有四大香水海,虛空中則有轉輪聖王七政寶,分別是象寶、馬寶、主藏寶(大臣寶)、女寶(王后寶)、將軍寶、輪寶、如意寶、寶藏瓶,最後還有寶傘蓋與尊勝幢等無量珍寶,其中天人勝妙資具豐盈圓滿,一一羅列、超微塵數,如大雲海降珍寶雨,用以供養三寶、三根本,仗此功德饒益眾生。這裡要注意的是以一個須彌山及四大部洲、日月為中心,為一小世界,集一千個小世界為小千世界,及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再集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三千大千世界,以共約十億個須彌山系珍寶,普周法界普同供養。

「獻曼達」可以迅速的累積成佛資糧,因此藏密初學者規定必須要獻十萬遍以上的曼達,而資糧的圓成包含福德(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與智慧的圓成(般若)。在修曼達的過程中,行者重複把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無盡珍寶奉獻諸佛聖賢,此種由心所顯的至高無上功德,能圓成福德資糧,而修持者又了知這種供養,受者與施者本身並無實體,而是空有不二的,如此體認就能圓成智慧資量,因此曼達法是一個「六度波羅密齊修法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