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遷化(《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



臨寂時至,凡伴病者,齊聲念佛,以助往生,寂後一枝香盡,方理後事。或有標撥俵散物件,須令均平,以免爭競,若衣鉢微薄,務宜從儉。遺戒小師,不得披蔴慟哭,請首座主喪(餘人應客堂庫房料理,無主喪者),一切佛事,隨宜而行,同亡僧例,無費常住,無勞大眾。若住持有功常住(執事亦然),僧眾念其遺澤,抑或衣鉢稍豐,俱當從厚薦悼。

證義曰:平日功勳,在臨終看騐,不必有疾苦,亦不必無疾苦,唯觀其自在不自在而已。

《禪宗秘要》云:「洞山良价禪師示寂時,問眾曰:『離此殻漏子,向什麼處與吾相見?』眾無對。隨命剃髮、澡身、聲鐘、辭眾,儼然坐化。時大眾號慟,移晷不止,師忽開目,謂眾曰:『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勞生惜死,哀悲何益?』乃令主事,辦愚癡齋,延七日。食具方備,師亦隨眾齋畢,乃曰:『僧家無事,大率臨行之際,勿須喧動。』歸坐丈室,端坐長往。」
又翠巖可真禪師,將入滅,示疾甚勞若,席藁於地,轉側不少休。喆侍者垂泣曰:「平生訶佛罵祖,今何為乃爾?」師熟視訶曰:「汝亦作此見解耶?」即起趺坐,呼侍者燒香,煙起,遂示寂。
二古德臨終,俱有病苦,而乃自由自在若此,豈非功勳之騐?

又經言:「人欲終時,聞鐘磬聲,增其正念。」要鳴在氣未絕已前,今時直待亡者氣絕良久,至入棺時,方乃念誦擊磬,已無及矣!雖然此乃後人之事,若亡人在日,修行淨業,至此時,更得他人力助,則如錦上添花。若亡人在日,不修淨業,至此時全仗他力,正使從氣未斷絕以前,直念擊至入棺以後,雖亦蒙益,而其益有幾。然則助道,固不可少,而辦道安可緩耶。但臨終之際,糾集同志,分班念佛,助其正念往生,待氣盡一枝香而止,不可少也。[1]



[1]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五,X66, T1244, p. 435b03-435b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