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大師是漢傳佛學史上佔有重要一席的譯經大師,又是一位經歷坎坷的奇僧,於東晉時來到中土。大愛電視台高僧傳系列所拍的「鳩摩羅什傳」,呈現了另一種個性堅毅、道心堅固的高僧,在真實的修道生活中體現出不平凡。
相關傳記上對於 鳩摩羅什大師的記載,充滿了神異,並凸顯他會預言而避開許多災難的佚事。或許由於他累劫修持的智慧,因此讓他觀察入微,見微知著。
至於精通語言的成就,印隆以前在研究所時,有幾位師長、學長,也是精通數國語言。像是高明道老師,他是德國人,但他的中文造詣,比我們這些使用中文母語的人要更勝太多了!他也是精通數國語言,甚至連希伯來文都通,上他的課如同剝一層皮,很刺激也很成長!
或許 鳩摩羅什大師與因緣,成就他在中土弘佈大乘佛法的法緣。感恩有 鳩摩羅什大師,讓中土佛教展現一個新境界!
[生平簡介]
鳩摩羅什(344-413年),龜茲國人(今新疆庫車)。[1]自幼聰敏,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遊學西域、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佛法的真諦。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於是備受矚目和讚嘆。於東晉時來到中土,從事佛經翻譯,其譯本簡潔曉暢,流傳至今,對於佛法的宏揚,貢獻很大。鳩摩羅什被尊為佛典「四大翻譯家」之首。
一、
出身皇族,智慧之子
鳩摩羅什出身名門皇族,祖父父鳩摩達多,聲名顯赫;父親鳩摩炎,天竺貴族,世代為相。本應嗣繼相位,卻推辭不就,仰慕佛法而出家。隨後東度蔥嶺來到龜茲國,龜茲王非常敬慕他的高德,便親自到郊外迎接,並延請鳩摩炎為國師。
其母耆婆,為龜茲王之妹,聰慧明悟,也仰慕佛法。因具生貴子之相,因此各國顯貴競相提親,均不答應。等到一見鳩摩炎,十分傾心,而同意婚嫁。[2]
而當期懷有 鳩摩羅什時,忽然能無師自通天竺語,有位高僧 達摩瞿沙說:「這種現象,必定是懷有智慧的孩子。舍利弗在母胎時,其母智慧倍常,正是前例。」鳩摩羅什出生後,其母便忘記了天竺語。
二、
隨母修行,七歲出家
不久,鳩摩羅什的母親想要出家,但不被其兄與夫所允許,因立誓極堅,於是她絕食抗議六天,鳩摩炎才忍痛答應。當時,鳩摩羅什年僅七歲,也跟隨母親一同出家。
開始學習說一切有部的《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日誦經千偈,每偈三十二字,凡三萬二千言;時人譽為「神童」。
三、
至罽賓國,學習小乘
鳩摩羅什九歲時,隨著母親來到罽賓國,向當時著名的法師
盤頭達多(即罽賓王的堂弟)學習小乘佛法。[3]盤頭達多稱讚 鳩摩羅什神慧俊才,罽賓國王聽到了讚譽,延請鳩摩羅什進宮,同時召集許多外道論師一同問難鳩摩羅什,結果外道全被折服。因此,罽賓國王更加敬重
鳩摩羅什,以上賓之禮供養他。
四、
高僧預言,大興佛法
三年大成,十二歲時,與母耆婆返回龜茲國。在月支北山時路遇不知名的修行僧預言:「子若行至三十五,仍未破戒者,將與教化阿育王的優波掘多般宏揚佛法,度化無數眾生。但是受戒不全,則不能做到,只可為才智聰慧的法師而已。」[4]
五、
至沙勒國,改宗大乘
不久,鳩摩羅什跟隨著母親,途經沙勒國(即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帶),在沙勒國停留了一年,學習佛教論藏、外道經書,無所不受,而且領會了其中的奧妙。是年,其父鳩摩羅炎病歿。
沙勒國有位沙門名叫喜見,對國王說:「這位沙彌不可輕視,大王應當請他來宣講佛法。一則,國內沙門會自嘆不如,感到自行慚愧,必會精進修行;二則,龜茲王必會認為
鳩摩羅什出自我國,而他尊重 鳩摩羅什,也必然會尊重我們,他就會遣使交好。」
於是疏勒國王設無遮大會,請
鳩摩羅什升座,講《轉法輪經》,龜茲國王果然遣臣通好。鳩摩羅什在宣講佛法的同時,還博覽各種書籍,並精通了陰陽星算,預測吉凶,每每應驗。
沙勒國有莎車王子和參軍王子兄弟二人,放棄王位而出家修行,兄長名「須利耶跋陀」,弟弟名「須耶利蘇摩」。須耶利蘇摩專門弘傳大乘佛教,在一次與
鳩摩羅什辯難後,鳩摩羅什放棄小乘立場,拜須 利耶蘇摩為師,改宗大乘。主要研究了中觀派的諸多論著,並由 須利耶穌摩親自傳授《法華經》等經典。。
六、
溫宿辯論,譽滿西域
隨後,鳩摩羅什跟隨著母親來到龜茲北面的溫宿國(今新疆阿克蘇)。當時溫宿國有一位道士,精通辯才,在西域享有盛名,手擊王鼓,並發誓說:「若有人辯論勝我,我將斬首自謝。」鳩摩羅什與他辯論,挫敗了外道。於是聲名鵲起,譽滿西域,名被東土。
七、
回國教化,並受具足
龜茲王親自前往溫宿國,迎請
鳩摩羅什母子回國教化。龜茲國原屬小乘的教法,鳩摩羅什廣開大乘佛法,聽聞者莫不歡喜讚嘆,大感相逢恨晚。
鳩摩羅什年滿二十歲(晉哀帝興寧元年❲363年❳),於是在龜茲王宮受戒,受戒後跟從卑摩羅叉學習《十誦律》。
八、
母囑忘身,弘化大乘
不久,鳩摩羅什的母親決心前往天竺國,參拜佛跡。她辭別龜茲王白純時,說道:「你的國運不久就會衰微了。」她只身前往天竺。
她臨別時,對鳩摩羅什說:「大乘佛法要傳揚到東土,全得仰賴你的力量。但是這件宏偉的事,對你而言,卻沒有絲毫的利益,你該怎麼辦呢?」
鳩摩羅什回答說:「大乘菩薩之道,要利益別人而忘卻自己。假如我能夠使佛陀的教化流傳,使愚迷的眾生醒悟,雖然我會受到火爐湯鑊的苦楚,我也沒有絲毫的怨恨。」
九、
龜茲造座,懇請說法
鳩摩羅什在龜茲國,誦讀許多大乘的經書,領悟了大乘教法的真諦。龜茲王為鳩摩羅什建造金制獅子座,上面鋪著錦繡坐褥,恭請鳩摩羅什升座說法。
但 鳩摩羅什說:「我在罽賓國的師父尚未體悟大乘的妙義,我想要親自前往為他解說,所以我不能久留此地。」
鳩摩羅什的神思俊才,傳遍整個西域,人人非常欽服,每年舉行大會,講經說法,西域諸王都雲集來聞法,並長跪在鳩摩羅什的法座旁邊,讓鳩摩羅什踏著登上法座。
十、
大乘小乘,互為師徒
不久,鳩摩羅什的師父盤頭達多,不遠千裡來到龜茲國。龜茲王問盤頭達多:「您為何從遙遠的地方來到本國?」盤頭達多說:「一來聽說我的弟子鳩摩羅什有非凡的體悟,二來聽說大王極力弘揚佛法,所以冒著跋涉山川的艱辛,專程趕來貴國。」
鳩摩羅什聽到師父光臨的消息,非常的喜悅,並與師父分享大乘妙義。師徒之間往來辯論一個多月,終於說服了盤頭達多。
盤頭達多讚嘆 鳩摩羅什:「師父未能通達,徒弟反而啟發師父的心志,這話在今天得到證實。」盤頭達多便向
鳩摩羅什頂禮,說:「和尚是我大乘的師父,我是和尚小乘的師父。」大乘小乘互為師徒,傳為佳話!
十一、
前秦苻堅,祈請智星
前秦建元十五年(379),僧人僧純、曇充等自龜茲歸來,稱鳩摩羅什才智過人,深明大乘佛學。長安高僧道安力勸苻堅延請羅什入中土。苻堅建元十三年,太史上奏:「在外國邊野,出現一顆閃亮的明星,未來應當有一位大德智人,將來到我國。」苻堅說:「我聽說西域有位鳩摩羅什,襄陽有釋道安。那位外國的大德智人,一定是鳩摩羅什吧!」
苻堅求之不得,於建元十八年(382)九月,派遣驍騎將軍呂光、陵江將軍姜飛,率領七萬大軍,討伐龜茲及烏耆諸國。臨行之前,苻堅對呂光說:「帝王順應天道而治國,愛民如子,那有貪取國土而征伐的道理呢?只因為懷念遠方的大德智人罷了!我聽說西域有鳩摩羅什法師,他深解佛法,擅長陰陽曆算,是後學的宗師。我非常想念他。賢哲的聖者,是國家的大寶,如果你戰勝龜茲國,要趕快護送他返回。」
呂光的軍隊剛出發,鳩摩羅什告訴龜茲王白純:「龜茲國運將要衰微了,將有強敵從東方攻來,你應該恭敬迎接,不要派兵反抗。」但是龜茲王不聽勸告,率軍奮力抵抗。呂光率軍攻克龜茲,殺了白純,另立其弟白震為國王。
十二、
呂光戲弄,胸懷忍辱
建元二十年(384年),呂光俘獲鳩摩羅什,因呂光的脅迫,被迫娶龜茲王女阿竭耶末帝,並賜醇酒,淫、酒雙戒俱捨。又命其騎猛牛和乘惡馬,取笑其從牛背和馬背跌落的滑稽相。
幾番的惡意捉弄,鳩摩羅什都胸懷忍辱,絲毫沒有怒色。最後,呂光感到慚愧,才停止輕慢的行為。
十三、
神異預言,呂光敬服
呂光率軍返國途中,鳩摩羅什預測將有山洪:「不可在此地停留,否則全軍將士必定狼狽不堪,應把軍隊遷往山頂。」呂光不以為然。當天晚上,果然大雨滂沱,山洪暴發,積水有數丈深,將士死亡有數千人。此時,呂光方才暗自感嘆鳩摩羅什的神異,因確有山洪而懼怕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又對呂光說:「這是兇險死亡的地方,不宜久留,推算時運和定數,你應趕快率兵返國,中途一定可發現福地,適合居住。」呂光聽從鳩摩羅什的建議,迅速率軍離開。
十四、
遠涉涼州,呂光自帝
當大軍到達涼州(今甘肅省武威縣),傳聞苻堅已被姚萇殺害,前秦滅亡,呂光下令三軍縞素服喪,並自立為帝,國號涼(史稱後涼),建元為太安。
此後18年間,被呂光、呂纂軟禁在涼州。
十五、
預言叛亂,件件成真
太安二年(387)正月,姑臧的地方颳起大風。鳩摩羅什說:「不吉祥的大風,顯示將有叛亂發生,但不必勞師動眾,自然能平定!」果然,不久梁謙、彭晃相繼叛亂,但很快就被平定了。
至呂光龍飛二年,張掖的臨松、盧水胡沮渠男成及其從弟蒙遜等人造反,推建康太守段業為盟主。呂光即派遣愛妾所生的兒子──秦州刺史太原公呂纂,率領精兵五萬前往討伐。當時人人認為段業等只是烏合之眾,而呂纂擁有威聲,勢必能夠平定亂事。呂光也滿懷信心去拜訪
鳩摩羅什。鳩摩羅什說:「我觀察此行,並不能獲勝回來。」不久,呂纂在合梨被打敗。後來,郭馨也起兵作亂,呂纂便率領大軍返回,又被郭馨打敗,全軍覆沒,呂纂僅以身免,棄甲而歸。
十六、
再顯神異,預言成真
呂光非常器重大臣張資,有一次張資臥病在床,呂光十分焦急,延請許多名醫來為他治療,突然有一位外國道士羅叉,自稱能夠令張資病癒。呂光信以為真,賞賜羅叉許多珍寶。鳩摩羅什知道羅叉騙人,就前往告訴張資:「羅叉不能治癒你的病,只有徒勞無功罷了!人的運數雖然隱微不見,但可以某些現象來測知。」鳩摩羅什用五色絲結繩,然後燃燒成灰,再投進水中。如果灰末浮出水面,又聚合成絲繩,則張資的病不能痊癒。剎那間只見繩灰浮聚在水面,又結合成原來絲繩的模樣。張資服用幾天藥劑,便病故了。
不久,呂光也死亡。呂光的太子呂紹便繼承帝位,但過了幾天,呂纂殺害呂紹而自立,建元咸寧。
呂纂咸寧二年,怪事連連。發現一隻母豬生下小豬,一身三頭。夜裡又有飛龍從東廂的井中出現,而爬到大殿前蟠臥,等到天亮時就消失了。呂纂認為這是一種祥瑞,所以稱大殿為龍翔殿。不久,又傳來有黑龍在九宮門飛躍的消息,於是呂纂又把九宮門改為龍興門。鳩摩羅什對呂纂說:「近日妖豬出現,是象徵怪異的事將發生。潛龍出遊,也不是吉祥。龍屬於陰類,出入有定時,但是近時常常出現,象徵災害要來臨。一定會發生部下篡位的事,你應克己修德來挽回天運。」但是呂纂卻不採納忠告。
有一天,呂纂和鳩摩羅什下棋。呂纂吃掉一顆鳩摩羅什的棋子,呂纂說:「殺胡奴頭。」鳩摩羅什回答:「不能殺胡奴頭,胡奴將殺人頭。」鳩摩羅什的話,是有影射的意義,但是呂纂未能醒悟。呂光的弟弟呂保,有一個兒子名呂超,小字胡奴,後來果然殺死呂纂,擁立兄長呂隆為帝。此時,大家才恍然大悟鳩摩羅什的預言。
十七、
為弘正法,韜光養晦
鳩摩羅什在涼州停留了十七年之久,呂光父子不信奉佛法,鳩摩羅什雖然暫時無法弘傳法法,但韜光養晦,等待因緣。
姚萇殺死苻堅建立後秦,擁有關中之地,曾虛心請鳩摩羅什蒞臨,但是呂氏王族,恐怕其神智謀為秦所用,將會不利後涼呂氏,於是不准鳩摩羅什東行。姚萇死後,太子姚興繼位,又派遣使者到涼國敦請鳩摩羅什,但依然徒勞無功。
後秦姚興弘始三年(401)三月,在廟庭的逍遙園,青蔥竟然變為香芷,這被公認為祥瑞,象徵著大德智人將會到來。同年五月,姚興派遣隴西碩德,出兵西伐涼州,涼主呂隆軍隊潰敗,至九月上表歸降,鳩摩羅什才被迎入關中,此時,他已五十八歲了。
十八、
長安譯經,盛況空前
後秦弘始三年(401)十二月二十日,鳩摩羅什抵達長安。姚興萬分喜稅,以國師之禮待鳩摩羅什。[5]
次年,敦請鳩摩羅什 到西明閣和逍遙園翻譯佛經,又遴選沙門僧契、僧遷、法欽、道流、道恆、道標、僧叡、僧肇等八百餘人參加譯場。
東漢明帝時,佛法傳來中國,歷經魏晉諸朝,漢譯的經典漸漸增多,但是翻譯的作品多不流暢,與原梵本有所差距。鳩摩羅什羈留涼國十七年,通曉漢語,運用自如,並有深厚的文學素養,又加上他博學多聞,精通梵文及西域少數民族語言,熟悉各種文本的佛經,因此,在翻譯經典上,自然準確流暢而契合妙義,在佛典傳譯的裡程上,締造了一番空前的盛況。
十九、
傾慕大乘,志在廣傳
鳩摩羅什喜好大乘佛法,志在廣播佛法,常常不禁嘆息說:「我如果下筆作《大乘阿毗曇》,絕不能與迦旃延子相比。現在中國,具有深知遠識的人很少,恐怕很難獲得共鳴。我在此地,好像折斷羽翼的飛鳥,將要作什麼論著呢!」鳩摩羅什於是悽然作罷!
後來,鳩摩羅什為姚興著有《實相論》二卷,以及註解《維摩經》,[6]他的文辭婉約清麗,無所刪改而文采斐然。曾與廬山慧遠書信答問,後人特將他回答慧遠問大乘義,輯為《大乘大義章》十八科三卷。
卑摩羅叉長途跋涉,於弘始八年(406年)來到長安,一方面是聽到
鳩摩羅什已經到了後秦長安,展開譯經弘法的事業;一方面是希望戒律的學習能夠在中原傳播開來。兩人會面,鳩摩羅什以師禮待之,自龜茲被呂光滅國(382)算起,師徒時隔24年在3千公里之外重逢。[7]
二十、
受逼納女,自詡蓮花
鳩摩羅什育有二子,[8]又因姚興恐
鳩摩羅什圓寂後,沒有人可繼承,法種斷絕,便逼迫他接受十名女子。鳩摩羅什苦不堪言,但為了譯經大業,只得忍辱。從此之後,鳩摩羅什不住在佛寺僧房,另外遷往他處。每逢升座講說經義,時常語重心長地說:「譬如臭泥中生長蓮花,只須採擷蓮花,不必沾取臭泥啊!」
二十一、
吞食鐵針,勉眾持戒
有人對於鳩摩羅什生起輕慢心,也妄想仿效。鳩摩羅什便集合大眾,來到盛滿鐵針的缽前,他面色凝然說:「如果各位能學我將這一缽的針吞下,就可學我的行為。否則,希望大家各自安心修行,謹守戒律,切莫再滋生妄想!」說完話,立刻把那滿缽的鐵針吞下,宛如吃飯般輕鬆。大眾看後,都目瞪口呆,感到非常地慚愧。[9]
二十二、
契合佛意,舌不焦爛
鳩摩羅什心知世壽已盡,但還希望繼續譯經弘法,當他稍覺得身體四大不調,便為自己持咒三遍,又請外國的弟子共同誦念,然而回天乏術。
圓寂之前,鳩摩羅什向僧眾告別說:「我們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盡到此心,卻將要離去,悲傷豈可言喻!我自認為愚昧,忝為佛經傳譯,共譯出經三百餘卷,只有《十誦律》一部尚未審定,如果能保存本旨,一定沒有錯誤。我希望所有翻譯的經典,能夠流傳於後世,而發揚光大。如今我在大眾面前,發誠實誓願──如果我所傳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願我的身體火化之後,舌頭不會焦爛!」[10]
後秦姚興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即東晉安帝義熙五年(409)/一說弘始十五年(413年),鳩摩羅什在長安大寺圓寂,於是在逍遙園火化。果然火化之後「薪滅形碎,唯舌不灰」!
鳩摩羅什大師的弟子,有僧肇、僧叡、[11]道生、道融、慧觀等三千餘人,後世有「什門四聖、八俊、十哲」之稱。
[譯經事業]
鳩摩羅什大師對東亞佛教經典的譯經貢獻巨大,幾乎觸及佛教龐博經文的各個方面。於西明閣和逍遙園開始譯經,依據南朝粱代僧祐於《出三藏記集》為鳩摩羅什所作傳記,他一生譯經三十二部,加上二部闕失和一部非主譯實際收錄三十五部,二九七卷。[12]至唐朝智昇《開元釋教錄》卷四,依據隋朝費長房《歷代三寶紀》等的記載,增加為總共譯經七十四部,三八四卷,智昇見到了其中的五十二部302卷。分類整理如下:
(一)
般若類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金剛般若經》等。
(二)
中觀派經典:《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等。
(三)
《阿彌陀經》、《法華經》、《維摩詰經》、《大智度論》、《維摩經》、《華嚴經》、《成實論》、《無量壽經》、《首楞嚴三昧經》、《十住經》、《坐禪三昧經》、《彌勒成佛經》、《彌勒下生經》等大乘重要經典
(四)
《十誦律》、《十誦戒本》、《菩薩戒本》、佛藏、菩薩藏等等。
鳩摩羅什所譯出的經論,在我國佛教史上,並造成巨大的影響,在佛教史上,承先啟後,功不可沒。:
(一)
三論宗:《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後來釋道生弘揚於南方,經僧朗、僧詮、法朗,至隋代吉藏而集三論宗之大成。因此,鳩摩羅什被尊為三論宗之祖。三論再加上《大智度論》,而成為四論學派。
(二)
天台宗:《法華經》為天台宗的根本經典。《止觀義例》云:「﹁一家教門所用義旨,以《法華》為宗骨,以《智論》為指南,以《大經》為扶疏,以《大品》為觀法,引諸經以增信,引諸論以助成,觀心為經,諸法為緯,織成部帙,不與他同。」可見法華之外、大智度論、大般涅槃經、大品般若經,乃至諸經諸論,都是此宗所依。
(三)
《成實論》,為成實宗的根本要典。
(四)
《阿彌陀經》、《十住毗婆沙論》,為淨土宗的依據。
(五)
《彌勒成佛經》、《彌勒下生經》,促成彌勒信仰的發展。
(六)
《坐禪三昧經》,促進菩薩禪的盛行。
(七)
《梵網經》,使中土能廣傳大乘戒法。
(八)
十誦律》,是研究律學的重要典籍。
[1] 鳩摩羅什是在西元334年出生在龜茲國,也就是古時候的西域地區,他的名字是從梵語音譯過來的,也可以翻譯為意澤童壽,簡稱羅什二字。是當時的一位高僧,以翻譯佛經著稱。西元409年圓寂於長安逍遙圓,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境內。也有記載他是死於413年。
[2] 《晉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六十五〉:「父鳩摩羅炎,聰懿有大節,將嗣相位,乃辭避出家,東渡蔥嶺。龜茲王聞其名,郊迎之,請為國師。王有妹,年二十,才悟明敏,諸國交娉,並不許,及見炎,心欲當之,王乃逼以妻焉。」
[4] 《高僧傳》卷第二:「至年十二。其母攜還龜茲。諸國皆聘以重爵。什並不顧。時什母將什至月氏北山。有一羅漢見而異之。謂其母曰。常當守護。此沙彌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當大興佛法度無數人。與優波掘多無異。」
[5] 《資治通鑑》卷一一四記載:「秦王興,以鳩摩羅什為國師,奉之如神!親帥群臣及沙門聽羅什講經。又命羅什翻譯西域經論三百餘卷。大營塔寺。沙門坐禪者常以千數。公卿以下皆奉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
[11] 沙門僧叡,才智高潔,常跟隨在鳩摩羅什在身邊,鳩摩羅什每次對僧叡討論梵文的文法,商量異同,說:「天竺國俗,重視文辭,語言押韻,言辭優美,可以歌唱,一詠三嘆。凡是覲見國王,必要讚頌;見佛之威儀,以歌嘆為貴。經文中常有偈頌,是梵文的格式。但是,將梵文譯為漢語,失其辭藻,雖得大意,但隔於文體。有如嚼飯與人,不僅失去味道,乃令人嘔吐。」
[12] 僧祐《出三藏記集》卷二:「新大品經二十四卷……新小品經七卷……新法華經七卷……新賢劫經七卷(今闕),華首經十卷……新維摩詰經三卷……新首楞嚴經二卷……十住經五卷……思益義經四卷……持世經四卷……自在王經二卷……佛藏經三卷……菩薩藏經三卷……稱揚諸佛功德經三卷……無量壽經一卷……彌勒下生經一卷,彌勒成佛經一卷,金剛般若經一卷……諸法無行經一卷,菩提經一卷……遺教經一卷……十二因緣觀經一卷(闕),菩薩呵色慾一卷……禪法要解二卷……禪經三卷……雜譬喻經一卷……大智論百卷……成實論十六卷,十住論十卷,中論四卷,十二門論一卷,百論二卷……十誦律六十一卷(已入律錄),十誦比丘戒本一卷,禪法要三卷……右三十五部,凡二百九十四卷,晉安帝時,天竺沙門鳩摩羅什,以偽秦姚興弘始三年至長安,於大寺及逍遙園譯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