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感恩一切師長善知識


在《法華玄義》卷一「初示教相」一文中,智者大師以根機、佛意及本迹三點說明其判教思想的依據:「教相為三:一、根性融不融相;二、化道始終不始終相;三、師弟遠近不遠近相。教者,聖人被下之言也;相者,分別同異也。[1]

此彰顯出《法華經》的三種不共殊勝教相,有異于其他諸經之三意:
一、根性融不融相:法華說法之時,眾生之根性,一味而無差別,而其以前則眾生有二乘三乘之差別。[2]
二、化道始終不始終相:由釋尊思化道始,說至其願意滿足終者,惟限於法華經。[3]
三、師弟遠近不遠近相:釋尊與其弟子,非但為一時之關係,實從久遠之古,已為師弟也。[4]

其中的「師弟遠近不遠近相」,讓印隆想到 聖嚴師父所說:
諸賢各自珍惜,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並將仍在無量諸佛會中同修無上菩提,同在正法門中互為眷屬。


此次的「大愛高僧傳-智者大師」中,有一幕令印隆很感動,就是 慧思禪師以「莫以佛法做人情,莫作最後斷佛種人」交代  智顗法師。

慧思禪師告訴  智顗法師,只要他恆記此兩句話,就像是師長一直在他身邊。

  
而 智顗法師聽受後,感動的向 慧思禪師禮謝教導之恩!

  
慧思禪師接著也將 智顗法師扶起,告知:「以後你也是師父了!」

  這是真正的以法相會,以法傳續,燈燈相傳,佛法永興!

        感恩一切師長善知識、同參善知識、護法善知識,教師節快樂!願我們生生世世,以戒為師,以法相會,以道為親!


[1] 《法華玄義》,T33no. 1716p. 683b
[2] 為針對所化根機成熟、未成熟為前提之判釋。於法華之前四時,因眾生的根性不同而有利 鈍之別,故「不融」,必須以誘導而攝持,使其入佛知見。此是判《法華經》以外的經典,皆為導入一佛乘所施行的前方便,屬於迹門。直至法華會上,眾生根性齊一,純有貞實,故為「融」,使大小利鈍諸根性眾生皆歸於一乘實法,以彰顯法華普被群根的圓融勝義,此為第一教相的綱領。參《法華玄義》1CBETA, T33, no. 1716, p. 682b-683c
[3] 眾生必須根機成熟,才能得到化導的究竟效果。《法華》以前的教法為隨機應時之教,以各種方便巧為眾生演說諸法,以頓漸五味作種、熟、脫以利眾生,此為「不始終」之教法。而《法華》教法為佛究竟之本懷,故為「始終」。參《法華玄義》卷1CBETA, T33, no. 1716, p. 684a
[4] 根性融不融相與化導始終不始終相此二教相,是以法華迹門的觀點,來顯示《法華》的殊勝。而第三教相則是依《法華經˙壽量品》為本門的思想,和其他諸經作比較判釋。於《法華》以外之教,認為釋尊於今世始成就佛道,而佛弟子也是於今世成為佛弟子,故為「不遠近」;但《法華》言釋尊久遠劫前早已成佛,與諸弟子等久遠前已為師弟,故為「遠近」。參《法華玄義》卷1CBETA, T33, no. 1716, p. 684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