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如法鉢簡介

 

出家人用齋時,需搭衣用吃飯,威儀庠序、默默觀照。律制規定,出家人應用鉢食。善見云:「三乘聖人皆執瓦鉢乞食資生」,僧祇云:「鉢是出家人,非俗人所宜」,十誦云:「鉢是恆沙諸佛標誌,比丘不得盛不靜物、惡用及洗手」。鉢是焚語,係「鉢多羅」之略稱,又作鉢盂,屬於比丘六物之一。作為食器,圓形稍扁、口略小,其顏色、材料大小均有定制,有別於外道俗人,故非市面上之不鏽鋼碗。章服儀云:「堪受供者用之名應器」應腹分量而食,故又譯作「應量器」。古徳云:「袈娑無領,非朝宗之服:鉢盂無底,非廊廟之器」,善生經云:「優婆塞受戒已,若不儲蓄僧伽黎衣、鉢盂、錫仗(以備供養出家人)得失意罪。」由上可知常用鉢食表彰聖徳道風,蓄存淨器生人善心,何樂不為乎?

鉢的材料可用泥或鐵,不可用木鉢或雜寶銅臘,石鉢為佛可用。顏色四分律應薰作黑色、赤色,僧祇云作孔雀咽色、鴿色,不做其他艷麗鮮白色彩,流俗易膩故。今作不鏽鋼鐵鉢,雙層耐熱,並以現代科技真空高熱壓,由諸多氦、氬、氮氣等等,離子化鍍鈦薰之,無毒耐磨易洗。

 

這是瓦鉢,早期多使用此種。

 

 

 

這是鐵鉢,目前多使用此種。

 

 

四分及他部律多說:大鉢受(秦)三斗(唐一斗),小鉢斗半(唐半斗),律云量腹而食,度身而衣方合運用。今所製之鉢量,因此傳國度不行乞食,無法依四分律只能按五分之隨方毘尼之量,量令不大不小,否則太大了如南傳鉢,也不易桌上取食,國土民情如此,以本土適應方便受持之容量而庶幾近矣。

 

鉢之形狀應圓形有蓋,如南傳之圓鉢方正確,圓無足,故有鉢腳盛之。多論(大正23507)云:「上下中鉢,見一肆上有好瓦鉢,圓正可愛」,有部(大正23961)云:「行鉢比丘尼言:此鉢清淨,圓滿堪得受用。」(23744)云:「圓滿光潔,堪受用者」,又比丘六物圖(大正45900)之鉢形,也是圓形之半。宋大智(元照)律師鐵鉢賦云:「吾有鐵鉢,不大不小,竹煙薰治,唯光唯潔,似二分之明珠,若將圓之皎月」。又古代印度塔皆作覆鉢狀,至今泰緬之舍利塔亦是底部作半圓倒覆再加上尖傘形,可是半圓形是正確的鉢形。圓即無平底:故云:「鉢盂無底表難量之器,袈娑無領標解脫之衣」(大正45838)圓鉢底即較難衡量大小,表示佛法無邊,不可思量也!袈娑無領子,領子一拉牽絆統御所有衣料,人也逃脫不掉,故袈娑無領,表示出家不被三界牽絆束縛,喻能解脫一切煩惱也。並且鉢上又有覆蓋。僧祇(22547)比丘尼覆蓋居士棄兒於鉢中,跟有藥事(大2454)云:「比丘應持鉢蓋。」(防污損)故今依此作圓鉢有蓋,如律有據矣。而且此鉢蓋又可當承鉢之足用,免恐傾倒,亦可保溫,一舉數得。

又鈔記(州五、十一)云:「若畫鉢中,華像、萬字、己名,一切不得。」故知鉢不必刻「如來應量器」。如南傳鉢亦無刻字。若怕拿錯,可方便暫用膠帶貼記。

 

華嚴云:「若見空鉢,當願眾生,其心清淨,空無煩惱;若見滿鉢,當願眾生,具足成滿一切善法。」

 

 

2 則留言:

  1. 師父您好,
              因見到『鉢是恆沙豬佛標誌』 ,我想應該師父是打新注音的,因為新注音常常會帶給我們驚喜~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末學該去跪香,真是太大意了! :P

      感恩您,末學已經更改了,謝謝您!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