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佛教經典提到「阿姨」二字,是在受具足戒後,看到戒條中有相關文字。當時戒師解釋,可能是效法 佛陀對於大愛道比丘尼(佛陀的姨母)的稱呼,所以稱為「阿姨」。不過印隆對於這樣的說法一直保持懷疑,後來查詢資料,原來早有相關解釋。
聖嚴法師在《律制生活》中,說明印度的在家眾或外人對於尼眾法師的稱謂,有「阿姨、阿夷、阿利夷、阿離移迦」這四種稱謂,都是屬於同一個梵文單字「ayyika」的同音異譯,它是「尊者」或「聖者」的意思,是對於女性出家人的一種尊稱。[1]在印度,不論什麼宗教的出家人,凡過乞食生活的,幾乎都被尊為「聖者」,所以稱呼比丘、比丘尼為聖者,那是極平常的事。
若以為是效法 佛陀對於大愛道比丘尼的稱呼,而稱尼眾為「阿姨」,這是無稽的。因為律中規定,出家人不得再以俗時稱謂,稱呼其俗親;乃至父母,也都要改口稱為居士,所以 蕅益大師也以「阿姨」便是「阿利夷」,是「尊者」的意思。
在《四分律》中稱「阿夷」或用「阿姨」,《摩訶僧祇律》用「阿利夷」。「阿姨」詞彙在《四分律》中,共出現46次;「阿夷」出現一次,均是對於女性出家人的稱呼。因此在翻譯的律典上,「夷(yi)」多增旁「女」作「姨」。
漢人文化好簡,一般都會將詞語簡化,所謂的「阿姨」即是對梵音「阿梨姨」或「阿梨夷」的簡稱。《翻譯名義》將 比丘尼稱「阿姨」,亦稱「師姨」,梵言「阿梨姨」,此翻尊者、聖者。
姚秦 竺佛念譯的《鼻奈耶》卷6、[2]卷10,[3]東晉 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摩訶僧祇律》卷12,[4]南宋 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卷45,[5]均有將 比丘尼稱「阿姨」者。[6]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卷一:「有婆羅門居士等至苾芻所問言:『阿離耶,今是何日?』」這個「阿離耶」是稱呼比丘的,但與稱「阿利夷」是同一意義。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三二:「有一苾芻見苾芻尼來,便稱『阿離移迦』。」,這又是「阿離耶」的相同稱呼了。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阿姨者,阿梨夷之略。梵語阿梨耶,譯言聖者,今依女聲,曰阿梨夷,即比丘尼聖者之意。」
經典翻譯有音譯、義譯,又有「五不翻」等原則,且翻譯的過程,有與譯者的文化背景、修持、治學等都有相關影響。我們若有疑問,應深入經藏,不需做枝節揣撤,方能開啟智慧。
◎ 比丘尼稱謂瑣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