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善了

   今天下午與以前大學的學姐見面,其實我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見面了,但因緣就是這麼奇妙,原來她也是印隆的格友,前幾天印隆無意中看到她格子的文章,覺得很不錯而留言,互相留言數次後,學姐才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就這樣我們又見面了。她是一位印隆一直很尊敬的學姐,在印隆還在家時,她也以職場前輩,教導印隆許多。

   多年不見,每個人都經歷了許多事情,有些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學姐很信任印隆,跟印隆分享了許多想法,有些讓印隆實在很心疼,但是聽到學姐說她希望將一切「善了」,印隆聽到了她的菩提苗正在準備萌芽,心中也為她高興,就沒有那麼擔心她了。

   這個「善了」,如果再進一步去實踐,就可以說是「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這一句話在佛門常會聽到,但真正能理解甚至於正確實踐者應該不多。何以故?因為沒有「正見」--正確的見解,所以無法了解因果之真正意義,反倒是隨著習性在輪迴中不停流轉,故舊業不但未除,反而因循舊業又再造新殃。

  而一般人,也常會做祈福與回向之事,但也因為沒有正見之故,落入「有所得、有所求」的想法,這些都還是在生死流轉中,無法真正去除煩惱。真正的祈福與回向,最基本還是要從「隨緣消舊業,莫在造新殃」開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娑婆世界的我們,絕大部份都是帶業而來的,我們因為各式各樣的業緣,所以感受到各式各樣的果報。但我們卻在受報的當下,因為習性的使然,又再造新業,如此輾轉不停,輪迴不休,多麼的可怕!故回向時應先以「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的正見,發露大懺悔心,再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發大願心,才能做到真正的回向、祈福。

   以感恩心來面對逆境 我們現前所感受到的逆境,其結果不一定是逆境,世間也有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為我們尚是凡夫,不知道宇宙的實相,所以更要以無所得的心去面對一切,才是修行人應具備的態度。對於一切的逆境,若能做到:「不愛、不恚、不怖、不癡」,這就是真修行人的信念,也是『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

   我們必須真正了解「當下」之意,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需測,把握當下。讓心自然清淨,你將能更清楚明白世間一切法皆由心起「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為心造」,自然能任運自得,慈悲無障礙,這是真正的「善了」

 

7 則留言:

  1. 我是住在美國的格友, 看印隆師父的blog也好一陣子了,會常常上來逛逛,從您的文章當中,常常都深受感動,我平常有念經的習慣,想請問印龍師父,念不一樣的經文是否有不一樣的效果呢?我念的是心經大悲咒跟普門品,普門品是我的一位朋友她告訴我說她師父講女生念普門品會比較好,是這樣的嗎??
    勞煩印隆師父幫我解惑,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小雨菩薩法安:
      阿彌陀佛!
        抱歉今日在檢查mail時,才看到您的回應,回覆晚了還請見諒唷! :x

        所有的經文,都是佛所宣說的法,只是因為因應眾生的根性不同,對應機施藥而已(請參考一味 — 「恆為一切,平等說法」《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
        修行不分性別差異,唯因相應與所需,有分別對立的觀念,就離了真實。真理是「絕對」的、無所求的。
        《普門品》 是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經典,從中可學習菩薩大慈大悲的願力。讓您真正發菩提心,自利利他,自覺覺他,是一部相當殊勝的經典。

      刪除
  2. 這是達賴啦嘛說的 一段話
    第二階段:發自內心,對他人感恩
                 透過回想親朋好友對我們的好,尤其是在童年階段時,因為那時我們
                 特別依賴別人的照顧。回憶過去生命中接受過的恩惠,並對別人的佈
                 施感恩,即使別人並不是有心施恩與你。
                「如果你的人生太平順,你會變得懦弱。
                 困境會幫你開發內心的力量,讓你有勇氣面對困境。」
                 誰讓我們擁有這一點?
                 不可能是朋友,絕對是敵人。
    還有堪布貢葛望秋仁波切說的;感恩在順境ˋ逆境時每一個對我有恩或是傷害我的人,這些都是成就我們的善知識。

    回覆刪除
  3. 師父說:而一般人,也常會做祈福與回向之事,但也因為沒有正見之故,落入「有所得、有所求」的想法,這些都還是在生死流轉中,無法真正去除煩惱。真正的祈福與回向,最基本還是要從「隨緣消舊業,莫在造新殃」開始。

    但是對於初入佛門的一般信眾,總是會因有所求的平安福報而回向,
    漸漸深入後才有發大願之信願吧!
    我還是凡夫,子女家庭的平安,仍是我目前的迴向
    師父,原諒我初俗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彌陀佛!
        當然囉,所以這就是佛法的好:能圓攝一切,廣度一切眾生。
        佛法的修行,最重要是「心念」,以前永富老師告訴我們:「回向是乘法,不是減法;回向的心念愈大,功德愈大」!
        我等凡俗的心態,就是容易落入「分別對待」:分別這是你的,這是我的...,所以才能產生種種苦(ex.八苦)。但若干修行到心念如菩薩,愛一切眾生,那就是真的大慈大悲,心念不同,則感受也不同。
        就像是 大師,他將此生奉獻於佛教,老奶奶(大師的母親)把 大師奉獻給眾生,結果老奶奶反而是得到更多!這就是佛法的奧妙。 :x

        願我們都能鍛鍊心念,愛自己的家人,乃至於親朋好友,漸漸擴大至一切眾生。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