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20071117_中道的佛法生活: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中午午齋後經行時,一邊念佛,一邊思維法義,發現 聖嚴師父所說的「需要與想要」,真是合乎中道的佛法生活!

  不過份苦行,不貪著樂受,是「佛出世間」所宣說的中道修行之路。因為真正的照見諸法實相之理,所以能不離於世,也不著於世,達到真正的涅槃寂靜。

  一般我們都太注重「相」上的東西,反而容易被境所轉,忘記了正觀能自在控制心念才是修行的目的。所以佛陀宣說八萬四千那麼多的法門,就是為了要對治眾生種種根性、種種習性,但最後還是要我們正觀緣起,修中道行。

  佛出世間,不離世間覺,這是一種「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正覺。沒有喜歡,也沒有討厭;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就是慈悲與智慧的展現。

  「需要與想要」,就是要我們運用智慧,而不是用習性,知道該在什麼樣的時間、什麼樣的場合,做出正確的決定,做正確的事。什麼是「正確」?就是要有智慧、沒有分別心的,因為一旦落入了習性上的分別,總會產生遺憾的地方。

  知道「需要與想要」的準則,就是將「菩提心」與「厭離心」實踐於生活上的佛法。既然已生活在世間,就必須有一定的生活需求,但是要以厭離心「善取所需」。所謂的「厭離心」,就是不染著五欲之樂,取用需要的部份即可,這一點初學者在戒律上(特指攝律儀戒)可以獲得極大的幫忙,學習控制愛染的習性。

  而「菩提心」,就是厭離心的提昇,也就是在能攝律儀後,進一步發饒益有情之心菩薩戒的一切戒律,都是要我們饒益有情、行菩薩道。在生活上注意所發的一切心念,都要從菩提心出發,並將一切的善行回向眾生成就佛道!

   印隆希望自己將來所能弘揚護持的正信佛法,是讓一切眾生能現世幸福安樂,但不貪染世樂,並發願成就佛道的生活實踐佛法。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她如何不染?因為不認為它是淤泥。她從中獲得養份而茁壯,但不執於養份,所以能超脫而潔淨。


 

1 則留言:

  1. 記得以前我們宗內講師有跟我們分享一段話~我們不管是修行人或一般大眾,為什麼常覺得日子過的不快樂,或我都唸經唸成這樣了,為什麼還是常日子不順呢?這是因為我們常想太多 :-? .求太多 .做太少. =;

    何謂想太多,就是該吃飯時,在想等一下是睡一下還是看電視好呢?不然就是修法時,心靜不下來,一下子想等一下要繳電費,一下子想等一下有一部好看的電影呢。人要活在當下,當下該做什麼就去做,要心無旁鶩。
    求太多就是,不為眾生的利益,只求自身利益;比如求我老公在外不亂來,我兒子每次考試第一名,我每天有新衣服可以穿。其實這都是在浪費自己本身的能量,你每天都在妄想,當然心就不快樂啊!
    做太少,就是自省你每天有做到持戒.佈施.懺悔嗎?我們人基本要守五戒,但我們卻常常讓心飛出去,我想最難守的應該是妄語戒吧,因為只要看到不如意,就想跟人爭執,或是在朋友前面常誇大其辭;佈施,雖然不可能每天都做財施,但我們可以做法施或無畏施,比如可將自己修行經驗與人分享,讓眾生聽了可起歡喜心,也想好好修行。懺悔,我們每天一定要懺悔,不只懺悔今天所犯的過錯,更要懺悔累世所犯的業,並要發菩提心,盡未來每天,願將所做的功德,普及於一切眾生。

    我們只要遵守以上幾點原則,相信大家的心每天都很快樂才是啊!不會煩惱世上的一切,甚至到最終時刻來臨,你的心知道該往何處走,不會顛倒夢想!
    以上小小心得與大家分享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