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廣求資財,普濟眾生



 在大智度論中,有提到菩薩行者為了利益廣大眾生,所以廣求資財。有財無財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利他,是否有普濟眾生的胸懷跟行為。

 行菩薩道廣求財物,目的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不是自己享受;所以一個真正的菩薩行者,對於自己生活上的物質條件,始終是淡泊勤儉的,這才是真正修行者的風範,絕不能夠假借行菩薩道而奢侈浪費,這是違背修行行者的心念、以及利他自利的原則。

大智度論》卷7
諸菩薩何以故出生遊戲是百千種三昧?
答曰:「眾生無量,心行不同,有利有鈍,於諸結使有厚有薄;是故菩薩行百千種三昧,斷其塵勞。譬如為諸貧人欲令大富,當種種,一切備具,然後乃能濟諸貧者。又復如人欲廣治諸病,當備種種眾藥,然後能治。菩薩亦如是,欲廣度眾生故,行種種百千三昧。[1]

《大智度論》卷16
菩薩精進,世世勤修,求諸財寶,給施眾生,心無懈廢。自有,能盡施與,心亦不懈。[2]

菩薩初發心時,功德未足故,種三福因緣:布施、持戒、善心,漸得福報以施眾生。
眾生未足,更廣修福,發大悲心:「一切眾生不足於財,多作眾惡,我以少財不能滿足其意;其意不滿,不能懃受教誨;不受道教,不能得脫生、老、病、死。我當作大方便,給足於財,令其充滿。」便入大海,求諸異寶;登山履危,以求妙藥;入深石窟,求諸異物,石汁、珍寶,以給眾生。
或作薩陀婆,冒涉嶮道、劫賊、師子、虎、狼、惡獸,為布施眾生故,懃求財寶,不以為難。藥草、呪術,能令銅變為金,如是種種變化,致諸,及四方無主物,以給眾生,是為身精進。得五神通,能自變,作諸美味,或至天上取自然食,如是等,名為心精進。
能集財寶以用布施,是為身精進;以是布施之德,得至佛道,是為心精進[3]


高僧大德開示

佳文分享

心得分享

- 20150722-非理募化
- 20151116-願盡形壽「上供下施」    

法談

- 堅固道心20150815
- 遠離名利20160323
- 貪染世間皆是魔事20160424



[1] 《大智度論》卷7CBETA, T25, No. 1509, p. 110b29-c01
[2] 《大智度論》卷16CBETA, T25, No. 1509, p. 177c10
[3] 《大智度論》卷16CBETA, T25, No. 1509, p. 178a17-b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