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

賊住與未受具戒看戒律之探討


  在家眾是否能看出家戒律,一直有相關探討。弘一大師在《比丘戒本隨講別錄》提出兩點說:一是不可以,二是亦可;不可以聽是漢傳佛教的弘律大德所主張,亦可是指聽聽沒關係,但不要有「賊住」的問題。

  所謂「賊住」:指若要受具足戒,不可以有十三重難,「賊住」是其一。宋朝元照律師解釋「賊住」,是冒充出家人去參加說戒羯磨,「冒充比丘」那才算是賊住。

  會性長老提到,南傳佛教因為每一個男眾都要去出家,所以南傳佛教國家的在家眾都知道出家戒,出家就像是受國民教育一樣,最起碼三個月。但漢傳佛教則不同,不讓在家眾知道出家戒律,但人心是好奇的,你不讓他知道,他偏偏想知道;若你准許他聽,他未必想來聽。[1]

   在《僧伽醫護》的會議記錄中,會宗長老也提到,非出家眾不可以看出家戒律,為北傳佛教的說法,可是南傳及藏傳都有在看、也有人在聽。他曾問過廣化老和尚,廣老回答不給在家眾看戒律,是怕譏嫌。而淨耀法師回應,他於民國73年在台中跟隨印順導師時,曾聽到導師回覆一位醫師的提問:如果純粹是做研究,當然沒有問題。[2]

   悟因法師在《戒學概說》中,解釋得很清楚:對於受戒前可否看或聽具足戒,自古以來有多種說法,持不可以的觀點者,是從受具戒問十三重難之一的「盜聽大僧說戒」來說;持可以的觀點者,認為戒律刊於藏經廣律,凡閱藏者均可看到藏經。因此重點應是在僧眾作羯摩時,不可讓非僧參預,這是僧眾處理戒律問題,若有間雜是不如法的。[3]

   昭慧法師於戒場講戒時,也詳細說明相關觀念,與會性長老、悟因法師等所說的一樣。首先提到,大藏經》的普及,律典內容不可能成為秘密。若是認為不能讓白衣、沒有受大戒者去看具足戒的內容,是不希望對無法持戒者產生輕慢驕傲之心。法師認為這樣的說法是無法成立的,因為驕慢心可以用任何一個方式來表達。

  其次,若把戒律詮釋到讓人認為難以持戒,那這樣解釋的方式也有問題。佛陀制戒是制給凡夫來勉勵持守的,不是制給阿羅漢的。佛陀說戒是很坦然,從研究律典就會了解,許多戒律是因為居士反應某些僧眾的不當行為,因此佛陀把當事人找來,確認後就制定戒律,說:「以後不可以有這種行為!」

   具足戒的每一個規範,都沒有見不得人的地方,也沒有不近情理的地方,都是針對行住坐臥、生活等要注意的心念與行儀規範。若居士有意願去了解,也可知道正確的修道跟持戒的要領,並更敬重出家人。會老說,讓在家眾知道戒律,他會更恭敬出家人:出家這麼不容易,是這麼難行的苦行,這真了不起,我得尊敬!

   佛教是一個民主體制的宗教,在僧團裡面,凡是重要決策都要透過開會來公決,這個開會被叫做「羯磨」。在羯磨的時段要僧事僧決,是指由這個僧團中的比丘、比丘尼成員,來開會對僧團中的事物來表決、決策。

   由受過具足戒的比丘、比丘尼參與,是因為其有維持僧團的運作與嚴持戒法的義務,如果他們有所毀犯,應該如法而治與適度的懲罰。所以他們有這個權力,來共同參與僧團的決策,義務跟權力是對等的。

  比丘、比丘尼做為僧團的正式成員,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還在觀察、適應階段,等他了解修道生活的本質跟功能,習慣了修道的生活,完具修道的僧品,這樣他參與決策,決策才不會變質。而居士們並非在僧團長期居住,根本就不了解僧團的運作情形,如何參與決策?

   所以在僧團的會議(羯磨)之中,如果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都可以加入來做共同決策,他們並沒有奉行這些戒法,那變成是義務跟權力的不對等,甚至對於整個決策的導向,就會可能沒有辦法把握住修道的精髓。

   基於這種情況,未受戒前聽戒是可以的,參預羯摩則不可以。僧團內部的事務就由比丘、比丘尼的正式成員來公決之,這是「僧事僧決」。

 

 



[1] 還有一點,我們現在流行一般都習慣了,都認為出家戒不許在家人聽。不對的,不是這樣子;弘一大師的這個《比丘戒本隨講別錄》裡面,他也提到這個問題。現代人都認為,出家戒不讓在家人聽,這應當是怎麼說,對不對呢?弘一大師提出兩點說:第一是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現代一般的弘律的大德都這樣主張,沒有理由的,現代的弘律的大德都是這樣主張,不能讓在家人聽。

第二亦可,也可以,聽聽沒關係,為什麼說亦可呢?宋朝元照律師的解釋,他就明說,所謂「賊住」,盜賊的「賊」,賊住,十三重難裡面的賊住,那是冒充出家人、冒充比丘去參加說戒羯磨,「冒充比丘」那才算是賊住,是不可以的。

聽聽有什麼關係?你現在南傳佛教,你想想哪一個在家人不懂得出家戒?他們以前的規定,每一個人男眾都要去出家,從前的規定是三個月,男的如果不去出家,就是等於沒有受過國民教育一樣。所以泰國他們這個男性如果不出家,那以後他們是討不到老婆的,沒有人要他,因為他沒有受過國民教育情況一樣。所以泰國的規定,他們南傳佛教都是這樣,無論誰,男的必定要出家三個月,最起碼三個月,能多當然更好,中途可以回來的。所以由此,他要受戒、要捨戒,自由自在,這樣子僧團才可以清淨。

我們中國僧團不能清淨的原因,就是定下這個死刑,不好聽叫做死刑,捨不得,一出家不能再還俗。世間人結了婚了,他還可以離婚;出家人出了家,定死刑一樣,不能再還俗,只要你還了俗,誰也瞧不起你,你吃飯都成問題了,這就是中國佛教的一個大毛病,僧團不會清淨,出在這個地方,出在這個地方。

佛制不是這樣,戒律裡面明明規定,他們出家最多還到了七次,出家還俗、出家還俗最多七次,最多七次,不得了了!一生就多少時間了,二十歲才受戒,你到七十歲,五十年後了,五十年進去回來,進去回來,七返,那還的了,這時間訂的太長了,是不是一定要到七返呢?不是這個意思。佛是隨眾生,隨你的因緣,你能出家,來吧,好,你到清淨僧團裡面好好受戒,好好持戒;你覺得不行,我要過在家生活,我這個出家生活,我受不了了,好,你回去吧,捨戒,當下捨戒,把這個袈裟脫還常住,你回去吧,穿上俗裝回去。這樣子僧團才會清清淨淨,水裡面一粒沙子都沒有,所以僧團會清淨。

中國佛教不是這樣的,他有的發心出家,根本是莫名其妙出家的,出了家之後好像定了死刑,最起碼無期徒刑,他不能還俗的,他如果還俗的話,他吃飯都是問題,因為他沒有技藝,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還俗了還不是乏資拉,他如果不是當乏資拉,他要怎麼生活?那這樣子跟僧團裡生活情況還不是一樣?所以因此這個中國的僧團不會清淨,絕對不會清淨,原因就是出在這裡,他出了家之後好像定死刑。

從前沒有人敢講這個話,我講了幾次,就是被人罵,長老大德就罵我。我照戒律講,佛制本來如此,為什麼你們不敢講?我們中國人有個最壞的這個想法──出家人寧犯千條戒,不許俗人知」,你看多壞,壞透壞透,我最反對這句話──寧犯千條罪,門關起來犯戒沒關係,不許俗人知,不能讓在家人知道,那你是門關起來在做壞事,這像什麼話?這太要不得了!這中國佛教變成好像是完全不能讓在家人知道出家的事情,你不讓他知道,他偏偏要知道。所以戒壇裡很奇怪的,我有經驗過幾次,你講比丘戒、講比丘尼戒,不讓在家人聽,在家人他想說奇怪,它裡面有什麼秘密啊?他這樣一聽就成佛了嗎?我才聽了,我走到門縫裡,偷偷在聽,看它裡面講什麼東西,他偷聽。你不讓他聽,他才聽;你准許他聽,他未必來聽,准許他聽,你來沒關係,他未必來聽,他沒有時間,他就不來,反正大家都一樣聽,我又不出家,我也沒受戒,那我這個可以不必聽的,那個我可以不必去聽。你說不准他聽,他不可以聽,不准他聽,他裡面必定有秘密,好像這一聽就成佛了。因此你在裡面講,他就門縫裡聽聽看。我親眼看到的,我問他:他在那做什麼?」「我聽聽看,他說不能聽,我就聽聽看。因為你看看,人心好奇,好奇到這個樣子,就是這樣,你不讓他聽,他就聽聽看。所以不要說這個話,不要說不讓在家人聽,不要說這個話,讓他聽好了。

現在他們都在提倡短期受戒、短期出家,你們想想,你不能說不讓他知道。南傳佛教各個都受過戒了,他哪個不知道,哪個不知道出家戒律?他們都知道了,他才會恭敬出家人,出家這麼不容易,是這麼難行的苦行,這真了不起,我得尊敬!他們不知道,看到你們跟他們都是一樣,甚至看我們出家人的一舉一動跟一般社會人沒什麼兩樣,這樣他怎麼能尊敬呢?

所以我們現在有好多地方都是問題,值得研究,那兩篇文章,也有對的地方,也有不應該說的地方。但是我們現在不是專門討論這個問題,不能說的太多,我這個話匣子一打開,沒有完的,我看持戒清淨到這裡打住了,不能再講,再講不得了了。我也不能得罪太多人,不要弄得我連吃飯的問題都沒有辦法,那就麻煩了。我看關於這個問題就講到這裡為止。

[2] 台灣僧伽健康總體檢【僧伽健康專輯.世紀健康大對談當醫師遇上法師】4,《僧伽醫護》第19期,2002/4/20

 會宗長老:阿彌陀佛,各位基金會的醫師都是很護持法師的,功德無量。我建議,有心負責僧伽健康的醫師,雖然北傳說非出家眾不可以看出家戒律,可是南傳及藏傳都有在看,也有人在聽。我去過那裡,還問過廣化老和尚為什麼我們不給他們看呢?是怕譏嫌,用這個來攻擊三寶反而造罪過。可是各位醫師是正信的佛弟子,我個人的建議是可以把戒律拿來看,當然我不知道各位法師認為如何,因為他是以一種護持僧眾的心,當然在祖師傳統上來說是未受大戒者不能看,可是在南傳他們也在看,這是我的一些建議,你們可以斟酌,因為您們發的是正信的心。

 淨耀法師:另外會宗長老提到讓醫師來研究戒律,關於這個問題我民國73年在台中跟隨印順導師時,有一個醫師將經藏、論藏都看完了,但是他不敢看律藏。後來他曾經問印順導師,導師就跟他說如果你純粹是做研究,當然沒有問題,但是現在我們的醫師忙得不得了,要去看律藏也難,看了也不見得懂。所以是不是請慧明法師邀集南林精舍的法師一起編出醫療與戒律給佛教徒的醫師參考。這會比較實際。這是我對於會宗長老的一點回應。

[3] 戒學概說/比丘尼戒概說(上)悟因法師主講(香光莊嚴三十七期/83320日)

 現在我們把這些講稿整理出來,刊登在雜誌上,那沒有受比丘尼戒的人可以看嗎?對於受戒前可否看或聽具足戒,自古以來有多種說法,但大致上,可分二種:一是持不可以的觀點,從受具戒問十三重難之一的「盜聽大僧說戒」來說,似乎是未受戒前聽或看戒,反而會成為受戒者的重難。二是持可以的觀點,認為戒律刊於藏經廣律,凡閱藏者均可看到藏經,並不限於比丘、比丘尼閱讀的,若閱了藏經,豈不成為受戒的障礙?且以學戒、持戒來看,式叉摩那學持比丘尼六法,也應為其說此六法,才能持守,因此從限定不閱、不聽的本意,應是對大僧不可生輕慢心,重點在僧眾作羯摩時,不可讓非僧參預,這是僧眾處理戒律問題,若有間雜是不如法的。基於這種情況,未受戒前聽戒是可以的,參預羯摩則不可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