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怨親平等


  今天跟一位法友提到《慈悲三昧水懺》中,晁錯苦苦想報復袁盎之事,可怕的是報復的冤業太重,已經過十世、一千多年的時間,若不是有解怨釋結的因緣,那彼此要互相報復到何時呢?

   因此悟達國師勸人要求懺悔之前,要發怨親平等的心,這樣懺悔,罪業才能夠消滅:「第五怨親平等者: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彼我相。何以故爾?若見怨異於親,即是分別,以分別故,起諸相著,相著因緣,生諸煩惱,煩惱因緣,造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

   眾生多會有「怨親」這樣的分別,對自己的親族,很愛護很照顧;若是跟我沒關係,很難有所感受。有怨親的分別心,就有種種的相。有了人我相,就會生起執著,就會著相。因此對親屬,特別好;對怨家,特別瞋恨。

   學佛菩薩的行道,要求懺悔以前,對於眾生,要起怨親平等的心。但要把冤仇人跟親族一樣同樣愛護,的確非常不容易,但要學習把冤仇心慢慢淡化,使得怨親平等的心生得起來,這樣修學佛法,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

   印隆也在學習,盡量把眼光放長遠、盡量去想好的地方,更重要是想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不要直取假合之「相」,折磨自己也不放過自己與對方。真正的慈悲心,必是利於空性見之上,否則仍是大悲愛見,無法真正利益眾生。

   以下,敬錄 會性長老於《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上,p. 204-213的開示:

第五怨親平等者: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彼我相。何以故爾?若見怨異於親,即是分別,以分別故,起諸相著,相著因緣,生諸煩惱,煩惱因緣,造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

下面講「第五怨親平等」,要學佛菩薩的行道,要求懺悔以前,對於眾生,要起怨親平等的心。

這個『怨』字,看在何處用,在這裡讀ㄩㄢ,跟冤仇的同音。

然經過十世,一千零廿五年,還是要用人面瘡來報復,那就是。因此之故,冤業太重,無法解冤釋結。悟達國師深有所感,所以勸人要求懺悔之前,要發怨親平等心。不可以說跟人結了冤仇,就念念要報復,假定報冤仇的心,不拿來解脫,縱然懺悔,罪也不會清淨,所以要發怨親平等心。怨家、親族,用平等心看待。

就是親族,自己的至親,譬如父母、兄弟、姊妹、子女,這些是最親的。族,六親眷屬。世間人對自己的親族,很愛護很照顧。自己的子女,若有一點點的傷口,就說:啊!心好痛哦!疼惜一番。別人的子女,如果跌倒,縱然很嚴重,不過是說幾句話而已,可是他的心不會痛,因為他跟我沒關係,不是我的子女。眾生有這樣的分別,現在講要學菩薩,怨親平等,把冤仇人看成跟我的親族一樣,同樣愛護。這非常不容易,但要學習,慢慢學,把冤仇心慢慢淡化,一直到最後,使得怨親平等的心生得起來,這樣修學佛法,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所以第五要發起怨親平等這樣的心,要怎樣才發得起呢?

有怨親的分別心,就會著相。以分別故,起諸相著」。因為有這種的分別心,就有種種的相。相,人我相。有了人我相,就會生起執著,就叫做相著。這是怨家,這個人的相,是我的親屬,有這樣的分別心,就會有種種的分別相。有分別相,就會執著,生起執著。因此對親屬,特別好,對怨家,特別瞋恨。

苦呢?所以用這他親身經驗的事實,來勸大家,你要求懺悔,先對怨親以平等心看待,不可以造業因,業因造了,卻要求不會結果。如是因,如是果,絕對正確,一點也不差。因此之故,悟達國師而且在圭峰大師的《圓覺經修證儀》上,就有現成這樣的文字,他就把這七種心按照順序列出來,要發怨親平等心。這樣懺悔,罪業才能夠消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