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一個心念,一段生死


   會性長老舉出一個叫王鼎實的例子,說其前生本是修行有功力的出家人,因其所動的心念,在因緣會遇時,投生做了檀越的兒子,在滿足其高考名利之心後,再繼續投生下一個地方,滿其富貴榮華之願。

   印隆沒有宿命通,不過此生也有一些特別的境遇,提出來分享一下。在小時候,先慈就跟印隆說過,她是在有次參與家族祭祀法會時(印隆俗家曾是大仙寺大護法),因懷有身孕,就在客房休息。睡夢中,夢到有一人走向她。而二週後,印隆出生。

  從小約三個月左右,就會做一次同樣的夢(出家以後就不再做此夢),夢見自己在一寺院中,情景有撞鐘、法會(很像焰口),還有一座大山門、吊橋等。而在十六歲左右,莫名動了一個心念,要以出家修行之功德,幫助家族往生者(突然往生不少人,家族也沒落)以及冤親菩薩們。

  三十歲終於出家,發現出家寺院有一座跟夢中一樣的山門,且完工日正是印隆的出生年,且捐資者是印隆的剃度恩師。而在印隆出生前二週,寺裡有一位長老尼往生,她的後事也是印隆的剃度恩師所操辦,舉辦的是法華法會。而慧嶽老和尚,是此寺院的導師。

  而在受三壇大戒圓滿要出堂前,有敏感體質的戒兄轉達先嚴的話給印隆,請求印隆好好修行,幫助還沉淪在惡道中的親友。永本老師也告訴過印隆,她曾在禪修中,所看到的一些情況。

  種種巧合,讓印隆想到,自己是否曾動過此心念,於前世想要幫助功德主,所以投生到此家族?還好此生仍得以出家,在家時也曾經過許多歷練,沒有被轉走。

  於識田種下的種子,就像一般植物的種子,遇到陽光、土地、水等助緣,就會發芽長大,乃至遍開而綿延無數,成就一段段的生命。經典云一個心念,一段生死」,一個心念就像一顆種子,造就一段段的生死,真是何苦來哉!因此一定要慎守心念,進一步求生淨土,修持得不退轉之位,再返娑婆利益有情,自己方不會被各種業緣轉走。

   在佛教經典中,有許多深入了探討心念的問題,《大集經》與《萬善同歸集》均有云,[1]眾生即是自身日夜所起的無量妄念之心。[2]《淨度三昧經》云,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種生死根。[3]我們日夜所起的無量心念,都是造成生死輪迴業果的因緣,所以佛教的修行者,要時時注意心念,使之清朗明白。

 

  以下,敬錄會性長老的開示:

  第六說,「隨入後有薰習相」,「後有」──按照《大疏》的解釋,是指這個身體,生命結束了之後,後生的後有還沒有現前之前的中陰身、中有身。這個身體叫做「本有」,現在有的;這個本有的生命結束了,死掉之後轉入後生,還沒有進入後生的情況之前,有中陰身、中有,就是現在這個生命斷了,後面的生命還沒有到,這個中間有的身體叫做「中有身」,也叫做「中陰身」,陰它是蘊,就是五蘊。

  這個這種的情況是說明這個人,看他這一生他所有的這個表現,假如惡性重大,那麼這個中有的表現當然就是不好。按照《大疏》裡面的解釋,它是指這個好的方面講,就是說,修行的人、修學佛法的人,假如他這一生修持功夫很好,最起碼他對世間的欲,尤其這個男女之欲,他能夠斷得掉的話,縱然死掉了,轉到中有身裡去啊,說這個中陰身也不會動這個男女的念頭的種子,不會動,為什麼?因為他這一生的功夫都修在斷欲,所以因此之故,他縱然在中陰身裡面,假如他的業力還要再去轉生,但是它不會動欲,不會有欲念、不會有男女的欲念。

  這種情況,可以拿那一些過去高僧大德,有相當成就的這個高僧為例。最顯明的像唐朝的圓澤禪師「三生石」,故事名稱叫做三生石的那個圓澤禪師,他能夠靠他禪定的力量,壓住他投身的因緣,不見他轉生的母親,這樣子他的母親懷胎三年,他也沒有去受身,一直到這個業力所牽,不得已到了三年了,被他的最好的俗家朋友李員,邀住要去四川,這個時候在中途才碰到,不得已才去投身。那麼這個胎兒必定要有識神在依托,胎兒才不會壞掉,那麼這個三年當中,這個母胎不會壞,而且念念增長,就是另外有代替他的。有他的禪定功夫的力量,有他過去修持的福德因緣,有另外有這個胎神來幫助保持他的胎兒,等到他時間到了他要受身,他投胎,那麼這個幫他保護胎兒的這個識神就離開了。所以這一種人他去受身的時候,不像普通一般「中有身」看到父母的動作,而生起這個染汙的念頭,而由此投胎,然後他又住胎十月、就是三十八個星期,情況不一樣。有修持的人,因為他的功夫好,已經沒有欲念,就縱然要去受身,不動欲,不是由動欲而去受身,像圓澤禪師這一種情況。

  這一種人,在中國歷史上有佛教以來,我看並不會少,我在多年前看一部書,就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人寫的,事情也是發生在乾隆年間,乾隆初年,那麼清朝初,順治、康熙、雍正,到乾隆,此事經過還不到百年,這個時候有這麼一個人,姓王,名字叫做鼎實,這個姓王叫做鼎實的人,他是住在杭州錢塘,少年得志,鄉試三次讀都是第一名,都考中了,那很不容易的,相當聰明,年輕的時候就有這麼好的表現,那麼既然經過了三次都中,就上京去考試,可是奇怪的,到了上京去考試,沒有辦法,考不到。

  那麼他在京城,就是現在的北京,他在考試的時候,住在他的親戚家裡,住了一段時間,第一次考沒有考上,還要等第二次;等第二次的時間,他就等不及、不想等,要走。有一天突然之間,他身體不好,有一點點小毛病,就跟他的親戚講:「我得走啦,不過,我的事情就交待你麻煩你,你要幫我辦後事。」他的親戚就莫名其妙:「年紀輕輕的你來考試,怎麼會說這個話呢?」「我這是事實。」跟他說實在話,他說:「我前生是個淨華寺的出家人,我一生的修持功夫相當之好,定力很高,可惜我有二個念頭,當時沒有斷掉,而且這個羨慕心,一直停在心中。」「是哪一種呢?」他說:「第一種,我看到年輕人考試考中了,那一種的威風情況,看得很羨慕,非常羨慕,能夠年輕考試及格、考中了,這多威風的事情啊,才動了這個一個念頭。」這是第一種。第二種,他說:「世間的榮華富貴,我還是有羨慕,就在那個有錢人的這個生活情況,真是值得羨慕啊!」因為那個時候的出家人的生活那是相當苦的,所以就看到有錢人的富貴榮華的那種情況,他也非常羨慕。他說,他一生的修持功夫都很好,就是這兩點念頭沒有放下,那麼這個兩點念頭沒有放下,他就修持不能成就;但是這兩點念頭停在心中,必定要受報。這個果報已經現前,因為其他的這個煩惱種子,他都能夠壓伏住不起現形,只有這兩點臨終的時候動了這個念頭。所以他第一先去承受他少年登科的這種的境界,所以他出世姓王,那麼考試三次都及格,威風凌凌,這個滿了他的願了。那麼接下去考不上的原因是何在呢?因為他只要把這個當時這個考試及格的那一種的威風情況得到了,心就滿了,不會再想了,所以這個上京考試能不能考上,他已經是沒有什麼多大的關係。

  但是他第二個念頭──要享受榮華富貴,這個世間的榮華這種的享受情況,他這個心還沒有了,而且業緣也已經成熟了,他再去接受,所以他現在就要離開這個身體,要去轉生,但是對於他的父母,他們沒有辦法交代,而且如果在親戚家裡死掉,也會連累他的親戚,因此他就問他的親戚要筆要紙,寫遺書給他的父親,就是說:「我年輕的時候離開我的父母,實在很對不起。」那麼就是在信裡面他這樣寫,他說:「我做你的兒子,不曉得你有沒有印象?你記得嗎?三十年前你在某一個地方啊,跟一個出家人在一個茶亭裡喝茶,那個時候他的父親三十幾歲,還沒有兒子,又是一個很好的人,那麼當時他就動了一個念頭:『這個人這麼好,做人這麼好,為什麼會沒有後代呢?這不應該吧!我來成就他。』」當時在喝茶的時候,他動了這個念頭,所以他回去就圓寂了、就死掉了,那麼就轉生到他的家裡。所以他的信裡跟他的父親說:「你想一想,你在某個時候曾在某個地方,我們一塊喝茶,喝茶的時候,有個出家人,那個出家人就是我,我當時動了這個念頭,所以跑到你家去做你的兒子。現在我這個業力已經滿了,我要離開你,你不能問這個親戚的問題,這個實際上是我自己的業力盡,我在你家受生,沒有滿你的心願,我很對不起你。」把這個話寫好了,放在他的親戚家裡。

  那麼他的親戚問他說:「那你什麼時候會離開這個地方啊?」他說:「我再三天就要走。」而且告訴他的親戚說:「我就生在這個京城順至門外,有一個姓姚的,我生在姓姚的家,而這個姓姚的姚家很富有,是有錢人,我會生到他的家裡去。」「什麼時候啊?」「要再過三天。」到了第三天那個上午,這個時候跟他的親戚在聊天談話,還有說有笑的,說到差不多已時,等於現在的十點左右,他就問說:「中午到了嗎?太陽對中了嗎?」他說:「快了,我出去看看。」看了是已經是中午的時間:「既然是中午,我要走啦,對不起,我謝謝你的照顧,那後事還要麻煩你,我就走了。」腿盤起來氣就斷了。過了幾天,他就到姚家去問,果然他斷氣的那個時間,姚家就生了一個男孩子,那麼他就說明這個王鼎實這個實際情況,姚家非常歡喜:「他既然要享受我的富貴榮華,我會滿他的願的!」不過可怕的就是他到了姚家之後,將來長大了,享受榮華,會不會迷掉?這就很難講,這是一個問題,所以可見這一種人,他真正有修持的功夫,他在受身的時候,這邊死那一邊生,同時的,而且沒有經過中陰身,所以這種人他要去受身,是不用動這個世間的這個雜念。

  所以這是顯示說,隨你要入於「後有」的時候,有今生的習氣薰習,這個修時的工夫的幫助,看你的功夫到哪裡?將來受身的情況就到哪裡。所以由此可以斷定一個人,假如沒有念佛往生到佛的極樂世界、或者就是他方親近的佛國,仍然還要在這個世間轉生的話,假如這個人他的禪定功夫沒有到,生這個色界天以上的禪定的境界,他還在欲界中,可是他的修持功夫好,而人間的這個欲,他已經沒有這個觀念,可是他非受身不可,他要受身,不必像一般人的這個不淨念去受身,都是來去自由的。

 

  這種情況有兩種人,一種能夠降伏煩惱,見思惑能夠伏住不起現形,可是他又不想去到清淨佛國,結果就會成為這種的轉身情況,只要他今生的修持,人最起碼人道的功德佈施,轉生做人應當是不會有問題。除掉他過去生有嚴重的惡業所牽連,否則的話,轉身還是人,是不會有問題的。

  第二種,菩薩為了要行菩薩道,他的悲心特別重,要實行他的菩薩道,生生世世他都是用這種方式去轉生,他不會像普通一般人動了妄念,才去受身,因為他為要成就他的菩薩道,這是完全靠願力,完全是願力所使。

  所以由此可以知道,普通一般正常的受身情況,如平常所說,有像這個《住胎經》裡面所講的三十八個七日,然後出生這一種情況,一般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這種情況。有一分不同的,就是特殊的修行的人,或者他為了行菩薩道,或者是阿羅漢要回小向大,要學習菩薩道,它都有這種情況可能,因為阿羅漢他沒有見識過,就沒有受身因緣,除掉他的願力,他的願力為了要度眾生,學習菩薩道,就有這個可能,那麼他都不會有這個欲念的情況去受身。而這種特殊情況少有,不是隨便有。這種人他都有宿命通,就剛才我講的那個王鼎實的這種事情,他都有宿命通。他知道他前身的情況,知道他前身是個出家人、在哪裡出家、怎麼樣的修行,都還記得。而轉生到後身,他也會記得,如果他轉生到姚家,能夠繼續他的宿命通,能記得他是個出家人的話,就不會迷掉。最怕就是如果他把這個宿命通迷失了,就會有問題出現;假如不迷這個宿命通,他能知道他過去生的事情,那麼他的道力還是可以繼續下去。所以行菩薩道的人最希望六通裡面,其他可以不必急,他最希望的有宿命通,這個在〈菩賢行願品〉裡面就有這麼一句話:「常得出家修淨戒」,那麼希望能夠有宿命通,生生世世知道自己的宿命,這樣子修持不會斷掉。所以「隨入後有薰習相」,就是指的這一類高僧大德轉生,他不一定有世間的這個欲念的情況,所以都是清清淨淨的去轉生。那麼縱然有隔陰之迷,一出胎馬上就消失了,那麼這是根據好的現象說明。

 

  其次說,第七「次第薰習相」,「次第」指這個業力種子出現,他強弱的次第,強的先走,八識田中的這個煩惱種子生起現形的時候,比較力量強的就先發出來。所以這個我們平常注意自己心理的念頭,假如你念念不忘佛法,佛法的念頭很強,縱然有其他不善的種子存在,但是他的力量不強,比較弱,而善法的力量強,由此就可以啊,不致於墮落。




[1] 《萬善同歸集》云:「夫眾生者,即是自身日夜所起,無量妄念之心。

[2] 《大集經》云:汝日夜念念,常起無量百千眾生。

[3] 《淨度三昧經》云:『一念受一身。善念生天上、人中身;惡念受三惡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種生死根,後當受八億五千萬雜類之身;乃至百年之中,種後世身,體骨皮毛,遍大千剎土,地間無空處。若一念不生,恬然反本。』故云:『度妄眾生,了念即空,無有起處。』復云:『不見眾生可度。』亦云:『度盡一切眾生,方成正覺。』即斯旨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