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

躁動的世代更需要禪修


         昨日和一位法友討論現代年輕人的問題,我們是同年代的人,經歷過在圖書館以紙卡尋書的日子,因此也感受到網路世代的巨大變化。

         網路的快速、超連結與多工特性,大大的改變世人閱讀的習性與思考的能力。因為快速,讓人的耐性變低了;因為超連結,也變化了我們思考與邏輯的特性;因為多工,專心一處變得更為艱難。

         2008時,曾經於元智大學發表一篇論文,當時是以「Second Life」作為探討,其實重點是在談論網路對於生活的影響。十幾年後再回首,的確感受到世代的變化。網路在人類未來的「世界」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甚至於影響整個生活層面。

 人在一生當中,腦及心靈都不斷的重建。研究顯示大部份的腦部活動是一由一群特別的細胞──「神經元(neuron)」所構成,主要是關於感官知覺、動作、解決問題、創造記憶、產生念頭和情緒等。神經元彼此連繫時,會養成彼此來回傳達同類訊息的習慣,這樣的連結就是所謂「心的習氣(mental habits)」的生物基礎。

   以神經科學術語來說,這種以新模式取代舊模式的能力稱為「神經可塑性(neuronal plasticity)」,佛教中可稱之為「柔軟性」。總之,純粹從細胞的層次來看,重複的經驗能夠改變腦的運作方式。

 Je Rome Kagan說:「經驗改變大腦。」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讓生活更便利,卻也悄悄地改變了我們的思考習性。佛教修行者為何要固定禪修?因為可令腦部達成更穩定合一的狀態。透過不斷地修心訓練,使腦部發展出新的神經元連結,不僅能轉化既有的感知,更可超越焦慮、無助感和痛苦等心理狀態,成就心靈與生命成長之目標。

 

Second Life真假互融的世界裡探討發展佛學教育的數位運用World Second Life: Developing Buddhist Education Applications

 - 心得分享:2008.12  數位內容學術研討
 
- 論文
 - 簡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