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2019掩關,有安排研讀比丘尼戒,是 昭慧法師於2004年講於高雄元亨寺三壇大戒的「比丘尼戒講座」。[1]因為印隆對於具足戒的研修非常重視,在2013年有修持過「戒律關」,於中也有恭聽 昭慧法師的『比丘尼戒講座』開示音檔,但當年因為諸多因素影響,所以並沒有全部聽完,一直到2019年的長期掩關,終於有因緣全部恭聽圓滿,也整理出逐字稿以及重點筆記整理。
昭慧法師講授比丘尼戒,有以下的特色:
一、 詮釋清晰
二、 持戒精神
三、 彙編分類
四、 與時俱進
-
出家乃至於受戒後,一定要謹言慎行,切不可以讓居士退心!
-
要正見增上,否則會「一盲引眾盲,相皆入火坑!」
-
要時時檢視自己的身口意是否與法相應?若不相應,就要懺悔!
-
要研究戒律,方能實踐戒律。
-
先要自我反省,不要試圖以覆蓋方式掩藏過錯。
-
不要把戒律的解釋,詮釋到好像無人在持戒,這樣肯定是解釋的方式有問題。研究戒律、實踐戒律的方法一定要正確,否則反而會令人誤解。
在還未開始一一細講戒條時,法師先用比較大的格局,來談述戒學的意義。若要理解整個《比丘尼戒》的精神、制戒、以及持戒目的,就必須要學習研究戒律以及實踐戒律的方法,而且要了解戒律在整個修道的歷程所佔的角色。所以法師並不是像傳統講戒方式,只是一條條的帶過去,而是引導大家認識戒律真正的精神。法師用很大的篇幅,說明修道即是修三增上學解脫道、八正道,乃至於菩薩道,這一段非常精彩,過去幾乎沒有聽過有戒師這樣講戒的,但覺得這樣才是持戒的根本精神與核心要義。法師說每一條戒(規範)都沒有見不得人的地方,要有正確的方法來面對律典,要有正確的方法來面對現在這個世界。戒是「別解脫」,因受戒能使身口意的惡業能「別別解脫」。正確的持戒,方能成為一個快樂(離苦得樂)而健康的出家人,才能真正利己利他。
同樣的,夢參老和尚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段開示中,也說明持戒應要視時代因緣。老和尚說,「戒是別別解脫,不是別別束縛!佛制的戒非常圓融,而我們當前的社會,與佛在世時不一樣了,我們現在是處於當前的社會當中,怎麼樣跟社會、人民、大眾結合在一起?」並感慨現在的佛教徒脫離社會,佛在世時不是這樣的,他跟社會是融合的;但現在卻「沒關係」,忘卻了修道四事資糧是從哪裡來的?所以你離不開人群,而且大乘佛教是要沒有揀擇的發心度眾生。
昭慧法師後來有講到關於「二部僧受戒、不失衣戒、四獨戒」等,也用符合現代的持戒詮釋方式,來說明這些戒律的制戒背景因緣,以及在這個時代應要如何看待?關於「不失衣戒」,印隆在當年受戒時,戒場的確是發給我們一個「三衣袋」,要我們把五衣及大衣放進去(因為要搭七衣及持具所以這兩個不用放),然後綁在身上後,再穿袍搭衣持具。因為是用綁的,在殿堂禮拜時,都很怕鬆開掉下去。但是「不失衣戒」的精神真的不是這樣,他是在「衣界」內都不算失衣,是一條很實用的防護威儀戒。至於「二部僧受戒、四獨戒」等更不用說了,可惜直到現在,還是被錯誤詮釋。
在講戒圓滿時,昭慧法師並分享,如果覺得直接這樣看律典,若覺得還是抓不太住重點,他有二本多年來研究戒學的成果、也是他所講課的內容,建議大家可以研讀:
一、
《律學今詮》:就是以今時的眼光來詮釋這個律學。
二、
《佛教規範倫理學》:佛教倫理學就是戒律的哲學,本書並特別提到戒律學的源頭、它的哲學思考、制作的法理。還有一些時事議題與戒律相關的探討,直至今日還是非常受到重視。
這兩本書都是在法界出版社出版的,對於研讀律典可以更把握住一些要領,印隆也把這兩本書請來了。原來《律學今詮》跟印隆的出家常住與剃度恩師有很大的因緣,在民國八十年八月間,昭慧法師受到嘉義彌陀寺 圓哲法師與 道俊法師的邀請講授戒律學,本書的部分內容即是上課內容之筆錄改寫。當年印隆還是高中生,沒想到三十年後,同樣因為學戒的因緣,跨時空串連起法緣。而本書的內容,就是昭慧法師講戒的完整版,並加上詳細的學術研究內容,學戒者應要仔細研讀之!
而此次所聽學的「九三年比丘尼戒講座」,現在佛教弘誓學院的網站上,已可以下載音檔與《四分比丘尼戒相彙編》PDF檔。而印隆又看到另一份「令正法久住—九五年比丘尼戒講座」,很是歡喜!將作為下次聽講學習的目標。
印隆是很希望如法持戒的,但希望是具有智慧的持戒,而非是墨守成規的束縛。夢參老和尚說,所謂「解脫」,並非懈怠,而是無罣無礙!有智慧的如法持戒,才能真正解脫自在!感恩此次掩關機緣,能完整的研讀 昭慧法師所講解的比丘尼戒經,讓自己在學戒上,又能更進一步!感恩 法師將研律多年的戒律心得無私的分享,以法護念廣大佛子,讓大家依戒學而得大饒益,共同為「正法久住」的理想而奮鬥!
◎ 2019長期掩關
[1] 昭慧法師在93年,受到 會本法師的邀請,於三壇大戒戒會對戒子們開示比丘尼戒。會本長老係
昭慧法師受戒時之陪堂和尚,但從不輕後學,對 昭慧法師的愛護至深,兩度在高雄楠梓慈雲寺舉行三壇大戒,都請 昭慧法師為比丘尼講授《四分比丘尼戒經》。殊為難得的是,昭慧法師主張廢除八敬法,雖然帶來教界爭議,但
會本法師每次都以開明心胸,邀約(在慈雲寺)或是促成(在元亨寺)其前來講戒,毫不畏憚任何爭議。而每回
昭慧法師向 法師頂禮時,會本法師皆回禮以對,在比丘眾中,有如此平等寬宏之心胸以看待性別倫理者,殊屬異數!出處:大德斯已寂,恩澤猶潤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