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太虛大師的彌勒淨土思想/慎獨



  太虛大師(18901947)是近代著名的學問僧,也是人生佛教的宣導者。他住世時,大力推行教制、教產和教理等三方面改革,是主張佛教現代化的高僧之一。太虛大師具有高深的佛學造詣,對各宗各派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推崇彌勒淨土信仰,並發願往生彌勒兜率淨土。緣於對彌勒思想的研究,形成了他一套彌勒淨土思想理論體系。下面就對太虛大師的彌勒淨土思想和修行實踐作扼要的論述。

  一、太虛大師生平
  太虛大師,俗姓呂,名淦森,法名唯心,號太虛。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縣)人。16歲入蘇州小九華寺披剃為僧。出家後即往寧波天童寺依寄禪和尚受具足戒。不久往永豐寺就歧昌和尚學經。一年後回天童寺修禪學佛。與現代高僧圓瑛、會泉為同參,相與參究禪學。宣統元年(1909),隨寄禪和尚參加江蘇省僧教育會,並在南京從楊文會居士學《楞嚴經》,後又就蘇曼殊學英文。三年(1911)赴廣州弘揚佛法,被推為白雲山雙溪寺住持。民國元年(1912),國民政府建都南京,太虛從廣州返南京創立中國佛教會,第二年併入以寄禪和尚為會長的中華佛教總會,太虛被選任《佛教月刊》總編輯。不久,寄禪和尚逝世,太虛在其追悼會上提出進行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產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口號。撰文鼓吹佛教復興運動和改革舊的僧團制度。由於他的佛教革命言行,受到一些守舊派的反對,乃辭去月刊總編職務,轉入普陀山閉關潛修佛學。閉關兩年間,深研佛學法相唯識諸宗經論,旁及中、西哲學諸論著,法學精進,深有所得。

  民國十一年(1927),太虛受聘任湖南大溈山寺住持,隨後于武昌創辦武昌佛學院,招收緇素佛教青年入院修習佛學,培育一批德才兼備的僧伽人才。民國十二年夏,往廬山大林寺住持暑期佛學講習班,並發起籌辦世界佛教聯合會。翌年夏,佛教世聯會正式成立,太虛被選為首任會長。十四年10月,率領中國佛教代表團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東亞佛教大會,並考察日本佛教。

  民國十六年(1927),南普陀寺首屆方丈會泉法師任期屆滿,極力推薦太虛繼任方丈和閩南佛學院院長,是年5月,太虛大師應聘來南普陀寺就職。民國十七年,太虛往南京講學,並籌備創設中國佛學會。民國十八年(1929),太虛遊歷歐美各國歸來後,倡議組織思明(廈門)佛教會。在廈期間,積極推行佛教僧制改革,宣揚《建設現代中國僧制大綱》,宣導對三寶之誠信產生僧格;以六度之修學養成僧格。民國二十二年(1933),太虛大師連任南普陀寺兩屆方丈(兼院長)任滿,引退返滬。二十四年再度卓錫廈門講學,在佛學會和閩南佛學院,開示論題為《佛學會與實現佛化》、《佛化與現代中國》和《法師與學僧應如何愛護學院》等。

  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戰爆發,太虛為抗日救國奔走,呼籲全國佛教徒行動起來,投入抗日救國運動。並首先發表《電告日本佛教徒書》,要求日本佛教徒以佛教和平止殺的精神,制止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同時又通電全國,動員組織佛教青年護國團,積極參加救護工作、宣傳工作以至地下鬥爭工作。並募資捐款支持前線。二十八年,發起組織佛教國際訪問團,遠赴緬甸、印度、錫蘭以及星、馬各地,宣傳抗日救國。

  民國三十六年(1947317日,太虛大師于上海玉佛寺圓寂,荼毗後得舍利子300餘顆。

  太虛大師為現代中國佛教愛國、愛教的僧伽楷模,他不僅為愛國護教做出重大的貢獻,而且對培育僧才,整頓僧制更不遺餘力。太虛一生創辦或主辦的僧教育學院有:閩南佛學院、武昌佛學院、世界佛學苑、重慶漢藏教理院、西安巴厘三藏院、北京佛教研究院。創辦佛教刊物有《海潮音》月刊和《覺群週報》等。組織佛教團體有世界佛教聯誼會、中國佛教會、中國佛學會、中國宗教聯誼會、世界素食同志會等等。抗戰勝利後,受任為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主任、國民精神總動員會設計委員等職。主要著作有《整理僧伽制度論》、《釋新僧》、《新的唯識論》、《法理唯識學》和《真現實論》等等。後弟子印順法師結集《太虛大師全書》行世。

  二、太虛大師的彌勒淨土思想
  太虛大師一直宣導彌勒淨土信仰,在宣導的同時,他對彌勒淨土思想亦有深入的研究,並且形成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太虛大師有感于近代佛教的衰落,認為弘揚彌勒菩薩的慈心悲願之行,才能重興佛教。他希望重建慈宗,重興彌勒信仰之風。他感歎彌勒淨土法門的不流行,不在勝劣或難易,而是唐以後的修者少、宏揚者少的原故。因此他不但以慈宗作為自己信仰的歸宗,而且致力弘揚,推廣彌勒信仰。

  太虛大師誓願作慈宗的導師,自己也發願往生彌勒兜率天宮,並且努力弘揚彌勒菩薩的慈心悲願。太虛大師說,彌勒菩薩以慈為姓者,具大因緣,故不但因地以慈為姓,即至果位猶名彌勒,因其從最初發心即不食肉,悲憫眾生,常修慈心三昧,觀察一切眾生本性平等。太虛大師說:彌勒菩薩常以歡喜笑臉迎人,不分善惡慈心相向,平等施與,可做修此(利他)行者的代表人物。這心很重要,佛經中說將來在彌勒菩薩下生時,世間人都是慈悲的,行十善法,那時人間就是淨土。彌勒菩薩的國土以慈建立,則可以說,在人間,人能心慈,則彌勒淨土也就成就了。

  太虛大師一直重視弘揚彌勒菩薩的悲智行願。讀過彌勒經典的人都知道,在彌勒經典中,對有關彌勒菩薩的悲智行願講解得很多,諸如彌勒菩薩發心極妙,統領大眾願我當來為多眾生作諸利益,施與安樂,憐湣一切天人世間為利諸有情,願請轉法輪。以大法鼓音,度眾生苦際。願經無量劫,常住世說法。祈運大悲智,慈濟諸有情。」「所攝一切物,為利益眾生。不行佈施,物種侈靡盛。」「勤修菩薩行,圓滿自他志。。太虛大師通過對以上彌勒經典語句的分析後認為,彌勒菩薩雖然具凡夫身,未斷諸漏。出家卻不修(深)禪定,不斷(盡)煩惱。但是因他深發大菩提心,深行大乘菩薩道,慈心悲憫眾生,慈心利益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命終上生兜率天,並於釋迦牟尼佛後成佛。

  太虛大師認為,這種凡夫菩薩行是以凡夫身求解脫者,是在現世發願興慈運悲,解救眾生苦難的菩薩行者。彌勒菩薩即便在兜率內院,仍然為往生兜率淨土者說法,希望他們將來下生人間弘法度眾。太虛大師就是深解佛法意趣,發願以凡夫身學習彌勒菩薩發心修行。太虛大師認為,彌勒菩薩是真正奉行大乘菩薩道的典範,所以,他不僅推崇彌勒精神,而且也是願以凡夫之身學菩薩發心修行,同時,他還希望世人都能學習彌勒菩薩的精神,通過自身的努力,奉行慈悲濟世精神,關懷群生,利益他人,從而改變我們人間生存環境。

  太虛大師比較重視人間淨土的建設,也就是重視我們現世人生,而他這種人生佛教的理論正是源於他對彌勒淨土思想的研究與信仰。太虛大師認為,彌勒淨土包括天上的彌勒兜率淨土和人間淨土兩個方面,我們眾生往生兜率的目的是為了見佛聞法,證阿鞞跋致,菩提心和菩薩行,祇有增長,永無退失,且於將來賢劫之中,常隨千佛下生,說法教化。而彌勒下生也是彌勒菩薩在世間度化眾生,建設更好的世間環境而發願去做的,其目的也是建設人間淨土。在《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中,釋迦牟尼佛說,彌勒菩薩往昔行菩薩道時作是願言:若有眾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我于爾時,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于當來世有諸眾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彌勒當爾之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段經文表明,彌勒菩薩下生人間的條件是世人能夠不斷地去惡向善時才能夠實現,為了讓彌勒菩薩能夠早日下生,我們就應當多做善事,建設和諧的人際關係。太虛大師就是根據經典的內容要求佛教信徒首先要做一個完美的人,然後才能談到人間淨土的建設。待到彌勒菩薩下生人間的時候,我們的世間就成為《彌勒下生經》中所描述的莊嚴世界。我們所祈願彌勒菩薩早點下生人間,其實也是希望人間淨土在我們的世間早日實現。所以,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就是希望通過現世人們的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溫馨和諧的人間環境,為彌勒的下生創造條件。

  太虛大師通過對彌勒思想的研究,還總結出了彌勒兜率淨土優於其它淨土的三點殊勝之處
1.      十方淨土有願皆得往生,但何方淨土與此界眾生最為有緣,則未易知。彌勒菩薩一生補處,以當來於此土作佛,教化此土眾生,特現兜率淨土與此界眾生結緣,故應發願往生兜率親近彌勒也。
2.      兜率淨土同在娑婆,同在欲界,變化淨土在同處同界,即與此處此界眾生有殊勝緣,最易得度。他方淨土泛攝十方眾生,而此專攝此土欲界眾生也。
3.      彌勒淨土是由人上生,故其上生是由人修習福德成辦,即是使人類德業增勝,社會進化,成為清淨安樂人世;因此可早感彌勒下生成佛,亦即為創造人間淨土也。可見,彌勒淨土不論是上生兜率還是下生人間,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人間淨土的建設。往生兜率淨土的目的是為了與彌勒一起下生,建設人間淨土。

  彌勒兩種類型的淨土都我們都可以發願往生,但太虛大師認為往生兜率淨土是一種理想的往生去處。他認為,如果眾生往生兜率天親近彌勒菩薩,即得不退地。然後還可以跟從彌勒菩薩下生人間,轉現世之穢土成彌勒之淨土。這符合彌勒菩薩的本意,也是建設人間淨土的最佳方式。源於往生兜率淨土的殊勝性,太虛大師本人也發願往生兜率內院。

  三、太虛大師的彌勒信仰實踐
  太虛大師在推崇彌勒淨土思想的同時,還積極從事彌勒信仰的實踐。他的彌勒信仰實踐表現在他對彌勒淨土經典的弘揚上。從《太虛大師年譜》中可以看出,太虛大師一生宣講次數最多的經典是《彌勒上生經》,特別是在晚年,他以彌勒法門為自己修持的歸宗,並且輯《瑜伽菩薩戒本》、《瑜伽真實義品》及《彌勒上生經》為《慈宗三要》以明彌勒淨土法門之境、行、果。他身體力行,特別弘揚彌勒淨土,修訂慈宗儀軌,纂編《慈宗要藏》,組辦慈宗學會。太虛大師之所以重視彌勒精神、弘揚彌勒法門,實在因為彌勒菩薩有建設人間淨土的本願,並且彌勒淨土信仰在中國佛教淨土信仰中特別重視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改造現實,完善社會,積極入世。這是太虛大師利用佛教道理來完善人生,改良社會,促進人類進步的理論依據。

  在具體實踐上,太虛大師一生極力提倡往生兜率淨土,凡是大師創立的道場,每天早上,皆誦持《彌勒上生經》和稱念彌勒菩薩名號。太虛大師在住持奉化雪竇寺時,把晚殿功課的回向文:四生登于寶地……十地,改修彌勒──唱云:四生升於內院,三有托化兜率,……兜率內院慈氏尊,大智大悲濟含識,……南無兜率內院一生補處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上升兜率宮,同赴龍華會,十方三世一切佛,……波羅蜜。從太虛大師對彌勒思想的弘揚和對早晚功課內容的更改,可以看出他對彌勒信仰實踐所傾注的心血。

  大師為什麼對彌勒兜率淨土如此傾心呢?對此,太虛大師有一段論述:19364月,大師在奉化雪竇寺講《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中說:就無量淨土來講,攝受我們最親最近的是兜率淨土,上面十方淨土普遍攝受十方世界的眾生,如普通大學之各科學術是應學生之要求而辦的,僧學院是專門教育僧徒的,彌勒內院淨土也是這樣,是專為攝化此土有情而設。此外,太虛大師還向信眾講述了上文所提到的彌勒兜率淨土的三點殊勝之處。

  太虛大師對彌勒信仰的實踐還表現在他所宣導的人生佛教思想。他特別重視一個人人格的完成。他曾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太虛大師強調人生,重視人生,認為一個人在成佛作祖之前,首先應當過好現實人生生活,完善自己的品格,慈悲濟世,自利利他,與人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只有世人道德素質提高了,精神昇華了,才能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才能建設好彌勒經典中所描述的彌勒人間淨土。太虛大師認為彌勒菩薩能夠以凡夫身行菩薩行,我們世間眾生更應該效法彌勒精神,行菩薩道,從利益眾生中完善人格,建成理想的人間淨土。

  以上簡要介紹了太虛大師的生平,論述了太虛大師的彌勒淨土思想與彌勒信仰修行實踐。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太虛大師對彌勒淨土信仰的推崇,切身體會到大師對彌勒淨土思想研究所花費的心血和他對推動彌勒淨土信仰所付出的辛勤勞動。我們現代的佛子應當乙太虛大師為榜樣,繼承太虛大師未竟的事業,將彌勒淨土信仰發揚光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