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聖界唐卡 |
歷代對於彌勒佛的信仰,可分成二大類。其一係依《彌勒上生兜率天經》所說,而追求死後往生兜率淨土,以親聆彌勒菩薩說法;另一係依《彌勒下生經》所說,致力於累積善根,以等待彌勒菩薩降生、成道,等在龍華三會之中,蒙受彌勒法益。
一、彌勒三經
(一)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佛說彌勒下生經》及《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1. 《彌勒上生經》
(1)
一卷,南朝劉宋時,北涼王從弟沮渠京聲譯。[1]
(2)
全名為《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又名《觀彌勒上生經》、《彌勒上生經》、《上生經》、《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觀彌勒經》、《彌勒菩薩般涅槃經》。
(3)
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是彌勒經典中最晚譯出的作品,也是彌勒淨土信仰所依據的主要經典之一。
(4)
本經內容主要在敘述彌勒菩薩命終往生兜率天、在兜率內院攝化天眾、弘法利生的情景、兜率天宮的莊嚴殊勝、以及往生兜率天的修行十善念佛等方法,並以此念佛功德可超越九十六億劫生死之罪。眾生若欲往生兜率天,可行十善,或念彌勒之名。本經敘述方式及內容與,《觀無量壽經》相似。
(5)
本經分為序說、正說、結說,結構分明。
壹、序說:為本經前言,可分為通序及別序。
一、通序[2]
二、別序[3]
貳、正說:為本經的詳細內容,可分為廣明兜率天宮的殊勝,往生的方法,及勸眾發願。
一、廣明兜率天宮的殊勝
(一)依報[4]
(二)正報[5]
二、往生的方法
(一)修善念佛發願[6]
(二)特勸彌勒淨土殊勝[7]
(三)成佛授記[8]
(四)執持名號以立行[9]
三、勸眾發願[10]
參、結說:為本經利益流通分。
一、諸眾發願[11]
二、明經名[12]
三、信受奉持[13]
(6)
《彌勒上生經》的注疏有六種:
A.
《彌勒經遊意》:隋 沙門吉藏撰,一卷,大藏第三十八冊。
B.
《彌勒上生經宗要》:新羅 釋元曉撰,,一卷,大藏第三十八冊。
C.
《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唐 大慈恩寺窺基撰,,二卷,大藏第三十八冊。
D.
《彌勒三經疏》:唐 景興撰,(上生、下生、成佛經)各一卷,大藏第三十八冊。
E.
《彌勒上生經瑞應鈔科》:宋 守千集,科一卷,鈔二卷,共三卷,卍續藏第三十五冊。
F.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要》:民國 太虛大師講;葦舫、清虛合記,見太虛大師全書十四冊。
2. 《彌勒下生經》
(1)
一卷,西晉竺法護譯。
(2)
全名《觀彌勒菩薩下生經》,又名《觀彌勒下生經》、《彌勒當來下生經》、《下生經》、《彌勒成佛經》、《彌勒當來成佛經》等。
(3)
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為四本異譯中,為最受重視的一部經。
(4)
此經為《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之別抄。[14]
(5)
內容敘述彌勒菩薩降生於閻浮提之原由:在轉輪聖王出現,以正法治化之世,彌勒菩薩將降生人間。描述彌勒下生時,人間五穀豐登,天下太平,彌勒佛於龍華樹下成道後,率眾至毗提村見大迦葉,由大迦葉授以世尊所託之僧伽梨,以及在龍華三會中說法渡眾的盛況。
(6)
本經分為序說、正說、結說。
壹、序說:為本經前言,可分為通序及別序。
一、通序[15]
二、別序[16]
貳、正說:介紹彌勒下生因緣
一、依報[17]
二、正報[18]
三、成道[19]
四、說法[20]
五、龍華三會大眾得利[21]
六、心得解脫[22]
七、得遇龍華三會因緣[23]
參、結說:為本經利益分
一、結勸往生[24]
二、信受奉行[25]
(7)
《彌勒下生經》的傳譯四種:[26]
A.
《彌勒下生經》:西晉 竺法護譯,一卷,大正藏第十四冊。
B.
《佛說彌勒來時經》:失譯人名,一卷,大正藏第十四冊。
C.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姚秦 鳩摩羅什(384-417)譯,一卷,大正藏第十四冊。又名《彌勒受決經》,與竺法護所譯《下生經》內容基本上差不多,當為同經異譯。
(8)
《彌勒下生經》的注疏有三種:
A.
《彌勒下生經疏》:新羅 憬興撰,一卷,《卍續藏》第三十四冊。
B.
《彌勒下生經義疏》:日本 善珠述,一卷。
C.
《彌勒下生經述贊》:作者不詳,一卷(不全),《卍續藏》第三十四冊。
3.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1) 一卷,也為鳩摩羅什譯。
(2) 略稱為《彌勒成佛經》,敘述彌勒下生時,此土變成清淨莊嚴。彌勒出生後,出家學道,於龍華樹下成道,三會說法,令二八二億人證得阿羅漢果。
(3) 內容基本上與《彌勒下生經》相似,但描寫更為詳細。唯本經含有大乘的特色。
(二)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及《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1. 一卷,為西晉
竺法護所翻譯。
2. 又稱
《彌勒菩薩本願經》、《彌勒菩薩所問經》。
3. 本經前半部份主要在敘述佛說菩薩成就深心等法,於勝進法中不退轉,速成菩提,以達成正覺之菩薩所行;後半部份闡明彌勒晝夜六時禮佛、懺悔、勸請諸佛,願於本世人民無垢穢,奉行十善而成佛等因行。
4. 經中彌勒菩薩問︰菩薩應行何法可遠離諸惡道,而不墮惡知識﹖佛陀
開示十種法要,略述如下︰
(1) 寂靜平等之道意。
(2) 住於空後,以方便分別諸所見。
(3) 於大悲、空與一切法不生分別。
(4) 持戒、無疑、處阿蘭若、住正見。
(5) 立德、不求他人長短,反省自身所行、樂法、救他人。
(6) 無慳貪、除弊惡心、無愚癡、如意虛空、住空法。
(7) 七菩提分。
(8) 八正道分。
(9) 九次第定。
(10) 十種三昧。
二、彌勒六經
(一)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
(二) 《佛說彌勒下生經》
(三) 《彌勒來時經》:一卷,失譯人名,《開元錄》將之附於東晉錄中,內容與《下生經》等基本相同,但更簡單。
(四) 《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五) 《彌勒下生成佛經》:唐 義淨譯,主要是以偈頌形式譯出。
(六) 《彌勒大成佛經》
三、其他經典
(一)《大寶積經》第四十一會,是「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二會是「彌勒菩薩所問會」等等。
(二)《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三)《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
(四)如《法華經》、《華嚴經》、《菩薩處胎經》、《賢愚經》等經中,都講到彌勒菩薩的事情。
四、太虛大師所提之相關重要經論
(一)慈宗三要
1.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要
2.
瑜伽菩薩戒本講錄
3.
瑜伽真實義品講要
(二)慈宗要藏
1.
經藏
(11)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12)
彌勒佛法身咒印(佛說陀尼集經)
(13)
觀上生經要及諸疏摘要
(14)
彌勒諸經
A.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羅什譯、佛說彌勒來時經
失名譯、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義淨譯(皆舍利弗問之同本異譯,六譯存三)
B.
佛說彌勒下生經 竺法護譯或否、佛說彌勒下生經 羅什譯(皆阿難問,與舍利弗問稍異)
C.
彌勒問八法經──有異譯
D.
彌勒所問經──有二譯
E.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F.
慈氏菩薩所說緣生稻芊喻經
G.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H.
佛說慈氏菩薩誓願陀羅尼經
I.
佛說慈氏菩薩陀羅尼經
(15)
諸經摘錄
A.
導歸兜率見彌勒者
a.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
b.
心地觀經──四則
c.
大灌頂經──禮藥師亦見彌勒
d.
七佛所說神咒經──文殊咒
e.
佛說陀羅尼集經──大勢至咒
f.
首楞嚴三昧經一
B.
有關說彌勒行果者
a. 首楞嚴三昧經二
b. 佛本行經
c. 華嚴經善財見彌勒章
d. 楞嚴經彌勒圓通章
e. 悲華經
f.
十住斷結經
g. 獅子月佛本生經
h. 賢愚因緣經
2.
律藏
(1)
菩薩戒本
(2)
菩薩戒羯磨儀
(3)
菩薩戒本講要及諸疏摘要
(4)
菩薩戒本舊譯
(5)
菩薩戒諸文摘錄
A.
瑜伽菩薩地戒品
B.
菩薩戒決擇分
C.
菩薩瓔珞經大眾受學品第七
D.
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戒
E.
菩薩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第十四
F.
受十善戒經
G.
真言受菩提心戒儀及受五戒八戒文
3.
論藏
(1)
真實義品
(2)
真實義決擇分
(3)
真實義品講要及諸疏摘錄
4.
宗釋諸論
(1) 大乘五蘊論
(2) 三十唯識論
(3) 二諦章顯名辯體門 ──義林章
(4) 唯識章出體門──義林章
(5) 因明學概論
(6) 八識規矩頌講要
(7) 佛法總抉擇談
(8) 法相唯識學概論
5.
諸論摘錄
(1)
佛地論
(2)
發菩提心論
6.
雜藏
(1) 彌勒佛禮贊文四首──奘譯
(2)
慈氏菩薩略修愈誐念誦法
(3)
應化靈感略
(4)
上生嘉言略
(5)
宗祖史傳史
A.
宗派源流之慈宗略史
B.
瑜伽師地論敘之慈宗略史
C.
婆藪盤豆法師傳
D.
玄奘法師傳
E.
窺基法師傳﹝單行本﹞
五、關於相關彌勒經的批註現存的有:
(一) 吉藏大師的《彌勒經遊意》一卷
(二) 新羅僧
元曉法師撰《彌勒上生經宗要》一卷
(三) 窺基大師撰寫的《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二卷
(四) 憬興大師撰寫的《彌勒上生經料簡記》、《彌勒下生經疏》、《彌勒成佛經疏》
(五) 守千大師撰寫的《彌勒上生經瑞應鈔科》、《彌勒上生經瑞應鈔》
(六) 詮明法師撰寫的《上生經疏會古通今新抄》、《上生經疏隨新抄科文》。
(七) 不詳作者撰寫的《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述贊》、《佛說彌勒下生經述贊》。(此二書收錄不完全)
六、今人法師著寫彌勒經解的有:
(一) 太虛大師的《上下生經講要》
(二) 演培法師著述的《佛說彌勒大成佛經講記》
(三) 印海法師的《上生經講記》
(四) 茗山大師講述的《上生經講義》
(五) 常照法師撰述的《上下生經講釋》
(六) 默如法師撰寫的《佛說彌勒大成佛經疏》
(七) 聖開法師的六部《彌勒經典白話講》
(八) 自立法師述撰的《彌勒上生經講記》
(九) 慈法法師演說的《觀彌勒上生經略要》
(十) 天佑法師著《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本》等等。
七、今人居士著寫的有:
(一) 慈靈居士撰著《彌勒三經白話解說》
(二)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白話解說》
(三) 圓香居士著作的語體文《彌勒三經合刊》
(四) 慈能居士撰注的《彌勒上生經講記》
(五)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講本》
(六) 《彌勒大成佛經講記》
(七) 慈德居士編撰的《釋尊的付囑》、《佛說彌勒來時經略述》等等。
八、慈氏十二要
一要、彌勒經遊意
吉藏大師
二要、彌勒上生經宗要
元曉大師
三要、彌勒上生經料簡記 憬興大師
四要、彌勒下生經疏
憬興大師
五要、彌勒成佛經疏
憬興大師
六要、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疏 窺基大師
七要、上生經瑞應科鈔 守千大師
八要、得遇龍華修證懺 如惺大師
九要、《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要》 太虛大師
十要、《佛說彌勒菩薩下生成佛經講要》 太虛大師
十一要、佛說彌勒大成佛經疏 默如論師
十二要、兜率歸鏡集
弘贊律師
※
※
※
附一、〈《佛說彌勒大成佛經》開題〉 太虛大師
附二、〈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 太虛大師
附三、〈怎樣赴龍華三會〉 太虛大師
附四、〈讚彌勒淨土易修法門 〉 印順導師
附五、〈上生兜率淨土的勝義和行法〉 慧嶽法師
附六、兜率淨土釋疑
慧廣法師
附七、論往生兜率淨土與唯識
慧廣法師
附八、為修淨土者進一言
默如論師
[1]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只有一種譯本,《開元錄》說到上生經是沮渠京聲到劉宋後,於孝建二年(西元四五五年)在揚都竹園寺或鐘山定林寺譯出。但《出三藏記集》則認為是沮渠京聲游西域時,在高昌郡時所取得,然後將譯本帶回翻譯。
[3] 彌勒菩薩於座中,優波離起疑世尊往昔於毗尼中及諸經藏,說阿逸多(彌勒)次當作佛。但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斷諸漏,此人命終當生何處。其人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佛記此人成佛無疑,此人命終生何國土。佛告優波離,此人十二年後命終,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
[4] 兜率陀天上,諸天子皆修甚深檀波羅蜜,為供養一生補處菩薩故,以天福力,造作宮殿及脫身上的旃檀摩尼寶冠供養彌勒,發願於兜率陀天受記,若實,寶冠化成供具。發願已寶冠即化成七寶而成的寶宮放大光明,光中有諸天寶女,執百億寶無數瓔珞,出妙音樂演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亦有龍王雨五百億七寶行樹,風吹樹動,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宮中有一大神,為彌勒造善法堂,寶珠,琉璃等無不具足,莊嚴國土中無不在演說妙法。並有寶幢、華德、香音、喜樂、正音聲等五大神演說諸法。
[5] 彌勒先於波羅捺國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羅門家生。卻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還本生處,結跏趺坐,如入滅定,身紫金色,上至兜率陀天。時兜率陀天七寶臺內,師子床座,彌勒化生於蓮華上,結跏趺坐。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悉具足。與諸天子各坐華座,晝夜六時,常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經一時中,成就五百億天子,令不退轉於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7] 生於蓮華上,結跏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樂,持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以散其上。汝當皈依,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於無上道心。如眾生等,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
[9] 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但得聞是彌勒名者,命終亦不墮黑闇處,邊地,邪見,諸惡律儀,恆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三寶。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若聞名稱,造立形像,香華衣服,繒蓋幢旛,禮拜繫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華,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於未來世,得值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授記成佛。
[17] 將來久遠於此國界,當有城郭名曰雞頭。土地豐熟,人民織盛,街巷成行。並有龍王夜雨香澤。晝則清和。有羅剎鬼名曰葉華,所行順法,不違正教。每伺人民寢寐之後,除去穢惡諸不淨者。當時,閻浮提地極盡莊嚴。爾時有一法王出現,名曰儴佉,正法治化,七寶成就。鎮此閻浮地內,不以刀仗,自然靡伏。並有四大藏。自然應現,彼王以此寶藏之物惠施貧窮。
彼王有一大臣,名曰修梵摩。修梵摩有妻,名梵摩越。爾時彌勒菩薩於兜率天。觀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應從右脅生。如我今日右脅生無異。時修梵摩即與子立字。名曰彌勒。
[21] 爾時彌勒見諸人民已發心歡喜,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集盡道。與諸天人廣分別其義。爾時座上八萬四千天子。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儴佉王聞彌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佛所,時彌勒佛與王說法。義理深邃。爾時大王復於異時立太子為王。賜剃頭師珍寶,復以雜寶與諸梵志。將八萬四千眾,往至佛所,求作沙門。盡成道果,得阿羅漢。是時修梵摩大長者、佛母梵摩越聞彌勒已成佛道,亦各領八萬四千眾,往至佛所,求作沙門。時彌勒菩薩率領徒眾到摩竭國毘提村中見大迦葉禪窟時得度,共九十六億人證阿羅漢,為初會。第二之會時,有九十四億人皆得阿羅漢。彌勒第三之會,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
[22] 爾時彌勒為諸弟子說十想法,當思惟1.無常之想2.樂有苦想3.計我無我想4.實有空想5.色變之想6.青瘀之想7.逢脹之想8.食不消想9.膿血想10.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此十想者。皆是過去釋迦文佛為汝等說。令得盡有漏心得解脫。
[23] 若此眾中釋迦文佛弟子,過去之時修於梵行、供養三寶、彈指之頃修於善本、行四等心、受持五戒三自歸法、起立寺廟、補治故寺、八關齌法、香華供養、聞法悲泣墮淚、專心聽法、復盡形壽善持禁戒、盡形壽善持梵行、書讀諷誦、復承事供養,皆可參與龍華三會。
五種下生經大略分為兩種版本,但經文內容則大同小異。彌勒下生經古來共翻譯出十二種不同的譯本,大致上只分為兩類:
◎以舍利弗為代表的:《開元錄》卷十二與十四中的記載,共有六種:一、《彌勒當來生經》,二、《彌勒作佛時事經》,三、《彌勒來時經》,四、《彌勒下生經》(後秦鳩摩羅什譯,亦云《彌勒受決經》),五、《彌勒下生經》(陳真諦譯),六、《彌勒下生成佛經》(唐義淨譯)。
◎以阿難為當機者的:西晉竺法護(應該是僧伽提婆所譯)譯的《佛說彌勒下生經》。
[27] 然本經之對告眾為阿難,其他異譯本則為舍利弗。本經自古以來頗為流行,梵本現存。另有西藏譯、于闐語本,及以回鶻文字所書寫之土耳其古語經等。其中,西藏本與義淨譯本相符。于闐語亦譯成德文,土耳其古語本之跋語謂其乃自印度語譯成都貨羅語,復由都貨羅語譯成突厥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