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智者大師 - 第13集:利養如賊,壞功德本


顗法師在金陵瓦官寺講經說法的八年間,上雖得皇室的寵遇、朝野名士的禮敬,以及百姓的歸崇,弘法聲望如日中天。但大師認為「利養如賊,壞功德本......並喻棄名利,養道於山林之間」,[1]並感慨聽法者多,得法者少,既無法利他,又妨礙自行,即有退隱入山林之意。

而入天台山前一年,時值北周武帝(574)滅佛事件,其慘酷迫害佛教,眾多僧尼奔向江南避難,歸投智顗法師座下。如記載:「時天台又有釋法彥者,姓張氏,清河人。周朝廢教之時,避難投陳,於金陵奉遇智者,以大建七年,陪從入天台山,伏膺請業,授以禪那」。[2]

慧思禪師當時即預知佛法當禍,故背北游南,止光州大蘇山,並要智顗法師南下至金陵弘法傳教,也避開此禍,而慧思禪師也在西元577年圓寂(是在智顗法師入天台山以後,故影片表達時間有誤)。

顗法師堅守傳法的初心──不染紫金福祿供,為念法脈道傳承,其寬廣的護教利眾之悲欣,是真正的護持正法住世!

另外,影片中有演出智顗法師感慨大小乘經典同時傳入而造成思想觀念歧異的問題,因此需要一個判教體系來解決,在此時已經萌芽生起此願。而智顗法師的判教體系,在晚年的著作──《四教義》中,可以見到其圓成的教觀思想。


大愛高僧傳-智者大師 - 第13

智者大師(大愛高僧傳)



嘆徒眾轉多,得法轉少
仍謝遣門人曰:吾聞闇射,則應於絃。無明是闇也,脣舌是弓也,心慮於弦音,聲如箭,長夜虛發,無所覺知,若益一人,心弦則應。又法門如鏡,方圓如像,若緣牽心,轆轤無盡;若緣杜心,自然蹇澁。昔南嶽輪下,及始濟江東,法鏡屢明,心絃數應。初瓦官四十人共坐,二十人得法;次年百餘人共坐,二十人得法;次年二百人共坐,減十人得法。其後徒眾轉多,得法轉少,妨我自行化道可知!群賢各隨所安,吾欲從吾志。
仍謝遣門人曰:吾聞闇射,則應於絃。無明是闇也,唇舌是弓也,心慮如絃音,聲如箭,長夜虗發,無所覺知,若益一人,心絃則應。又法門如鏡,方圓如像,若緣牽心,轆轤無盡;若緣杜心,自然蹇澁。昔南嶽輪下,及始濟江東,法鏡屢明,心絃數應。初瓦官四十人共坐,二十人得法;次年百餘人共坐,二十人得法;次年二百人共坐,減十人得法。其後徒眾轉多,得法轉少,妨我自行化道可知!群賢各隨所安,吾欲從吾志。[3]
暗射者:如漢立射聲校尉,未必見形,聞聲則射中之,亦是暗射矣。又吳越春秋,慶忌亦能暗射,喻取於此。
轆轤乃汲井之輪,水不盡故轆轤無窮,若杜絕來緣,則輪自安靜。喻文可見也。[4]


慧思法師圓寂
時有慧思禪師,武津人也。名高嵩嶺,行深伊洛。十年常誦七載方等,九旬常坐,一時圓證,希有能有,事彰別傳。昔在周室,預知佛法當禍,故背北游南,意期衡嶽,以希棲遁權,止光州大蘇山。
時有惠思禪師,武津人也。名高嵩嶺,行深伊洛。十年常誦七載方等,九旬常坐,一時圓證,希有能有,事彰別傳。昔在周室,預知佛法當禍,故背北遊南,意期衡嶽,以希棲遁,權止光州大蘇山。[5]
南岳傳左南山續傳十七卷張華愽物誌云:嵩高為中岳,屬預州。言名高嵩嶺,意以四嶽低也。
伊洛」:即洛陽伊水也,亦尚書禹貢伊洛瀍潤,既入于河,是此水也。伊洛既深,故比南岳之行也。
七載方等:傳中不說。
九旬常坐:依文殊問般若經止觀委明,[6]此不註也。
周室者:後周姓宇文,都長安。凡六帝,第三帝武,帝諱邕,字禰羅突。建德三年五月,毀道釋二教,經像悉毀;罹沙門、道士,並令還俗,凡經七載。既大隋受禪,方興佛教。思師預知此禍,故背北遊南也。光州,即今衡州也。[7]



[1] 《智者大師別傳註》,CBETA, X77, no. 1535, p. 644b
[2] 《續高僧傳》卷十七,《大正藏》冊50,頁571上。
[3] 《智者大師別傳註》,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64b15
[4] 《智者大師別傳註》,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64b23
[5] 《智者大師別傳註》,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58c13
[6] 《摩訶止觀》。
[7] 《智者大師別傳註》,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58c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