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的懺悔功用,似乎跟禮佛不相上下,也有它不可思議的功效。
在佛門的早晚課中,咒語的誦念,占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早課,從〈楞嚴咒〉到〈大悲咒〉、十小咒的持念,已經占了一半的功課;晚課雖然咒語較少,但仍然安排有〈大悲咒〉;同時,蒙山施食,也多靠咒語的加持,就是念完了《阿彌陀佛經》,也要念上三遍的〈往生咒〉來消業障。大乘佛教似乎離不了咒語,有顯就要有密,顯密配合,已成了大乘佛教的特質之一;不僅中國祖師所編的早晚課有顯有密,就是印度大乘經典,也常常在經文之間,含有一篇或多篇的咒。
咒語究竟有什麼奧秘?持咒會予人怎樣的作用呢?我們單就懺悔方面來探討它,其他方面不談。
先來談〈楞嚴咒〉。在《楞嚴經》卷七中,佛說:
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于未受時,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消滅。……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
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懺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或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無生忍。[1]
這是〈楞嚴咒〉的滅罪功用。從經文中來看,它的功用之大,與敬禮五十三佛是不相上下的,同樣能滅五逆等五無間重罪;並且,還能滅除被稱為斷頭罪的比丘四棄(四波羅夷)和比丘尼八棄罪,似乎已超過五十三佛了;至少對出家眾來說,〈楞嚴咒〉是比五十三佛來得有意義。因此,〈楞嚴咒〉被古代祖師安排在早課的第一篇誦念中,或許是含有特別的意義吧?大概也跟佛說此咒的因緣,也有關係。
〈楞嚴咒〉之外,〈大悲咒〉在中國佛教界,也是很受重視的。由於〈楞嚴咒〉長,持誦就比較不容易;尤其是背誦。因此,除了早課時誦念外,其他的時間就少有人念;〈大悲咒〉便不同了,它比〈楞嚴咒〉短,背起來容易,念起來也方便。於是,〈大悲咒〉流傳的廣泛,就不是〈楞嚴咒〉所可以相比的了;而〈大悲咒〉的受重視程度,也是在〈楞嚴咒〉之上。
〈大悲咒〉何以受到佛教徒如此的重視呢?我們仍然只從懺悔方面來探討。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
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汙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能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2]
這是〈大悲咒〉的滅罪功用;所滅的也是最重的十惡五逆等罪。佛門早晚課中,都安排有〈大悲咒〉的誦咒;拋開〈大悲咒〉在其他方面的功用不談,單就滅罪方面來說,無形中,誦念者已得了極大的利益。
幾乎大部份的咒語,都有滅罪、消業障的功用,譬如:廣為淨土宗信徒所持誦的〈往生咒〉,也有「於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時各誦三七遍,即滅四重五逆;十惡、謗方等罪,悉得滅除。」[3]所滅的也是重罪。再如早課十小咒中的〈准提咒〉,也有滅罪的功用。《准提經》說:「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讀誦此陀羅尼滿八十萬遍,無量劫來所造五無間等一切諸罪,皆悉消滅,所在生處皆得值遇諸佛菩薩。」[4]此咒跟其他咒不同的是:規定要誦滿八十萬遍,一切重罪就能滅除。
另外,〈七佛滅罪真言〉更是為滅除佛教四眾所犯的四重、八重等罪而說。《大方等陀羅尼經》卷四載:
爾時文殊師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於世尊去世之後,毀犯四重;若比丘尼毀犯八重;若菩薩,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毀犯如是一一諸戒,所犯重罪,當云何滅?」佛言:「善哉!文殊師利,乃能請問如是等事,汝慈悲勝故,能發是問;汝若不發是問,我終不說彼惡世比丘所犯之過。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我去世後,若有惡律儀比丘毀四重禁,默然而受檀越供養而不改悔,當知是比丘必受地獄苦而無疑也。我今當出良藥救彼比丘重病……」[5]
於是,佛陀說出了〈七佛滅罪真言〉。這真言乃是過去七佛所宣說的,它主要的功用,就是在滅犯禁戒的重罪。因此,叫做〈七佛滅罪真言〉。
從上面的引例,持咒所能產生的懺悔功用,就不難瞭解了。《金剛經》中,佛說:「如來是真語者、如語者、不誑語、不異語者。」[6]佛經都源於佛說,經中既然說咒語和禮佛能夠滅罪,自然是真實不虛、無可懷疑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