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梁皇寶懺大義 07:《梁皇寶懺》的架構



    大家好,繼續介紹梁皇寶懺》的大義。《梁皇懺》大義分成九段,第一段「禮敬供養儀」我們已經介紹過了。

第二段──《梁皇寶懺》的總架構。《梁皇寶懺》的總架構分成四個段落,就是緣起跟禮敬供養儀;第二是形式;第三是釋題;第四是核心思想。

緣起跟禮敬供養儀看過了,我們看形式。形式是《梁皇寶懺》十卷的整個框架,的架構是就整部《梁皇寶懺》看它的內容,是指《梁皇寶懺》十卷,每一卷每一卷的形式、結構不同。
我們看總、別怎麼說。
    「總的架構就是梁皇寶懺》,總共十卷,分成四十個章節,這是指懺文,是寶誌公等用文字說明《梁皇寶懺》思想的全部義涵。
除了懺文以外,另外從經典裡面,蒐錄了千餘尊的佛號名稱,以及百十位的菩薩尊號。《梁皇寶懺》全部是懺文跟佛菩薩的名號結構組合而成,這是總的架構。

別的架構就是每一卷都包含了八個部分,哪八個部分?第一個就是供養讚;第二個是入懺的觀文;第三個是讚佛偈;第四個是歸命懺主;第五個是懺文,還有佛號;第六個是總括讚;第七個是出懺文;第八個是回向讚。我們來講一下這八個部分,它什麼樣的內容。

    第一個供養讚」。每一卷一開始都有一個供養讚,比如第一卷就是香的供養,第二卷是花的供養,第三卷是燈,第四卷是水,本來是塗,改成水。再來是果、茶、食、寶、珠,第十卷就是衣的供養。剛剛好十卷,十個供養。這一首讚主要是讚頌、供養,這一件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每一卷以一種供養物來供養。這是每一卷一開始就是供養讚。

第二個是入懺的觀文,入懺觀文算第二個部分,第七個是出懺觀文。入懺觀文跟出懺觀文是在我們進入懺文之前,跟圓滿了這一卷懺文跟佛號之後,做的一個引導和收束的作用,也就是每一卷就是一個段落。
    我們從生活中間開始要進入禮拜《梁皇寶懺》,身心可能還停留在社會上的生活、家庭的事務、世俗的情境當中,大家開始要進入懺文,要把我們的身心融攝入懺文的時候,利用入懺的觀文,有一段文字,就是這邊的五個段落,透過這段文字、五個段落引導我們,透過入懺的觀文引導,讓我們的身心慢慢地隨著觀文的文字,引導我們的情境,進入到懺文的意蘊裡面去,做一種轉換調整的功夫。入懺觀文簡單的說,就是把我們在壇場、道場、寺院以外,家庭、事業、紛紛擾擾的心緒,透過入懺觀文的引導,漸漸得安寧、安詳,進入到跟《梁皇寶懺》的情境吻合、融合的狀態裡面來,入懺觀文的作用在於此。
    我們來看:第一條讚佛功德,第二個是莊嚴道場。道場是多麼的莊嚴!這二段就是透過描述佛菩薩的功德、神聖,表顯了道場莊嚴的情境,
第三個就敘述了往昔我們的惡業,讓我們了解到,我們往昔造了這麼多的惡業。上面說明佛菩薩的功德多麼的巍巍神聖,境界、道場、壇場多麼的莊嚴殊勝,自己卻這麼樣的惡業牽纏,讓我們產生對三寶一份很崇敬、歸命的情緒,然後告訴我們怎樣虔誠的懺悔懺,懺悔心裡要祈求三寶的加被。
所以透過這一段觀文的引導,再透過很莊嚴神聖的文字、音樂、梵唄音聲的唱唸,很快的我們的情緒、身心,就進入跟懺文融合的狀態,所以入觀懺文就產生引導我們進入懺文情境的作用。每一卷、每一卷的入懺觀文基本上都是這五條,每一卷的文字不盡相同,可是都有這五條的精神。到後面我們會拿一卷、二卷、三卷的入懺觀文,逐條的比對,讓各位看一下就可以了解。先把這整個八條跟各位說明清楚。看下面。

    第三個是在入懺觀文的後面,就有一首「讚佛偈」,這一首讚佛偈,每一卷也不一樣,都是在讚美佛圓滿的功德。我讀二卷讚佛偈,各位稍微看一下。
第一首就是: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這一首我們大家比較熟悉。
第二卷讚佛偈就是:
「佛面猶如淨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圓光普照於十方,喜捨慈悲皆俱足。」
每一卷的讚佛偈都是非常文字美啊,意蘊非常的神聖而令人讚嘆。讚佛偈就簡單的說一下。接下來是歸命懺主。

    歸命懺主就是請八尊佛,就是彌勒佛再加上過去七佛,作為證明我們懺悔的證明主,就是請他們來證明。譬如說;結婚要請證婚人,簽約要請見證人等等。請他們來證明我們的懺悔,就是過去的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本師釋迦牟尼佛七尊,再加上當來彌勒尊佛。
各位注意一下,有一個彌勒尊佛,所以《梁皇寶懺》比較不屬於現在流行的淨土思想,是屬於龍華思想,他歸依、歸命彌勒尊佛,到後面他也要龍華三會的思想,所以他是屬於菩薩道的思想。你們去年講《大智度論》,《大智度論》就是屬於菩薩道思想代表性的一部論典。
從以過去七佛跟彌勒尊佛,來證明懺悔的功德,說明《梁皇寶懺》是屬於彌勒思想的部份,所以說彌勒提名

    第五的部份是懺文主體的部份,這才是真正《梁皇寶懺》的部份,懺文就是唸誦加上佛號(禮拜)的部分。

在懺文結束之後,有一首讚叫做總括讚,就是用一首讚,把這一卷懺文的大義,幾個重點,在懺文裡面重點式的提示一下,讓我們在唱這一首讚的時候,再把這一卷的幾個要點提一下,讓各位再回憶一下,這一卷懺文裡都提到了哪一些重要思想? 總括全卷大義叫總括讚。第六部份。

第七個部份是出懺文,出懺文的作用跟入懺文其實是同樣的意思,因為位置不一樣,所以功能也稍微有一些不一樣。入懺文是引導我們進入懺悔的情境裡面來,出懺文是我們這一卷懺悔的功課已經圓滿了,圓滿以後要做一個收束跟回向,所以出懺文跟入懺文不一樣。
前面二節讚佛功德莊嚴道場一樣,是對於佛菩薩功德的一種崇敬、歸命,對道場的莊嚴產生一種歡喜、景仰的情緒,因為我們已經禮懺圓滿,所以請佛菩薩給我們證明。
然後也把功德回向到成佛的菩提,回向給一切有情眾生,所以要有回向 證明的這一段。回向證明幹什麼呢?把無窮盡的往昔的惑跟業,轉成聖德,轉成出世的功德,為了避免我們懈怠、避免嬌慢,所以要鼓勵繼續的努力、精進、禮懺,所以要繼續勤懇。出懺文也是五段。

    最後總算是圓滿了,就是最後一個回向讚回向讚我們手上這個版本,它有二個讚,第一個就是「回向龍華三會,彌勒佛前受記」的這一首讚,第二個是「回向消災免難、生西方」的讚。其實應該只有一個讚才對,就是「回向龍華三會,彌勒佛前受記」的這一首讚,為什麼會有二首讚呢?我們推想這是後來修淨土的人,他們老想要往生西方,所以拜完懺以後,就加一個往生西方,什麼事情都回向西方。
    龍華懺我念一下讓大家熟悉:
「梁皇懺,一卷功德力,願滅信者亡人一障罪,親證菩薩歡喜地,懺文舉處罪花飛,解了冤,懺了罪,消災增福慧,脫苦生忉利,龍華三會願相逢,彌勒佛前親授記,南無龍華會菩薩摩訶薩」
這是龍華會的一首讚。
後面的這一個我們看:
「梁皇懺,一卷已周全,回向四恩並三有,拜懺眾等增福壽,惟願亡靈往西遊」
這就是超度亡魂往西方的。
歡喜地菩薩,惟願袞納受,南無登雲路菩薩摩訶薩
這是超薦亡魂的一個概念,所以我認為回向龍華三會,彌勒佛前得授記的一首讚,比較符合懺文的旨趣。每一卷八段的結構介紹到這個地方。

下面看釋題,慈悲道場。「慈悲、道場、懺法」這是梁皇寶懺的原名,等到後面再一起說。現在是把整個綱領跟各位說明有這些東西。

下面是核心的思想,總共七條。到講義的最後面我們會詳細的講,在54頁,思想大綱的解析,到後面再詳細的講,現在只是講總架構有這麼多東西。
梁皇寶懺》的核心思想,有七個核心思想,第一個就是歸命三寶,第二個是禮拜懺悔,第三個是發菩提心,第四個是發願回向,第五個是因果業報,第六個是神通感應,第七個是解冤釋結。這是整個《梁皇寶懺》要跟各位介紹的結構。了解了這個結構,我們再詳細逐段說明一個結構、一個結構的內容。

    接下來我們要來講第三章節──《梁皇寶懺》的章節與核心思想。

四十個章節跟七個核心思想比對
我們剛剛說到《梁皇寶懺》有七個核心思想,懺文有四十個章節,不算佛菩薩的名號,就是指文字說明,《梁皇寶懺》的文字分成四十個章節,四十個章節所表現出來的就是這七個核心的思想,我們把這四十個章節,跟七個核心思想做一個比對,這個部份在講義的40頁。

核心思想
四十章節
核心思想
()歸命三寶
01歸依三寶     02斷疑
()神通感應
11警緣三寶
()禮拜懺悔
03懺悔
14奉為天道禮佛
15奉為諸仙禮佛
16奉為梵王等禮佛
17奉為阿修羅道一切善神禮佛
18奉為龍王禮佛
19奉為魔王禮佛
20奉為國王人道禮佛
21奉為諸王王子禮佛
22奉為父母禮佛
23奉為過去父母禮佛
24奉為師長禮佛
25為十方比丘比丘尼禮佛
26為十方過去比丘比丘尼禮佛
27為阿鼻地獄禮佛
28為灰河鐵丸等地獄禮佛
29為飲銅炭坑等地獄禮佛
30為刀兵鋼釜等地獄禮佛
31為火城刀山等地獄禮佛
32為餓鬼道禮佛
33為畜生道禮佛
36為執勞運力禮佛
()發菩提心
04發菩提心   10自慶
35警念無常


()發願回向
05發願       06發回向心
12懺主謝大眾   13總發大願
34為六道發願   37發回向
38菩薩回向法   39發願
40囑累
()因果業報
07顯果報
08出地獄
()解冤釋結
09解冤釋結

    這張表是方便大家在讀到哪一段,想要核對一下的時候就可以看這一張表,就知道它是屬於哪一個思想的部分。這一部份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

    我們看第四大段──《梁皇寶懺》與所禮的佛菩薩的解釋。
先看佛,先講所禮敬的佛有哪些佛?第一個是通佛,都禮的,這裡有八佛二佛的不同。八佛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它放在什麼位置呢?放在每卷的卷首,在每卷的卷首一開始出現十次,每卷一次就是十次。
第二個就是二佛,每一進是每一卷誦一段懺文,就禮一次佛,平均大概五到六次,四次或六次或七次,不一定,每一卷不一定,也有四次、五次、六次、七次,甚至有八次的,都有可能,就是大概平均四到七次的禮佛叫每一進,就每一次的禮佛。每一進禮佛的時候,一開始都要這二尊佛,每一進就是每一次,總共大概有六十幾進,十卷裡面有六十幾次的禮佛。每一進的一開始這二尊佛都要禮拜,為什麼呢?因為釋迦牟尼佛是本師,而彌勒佛是懺文的提名者。而且《梁皇寶懺》最後是希望我們行菩薩道,生生世世行菩薩道,然後在彌勒佛的時代出現,聽佛說法開悟,授記成佛,一個是本師,一個是我們將來所要趨向修學的處所,這二尊佛可以說都是《梁皇寶懺》所歸依的對象,所以這二尊佛是每一進都禮。所以八佛二佛就是,就是常常出現的。

   下面這個,基本上只出現一次的,也有出現好幾次的,基本上只出現一次的,哪些佛就是別佛?第一個是過去七佛,第二是十方十佛,第三是三十五佛,第四是五十三佛,第五是百七十佛,第六是賢劫千佛。
過去七佛大家比較熟,就不談了。下面我們來看十方十佛這個部分。

我們先看這麼多的佛,他們的時空的結構。
    第一個在此方娑婆世界的,是久遠以前的五十三佛、跟過去的七佛,一個是久遠的,一個是剛剛過去的七佛。釋迦牟尼佛是最先過去的、離我們最近的,過來的其他六尊佛,次第過去的。
下面將要來的是彌勒佛,彌勒佛過來就是賢劫千佛,彌勒佛是第五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所以賢劫千佛是將來的。
娑婆世界就是我們現在的五十三佛、過去七佛、彌勒佛加未來的賢劫千佛,這是在娑婆世界出世的。
其它的十方十佛、三十五佛、百七十佛,是在他方世界的,可是它是在現在有的佛,就是現在佛,它方過去、未來的就沒有,都是現在佛,就是所謂的現在的他方佛。

這個部份我們再多介紹一下。
    第一個十方十佛。這邊有一個表,就是把所有的佛做了一個空間上比較清楚的擺設。十方十佛在很多經典,都有講到十方佛的概念。
我曾經講《大日經》的時候,就講到十方佛,就叫同學去找找看,有哪些經典有講過十方佛?結果他們說找了三十幾部經典,都有講到十方佛,都把十方佛列出來,大部份經典的十方佛都不一樣,有三十幾部經典都講到十方佛,他們列出來的十方佛都不一樣。所以十方佛的說法,沒有一個決定。
像《仁王經》、《法華經》、《華嚴經》、《藥王藥上菩薩經》、《勝天王般若經》、《大般若經》等等,這些很有代表性的經典,都有講到十方佛,《大日經》都有講到十方佛的思想,都舉出十方佛的名號,都不一樣。十方佛是隨各個經典建立不一樣,反正這個方位的話,虛空中間的佛無量無邊,所以我們只知道他在十方,可是不是絕對是哪幾尊佛。就是從方位上看就好了,這是第一個。

    接下來講三十五佛、五十三佛,我們一般叫八十八佛。我們在寺院裡面晚課,每天要誦小蒙山,那麼是起慈悲心來布施餓鬼食物。一般就是單日念彌陀經,雙日念大懺悔文。懺悔裡面主要的部分,禮拜或念誦八十八佛。
八十八佛三十五佛五十三佛二個組成的部分,他們是出自二部經典。為什麼要念誦、禮拜八十八佛?就是根據這二部經典所說:八十八佛最能夠消除破戒的惡業。戒其實它本身就是要我們防非止惡。僧眾的戒更加的細微,有粗重的戒,有次重的戒,有輕微的戒,也有更細微的戒,一般的僧眾,粗重的戒應該都沒有問題,可是細微的戒,難免還是會平常不容易守,所以我們透過禮拜念誦八十八佛,可以淨除淨化今生細微的戒,乃至往昔曾經毀犯粗重的戒,都能夠把它淨除掉。所以祖師們就把晚課二天輪一次,要我們禮誦八十八佛。這邊的八十八佛,跟晚課的八十八佛是同樣一個義涵。所以《梁皇寶懺》選八十八佛,它的著眼點跟晚課選八十八佛作為大懺悔文,著眼點是一個用意。

    另外百七十佛,其實本來是百六十佛,它是出於《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這部經,只有一百六十尊佛的名號,再加上《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裡面的十方佛,變成一百七十尊佛,所以就變成百七十佛。

這是十方十佛、三十五佛、五十三佛、百七十佛。

    另外剛剛講的就是賢劫千佛。在台灣寺院裡面一般有幾個重要的節慶──清明節,還有七月十五,佛教叫盂蘭盆節,一般民間信仰叫中元法會,屬於道教的觀點,佛教就順他們叫中元法會,另外就是春節。清明誦《地藏經》,中元法會拜《梁皇寶懺》,春節過年拜什麼?各位知道嗎?有人拜《萬佛洪名寶懺》,時間短一點的,像我們慈光寺拜三千佛,還有的再縮短一點的拜千佛。三千佛就是過去莊嚴劫,乃至下面星宿劫一篇,就是三個劫,現在是賢劫、過去的一個劫、未來的一個劫,各千佛,就是三千佛。
梁皇寶懺》不選擇三千,太多了,只選一千,就選了現在賢劫,為什麼是賢劫?因為它是我們將要面對的剩下的九百九十多尊佛。在生死的輪迴當中,只有靠著佛做為我們的導師,教導或給我們開示速得明心見性,我們才能夠解脫生死的輪迴。所以在《梁皇寶懺》裡面,最主要的一千尊佛就是我們現在的賢劫千佛,就是下一尊彌勒佛,過來還有九百九十多尊佛,這九百九十多尊佛會陸陸續續在賢劫中間出世。如果我們沒有沉淪到三惡道,還在人間遊戲,就會碰上賢劫千佛。
因為今生在馬來西亞檳城學佛的因緣、因為今生在台灣、在地球的哪一個地方,因為在釋迦牟尼佛法裡面,拜了《梁皇寶懺》裡面的賢劫千佛,所以一看到佛出世以後就覺得很親切,你就會去學佛,就容易得到佛的開導,解脫生死,放賢劫千佛就有這個用意,就是讓我們在賢劫千佛中,因為今生禮拜賢劫千佛的因緣,在賢劫千佛中能夠遇到佛,見到佛,而聽佛說法開悟,《梁皇寶懺》選賢劫千佛,就有這個意涵。我們把佛的部份介紹了,下面看菩薩。

    我們看禮菩薩的部份。菩薩分成幾個部分來介紹。
第一個是二位菩薩,哪二位菩薩?第一個是無邊身菩薩,第二個是觀世音菩薩」。為什麼開始要講這二位菩薩?因為每一進祂們都出現,在每一進就是每一次禮佛,六十三次的禮佛,每次禮佛的前面二尊佛,是釋迦牟尼佛、彌勒尊佛,最後面的二尊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跟無邊身菩薩,是每一次禮佛前後固定的二尊佛跟二尊菩薩,所以這二尊菩薩的位置跟二尊佛的地位一樣,非常的重要。
為什麼要在每一進中間放這二尊菩薩呢?我們來看有它的用意。放觀世音菩薩這個好理解,因為觀世音菩薩大悲愍眾生,聞聲救苦難,尋聲救苦難,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愍眾生,隨音聲而現身,三十二化身來救度苦難的眾生,所以觀世音菩薩作為每一進的菩薩來禮拜,這是沒有話說的。

    無邊身菩薩我們比較陌生,為什麼要把祂放在這個地方?我們來看無邊身菩薩祂有什麼功德?簡單的說祂叫散形空界,身大無邊,量同虛空。無邊身菩薩我們看祂的名號,就是祂的身體沒有邊際,很大很大,祂的身體像虛空一樣的,量同虛空,身大沒有邊際,身大像個大胖子一樣。有什麼作用呢?
「是菩薩一一毛孔,各各出生一大蓮花,一一蓮花各有七萬八千城邑,縱廣正等如毘耶離城。」
「身大無邊,量同虛空,唯除諸佛,餘無能見是菩薩身其量邊際。」
「或有眾生書持讀誦,如說修行,如是流布大乘經典。爾時無邊身菩薩,安止如是無量眾生於自身已,令捨世樂。」
舉出了《大涅槃經》講的三段無邊身菩薩,這裡面什麼意涵?我講一段好像是杜甫的詩,有這麼一句話,如果記錯了沒關係,反正有這一句詩就好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飢寒士。」這二句詩什麼意思?就是:哎呀!我怎麼樣能夠建一千個大的房子,像我們蓋一千個大樓一樣的,蓋現在的國民住宅啊,可以分給那些沒有錢買房子,沒有職業失業的人,沒有飯吃的人,給他們住啊,「安得?」怎麼樣能夠得到?「廣廈」廣就是大的,廈就是大樓,「千萬間」,幹什麼呢?「大庇」能夠廣泛的安置天下飢寒,就是沒有吃,沒有住,這樣子的人,讓他們能夠安住在我的房間裡。聽過這二句詩嗎?聽過,聽過的舉手?還是不少人聽過的,表示我沒有胡說八道。這二句話講出什麼樣的情懷?就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一種悲愍眾生的情懷,就是一種詩人憐憫廣大的、可憐群眾這種仁者的心懷。如果每一個政治家、政治人物有這一種心情,天下一定太平,就是這種政治人物太少,不是沒有,很少。
    我們回過頭來看無邊身菩薩。無邊身菩薩「是菩薩一一毛孔,各各出生一大蓮花」,菩薩有八萬四千個毛孔,菩薩的毛孔可能比我們還多,各各出生一朵大蓮花,那就有多少的蓮花了,一個蓮花有七萬八千個城,這個城很大,像我們檳城一樣的,像我們台北、北京一樣的。如果有眾生讀誦修行大乘經典的話,菩薩就把他們帶到祂的房子裡面住。那跟我們剛剛講的是不是同樣的意思?這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觀世音菩薩是到你家去幫你的忙,無邊身菩薩是把你接到祂家去,讓你住在祂家,這樣懂了嗎?就是這個意思。
這二尊菩薩祂們都用一種很慈、很無邊的心量來救度眾生。所以這二尊菩薩的行為,祂的願力、功德,值得我們讚嘆,最重要的,值得我們依賴。所以每一進都要禮這二尊菩薩的名號。為什麼呢?是在我們生死輪迴中間,隨時可以依賴、療傷、止痛的依靠處、安止處,所以這二尊菩薩每一進都禮祂
    前面講的釋迦牟尼佛跟彌勒佛,是作為我們修行的導師,是作為我們航行在生死大海中的一個方向,所以這二尊佛在一開始要禮。
所以各位知道放佛菩薩,放哪些佛菩薩都有很大的學問,如果沒有對這一些的思想做了解,那就黑白放啦。我們可以了解到這裡面有很大學問的。看下面,這是第一組。

    第二組是大力菩薩。大力菩薩下面又分成很多組,不過我們時間到了,這節課先講到這邊,下一節課繼續介紹佛菩薩的名號。這節課下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