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圓瑛大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整理與筆記(六)正宗分--印讚許說

 

二、如來許示,分二

(一)印讚許說 (二)正為開示

(一)印讚許說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佛」,即本師釋迦牟尼。「言」者,因問而答。

重言善哉者:(一)佛先密示無言般若,空生善能領會;(二)佛欲重示有言般若,空生善能啟請。若讚若請,皆善契佛心,故重言善哉,即所謂善而又善者也。故特乎其名而告之曰: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未得住心諸菩薩,善付囑未得降心諸菩薩,汝今諦實而聽,當為汝說。囑以諦實而聞,諦審而思,從此聞思,而起修慧,自可得證。智度論云: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踴躍聞法心歎喜,如是之人可為說。此而不說,則為失人,故云當為汝說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前數句牒空生請詞,應如是住、降兩句,字平聲,當也,有承前、約後二解:承前者,善男、女既發佛心,應當如我,尋常穿衣喫飯,洗足敷座,一段本地風光,這就是了,以此無住之住,即是安住真心;以此不降而降,即是降伏妄心。約後者,即指後文,略示廣詳,降心離相,住心無住,故曰: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唯」者,諦信無疑,應諾之詞,老子有言:唯之與阿,相去幾何?解曰:禮對曰唯,文雅也;野對曰阿,麤俗也。空生對曰唯然者,已了如是住、降之義,一卷無言般若,早已說竟。

再曰:「願樂欲聞」者,是更請如來,大開方便,以言而言無言之道,令眾生依語言之文字般若,而起觀照般若,得契實相般若。有三種:一曰聞言,耳根發識,但聞於言;二曰聞義,意識依言,審察其義;三曰聞意,凝神靜慮,尋義會意。說者,依意而現其義,依義而發其言;聽者,因言而尋其義,由義而會佛意,果能得意,則言義皆為筌罰,庶幾而近於道矣。

華嚴十地品云:如渴思冷水,如饑思美食,如病思良藥,如眾蜂依蜜,我等亦如是,願聞甘露法。即願樂欲聞之義。

(一)印讚許說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