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三引事況勝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上來所述,無非發揮佛與眾生平等共有法身空理,離相無為,說即無說,並非落空。恐眾生扶東倒西,又著空見,故引大千寶施,較量功德也。
「三千大千世界」,一佛所化之土也。如一欲界有一須彌山,山之四面為四大部洲,山腰有日月圍繞,有四天王天;山頂有忉利天,自頂而上,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天、是為「欲界六天」,為初禪天所統。積一千個初禪,為二禪天所統,名「小千世界」。又積一千二禪,為三禪天所統,名「中千世界」。又積一千三禪,為四禪天所統,名「大千世界」。凡萬億日月、萬億四天下,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七寶」者,金、銀、琉璃、硨磲、瑪瑙、赤珠、玻璃是也,世所貴重,故名為寶。以如是滿大千之寶,持用布施,得福自多。
筆記整理
|
|
|
|
|
|
| 三千大千世界,一佛所化之土 |
|
|
|
|
|
| 萬億日月、萬億四天下,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 |
|
|
|
|
| 積一千三禪,為四禪天所統,名大千世界 | ||
|
|
|
| 積一千二禪,為三禪天所統,名中千世界 | |||
|
|
| 積一千個初禪,為二禪天所統,名小千世界 | ||||
| 他化天 | 欲界六天,為初禪天所統 | |||||
| 化樂天 | ||||||
| 兜率天 | ||||||
| 夜摩天 | ||||||
一欲界有一須彌山,山之四面為四大部洲 | 山頂有忉利天 | ||||||
山腰有日月圍繞,有四天王天 |
「何以故」下,乃空生徵釋福德甚多之故。言我所答者,乃就世間福德之相而論,故言「甚多」。若就性而言,何多少之有?故曰:「即非福德性」,意已含福德之相,不足以較佛所說法施,為出世間之淨福也。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上為引事,此乃況勝,舉法施以較勝也。
「受持」是自行,「為他人說」是化他。能詮之文字,略至四句一偈。自能受持,又能化他,此心已與菩提道合,固已勝彼大千寶施之福多多矣!
「何以故?」,空生徵釋勝彼之故也。一切諸佛,該十方三世言,兼及諸佛所得無上菩提之法,皆從般若而生,此正勝於福施之所以然也。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謂世俗諦,有應、化身佛,及菩提之法也。「即非佛法」者,謂勝義諦。佛與法咸遣,所謂金剛能斷也。佛法即非佛法,正申明無作無為之法也。住而無住,無住而住,斯其為至妙者也。
「受持四句偈」,諸家所說不定,其實亦原無所定;若有定論,是執一邊矣。此經字字句句,皆般若全體妙用,不論前後中間,但能於一句中,明無得四相者,即得出生諸佛諸法,所謂析栴擅片,片皆香也。諸家所取四句,今不多贅。《金剛三昧經》四句偈,一切佛法咸攝於中,偈曰:「因緣所生義(有句),是義滅非生(無句),滅諸生滅義(亦有亦無),是義生非滅(非有非無)。」此為佛答舍利弗問,俾鈍根眾生受持,易入實諦者。爾時大眾聞偈歡喜,皆得般若性空智海。(出南藏賢字函)。準此四句,何經不具!?
一約佛法,廣釋降心離相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