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

佛教人物《恆清法師》

 

  恆清師父是印隆的修行景仰對象與目標,在台大跟隨她時,就已經被她的風範所感動!她自己真的很節省,把錢都拿來護持佛法的宣揚。中午都和我們一起吃40元學校便當,當印隆看到她的僧袋也是縫縫補補,印隆就知道,這是一位真修行人。

  為了將電子編目的方法帶回台灣用於佛教網路圖書館,她帶著磁碟片,到國外一筆一筆的輸入,這對於一位並非電腦高手的人,是要有多大的毅力與熱忱?

  她的謙虛令我感動,她對佛法的護持熱忱更是令我景仰!是當代比丘尼中,令人感佩的高僧尼。

--------------------------------------------------------------------------------------------------------
出處:台灣佛教數位博物館-佛教人物《恆清法師》http://ccbs.ntu.edu.tw/formosa/people/2-heng-qing.html

《恆清法師》

恆清法師,民國三十二年生( 1943 ),台灣台南縣人,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畢業後任教於新營興國中學,三年後( 1970 )放下教鞭 前往美國 羅得島( Rhode Island )州立大學進修, 取得教育碩士學位。民國六十四年( 1975 ),依止於美國舊金山萬佛城宣化法師座下,剃度出家,翌年( 1976 )受具足戒。其後( 1979 ),進入威斯康辛( Wisconsin )大學就讀,開始研究佛學。民國七十三年( 1984 ),以《永明延壽禪師禪淨思想的融合》一文取得博士資格,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 留美佛學博士」 頭銜的比丘尼。

法師出家前( 1972 )曾於東吳大學英文系擔任講師之職,後留美取得博士學位返台( 1984 ),已現出家相,受聘於台灣大學哲學系( 1985),分別開授如來藏思想、隋唐佛教、佛學研究資料與方法及梵文等課程,也是國內第一位執教於國立大學的比丘尼。民國七十八年-民國八十二年( 1989 - 1993 ),更受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創辦人如學法師賞識,敦聘為該所所長,栽培出多位教界的菁英。

    恆清法師自留學歸國後,除了孜孜致力於佛教人才的養成之外,並且一直默默地推動 宗教教育 ,並以其真知灼見開風氣之先首創 「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成立 「現代佛教學會」、「台大佛學研究中心」、 建構 「佛學國際網路資料庫」 ( http://ccbs.ntu.edu.tw ) ,讓佛法透過發表會、佛學會、佛研中心以及數位網路等多元化管道,無遠弗屆的廣為宣流。

一 .出家因緣

邁向出家之路為恆清法師生命中必然的抉擇, 整個過程大體說來很自然也很順利,可以說是因緣成熟、水到渠成。 法師回憶說:「 由於媽媽是傳統的佛教信仰者,所以我小時候常常跟著她到六甲龍潭寺玩。在大二那年夏天,我到寺院,有一位深上法師拿了一本《釋迦牟尼佛傳》的畫冊介紹給我看。由於當時我對佛法幾乎完全陌生,這本簡單而具啟發性的書,給我極大的震撼,我深深感受到佛陀精神的偉大,於是產生深入探究佛教的心情。從此以後,自己到處借書、找書,一步步地閱讀佛教典籍,漸漸地對佛法產生堅定的信心。」-這就是法師學佛的因緣。

     恆清法師讀完碩士回國,即到東吳大學執教。隔年母親去世,第三年父親也去世了。由於已經沒有世俗的責任和牽掛,所以就順利地邁向出家的道路。

法師當時之所以會選擇到美國與宣化法師出家,主要的原因是 想學習翻譯佛典,另外也可以避免兄姐的反對。恆清法師回顧:「記得我在東吳教書時,有一天正巧看到報上以很大的版面介紹美國舊金山金山寺。那篇報導極稱許該寺的道風,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當時金山寺有許多法師從事佛典英譯的工作,我也很想學習翻譯佛典。其次,雖然我的父母都已去世,但是我想如果我在台灣出家,俗家的兄姐很可能會反對,所以我選擇到國外出家。」-恆清法師率真的表示:「 對我而言,出家的決定是經過長時間的醞釀與深思,不是因為感性而出家的。這是我生命中必然的抉擇 。」

二 .協助創辦普門中學

擁有 教育 專業 素養的恆清法師認為,佛教基礎的教育非常重要,她一直希望道場能夠從事教育的工作,多興辦中、小學。因為懷抱著這樣的理念,在 1976 年十月, 受完具足戒返台至佛光山授課時,星雲法師向她表示佛光山有辦學的意願,並請她鼎力協助,她即慨然應允。在恆清法師緊鑼密鼓的催生之下, 1977 年普門中學終於誕生,她也接下教務主任的職務。

民國六十六年七月,佛光山買下私立正氣中學,將校址由岡山遷至佛光山西麓,更名為私立普門中學。由於籌備的時間非常匆忙,前往報考的學生只有稀疏幾位,於是恆清法師就到以前任教過的興國中學,請校長提供落選的名單,然後按名單逐一的聯絡學生前來就讀 ,雖然當時招收到的學生只有一、二班,人數並不多,但是有學生來唸書,可以讓學校步上正常的軌道,也是一樁足以安慰的事情。恆清法師說,辦學校要籌錢、聘老師、招學生等等,這些都很辛苦。但是領導人的理念、態度、方向及風格等對於辦學的成敗影響很大,不過,依目前佛教界的財力和人力而言,要成功地辦一些佛教的中、小學,和六十年代比較起來,現今應該是沒有多大的問題。

三、到美國威斯康辛攻讀博士

民國六十七年( 1978 )二月,恆清法師銜師命回美國萬佛城,隔年( 1979 )轉往威斯康辛攻讀博士學位,在 1984 年取得博士學位。 恆清法師表示,佛學與學佛是一體的兩面,可以解行並重,兩者之間並不衝突,她的忘年之交-恆華法師就曾經以『 唸書即修行 』這句箴言來鼓勵她繼續深造。

秉持著努力不懈的精神,恆清法師克服了經濟上的罣礙,順利的完成學業。由於當時國內尚未開啟設置留學講學金的風氣,所以留學生也沒有申請獎學金的管道,但是恆清法抱著-「從有錢唸到沒有錢再說,縱使因為沒錢而中途輟學,也能學到一些東西」的樂觀心態,毅然決然的繼續深造。在威斯康辛的第一年,精神上幸得道友恆華、深華法師的大力支持,經濟上則靠以前在家教書的積蓄,加上到學校圖書館打工所得而安然度過;到第二年,就因成績斐然而申請到校方全額的獎學金,從此解決了經濟上的困難。 恆清法師說,以前到國外深造比較困難,因為當時提供海外留學獎學金的風氣未開,但是現在國內已經有許多道場樂於提供獎學金,來資助海外的留學生,所以現在要前往海外留學的學生,和以往相較之下,比較可以有經濟上的支援,所以學生更應該發心到國外留學。

恆清法師在威斯康辛大學五年期間( 1979 - 1984 ),前三年修完必修課程並通過學科資格考試,第四年前往日本、中國大陸蒐集資料、朝山,第五年順利取得博士學位。當時全美聞名且最優秀的佛學博士班首推威斯康辛大學,由於所設計的課程非常嚴謹,所以栽培出許多傑出的佛教學者,目前全美許多大學的佛學學者,都出自於威斯康辛。據恆清法師說,威斯康辛大學的佛學博士班,規定專業課程要修滿五十四個學分,並且非常著重語文的訓練,必須選修二門經典語言(如:梵文、巴利文、藏文、日文)及二門研究語言(如:法文、德文、現代日文),課程修畢後,尚須通過經典語文的測試及學科資格考試兩道關卡,才准予開始著手寫論文;因此學生在經過嚴格的訓練之後,皆卓然有成。

四、為法光佛研所掌舵

恆清法師取得佛學博士學位返台後,於 1985 年八月到台大任教;之後( 1989 年 )在如學法師力邀之下,為法光佛研所掌舵。恆清法師取得博士學位後選擇回到台灣,主要是因為她覺得在台灣所能做的會比在美國多,她說:「 我喜歡教書,想從事佛學教育的工作,正好也有因緣可以進入台大教書。我認為出家眾不管是在大學、高中、國中或是小學教書,都是很好且相當適宜的工作,可以在教育中發揮很大的影響力。

民國七十八年( 1989 )如學法師 以近八十高齡,積極地創辦了法光佛研所,並敦聘恆清法師擔任所長,祈願能幫她完成培養佛教高級人才的心願。 如學法師是一位有洞見、具教育熱誠的長者,長期以來,一直希望能創辦一所高水準的佛教研究所;透過如學法師愛徒-即現今住錫美國法光寺禪光法師的引薦,恆清法師才有機緣結識如學法師。恆清法師回憶,如學法師邀約她創辦法光佛研所,原先屬意將校址置於五股智光禪寺,後因她認為五股交通不便,敦聘師資不易,如學法師遂決定將研究所建於交通便捷的法光寺內,並且在短期內即告竣工,由此可見如學法師承辦教育事業的魄力。

恆清法師認為,如學法師不但具有辦學的熱誠和魄力,同時也具有辦學的遠見和理念。當時恆清法師曾經向如學法師表示-「辦學不要怕花錢,怕花錢就不要辦學,因為學校是花錢的機構,必須要有經費才能辦得好」-如學法師對於這項重點非常瞭解,不僅在經濟上完全支持,而且充分授權給恆清法師運作,讓法光佛研所擁有最堅強的師資陣容、最豐富的圖書館藏,以及最佳的研究環境。恆清法師說,如學法師是用她的生命來興辦佛教教育,從她晚年生病時尚為法光佛研所的永續發展而籌建法光寶塔,即可看出端倪。

恆清法師將法光佛研所的研究生分為正式研究生和選讀研究生二類,正式研究生必須專職研讀,每月發給研究獎助金,免費提供膳宿,須於三年內修完規定的學分;選讀研究生的課業要求與正式生一樣,修學年限可延長為六年。最大的特色是由恆清法師首創的分組專研制度,亦即研究生入學後須選擇-印度佛學組、中國佛學組、西藏佛學組-其中一組研讀,尤其是西藏佛學,由法光肇始,逐漸在學術研究領域上受到重視。

恆清法師於所長任內不惜重金延攬名師,例如:聘請揚名國際的冉雲華教授,長期指導學生;在暑假期間比照美國的待遇,聘請傅偉勳教授前來講學;而 鎌田茂雄教授、鄭學禮教授(夏威夷大學教授)、楊惠南教授(台灣大學教授)……等多位大名鼎鼎的教授,亦皆曾先後執教於法光。

於恆清法師任內,法光佛研所栽培出多位佛教界的專才,可謂成果輝煌。由於法光所招收的學生素質優異,加上名師的指導,繼續出國深造的正式研究生計有:釋智學(日本 . 東京大學)、黃繹勳(美國 . 維吉尼亞大學)、釋自運(英國 . 牛津大學)、釋智慧(美國 . 亞歷桑那大學)、釋真觀(日本 . 東京大學)、釋宗光(英國 . 倫敦大學)、莊崑木(日本 . 東京大學)等;其中釋智學、釋自運、釋智慧、釋真觀、黃繹勳等五位已取得博士學位。釋智學、黃繹勳於學成歸國後,投入百年樹人的行列,分別受聘於成功大學及中華佛研所,釋自運則受聘英國巴利聖典協會從事佛學研究。另外,在國內取得文化大學博士學位的曹志成,也受聘於中洲技術學院;釋觀淨,東海大學哲學博士,任教於中華佛研所。釋宗光、莊崑木則尚於勤奮修學中;法光佛研所栽培出優秀的教界人才,恆清法師功不可沒。

如學法師生前曾經特別向傅偉勳教授讚許恒清法師,她說: 「 如果沒有恒清法師,我恐怕也不會下了那麼大的決心,創辦研究所;如今天時、地利、人才三大條件皆已俱備,年近八十的自己當可放心。 」 -恆清法師以出家的身分、弘觀的視野、專業的理念獻身於教育,唯有作育英才,才是她深耕的標的。 她曾慨歎: 「出家人普遍認為既然已出家,就不願意再教書。所以出家人擔任教職的風氣並沒有打開,其實,有許多出家眾是具有教書的資格與能力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她除了以身作則堅守教職之外,更常常鼓勵出家眾到學校去教書。

五 .首創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民國七十九年( 1990 ) 一月十二日,恆清法師應聖嚴法師之邀,參加中華佛學研究所舉辦的「第一屆中華國際佛教學術會議」。恆清法師看見論文發表會場的主持人、評論人、發表人都是一些有名望的學者,中華佛學研究所的研究生一直在旁邊幫忙,沒辦法坐下來仔細的聆聽內容,更沒有上台發表論文的機會。為了讓研究生有訓練的機會,恆清法師乃發起 「研究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讓學生成為論文發表會的主角,親身歷練發表論文的 臨場經驗。

恆清法師發起國內首創專門為研究生所舉辦的論文發表會,當時參與的單位計有: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香光尼眾佛學院、慧炬雜誌社等單位;會議中一致決議:從七十九年開始,每年由各單位輪流舉辦一次,其他單位傾力協辦。第一次抽籤時是由慧炬拔得頭籌,舉辦地點設於高雄的元亨寺,參加發表的學生也很踴躍。

「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從七十九年延續至今,已經辦了十五屆,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福嚴佛學研究所、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慈光禪學研究院、南華大學佛教學研究所、佛教解脫道研究所,也都陸續加入協辦單位的行列;由此可見,佛教界針對研究生所主辦的論文發表會,已經非常重視。恆清法師表示:「 以研究生為主角的論文發表會,不僅讓學生有發表論文的機會、練習討論和評判的能力,而且讓年輕人在互相切磋之下,奠定往後交流合作的基礎。 」-恆清法師的這項創舉,主要目的除了讓研究生有發表論文的機會之外,也希望藉此讓學生有互相切磋的機會,並進一步建立合作的模式。佛教界的團體經常被批評是山頭林立、無法合作,如果年青的一代能從年青時就彼此熟識、建立互動友誼關係,等到日後成為主事者時,雙方就容易獲得合作的共識;恆清法師的這番苦心,可以說是意義深遠。

六 .成立現代佛教學會

就一般的學門而言,通常會組織學術性的學會,但是七十年代的台灣,並沒有關於宗教性質的學會。有鑑於此,恆清法師乃與中央研究院的王錦華教授研議,決定成立一個兼具宗教性和學術性的組織。民國七十九年六月,王錦華和恆清法師擔任發起人,邀請楊惠男、藍吉富、蔣義斌、李玉 王民 等多位教授,攜手成立 「現代佛教學會」, 成為內政部登記有案的佛教學會。

恆清法師表示: 「現代佛教學會是由學術界人士所共同發起的,它是以宗教領域為主要的研究範圍,所以含藏了豐富的學術和宗教特質」- 現代佛教學會 除了固定舉辦一年一次的年會之外,每兩年一定會舉行一次大型的學術研討會。歷屆理事長如藍吉富、楊惠男、李 玉 王民 、 蔣義斌、蕭麗華、蔡耀明、陳一標等諸位教授,都舉辦了許多學術性及宗教性的活動。 現代佛教學會從民國七十九年延續至今,其間曾舉辦過的大型活動計有:

•  民國八十四年,與妙心寺、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假高雄宏法寺,舉辦 「佛教與社會關懷──生命、生態、環境關懷」 學術研討會。

•  民國八十五年六月主辦「 臺灣佛教學術研討會 」,這是國內首次以臺灣佛教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這次會議,有十餘位學者發表有關臺灣佛教的學術論文,十二月結編輯成書,以論文集形式出版。

•  民國八十七年-民國八十八年每兩個月舉辦一次 「佛學論文發表雙月會 」 ,加強宗教學術間的交流。

•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主辦 「八十八學年度佛教研究博碩士論文摘要發表會」 ,一方面使從事佛教研究的新科博士與碩士得有正式的機會將多年的辛苦研究成果在公眾面前發表,另一方面也可讓宗教研究界藉以認識學術新人,並進一步瞭解近一年來的研究方向與重點。

•  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六)至二十三日(日)主辦 「印順思想:邁向2000年佛學研討會」 。這次會議是與印順文教基金會、台大佛學研究中心聯合策劃,假台灣大學第二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與會的學術界及宗教界人士不但踴躍出席,並熱烈參與討論。會中除由聖嚴長老作主題演講:「印順長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論──我讀《大乘起信論講記》」 外,學者專家也發表了十八篇論文。

•  民國九十年二月十七日舉辦「 佛學研究方法論文發表會 」。

•  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二日舉辦 「佛教研究的傳承與創新」 學術研討會。

另外,尚有中型的學術研討會,以及推動佛典講座和讀書會等多項活動;可見恆清法師發起創辦 現代佛教學會」 不但具有前瞻性,而且也賦予宗教領域寬廣的學術意義。恆清法師很欣慰的表示,目前學會已逐漸由年青一代的佛學學者接棒,預見將來會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共同參與。

七 .台大佛學研究中心的成立因緣

民國八十三年( 1994 )恆清法師擔任台大文學院院務代表,在院務會議中提案要成立「佛學研究中心」,文學院雖然通過這項議案,但是並不提撥任何經費。當時台大因礙於經費的關係,要申請成立新的系所並不容易,但是可以成立特定領域的研究中心,從事整合性的研究,校方並不提供任何資源,卻樂觀其成。

因此,恆清法師在 台大 文學院的院務會議中提出成立「佛學研究中心」的提案,提案雖然通過,但附帶的條件是:學校不提供經費、人員及辦公室。因此,恆清法師就將自己的研究室充當「佛學研究中心」辦公室,就這樣建立起另一個對佛教界影響深遠的研究中心。當時恆清法師曾經表示:「 過去台大晨曦社想邀請法師到學校演講都不被允許, 而佛學研究中心能夠有機會可以在台大正式成立,實在是意義深遠」

1. 建立系統化的佛學資料庫

台大佛學研究中心設立的宗旨,是希望凝聚國內從事佛學研究的專家和學者,藉由現代學術研究的方法,對佛學的特質、流變、潛在價值、現代意義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方法是廣泛地收集國內外佛學文獻資料,運用現代科技,建構系統化的佛學文獻資料庫,並透過網際網路與資料庫,讓有興趣的人們來查詢;而主要的經費來源,都是由善心人士所捐贈。

恆清法師在自己的研究室成立了佛學研究中心之後,建立了一個佛學資料庫的網站。從事這樣浩大的工程,需要運用很多的人力和財力,在台大一毛錢都沒有資助的情況下,中心的各項資源全靠十方的資助,恆清法師表示: 「佛學資料庫的成立,除了要感謝十方的支持之外,還要特別感謝悟因法師」 -由於悟因法師慷慨贊助了一百萬元,佛學資料庫才得以開辦,恆清法師至今仍念念不忘她的協助;另外杜正民、林熅如在這段期間幫忙最多,是建構佛學資料庫的幕後大功臣。 「只要進入佛學研究中心的網站,全部有關佛學的資料,都可以在這裡搜尋到」 這是恆清法師當初建立 佛學資料庫的唯一目標 。在進行建立資料庫期間,雖然工作很辛苦也很困難,但恆清法師都一一克服,她說,最終的目的是希望使用者上網時,中文、梵文、巴利文的一手資料以及二手資料都垂手可得。但是 在資料登錄完成後,緊接著面臨以下兩項困難:

•  架構資料庫系統 -恆清法師當時曾向台大圖書館及中央圖書館的館長接洽,希望能將佛學資料庫放置在他們的網站中,但是都被拒絕,後來幸好得到資工系陳文進教授的協助,將資料庫建構在台大電算中心之下,電算中心並且提供一個網址,才將問題解決,這個網址就一直沿用至今。

•  檢索引擎 -商用的檢索引擎,價碼從二十萬到兩百萬所費不呰,為了節省預算,恆清法師就以六萬元的酬勞,請一位數學系的工讀生高英勳設計程式,高英勳畢業後,沒有人可以接替維護的工作,正在煩惱之際,慶幸資工系歐陽彥正教授及其學生們發心幫忙,網路的維修及更新方得以持續。恆清法師說:歐陽教授不但出錢尚且出力,誠令人敬佩。

恆清法師表示,佛學資料庫網站每年至少需要三百萬元的經費,這些經費都是靠佛教界及許多佛教徒所贊助,期間也曾接受『蔣經國基金會』及楊建礎和鄭淑媛夫婦的大力資助。但是,經年累月下來,恆清法師在籌款方面已感到力不從心。為了網站的永續發展,恆清法師和惠敏法師及李志夫教授接洽,決定在八十八年八月一日將資料庫贈予中華佛研所。但是七月中旬,台大校長獲知佛學資料庫網站即將易主,便向恆清法師詢問細節,之後 表示網站的口碑很好,台大也有意願接手;於是,恆清法師乃提議由雙方一齊合作。合作的約定是:台大校方須提供下列資源- A. 每年提撥出六十萬元的研究經費。 B. 提供一間專用的辦公室。 C. 提供兩位工讀生的名額。至於網站的建構及其他經費則由中華佛研所負責。合作之後雙方同意將 佛學網路資料庫」 更名為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到民國九十一年十月,台大和中華佛研所攜手合作了三年之後,中華佛研所決定於九十二年三月底結束與台大的合作關係。為了讓這個網站能永續發展,恆清法師與哲學系主任林義正、佛學研究中心主任蕭麗華、台大圖書館館長項潔、楊惠南教授、歐陽彥正教授等人,向校長建議台大全權負責繼續經營這個網站。校長雖然覺得經費龐大,但仍同意由台大圖書館接手,繼續建構資料庫。恆清法師很樂觀的說,這個網站由台大圖書館專業人員負責建構,內容更為豐富,如此一來,定能繼續為全球學術界及佛教界提供最好的資料。

2. 出版學報

台大佛學研究中心系以推展佛學學術研究為目標,冀望與哲學系、歷史系、中文系、人類學系、藝術史研究所等進行科際整合研究工作,將來視研究成效,再擴大研究活動內容,並與校外和國外佛學學者進行合作研究,以使國內研究佛學之學術水準,早日與歐美、日本等地並駕齊驅。有鑑於此,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乃於民國八十五年開始發行,持續至今。恆清法師表示,這份學報凝聚了台大校內、外從事佛學研究的專家和學者,藉由現代學術研究的方法,對佛學之特質、流變、潛在價值、現代意義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是一份有豐富內涵的學報,也因此被國科會評鑑為甲級學報。

八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 E TA)成立因緣

民國八十六年( 1997 )九月,恆清法師得到國科會的獎助,前往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從事為期一年的學術研究。十月得知蕭振國在大陸請 人 將《大正藏》鍵入電子檔 ,總共完成了二十五冊,同意將資料送給佛學研究中心的訊息;十一月為了幫助西藏傳統建立比丘尼僧團, 恆清法師遂返台參加會議 ,爾後又匆匆赴美。返台期間,吳寶原、杜正民等人到台大向恆清法師表示,希望由恆清法師發起完成整套大正藏數位化的計劃,他們願意傾力協助這項工作, 恆清法師於是當下一口答應,但是並沒有擬定進一步的具體方案。

十二月中旬,紐約的張鴻洋居士致電給在加州的恆清法師,他表示仁俊法師的「北美印順基金會」設有獎學金,準備發放給在美國研究佛學的碩、博士研究生,想聘請恆清法師前去審查論文。恆清法師於是答應並到紐約和張鴻洋碰面,兩人在閒聊時,恆清法師得知「印順基金會」有經費但是並沒有執行大計劃,而自己想要做的《 大正藏 》 數位化是一項很大的工程,但是缺乏經費,於是興起向印 順基金會化緣,希望對方能夠長期資助的想法。張鴻洋在美國 IBM 工作,具有電腦的專業素養,並且長期熏習佛法,覺得 將大正藏製作成電子佛典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立刻和基金會聯繫,並偕同恆清法師拜訪印順基金會董事長仁俊法師,法師答應考慮資助恆清法師著手進行這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工作。

翌年( 1998 )元月十日,北美印順基金會開董事會後,決議贊助電子佛典五年的製作經費,每年二十萬美金,五年總計一百萬美金。恆清法師接到訊息後,即刻命助理發函邀請當時佛教界有從事電子佛典的單位、道場和個人,大家一齊共同來參與。恆清法師認為,電子佛典的工作龐大,需要很多佛教界的專門人才,利用這個機會,進行佛教界團結合作的大工程,希望可以留下佛教界合作的典範。恆清法師於 1998 年 二月返台,積極著手進行佛典數位化的工作,當初,中華佛研所並沒有意願參加, 二月十三日她偕同惠敏法師、杜正民、李志夫前去拜訪聖嚴法師,說服他一齊參與這項計劃,最後聖嚴法師終於首肯,達成恆清法師促進教界大團結的心願。

電子佛典籌備大會於 1998 年二月十五日在法鼓山安和分院召開。 會中 恆清法師 表示:沈家禎於數年前曾經為了讓佛典電子化,在台北成立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但是只召開了一次會議,後來並沒有繼續推動,為了紀念沈家禎並尊重前人的努力,所以決定仍舊沿用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的名稱。當時與會人士都無異議,恆清法師於會中推舉惠敏法師擔任主任委員、厚觀法師擔任副主任委員、杜正民擔任總幹事;北美印順基金會則禮請恆清法師擔任常務監事,辦公室設於慧日講堂。

恆清法師進一步表示,有鑒於以往台灣並不重視智慧財產權,經常盜印《大正藏》,致使日本大正出版社頗有微辭,因此她堅持要將《大正藏》製作成電子版時一定要取得大正出版社的授權。於是在 1998 年六月,恆清法師偕同惠敏法師、維席安博士、杜正民 總幹事四人前往日本拜訪大正出版社,向對方表明台灣學術界尊重智慧財產權的立場,也一併說明將《大正藏》製成電子版的時代意義。於是,日本大正出版社欣然授權,雙方同意將製作成果無條件和大眾分享,而大正出版社則可以擁有自由使用權。恆清法師說,無論作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按部就班,並且遵守法律公正、公平的程序,這是一項極為重要的觀念。

九十二年二月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已經完成了大正藏的普及版和教勘版(學術版),剛好滿五年的時間,完成《大正藏》數位化。恆清法師強調這份成果並不是專屬於某一個山頭、某一個團體或某一個人的功勞,而是要歸功於所有參與這項工程的人員和經費的贊助者。

九、獎掖後進

恆清法師勵志終身獻身教育,不但對學生能諄諄教誨,而且也樂於 提攜後進。 民國七十九年( 1990)恆清法師將擔任法光佛研所所長的薪資悉數捐出,設立「法光留學獎學金」,資助在國外攻讀碩士、博士的留學生,俾使她們順利完成學業。至今已有許多留學生受益。

恆清法師回憶,數年前,教育部聘請她擔任「宗教教育委員」,召開有關國內中學、大學如何提供宗教教育課程的會議,會中恆清法師向當時的教育部次長抱怨,缺乏在大學通識教育中開宗教教育課程的師資,經研議後,教育部答應提撥一個名額,給具有宗教專業資歷的學者,讓他到大學教授宗教課程。當時惠敏法師剛從日本取得博士學位返台,恆清法師立刻用教育部的這個名額,向各大學推薦,並透過姚麗香穿針引線,台北國立藝術大學終於敦聘了惠敏法師。另外,由國外學成回來的若學法師、黃繹勳,也都是透過 恆清法師的引薦,順利的分別進入慈濟大學、中華佛研所任教。

十 .參與英譯大藏經工作

1984年恆清法師參與日本「佛教傳道協會」(Bukkyo Dendo Kyokai)所成立「英譯大藏經」的翻譯行列,至今已完成三部佛典的英譯工作。

「佛教傳道協會」是由日本的一位大企業家沼田惠範( 1897-1994 )於一九六九年創辦。沼田雖然自小信奉淨土真宗,卻沒有狹隘的宗派意識。他成立該協會的目的是要「促進和振興超越一宗一派的現代佛教精神」,可見沼田先生深具高瞻遠矚的氣量。沼田畢生致力佛教在西方的弘傳,有一般特殊的因緣和艱辛的歷程。

沼田十七、八歲即負笈留學美國,一面打工、一面唸書,備極辛苦,終於病倒。在孤單和貧病交迫下,沼田靠著對佛法的信心渡過難關。病癒後他發願在他有生之年努力將佛法傳達給世人。在加州大學研究所畢業之後,沼田開始發行雜誌,以實踐他弘揚佛法的誓願。但是卻因經濟困難而三度停刊。

辦雜誌所經歷的挫折,使沼田意識到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只靠他人的捐助,是無法發展弘法事業的。於是毅然回日本開始創業。幾經困難,沼田終於開創「三豐製造廠」,生產高度精密的測微器。隨著公司的平穩發展,佛教弘傳事業也正式開始。沼田先生每年固定由公司撥百分之一的資金(約一億日圓)做為佛教傳道事業的費用。

「佛教傳道協會」最為人樂道的是 《 佛教聖典 》 的發行。 《 佛教聖典 》 一書的內容,是從龐大的佛典選輯而成,讓讀者在短短篇幅中,即能了解佛法大意。已聖典以譯成三十幾種不同語言,達到極大的弘法效果。

然而,使沼田先生和佛教傳道協會,在佛教歷史上永留美名的將是他們主持的英譯大藏經偉業。 1982 年,高齡八十五歲的沼田先生發起英譯全套大藏經的弘願。於是在加州柏克萊成立「沼田佛教翻譯中心」,負責翻譯、編輯和印行的工作。而整個翻譯計畫,則由佛教學者組成的「英譯大藏經編輯委員會」負責。

該委員會決定以「大正藏」為英譯之依據版本,共選出一百三十九部典籍,包括經、律、論、諸宗著述等,做為第一階段的譯典;並邀請世界各地學有專精的佛教學者參與譯著工作。受聘的譯者分別來自二十多個國家,總共八十餘位。

恆清法師負責的三部典籍為:( 1 ) 《優婆塞戒經》( The Sut r a on Upasaka Precepts)(2)《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幽贊 》(A comprehe n sive Commentary on the Heart Sutra)(3)《四十二章經》(The Sutra of Forty-two Sections )。現在均已翻譯完成出版流通。

恆清法師能以比丘尼的身份參與沼田英譯大藏經工作深具意義。回顧中國千餘年的漢譯佛典歷史,幾無女性的僧俗二眾參與。此乃外在因素使然,並非佛教婦女能力不足。現在時代進步,佛教原來平等、自由、機會均等的精神可以落實。因此恆清法師常鼓勵他的學生,無論是男女、僧俗,多在佛學和語文多下功夫,將來積極加入英譯大藏經的工作,使佛法在西方加速弘傳。

看到很多日本佛教徒投注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在佛教教育和佛教文化上,恆清法師希望我們的佛教徒將大量資源用於消災祈福之外,更應該護持佛教教育和文化事業的推展,雖然其成果不一定能親眼目睹,卻是綿延佛教慧命的根本之道。

十一 .宗教教育體制化的推手

讓政府改變教育立場,在各大學開放設立單一宗教系、所,進一步將宗教界所興辦的「宗教研修學院」(佛學院、神學院等)納入正規教育體系,這兩項訴求是恆清法師多年來推動宗教教育的心願。到現階段為止,各大學已陸續設置宗教系所(如輔大、政大、華梵、玄奘),而將宗教研修學院納入正規教育體系的立法程序也於九十三年三月完成。

「宗教研修學院」 納入正規教育體系,是一項很大的變革。長期以來,教育部對宗教研修學院悉心栽培出來的學生,並不承認其學歷。自從踏入杏壇十八年來,恆清法師為了這件事屢次聯合學者們和教育部交涉,但都沒有獲得結果,直到新政府上台,教育部終於願意承認宗教研修學院的學位。

民國八十九年十月,教育部召開宗教教育委員會,準備將 「宗教研修學院」 納入正規教育體系。在第一次的會議中,教育次長呂木琳宣佈,教育部有開放宗教教育政策的意願,但尚須由學者們提供意見。會中專家學者雖有很多意見,但對開放一途皆表贊同。教育部為了瞭解宗教教育目前的情況,決定先訪視九所宗教研修學院,包括佛教(中華、圓光、香光、佛光山四所)、基督教(兩所)、天主教(兩所)、一貫道書院(一所),訪視後再依實際了解的現況,聽取各研修院的意見,作為雙向溝通的內容,研議出設校標準。

為了要有法源的依據,「私立學校法」第九條必須要加以修正。恆清法師表示,根據「私立學校法」第九條規定-「學校不可以強迫學生參加宗教活動」。但是禪修、作禮拜、、、等宗教活動,卻是宗教教育中必備的實踐課程,在爭取將宗教院所納入正規教育體系的過程中,定會產生重大的阻礙。因此,私校法第九條必須加以修正,使設立正式的佛學院、神學院有法源的依據,同時得開設宗教實踐課程。

於是在 2002 年 九月,恆清法師洽請沈智慧立委提案,召開公聽會,宗教界人士都派代表踴躍出席,並互相交換意見,一致決議合力推動修法。為了能順利推動立法,宗教界遂向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請願,並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假法光佛研所召開會議,組織 「宗教研修學院促進會」, 藉以團結宗教界的力量推動私校法第九條修正的立法工作。

自從民國八十九年十月到九十三年三月,恆清法師為了宗教研修學院的法制化周旋於教育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立院各黨團和許多立法委員之間,長達三年多之久,其間不知跑了多少趟立法院,向立法委員們一再請託。但是因為立法院效力不彰,有些立法委員又態度高傲,三年多來恆清法師備嚐艱辛。然而,恆清法師深信佛學院納入正式學制對佛教培育人才將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契而不捨地奔波努力。有一次,恆清法師甚至對某立委放話,如果再不來協商,他就要發動宗教界人士到立法院抗議。最後終於在民國九十三年一月說服力法院所有黨團(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台聯黨、無黨籍聯盟)共同協商,並通過修正條文如下:

「私立大學校院或宗教法人為培養神職人員及宗教人才,並授予宗教學位者,應依相關法規向教育部申請,經核准後,設立宗教研修學院。

私立學校不得強迫學生參加任何宗教儀式,但宗教研修學院不在此限。」

此修正案在民國九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並且在四月七日正式由總統頒令實施。對恆清法師而言,宗教研修學院的法制化不但是畢生最大心願的完成,也是他報答三寶恩的最佳方式。而對佛教而言,佛學院被納入正規教育體系,使佛教教育邁入一個新的紀元。

 

恆清法師小檔案

著作 : 1 、 《 Syncretism of Chan and Pure Land Buddhism in China . 》

2 、 《佛性思想》

3 、 《菩提道上的善女人》

英譯 : 《四十二 章經 》 ﹑ 《 優婆塞戒經 》 ﹑ 《 般若心經幽贊 》

論文: 《論佛教的自殺觀》、《大乘起信論的心性論》、《禪淨融合主義的思惟方法》、《初唐佛性論諍》

現任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常務監事
玄奘西域行數位博物館-總計劃主持人
台灣佛教數位博物館-總計劃主持人

參考資料:法光雜誌、妙心雜誌、現代佛教學會通訊、人生雜誌、新雨月刊雜誌、香光莊嚴雜誌、佛學研究中心學報、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網站

 

彙整:黃美英

本文經恆清法師審定 /2003/02/11

4 則留言:

  1. I respect her a lot, too.
    I am so lucky to meet her just before I left Taiwan few monthes ago.

    回覆刪除
  2. 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於1999年(民88年)成立,是國內首先成立的一個針對環境作人文學術研究的研究所。在學術上,「環境與藝術」屬於跨領域研究的範疇。研究上,主要的關懷對象是人類社會所產生的環境,並將此環境視為一種創造性文化產物。….【我的學校--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

    回覆刪除
  3. 舊譯寧瑪之源—法主勝者─噶陀巴第二密嚴噶陀金剛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噶陀總寺殊勝緣起蓮花生大士語言:
    噶陀不變金剛座,五輪寂怒尊聖地,雖有多處禪修地 ,此地堪稱聖地之王。
    蓮師輿大譯師.毗盧遮那大師二十五天閉關修持及蓮 師開光加持十三次過聖地。
    二、四殊勝事業之中普賢王如來佛化現本尊普巴金剛事業聖地。
    三、八百年前八地自在噶‧當巴德協大師、十一地菩薩成 就者-宗頓巴多杰堅參、 大密主‧強巴崩巴大師等傳 法時, 整整十八萬僧眾同時聚集,這樣的盛會在佛教 二千多年的歷史中也是絕無僅有的聖地,名聲遠播雪 域大地。
    四、一千年以來到至今已有十萬個虹光化身成就者『今生 成佛』的聖地。與印度菩提 迦耶佛陀成道金剛座等同 。
    五、世界上具有佛教三大金剛座聖地,上有印度佛陀成道金 剛座,中有蓮花生道場 噶陀金剛座,下有文殊道場五台 山。
    中華寧瑪巴噶陀顯密繁榮洲學會
    (噶陀總寺教主-蔣揚法王直屬)
    進請連接本網資訊:http://www.kathog.org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二段107號5樓
    電話:(02)2733-7056
    傳真:(02)2732-6278
    台北聯絡人電話:0929-635-626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