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蕅益智旭大師



蕅益智旭大師(1599-1655),明代僧,字「智旭」,號「蕅益」,[1]別號「西有」、[2]「八不道人、藕益老人」。[3]由於晚居靈峰(浙江杭州)建寺(今安吉境內北天目靈峰寺),創社、著書,故世稱「靈峰蕅益大師」。示寂後,弟子成時,私諡「始日大師」之號。

其私淑天台,被認為是天台宗一位大成就者,兼通禪宗、華嚴宗、法相宗,晚年行持是淨宗彌陀信仰,後人奉為淨土宗第九祖。與憨山、紫柏、蓮池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

大師其學兼通博涉,其行之苦急嚴峻,誠為末法時代第一大善知識。他注重行解相資,一生精進修行之餘,前後閱律三遍,大乘經兩遍,小乘經及大小論、兩土撰述各一遍。著述宏富,凡四十餘種。

[生平簡介]

在 蕅益智旭大師一生裡面,約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一、俗世生活:出生至二十四歲。
二、出家修道:二十四歲到三十一歲。此七年的時間,主要專注於自身的修持,全心全意都在參禪打坐,修習參禪與天臺宗的圓頓止觀。
三、求如法戒:三十一歲到五十四歲。在這二十三年期間,注重在戒律上面跟教理的研究,甚至希望能夠真實的有五位如法的比丘,希望清淨的僧團能夠長遠住世。
四、求生淨土:到了五十五歲那一年,自覺一個凡夫眾生,放棄追求如法清淨僧團住世的理想,轉成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將所有的加行或者教理的研究,都回向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俗世生活

(一)仰承咒力,老來得子
蕅益智旭大師俗姓鍾,名際明,字振之,吳縣(江蘇)木瀆人。他的父母親在三十歲的時候,因為膝下都無一兒半女,所以其父親就在佛前發願持〈大悲咒〉,一直持續不斷持了十年以後,有一天夢見觀世音菩薩送子,即是 蕅益智旭大師;時他父母已經四十歲了,算是老年得子。

因為有這樣的因緣,蕅益智旭大師出家修行,常受持〈大悲咒〉。他在持〈大悲咒〉的發願文裡面,云:「我本仰承咒力生!」說明他是因為〈大悲咒〉的功德而來到這個世間。所以當他弘揚淨土法門時,除了信願持名念佛,同時也鼓勵持〈大悲咒〉來做加行。他這一生裡面做誦咒的加行有十幾次之多,與觀世音菩薩非常有緣。


(二)少好儒學,誓滅釋老
因為父母都是佛教徒,所以 蕅益智旭大師從小受父母的影響,七歲即茹素。

十二歲讀儒書,以傳千古聖學為己任,,曾撰《闢佛論》數十篇,開葷酒,誓滅釋、老二教。


(三)閱祩宏著,焚《闢佛論》
十七歲時,因偶閱 蓮池祩宏大師之《自知錄》、《竹窗隨筆》,始悟己非,將所著的《辟佛論》付之一炬。

(四)聞地藏願,發出世心
二十歲,註解《論語》,注至「天下歸仁」文句時,不能下筆,廢寢忘餐三晝夜,大悟孔顏心法。

其年冬,父親亡故,讀《地藏菩薩本願經》,聞地藏菩薩之本願,始萌出世之志,每日持誦佛名,盡焚文稿二千餘篇。

大師因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發出世心,故其一生對地藏經法極為推重,後一度於九華山專修,禮地藏菩薩塔,鑄地藏菩薩像;結百日壇,持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五百萬遍。

(五)專致念佛,決意出家
二十二歲專致念佛。
二十三歲時,聽一法師講《大佛頂首楞嚴經》中的「世界在空,空生大覺」,心生疑團:為何有這樣的大覺?對何以生起虛空和世界等問題生疑,遂於佛像前發四十八願,自稱「大朗優婆塞」。並決意出家,體究大事。


二、出家修道

(一)仰慕憨山,圓願出家
明天啟二年(1622),師二十四歲,於夢中夢見及禮拜 憨山大師。時 憨山大師在曹溪,不能往從,乃從 憨山大師門人 雪嶺法師出家,命名「智旭」。[4]

(二)徑山坐禪,參究性相
夏秋之間,於雲棲寺聽講『唯識論』,疑與《佛頂經》之宗旨有相矛盾之處?叩問之,得「性相二宗,不許和會」之答,師猶不解其意,故於二十五歲時,遂往徑山坐禪。
用功到極處,身心世界,忽然消殞。因而了知這個身體,從無始劫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只是堅固妄想所現的影子,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不是從父母生的。這時,一切經論,一切公案,無不現前,無不通達。久之,則胸次空空,不復留一字註腳,豁然而悟,性相二宗,本無矛盾衝突!

(三)受菩薩戒,遍閱律藏
師於二十五歲於雙徑坐禪時,仍不知出家受戒一事,不知何為如法,何為不如法?因杭州雲棲寺有學戒科,所以於二十五歲時,從天台山來到雲棲受具足戒。此為智旭大師出家後,以受戒為基,開啟他一生復興戒律的志業。

二十六歲受菩薩戒,翌年遍閱律藏。

(四)大病因緣,專弘淨土
二十八歲時,母親病篤,他割下自己手臂上的肉作為藥引,和在其他藥草之中,餵給母親服用,祈能挽救母親的性命。然而母親的大限已至,已經無力回天了。在母親去世之後,蕅益大師更加潛心於佛法,住深山掩關修道。

於關中大病,乃以參禪功夫,求生西方淨土。爾後,多次結壇閉關念佛、或持〈往生咒〉,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五)體察流弊,決意弘律
師於二十七歲第一次閱律,三十歲第二次,三十二歲第三次,因此奠下熟知戒律的基礎。

三十歲時,依道友雪航之請,於龍居寺講律,後至金陵,深切體察宗門之流弊,自此決意弘律。
 

三、求如法戒

(一)拈鬮佛前,弘揚台教
三十二歲,欲注《梵網經》,作四鬮於佛前,拈得天台宗之鬮,乃詳究天台教理。

三十三歲,入浙江孝豐靈峰寺,其後歷住九華、溫陵、石城、晟谿、新安等地,弘揚台教,注釋經論。

(二)屬意《占察》,願急流通
三十三歲那年冬季,溫陵徐雨海居士向 大師說及妙典《占察善惡業報經》。大師立刻派人專程前往雲棲請得經本,一展讀之,悲欣交集,特撰〈讀持回向偈〉以記之。從此尤屬意於《占察經》與『占察懺法』,且云:「此經誠末世救病神丹,不可不急流通!」

(三)拈香得鬮,菩薩沙彌
三十五歲時,大師自念再三,翻讀律藏,深知時弊多端,不忍隨俗淆訛,共蝕如來正法。故依『占察木輪相法』及懺悔清淨法,作八鬮,並燃香十炷,一夏持咒加被。至自恣日,更燃頂香六炷,撰〈自恣日拈鬮文〉,遂拈得「菩薩沙彌鬮」,便於此年七月十五日正式退為菩薩沙彌,發心禮《占察懺法》。是年冬,作《占察行法》一卷。

三十七歲時,夏初,講演《占察經》,即有作疏之願,奈病冗交沓,弗克如願。

(四)獲淨輪相,得比丘戒
四十六歲時,大師因屢經精勤行懺卻不得清淨輪相,煩惱習氣現起,更覺異常,故發決定心,盡捨菩薩沙彌所有淨戒,退作「但三歸依人」。又發勇猛決定心,誓閉死關,定復清淨輪相。

自退作「但三歸依人」以來,大師勤禮千佛、萬佛及『占察行法』,終於在第二年(四十七歲)元旦,獲清淨輪相,得比丘戒。

(五)戒教匡救,正法重興
大師五十歲時,一日對弟子成時師說:「吾昔年念念思復比丘戒法,邇年念念求西方耳!」成時師大駭,謂何不力復佛世芳規耶?久之,始知師在家發大菩提願以為之本,出家一意宗乘,徑山大悟後,徹見近世禪者之病,在絕無正知見,非在多知見;在不尊重波羅提木叉,非在著戒相也。故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興。

後覺不可得,遂一意西馳,冀仗諸佛力,再來與拔。至於隨時著述,竭力講演,皆聊與有緣下圓頓種,非法界眾生一時成佛,直下相應,太平無事之初志矣!

(六)述《占察善疏》,力贊此經
五十二歲時,結夏北天目,究心毗尼,念末世欲得淨戒,唯有「占察輪相」之法,更無別途。
六月,述《占察善惡業報經疏》。[5]

四、求生淨土

(一)臥病撰著,求生淨土
五十六歲時,於靈峰臥病,撰〈西齋淨土詩〉,另贊補九部之書,名為《淨土十要》。

病癒後,撰著《閱藏知津》、《法海觀瀾》二書。

十月病再發,口授遺囑,並製〈求生淨土偈〉。

(二)向西示寂,建塔靈峰
清順治十二年一月,趺坐繩床,跏趺而坐,面西念佛,舉手向西示寂,世壽五十七,法臘三十四。

大師遺命身體火化,屑骨和粉,分施水陸禽魚,以結往生西方之緣。圓寂三年後,門人如法荼毗。啟龕,見大師趺坐巍然,發長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後,牙齒俱不壞。門徒不忍遵從遺命,便奉靈骨,建塔於靈峰。


[思想行誼]

蕅益智旭大師為人嚴峻精到,厭棄名利,固持戒品,弘揚律藏,生平以閱藏著述為業,於實踐上側重念佛。綜學法相、禪、律、華嚴、天台、淨土諸宗教義,尤重天台宗。於律學方面,注重戒律實踐。最終的歸趣,則在淨土法門。

一、嚴持戒律,發願復興[6]
蕅益智旭大師一生持戒謹嚴,其目睹當時律學多偽,禪徒空腹高心,不重視戒律,遂以弘律自任,發願復興戒律,除了致力於講戒之外,也註釋律本,如《重治毘尼事義集要》、《梵網經合註》等,皆是他孜孜不倦努力的成果。

此外,他為復興戒法,更力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以令正法重興。

     大師律解雖精,而自謂「煩惱習強,躬行多玷,故誓不為和尚」,「三業未淨,謬有知律之名,名過於實」,引為「生平之恥。」


二、禪教律三,終歸淨土
蕅益智旭大師鑑於當時佛教中門戶分歧之流弊,故力求諸宗調和,倡「三學一源」論。認為禪、教、律三學,應該相互為用,不當分河飲水,並終皆指歸淨土。其不但把諸宗導歸淨土,並試圖論證諸宗本來就出自淨土,「若律、若教、若禪,無不從淨土法門流出,無不歸還淨土法門!」

在《法海觀瀾》中,摘抄出二十三種五十五卷與淨土有關的經典,為淨土法門尋找依據。《念佛三昧論》是大師的中心思想。他基於「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理念,主張一切佛法,無不歸於念佛三昧:
1.      廬山慧遠念阿彌陀佛的果報莊嚴,念的是他佛;
2.      西天二十八祖,天台智者觀心修禪,念的是自性佛;
3.      永明延壽及楚石梵琦等所倡導的念佛法門,用觀諸佛果位的依正莊嚴,以顯人心內的理體智慧,悟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叫做雙念自他佛。其要點在於通過觀已成就的諸佛,來促使自己內心之佛的顯現。
4.      但是智旭真正心儀的,還是「持名」一法。

晚年《自像贊》云:「不參禪,不學教,彌陀一句真心要。不談玄,不說妙,數珠一串真風調。由他譏,任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晝夜稱名誓弗忘,專待慈尊光裡召。懸知蓮萼已標名,請君同上慈悲舴!」


三、天台教觀,一念總攝
其佛學深受天台宗學說影響,以「一念」統攝教禪各家,其思想之總結為三學攝歸一念,以念佛總攝釋迦一代時教。

清代以後,台家講教多以師之經論經疏為依據,形成「融合禪、教、律而歸入淨土」之靈峰派,延續至今。

其禪法係承繼延壽、梵琦、真可之文字禪,而會歸於天台教觀。於天台教義亦有獨到之見解,在教判方面,安立貫通前後之五時說,於教理主張性具善惡與色心雙具、理事兩重三千,於觀法則沿用山家派之妄心觀。

四、儒釋同歸,涉獵廣泛
提出「儒釋同歸」,且註解《四書》、《周易》。
除佛教諸宗外,並兼治儒家、景教(基督教),其著作範圍甚為廣泛。


[著作]

蕅益智旭大師著述宏富,凡四十餘部:
一、淨宗著述:主要有《彌陀要解》一卷、《靈峰宗論》以及大師親選的《淨土十要》等,都是淨宗修學的經典之作。其《彌陀要解》一書,乃調和禪與念佛之作,尤獨步千古,深契佛心。
二、佛典指南:撰《閱藏知津》四十八卷、《法海觀瀾》二書,用作後世眾生涉獵佛典之指南。《閱藏知津》一書,為介紹佛教經籍之目錄學著作,係解說大藏經之經、律、論、雜等四部。
三、律學著述:有《梵網經合註》七卷、《毘尼事義集要》十七卷等。
四、《楞嚴經玄義》二卷、《楞嚴經文句》十卷、《金剛經破空論》一卷、《相宗八要直解》八卷
五、並融會諸教學,注釋《大乘起信論》、《大乘止觀論》。
六、《周易禪解》十卷、《四書蕅益解》四卷等。

其弟子成時,編輯其遺文,為《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十卷。今人輯為《蕅益大師全集》行世。






[1] 「蕅」即「藕」之異體。
[2] 指「西方有一個阿彌陀佛,有一個極樂世界,而且是真實的存在的。」西方極樂世界在哪呢?西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在十萬億佛土外,但是也不離開我們這一念心性。為了要增加眾生的信心,取了「西有」這個別號,希望眾生能夠相信真的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個阿彌陀佛,然後發願到彌陀淨土去。
[3] 《八不道人傳》:「八不道人,震旦之逸民也。古者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
[4] 「智旭」:希望他將來智慧就像太陽一樣充滿光明;希望這個光明能夠照破三界的黑暗,引領眾生走向一條光明的大道。
[5] 大師於〈刻占察行法助緣疏〉力贊此經云:「此《占察善惡業報經》,誠末世多障者之第一津梁也!堅淨信菩薩慇勤勸請,釋迦牟尼佛珍重付囑。三根普利,四悉咸周,無障不除,無疑不破。三種輪相全依理以成事,故可即事達理。二種觀道全即事而入理,未嘗執理廢事。又復詳陳懺法,即取相即無生,初無歧指。開示稱名,觀法身觀己身,頓同一致。乃至善安慰說,種種巧便不違實理。此二卷經,已收括一代時教之大綱,提挈性、相、禪宗之要領,曲盡佛祖為人之婆心矣!」
[6] 參:蕅益智旭的戒律觀《香光莊嚴》57期:http://www.gayamagazine.org/article/detail/7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