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廢帝光大元年(567),智顗法師三十歲,拜辭慧思禪師,同法喜二十七人,至金陵,居住瓦官寺八年,大開法筵,講《法華經》題,說五重玄義,九旬談妙,帝令群臣畢集聽法。
智顗法師先去拜訪法濟老和尚,因為他是有在朝為官的姪兒,屬於貴族身分;又自忖有禪定之力,所以每日上門拜訪者絡繹不絕。因此當他見到 智顗法師,除了態度輕蔑之外,並直接提出問難(即是他本身的禪定境界問題)。
智顗法師回答法濟老和尚,這只是一種不深的邊定境界而已,而且若廣為人說,禪定必會消失,恐怕以後再也無法證得。
智顗法師勸他:一個自力修禪之人,在功夫得力時,常有種種境界幻出幻沒,變化難測,若生起執著,反而或有更多的煩惱惑業產生。對於境界若是不能真實了解而錯認,嚴重者甚至會入魔發狂!
法濟老和尚馬上生起尊敬之心,讚嘆 智顗法師,並請他至蔣山參與法會,也請他在朝中任官的姪子何凱宣告朝野,由是
智顗法師聲馳道俗,四眾請益成蹊!
時蔣山法會中,有一位遠離塵居、德風遠揚的 大忍法師也來參與勝會,讚嘆
智顗法師的妙說佛法,讓他忘記了年紀與疲勞,法喜充滿!
朝中有一位大官尚書徐陵,德優名重,是當世文雄,對智顗法師極為尊敬,參不失時序,拜不避泥水。若蒙書疏,則洗手燒香,冠帶三禮,屏氣開封,對文伏讀,句句稱諾。在他的舉薦下,當時的皇上請智顗法師駐錫瓦官寺,弘揚《法華經》,並停朝一天,讓文武百官來聽法。
◎ 智者大師(大愛高僧傳)
「練無常」者,文出《禪祕要經》三卷,羅什於逍遙園譯。佛為拘絺羅難陀說,始說身念處,觀白骨、不淨等凡三十六觀門,其三昧成,次第當證四果。只於四大地、水、火、風入定觀察。故經中卷第十七觀云:「得此觀時,自然生四黑象。」直至下文云:「黑象欲㧞此樹,樹一根動。此樹動時,行者自見繩床下地自然震動,日日如是。地動之時,見其七佛與聲聞眾,廣為行者說三十七助聖道法。如是觀時,狂象大吼,拔樹令動。時見一切地六震動,復更普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地動。」經文甚廣,須者往撿。[2]
今聞所未聞,非直善知法相,亦乃懸見他心。[7]
上云知音者寡,今決破濟禪,以作發起之由也。[8]
濟以告凱,凱告朝野。由是聲馳道俗,請益成蹊。[9]
大忍法師,梁朝檀德,養道開善,不交當世。時有義集,來會蔣山。[11]
「大忍法師」:僧史無傳,附于隋杭州靈隱天竺寺真觀法師傳中,略云:「大忍法師,匿影鐘山,游心方等。將欲試瞻高士,問津於觀。因操桴扣寂,用呈玄妙,忍乃嘆曰:『龍樹之道,方興東矣!』忍師梁朝剃落,隋世圓寂。」
「檀德」者:「檀」,高也。
雖有折角重席,忍無所容與。
雖有折角重席,忍無所容與。[13]
「折角」者:《前漢書》:「朱雲,字子游,魯人,善周易。特少府,姓五鹿,名充宗,亦通易。」元帝欲令講論,諸儒無能抗者。有薦雲,召入攝齊,登堂既論,連拄五鹿君。拄音主,刺也,言下墮負。故諸儒為之曰:「五鹿岳岳,朱雲折角。」岳岳,角高皃。鹿角雖高,被朱雲難折也。
「重席」者:《後漢書文學傳》云:「戴憑,字次仲。正旦群臣朝賀,百僚畢會,光武令群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輙而奪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餘席,故京師為之語曰:『解義不窮戴侍中,言智解無盡矣!』」
池深華大,可意得。[17]
慶餘暉之有幸,使老疾而忘疲,先達稱詠,故頌聲溢道。[19]
于時長干惠辯,延入定凞。[21]
天宮僧晃,請居佛窟。
天宮僧晃,請居佛窟。[23]
僕射徐陵,德優名重,夢其先門曰:「禪師是吾宿世宗範,汝宜一心事之。」既奉冥訓,資敬盡節,參不失時序,拜不避泥水。若蒙書疏,則洗手燒香,冠帶三禮,屏氣開封,對文伏讀,句句稱諾。若非微妙至德,豈使當世文雄,屈意如此耶?!
僕射徐陵,德優名重,夢其先門曰:「禪師是吾宿世宗範,汝宜一心事之。」既奉冥訓,資敬盡節,參不失時序,拜不避泥水。若蒙書疏,則洗手燒香,冠帶三禮,屏氣開封,對文伏讀,句句稱諾。若非微妙至德,豈使當世文雄,屈意如此耶?![27]
「僕射」:音夜,古者掌僕從射御之職。《後漢百官志》:「出太常府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食。祿本僕射,中與改為祭酒。至唐開元元年,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皇朝亦然。」《南史列傳》五十二:「徐陵,字孝穆。父曰摛,字士秀,東郯人也。母臧氏,甞夢五色雲,化為鳳集其肩上,已而誕陵。年數歲,家人携以候沙門,寶誌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光宅寺惠雲法師,每嗟陵早就,謂之顏回。八歲屬文,官歷梁、陳二國。至陳廢帝太建中,為尚書左僕射,亦未階相位也。陳後主即位,官至左光祿太夫太子少傳。至德元年卒,年七十七,贈特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