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四月二十八日,藥王菩薩聖誕!「藥王」梵文Bhaisajya-raja ,音譯為「鞞逝舍羅惹」,為施與良藥、救治眾生身心病苦的大菩薩。隋代嘉祥大師疏《法華經》時說:「藥王者,過去世以藥救病,因以為名。」
一、佛典記載的藥王菩薩
據《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云:有一菩薩名叫「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修習苦行,精進經行,一心求佛,經一萬二千歲,證「現一切身色三昧」,乃服諸香、飲香油,燃自身以供養佛一千二百年。命終後復化生於淨德王之家,受日月淨明德如來付囑,於彼佛滅度後,造八萬四千塔,而其自身亦於七萬二千年間,燃臂供養其塔。或謂彼「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即今之藥王菩薩。
另據《法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記載,於過去無數劫,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說《法華經》,時有國王名妙莊嚴,其夫人名淨德,有二子名淨藏、淨眼。妙莊嚴王邪見熾盛,崇信外道之法。夫人與二子乃共設種種方便,使王前往宿王華智佛所,聽《法華經》,共得利益。淨藏、淨眼二人,即今藥王、藥上二位菩薩。
據《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記載,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有佛號曰琉璃光照如來,其國名懸勝幡。彼佛涅槃之後,於像法時代有日藏比丘,聰明多智,為大眾廣說大乘如來之無上清凈平等大慧。時大眾中有星宿光長者,聞說大乘平等大慧,心生歡喜,以雪山之良藥供養日藏比丘以及眾僧,發願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若有眾生聞己名者,願其滅除三種病苦。時長者之弟電光明亦隨兄,持諸醍醐良藥供養日藏比丘及諸僧眾,亦發大菩提心,願得成佛。其時大眾讚嘆星宿光長者為藥王,電光明為藥上,後為藥王、藥上二位菩薩。
同經記載此二菩薩久修梵行,諸願已滿,藥王菩薩於未來世成佛,佛號淨眼如來;藥上菩薩成佛,佛號淨藏如來。
藥王孫思邈醫虎圖 |
二、藥王孫思邈
相傳,農曆四月二十八是名醫孫思邈聖誕之辰,其世稱孫真人,後世尊之為藥王、醫王,是隋唐年間的大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一生在民間行醫,救死扶傷,不辭辛苦,著有《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醫藥學專著。他熱衷於為平民百姓服務,受到了歷代人們的尊崇。
孫思邈,唐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孫家塬人,約生於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卒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歲。他的學問非常淵博,對醫藥造詣很深,特別對藥物學有相當深的研究,是一位著名的醫藥學家。
其一生以濟世活人為己任,長期生活在民間,行醫施藥,治病救人。他診病治療,不拘古法,兼采眾家之長,用藥不受本草經書限制,根據臨床需要,驗方、單方通用;所用方劑,靈活多變,療效顯著。不慕名利、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為歷代醫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偉大醫學人物。
孫思邈的治病理念是「先發勝心,後施醫方」,先端正醫者自身,於患者而言,自然藥到病除。孫思邈總結良醫的診病方法:「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1]於他的名著《千金方》中,把醫為仁術的精神具體化為「大醫精誠」的宏論──要求醫生對技術要精,對病人要誠,對醫德的強調,至今仍對臨床醫生具有廣泛的教育意義: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研繭,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借身命。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深心悽愴,勿避險惡,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
孫思邈愛惜物命,不用動物入藥,其云:「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呼!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備急千金要方》)
其治病還有一大特點,即是讓百姓吃得起、聽得懂,使無數患者擺脫病痛折磨成為可能。因為一般人不懂專業術語,就用淺顯的語言來告訴他們治病養生的大道理;如至今民間流傳的「飯飽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秋天蘿蔔豐了收,冬天郎中(大夫)閒了手」等諺語,相傳最早都是出自孫氏之口。
孫思邈崇尚養生,提出的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養性篇》記載:
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心存,雖心希難老。
養生有五個方面的困難:一是放不下追逐名利的思想、二是控制不住情緒、三是克制不了聲色慾望、四是飲食沒有節制、五是駕馭不了精神上的變化,懶惰呆滯。假如有這五個方面的因素,想長壽也困難。並提倡發常梳、目常運、齒常叩、漱玉津、耳常鼓、腰常擺、腹常揉、攝谷道、膝常扭、腳常搓的養生方法。
另外,在唐朝的野史和筆記小說中也有不少對於孫思邈的記載,如「求雨」就是其中一件。據說在唐高宗顯慶六年(公元661年),高宗讓權,武則天「稱制」。有一年大旱不雨,試了很多求雨的方法都沒有作用。有人稟告武則天,需要有德行的人給天帝寫奏摺才能求到雨,於是她請來孫思邈,孫思邈寫了之後,馬上大雨滂沱解決乾旱。[2]這雖然只是民間傳說,但由此可以看出孫思邈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而五台山隆定法師說:「在每年這個時候(農曆四月二十八日),各地都會降雨,按照很玄學的說法,這是藥師佛遍灑甘露為眾生祛除病苦,如果您方便,建議您可以適當感受一下法雨,同時內心觀想藥師佛摩頂,會有不一樣的效果。」或許這也是「求雨」傳說的衍伸。
唐高宗永徽三年,孫思邈根據多年來的行醫經驗,並會通古今,撰成了《備急千金要方》,他把婦、兒科目放在卷首,以視重視。其傳世著作達七十七種,加上一些節本總八十六種。其中最著名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後世奉為醫學聖典。
唐末,時人稱五台山為「藥王山」,並建「藥王祠」。宋徽宗封孫祖為「妙應真人」,明世宗定他為「先臣」,清順治奉他為「神醫」。此後,「藥王孫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孫思邈在醫藥學貢獻上,有許多「第一」:
1、醫學巨著《千金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之至寶」。
2、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
3、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
4、第一個麻風病專家。
5、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第一個創繪彩色《明堂三人圖》。
7、第一個將美容藥推向民間。
8、第一個創立「阿是穴」。
9、第一個擴大奇穴,選編針灸驗方。
10、
第一個提出複方治病。
11、
第一個提出多樣化用藥外治牙病。
12、
第一個提出用草藥餵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3、
第一個提出「針灸會用,針藥兼用」和預防「保健灸法」。
14、
系統、全面、具體論述藥物種植、採集、收藏的第一人。
15、
第一個提出並試驗成功野生藥物變家種。
16、
首創地黃炮製和巴豆去毒炮製方法。
17、
首用胎盤粉治病。
18、
第一個治療腳氣病,並最早用彀樹皮煎湯煮粥食用預防腳氣病和腳氣病的復發,比歐洲人早一千年,彀樹皮富含維生素B1。
19、
首創以砷劑(雄黃等)治療瘧疾病,比英國人用砒霜製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第一個提出「防重於治」的醫療思想。
20、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間,向群眾和同行虛心學習、收集校驗秘方的醫生。
第一個發明導尿術。
三、藥王菩薩聖誕
農曆四月二十八日是藥王菩薩聖誕,其實此日是藥王孫思邈的誕辰,或許因此而立下「藥王菩薩聖誕」之日。
在法華經傳記中有記載,有位僧人常年誦《法華經》,有次到山上,突然起了大霧,霧氣朦朧中,看到遠處有個宮殿,就往裡面走。到了門口,有個童子來接引,說裡面的主人喜歡聽《法華經》,盛情款待他。法師就為他誦《法華經》一部。主人給他喝了上等的茶,睡了一覺,醒來,房子不見了,只見到手上寫著孫思邈。才知道是孫真人來聽《法華經》。而後僧人身心安泰:
五代成都大慈寺有僧,恒誦《法華經》。一日入青城山採藥,沿溪越險,忽雲霧四起,不知所適。有頃雲散,見一閣跨溪,甚崇麗。僧至門,僕人入報,出曰:「先生請師誦所業經。」僧朗聲誦至〈寶塔品〉,先生野服藜杖,兩眉垂肩,焚香揖聽良久。誦已,設秫飯杞菊,馨若甘露,嚫金一鍰。僕送至中途,僧問何姓名?僕曰:「此孫思邈先生也。」僧方嗟嘆,僕忽不見。復尋索三日,竟迷舊處,歸視所嚫,乃金錢也,繇茲一饍,身輕無疾。
藥王菩薩指示眾生,不但要醫好現病,也要醫好歷劫之病──生死大病。因此要施藥、施妙法於百千大眾,令其徹底解脫安樂,方是藥王菩薩真正的施藥精神。願一切眾生遠離身心病苦,得到究竟解脫安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