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農曆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聖誕日



  今日是農曆十一月十七日,也是漢傳佛教中的阿彌陀佛聖誕,但這個日子是怎麼來的呢?這原是永明延壽禪師的生日,於歷史上記載他是彌陀佛乘願再來的,所以就以他的生日作為彌陀誕日。
        在《佛祖統紀》中記載:
有僧來自臨川曰:「我病中入冥,得放還;見殿有僧像,閻羅王自來頂拜。我問:『此像何人?曰:杭州壽禪師也,據聞已於西方上品受生。王敬其人,故於此禮矣。

永明延壽禪師(904—975),為唐末五代十國時,吳越王時代的僧人。俗姓王,字沖元,本是江蘇丹陽人,後遷居浙江余杭。他不僅是禪宗法眼宗第三代祖師,也是淨土宗第六代祖師,並於天台教觀有所成就。

永明延壽大師身兼禪、淨兩宗祖師,對漢傳佛教影響巨大而深刻。其著作甚多,如:《心賦心經》、《萬善同歸》、《宗鏡錄》一百卷等,實修真悟,法法圓融,門門是道。

在《彌陀要解》寶靜法師的親聞記裡面,有記載這一段故事說得很清楚。永明延壽禪師在沒有出家之前為一個小官,管稅務的出納,所以手上常常有金錢經過,因此盜用國庫的公款去放生。後來查到了被判死刑,主辦案子的官員就把這個事情報告給吳越王。

吳越王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看到這個案子是放生救濟眾生,並沒有做壞事情,但是他盜用國庫的錢去放生,這是有罪的。吳越王就吩咐監斬官,如果將他綁到法場殺頭時,他不害怕,就把他帶回來;要是害怕的話,那就直接行刑。
到了法場要行刑時,永明延壽大師(王沖元)面不改色,監斬官問:「為什麼不害怕呢?」他回答說:「我一條命換得千千萬萬的命,值得!」永明延壽大師(王沖元)不但不害怕,還很歡喜,於是把他帶回去見吳越王。
吳越王就問他:「你想做什麼?」他說他想出家,吳越王就成就他,給他做護法,以後並尊奉他為國師。這是永明延壽大師一個出家的因緣。

有次吳越王想開個無遮大會――就是打千僧齋,以清淨心、平等心來供僧。而來應供的出家人席次裡,有上座、首席之分,大家都謙虛地推來推去,不好意思坐在首席上。在謙讓不下的情況下,大家禮請國師永明大師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師也很謙虛,就是不肯坐這個首席位子。突然來了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大耳朵和尚,大家都不認識,他看到大家在那裡推讓,就不客氣的往首席位子上一坐。

這一坐下來,當然吳越王也不好意思趕,但是心裡很不舒服,國師沒有坐首席位子,卻被一個不認識的和尚坐上去,但總算是出家人,雖然不痛快,也就不便說話了。

打完千僧齋,吳越王請教永明延壽大師:「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賢來應供?」
永明大師回答:「有,今天定光古佛來應供。」
吳越王一聽很開心,問他:「哪一位?」
「坐在上首的那個和尚就是。」

吳越王聽了之後心裡就很歡喜,趕緊派人去找大耳朵和尚。
後來打聽到長耳和尚是在一個山洞裡面修行,找到之後,吳越王派的人就頂禮膜拜,想請他到皇宮裡面來供養。
長耳和尚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說完就圓寂了。
「饒舌」就是多話,把他的身分說出來了,這就入滅了。大家看到長耳和尚圓寂,就呆在那邊:「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卻圓寂了!」

大眾想到他剛才講的「彌陀饒舌」,說長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師,那「彌陀饒舌」不就是在說永明大師,原來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
因此趕快回去報告吳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

吳越王聽到定光佛圓寂的消息,雖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也是歡喜得不得了,就趕緊去見永明大師。
還沒有出宮,外面報信的人匆匆忙忙幾乎跟吳越王碰了一下,吳越王就問:「什麼事情這麼慌張?」
報信的人說:「永明大師圓寂了!」

古來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不會表露身分,若是身分一暴露,就會馬上離開。若是有人說自己是什麼菩薩、古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那都是假的。這是阿彌陀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作永明延壽大師的一段公案,十一月十七日是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所以就把這一天,作為阿彌陀佛的聖誕。

永明延壽大師示現精進修持的典範,日誦佛號十萬,讀誦《法華》等大乘經典共達一萬三千部。主張禪淨共修,在禪宗裡示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晚年專修專弘淨土,提倡念佛法門。他說了最有名的《四料簡》: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阿彌陀佛聖誕儀規】

1、戒定真香
2、稱聖號: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3、佛說阿彌陀經
4、彌陀佛贊偈
彌陀佛 大願王 慈悲喜捨難量 眉間長放白毫光
度眾生 極樂邦 八德池中蓮九品 七寶妙樹成行
如來聖號若宣揚 接引往西方
如來聖號若宣揚 接引往西方!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繞念)南無阿彌陀佛(繞佛約數百聲然後各歸原位)
5、拜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
南無阿彌陀佛(十二拜)
南無觀世音菩薩(三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拜)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三拜)
6、三皈依
7、迴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