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三衣-五衣/安陀會




梵語安陀會此云作務衣。五條一長一短。
凡寺中執勞服役、路途出入往還當著此衣,誦此偈呪。
戒壇經云:五條表斷貪,淨身業也[1]
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不捨離!
悉陀耶莎訶 (三遍)[2]

五衣在印度叫安陀會,中國譯為「作務衣[3]或譯下衣、內衣、裹衣、中宿衣、[4]中著衣、為三衣之一,即五條而近身襯體著的。為在僧團、寺院中,或在曠野出入往還,執勞服役、作諸雜務,皆著此衣。此衣共有五條,一長一短共有十隔,是一長一短所縫製。

「善哉是稱揚歎美的意思,即顯所著「解脫服,是最好而沒有任何衣服可與相比的。「福田衣」,是袈裟的德名。

「解脫服又名「解脫幢相衣,實是袈裟的異名。一個發心求解脫者,服此袈裟在身,就能安然無畏,任何邪外不能有所傾動,所以說為解脫衣。

此衣所以只有五條,以表能斷貪心,身業得到最極清淨,不是一般俗人所能著的。「無上」,顯示此衣有出世功能,無有能過其上。

「割截衣」是真正出家人的衣服,制衣緣起在四分律》上記載:一次佛出王舍城,在南方人間遊行,途中看見有田,善能作諸殼物,一畦一畦的整齊劃一。接著對阿難說:「你看到畦畦整齊的稻田嗎?阿難回答說:「我己見到,世尊!佛更說:「你見到很好,你能不能為諸比丘作衣如田相嗎?阿難回覆說:「我能,我能,我可以做到這樣。

於是佛令阿難去教諸比丘做衣。阿難從田野回到城中,教諸比丘作如是「割截衣,此是長條、此是短條,此是葉,此是第一縫、此是第二縫、此是中縫,此條葉分向兩邊。阿難這樣教授後,王舍城所有比丘,多著這割截衣。

    到佛從南方人間遊行回到王舍城,看到比丘多著割載衣,讚歎阿難說:「你真是個聰明有大智慧的人,我為你略作說明,你就能廣解其義,做成這樣莊嚴的割截衣,真是太難得太好了。我對你說:『過去諸如來無所著佛子,著如是衣如我今日,未來世諸如來無所著佛子,著如是衣如我今日』。

「衣之所以如「田,是乃借田說法,謂諸持戒出家眾,為人世的福田,能令信眾種福。如世間的禾田,能夠生長苗稼,養活人的生命。衣形成為福田,除為信眾種福,亦能生長出家眾智慧,培養出家眾五分法身,所以名「福田衣

    福田衣有這樣的殊勝利益,「我今」得以「頂戴受」持,自有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因而不但今生要盡形壽的頂戴受持,且願生生「世世」,皆「不捨離」此福衣,盡未來際的作諸眾生福田,增長自己法身慧命。


[1] 毗尼日用切要CBETA, 卍續藏60, n1115, p. 157c10
[2] 毗尼日用切要CBETA, 卍續藏60, n1115, p. 157c14
[3] 又稱雜作衣,即工作服之意。
[4] 中宿衣即睡衣之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