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第三篇刊登在學報上的論文(NO15《中華佛學研究》學報):天台醫學思想之融會與吸收──以智者大師止觀論述為例


 這是2014年針對天台醫學研究所發表的兩篇論文之一,其實是這篇先完成與審稿通過後,才是這一篇智者大師醫學關懷與身心病苦解脫──兼論與《維摩詰經.問疾品》思想之融攝」(20141220-22花蓮學術之行)。


 這是第三篇刊登在《中華佛學研究》學報上的論文,很感恩指導教授(陳英善教授、吳炫璋醫師)的指導,以及審稿委員教授的評核,讓印隆的論文有獲選刊登的機會。


 此次論文研究題目是:「天台醫學思想之融會與吸收──以智者大師止觀論述為例」,重點是探討天台智者大師從《釋禪波羅蜜》、《小止觀》、《禪門口訣》及《摩訶止觀》等止觀論述中,以「欲為大醫,遍須諸藥」之精神,融會中印佛教經典之禪定治病學說,吸收中醫醫學理論、引用道家典籍、參考民間療法等,博采當時適合修行者的調身治病觀念,加上自身的坐禪體驗,而形成了具有修行意涵的天台醫療學說,幫助行者對治在實踐止觀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疾病。

  論文大綱為:
一、前言
二、天台醫學思想及融會吸收
(一)身心疾病之辨證論治
(二)天台醫學的融會吸收
三、圓頓止觀成就醫學究極理想
  四、結論



 這是抽印本,學報會給作者三本完整版及十本抽印本,作為紀念。


 這是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 果鏡法師的鼓勵信函,雖然已經看了三次,但每次都很感動,因此再與大家分享。其中有一段是 聖嚴師父於〈承先啟後-「召開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源起〉一文中所提到的:
「學術的研究,一向是屬於少數人的工作,但它是帶動和指導多數人生活方向的軸心。絕大多數的人雖然不知道專家學者們在講些什麼,但是專家學者們卻為每一個時代和社會負起了帶動、指導、設計、影響的任務。時代的文明在不斷的進步, 如果我們佛教界沒有專家學者,為我們做承先啟後的研究,便無法因應時代的潮流,佛教便會受到時代潮流的淘汰。」

 以及 果鏡法師的鼓勵:
 針對漢傳佛教的學術研究,在弘揚漢傳佛教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今天您的論文能夠被收入《中華佛學研究》第15期之中,表示您在漢傳佛教的學術研究領域已有一定的水準,期望您能繼續加油,與本所一起為弘揚漢傳佛教而努力。

 聖嚴法師提到,目前不論是生理疾病乃至於精神病的治療上,在醫學上仍有許多侷限。而佛法的化世救人,自始便以心為主,心即是精神,若能運用修行的方法來消解煩惱、啟發智慧,即能心得自在,不論是屬於物質範圍或精神範圍,都將迎刃而解。[1] 此段開示讓印隆深有感觸,由於自身的經歷因緣(父母因病早逝,自己罹患罕見重病,以及在接眾的過程多見眾生病苦),幸能依止正信佛法,讓印隆在病中能仍繼續精進,並體會眾生苦痛而發起不退道心的誓願。因此印隆一直關懷佛教醫學的領域,希望尋求出對治病患的妙方,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錯誤的觀念,只會苦上加苦。願「以病為師,以法為藥」,以合理的方式來對治身體疾病,透過止觀實踐而身心安頓;即使無法真正治癒身體的疾病,也能觀病患實相而心無罣礙。

 再次謝謝 十方檀越對印隆的護持,印隆才能走到這一步。印隆會繼續努力,將研究與實踐結合,祈願重現祖師大德的解行並重精神!印隆一直相信,學佛與佛學是相資相成的,也唯有解行 並重,方能真正饒益眾生。


 


[1]        釋聖嚴,應該用科學觀點解釋佛法嗎?〉,《學佛群疑》,頁259-2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