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大陸學者方廣錩教授演講(二):「敦煌學」的新研究面向

 關於敦煌遺書,目前有「避難說」及「廢棄說」兩種說法,方教授本身是立於「廢棄說」的說法;所謂的「廢棄說」,認為這些文獻在古代就已經是殘破的。


下面這一張投影片,是學者陳 寅1890—1969)於1930年即提出 「敦煌學」為世界學術新朝流之洞見。


方教授提出了幾個從敦煌學可引申出的研究面向:例如「三階教」,在被當時的朝廷禁絕後,其相關資料也就散逸了;但是當敦煌遺書中,再度發現了許多有關三階教的資料,也提供了研究的珍貴史料。方教授說,或許中國的八宗,有可能因此就成為九宗了!


而關於禪宗的研究,甚至於可透過珍貴的史料文獻,可再探究禪宗的起源。方教授也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案例,從宗寶本的「不起」與敦煌本的「不去」之差異中,而方教授認為「不去」更貼近禪宗的精神。或許敦煌本的壇經,是更貼近六祖所傳下來的內容。


經典的校勘也是研究的重點之一,因為「寫經」的特點,就是具「流變性」;因為流變性而產生不同的譯本,譯本的譯本形成一個系統。


方教授都會舉一個簡單的實例,幫助與會者很快的就能明瞭與掌握重點;他的演講之所以會如此精彩,這是一個特色。

 


接下來方教授就要帶領大家進入敦煌遺書典藏的寶庫了!


目前的北京圖書館,是收藏最多敦煌遺書的地點。


關於「殘片部份」,居然是一個特殊的發現過程!原來這一部份的殘片,因戰亂而被遺忘了六十年;而在一次的文物搬遷中,被方教授親手所發現。相信他當時一定很感動,這......會不會因為方教授也可能是「乘願再來」,延續他過去的使命的原因呢?

有些「裱補紙」,本身也是文獻!在被新發現的三階教資料中,有部份就是從這些裱補紙中發現的,因緣就是如此神奇呀!




英國雖然號稱有「14144」份的敦煌遺書,但其中是包括殘片的。



法國對於殘片,不是如英國般另作編號,而是在原本的編號中,以A, B, C...來作次編號;所以雖然只有4000份,其實數量也很可觀。


 

鑑真大和上傳(靜思文化)



  最近看到了一套靜思文化所書所出版的一套很好的影音書,是介紹鑑真大師東渡日本傳法的傳記。有一書二CD,光是看完那本文稿的傳記,就令人感動不已,更增道心與信念。
  鑑真大師為了將佛法東傳日本,饒益更多有情,他發願說:「為傳戒律,發願過海,遂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大師以長達十一年的時間,到了第六期才順利到達日本。終於能將戒律與佛法傳入,這種堅毅的精神,實在偉大!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大陸學者方廣錩教授演講(一):利他的研究精神與力量

   因為大陸學者方廣錩教授應國科會之邀請參加TELDAP國際會議,所以學校也請方教授蒞臨參訪與講學。方教授目前任職於上海師範大學法政院哲系,是著名的敦煌學佛教學者,著作也非常豐富,有《中國寫本大藏經研究》等二十多種,論文二百餘篇,以及主編《藏外佛教文獻》等。

  此次演講的主題是:《敦煌遺書與佛教研究》--新材料與新問題,二個鐘頭下來,印隆都覺得意猶未盡,連一向懶得動筆的印隆(只愛動手打電腦),筆記都抄了滿滿七大張,可知方教授的講演有多麼精彩!而在方教授的身上,印隆看到了真學者的研究熱情與利他的情懷,或許是這樣的精神,讓他講出的每一句話都充滿力量。


右邊就是方廣錩教授,左邊是杜正民副校長。


杜副校長以「百聞不如一見」為方教授的演講做了非常好的開場,並稱讚方教授也是電子佛典的先鋒,而且稱讚方教授真是一位無私利他的研究者,他將研究成果公佈在網路上,甚至於提供全文閱覽,真的很偉大也很特別。


方教授也自己作了一些簡短介紹,雖然我們都對他已經久仰盛名,但是這樣的簡介真好,可以照顧到每一位聽眾。方教授說他從1984年代的博士時期,就開始研究敦煌學了,至今也已經二十幾年了!


這是敦煌石窟的一景。


這是第十六窟,為一個大窟,右邊的小窟是藏經洞。


這是在第十七窟外,所供奉的「宏辯法師」的法相,是西元九世紀時,一位偉大的出家人,對於護法有非常大的貢獻。


此張投影片清楚說明了「敦煌學」的研究由來,是起於1925年8月的一位日本學者。


方教授提到,雖然後來有人提出「敦煌學轉型」的問題,但是方教授反對這樣的說法,並提出一些論點。他認為或許在文學上有許多部份已經被研究了,但是仍有95%以上甚至於更多的佛教資料尚未被研究出,因為這些精華資料都被收藏在大陸,而非在國外。由於當時斯因坦所收購的第一批敦煌遺書中,他本人並不懂漢文,其助手雖是漢堡但不懂佛經,所以都挑選非佛教的,所以未被帶走的佛教類資料,目前大都收藏在中國大陸的圖書館中。
而敦煌學在二十世紀成為顯學,也是因為敦煌遺書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原因。



這個小個子是誰呢?「王道士」,就是不識敦煌寶藏,而將之賣給外國收購者。他的評價二極,有人說他是千古罪人,也有人說若不是他讓這些資料流出,可能早在戰亂中被損毀了。


這一位就是當時向王道士收購敦煌文物的斯坦因(M.A. Stein),可以看到當時的敦煌石窟中,是充滿了珍貴的歷史文物的。


利用一根蠟燭,居然一天可以檢視一千份的資料,也真的是很厲害!而方教授也非常幽默,他說:「怎麼不擔心文物被燒掉呢?」







 

簡易佛像安座開光儀式

  印隆也常遇到信徒問關於佛像開光之儀式,因為我們所學的儀式比較複雜,而且有些作法感覺比較像是民間宗教(如使用硃砂、鏡子等),通常我會請他們誦大悲咒及心經,做簡單的儀式灑淨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供奉的誠心與每日的精進。剛好今日看到一位格友的文章寫到有關的內容,寫的很好,也提到慈濟證嚴上人曾開示:「虔誠持七遍大悲咒,佛像即開光。」謹引用與大家分享作為參考。

對於光點˙異相的看法

   自從除夕晚上開始拍攝到光點,也將之與大家分享後,才知道有許多人也曾經看過或拍過呢!有許多格友跟印隆分享他們對於光點的看法,班上也有同學討論分享。

  下面這兩張圖,是 卍..沒有雜音^^所以自在..卍格友 聖慧法師,其寺院所辦的法會中,居士所拍的照片。因為光點非常明顯又大,是呈現「法輪」的形狀,非常殊勝莊嚴,特別引用與大家分享。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研究與修行

 

  (20090222)下午2點時,許多人齊聚在宿舍一樓,準備觀看非凡新聞的特別節目:聖嚴師父的紀念專輯。

  每一次聽到 師父的開示、見到 師父的行誼,都會有莫名的感動,也會提起自己的道心與正念。今日最感動的,是 聖嚴師父在日本得到博士學位;領取畢業證書的那一天,他是搭著袈裟領取的,因為 師父「珍惜出家人的身份」!

  看到這一幕,印隆不禁眼框紅了,多麼偉大的情操與值得學習的典範!很多人對於出家人在研究與修行是否能並進抱持極大懷疑,甚至於連一些人自己最後也無法堅持當初研究佛學的理念,最不好的是連初發心都錯誤。而 聖嚴師父為什麼要研究佛學?因為他說:「佛法這麼好,知道人卻這麼少!」所以他能以正確發心來研究佛學,並提昇整體佛教教育的品質,讓大眾都能得佛法益。

  印隆畢業時也要搭袈裟領畢業證書,除了珍惜自己出家人身份,也以此警惕自己:這份證書是三寶的,是為一切眾生領取的。今日大眾成就我,我當感恩眾生,成就眾生!

--------------------------------------------------------------------------------

非凡新聞《台灣真善美》聖嚴法師紀念專題
分類:分享推薦
2009/02/20 09:54


非凡新聞台完成製作 師父紀念專題

播出資訊如下:

 

頻道:非凡新聞台58台

節目名稱: 台灣真善美

播出時間:2/22(日)13:55開始 (一小時節目)

播出內容:回顧一代宗師聖嚴法師的傳奇一生, 包括如何教導大眾從生活中實踐佛法, 以及聖嚴法師留給大家的人生智慧和精神!



 

特別的一天


   今天(20090221)印隆很歡喜,因為一整天都帶著難得見面的朋友一起參訪法鼓山。上午是妙師父的俗家媽媽、大姐、二姐及姐夫,下午則是宓媽格友一家人(抱歉印隆今日忘記拍照了),算一算今天居然走了七小時!平常走半小時都還有點問題的印隆,居然不感覺到累,因為法喜充滿。

  妙媽媽已經八十歲了,她也是在印隆的陪伴下,除了開山觀音及生命園區沒有過去外,全山都去參訪了,甚至於連法華鐘都爬上去禮拜。看她艱難而虔誠的一步步慢慢走,並默念佛號,心中真的很感動。而週末山上有開放可以撞法華鐘的引鐘,他們也合力撞出了清脆的鐘聲,願大家都能福慧平安!

  下午終於看到可愛的小宓,才二歲多,真的頗有善根,看到念珠就很歡喜的帶上。然後到各殿堂,小宓也親手在功德箱中投下她自己小包包中零用錢,而且還挑最大的(50元),真是超可愛!年輕的宓爸宓媽都是虔誠的佛教徒,看到現代的年輕人能如此幸福又精進,印隆也很為他們高興。

  只要是在功課進度允許之下,印隆很歡喜帶大家參訪法鼓山。希望在法鼓山念書的這三年期間,能接引更多朋友一起親近這靈山勝境,種下菩提善根資糧。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1~100歲的夢



 最近校長推薦一本好書給大家閱讀,書名是:「1~100歲的夢」。說是夢,應該是「夢想、願望」;從1歲到100歲,編輯找來了各個年齡層的代表,訴說他們每一個人的夢。
  印隆好喜歡一位四歲的小菩薩的夢,她說她將來長大要做醫生,她要救一切人,也要救一切動物!然後她的媽媽很可愛的旁白說:「這職業大概是菩薩吧......」好有慈悲心的小菩薩呀,應該也是一位乘願再來的行者。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善種子,成就善知識


 

  這星期收到幾位格友的共同集資,要共同成就 聖嚴師父的興學大願,印隆今日去將捐款送至山上的知客處,也得到一個智慧小沙彌撲滿(圓滿三年5475元就可以獲得一個);格友說他們要繼續用這個小沙彌撲滿存錢,將 聖嚴師父的大愛永遠傳遞下去。

學習常不輕菩薩的精神,圓滿生命的功課

 

   晚上和一位在家同學討論佛門中存在著許多兩性不平等的問題,特別是藏傳及南傳的女眾出家眾一直無法受比丘尼戒,甚至於連台灣的某些男眾法師也刻意阻礙傳戒之事,實在令人惋惜。

佛教今後三大問題(常進)

 今天(20090218)的三學精要課程,惠敏校長發給我們一張約民國三十幾年的文章,是「某某」法師於「某某」佛學院的筆記(如下之圖片,灰色部份就是被校長蓋起來的文字)。校長要我們發揮「福爾摩斯」的精神,針對這張文章作一些心得發表。


大家討論到後來,才發現原來這篇筆記是 聖嚴師父十幾歲時,於靜安佛學院所作的演講筆記呀!他當時的法名是「常進」,還是位年輕的小沙彌學僧。

有同學發心將此文章繕打成電子稿,謹與大家分享。

--------------------------------------------------------------------------------

佛教今後三大問題

 

葦舫法師講於靜安佛教學院 

 

常進記

 

這次我到上海來,因有其他的事情,本沒有時間參觀貴院,後來聽說老同學本光法師在貴院任教,因此特來請安。但是一到貴院,承本法師的美意要請我向諸位訓話,訓話在我是當不起的。不過來此能夠與諸位相見,也是難得的機位(會),所以來和諸位閒談幾句。

現代的佛教衰微的狀況,諸位想來都是知道的。大家既是知道了,當然要積極地設法來挽救它!復興佛教的重任,是應該由僧青年來負擔的,所以期望諸位要拿出「有我即有佛教,無我即無佛教」的精神來幹。第一就是要努力將佛學研究透徹,然後再向整個社會推進,如果能夠這樣,那我們佛教就可馬上復興。我們決不順一般人的思想,說:「出家是厭世離世的,獨修清淨的」。要知道我們出家人就是宗教傳道師,對象當然是社會。但我們要為自己想想,我們可夠這個傳教師的資格,所以說我們第一要將佛法研究得徹底,放能負起這個責任。但是如今的僧教育還不上社會通常教育。我們也應當要改良,決不可以再依然的死啃硬█(講?)原有的註解。要明瞭今日社會已經隨著時代不斷的進化,所以我們的佛教教育也要隨著時代來辦理。假使有人問道:「信仰佛法有何利益?不信仰佛法有何禍患?這你可以答他:若不信佛教者,一個人就像沒有指南的船飄流大海,失去目標這是多危險啊!至於古今中外的許多貪官污吏及謀財害命者個人所得的禍患,是因為缺乏崇高信仰的緣。如果深信佛法者,明白因果報應,便不會造種種惡業,佛法能夠普及,便可以創造人間淨土,促進世界和平。因為佛法不是那些上帝觀的神權宗教可比,它是佛陀以圓滿的智慧所證得的人生究竟的真理」。

話又說回頭來,我們佛教的復興全在於僧教育的改良。換言之,如同國家的興隆發展,全在於社會教育的發達一樣。希望諸位不要像一般僧青年的思想抱暫時做個和尚的態度,在各處佛學院內,學一點文學及其他社會知識。將來為自己謀生路以及還俗求享樂。要知道我們即是社會上的一份子,應當要負一份責任。因為人生的短促,在時間上不過幾十年的光陰,若在空間上真的渺小得不可形容。因此每個僧青年都要養成一種頂天立地的精神來為佛教工作。假使你們這輩僧青年,將自己看得渺小而不來為佛教努力,那我們佛教的前途實在是很可怕的。

但是今後的佛教有三大問題:第一,佛教徒的生活,多數是依賴田產的。其次一部分的佛教是靠趕經懺為生活的。第三佛徒皆仗著外來的布施。諸位想想:對於以上三個問題是否能夠解決。若說田產,將來到了實行民生主義平地權的時候,是否再讓我們靠收租來生活?再說趕經懺,要知今日已不是迷信的時代,而是漸漸走入科學昌明文化開通的時代。我們做著經懺,為超亡靈的佛事,不信仰佛教的,恐怕不會來受騙的。如果是仗外來的布施,須知將來的人民生活恐怕要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地步的,他們自顧不暇,哪裡還有力量來供養我們僧侶呢?因此在我的管見,以上佛徒所依為生活的三點,在不久的將來,就要發生重大的問題。所以要請諸位先將自己及自己所處的時代環境認清,然後才可以積極的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今〕日與諸位談話,因為沒有預備甚麼好的材料,所以就此談了幾句閒話,還希望諸位原諒!

 

 

於《學僧天地》pg16~17

在民國三十七年一月十四日~民國三十九年一月十五日成稿



 

20090217_下學期的創辦人時間


  在法鼓佛教學院,每學期都會安排一次的「創辦人時間」,由我們敬愛的 聖嚴師父開啟大家的每一學期心靈之始,充實而歡喜的學習。上學期很幸運能聆聽到 師父的慈悲開示(20080930_創辦人時間 )。

  而這學期,因為 聖嚴師父於寒假時捨報圓寂,所以就由果東方丈為我們開示,而以後「創辦人時間」也會改成「董事長時間」,也就是由佛教學院董事會的董事長(即方丈和尚)來為大家開示。而今天也有好幾位特別來賓,如繼程法師、李志夫榮譽所長等,都一起參與了。



在開始前,研二的學長們代表全體同學,播放了一段親手製作的影片,感恩 師父及法鼓山僧團的教導與護持。


校長請方丈和尚上台開示~

  聖嚴師父真的早就將生死看破,除了已預立遺囑外,也早就安排後事的進行方式,沒有任何忌諱。

發現方丈和尚真的好幽默呢!他也與我們分享 師父這一段日子的點點滴滴,真的很令人感動,也令印隆發現方丈和尚的頭腦真是好呢!還有最棒的一點: 聖嚴師父常跟我們說要「正面學習,逆向思考」,他真的有依教奉行。

  師父也很幽默:初一方丈和尚向 師父報告法鼓山上的狀況, 師父說新年你一定很辛苦,  要替  師父多收幾個紅包哦! 

  師父非常勇敢:身體痛卻不會叫或呻吟,只會與醫師反應,討論看看還要不要繼續治療及安寧療護部分、身體治療程度、人的壽命狀況。 師父說:不要等死,不要怕死,保持安心身體交給醫生,心念緣在佛菩薩聖號上,保持安定願力的力量,即使是佛、阿羅漢,身壽都有限,願力和毅力相加便是生命的支持力。

  師父法體已世寂,但法身常在,留給我們的是他的生命態度、毅力、辦學的理念與精神。校長最後作了結語,要大家繼續秉持創辦人 聖嚴師父創校的理念與辦學的用心,並感謝方丈和尚的開示。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林建德教授--逆境中弘法的典範──永懷聖嚴長老

 

    聖嚴法師離開我們了,心中有著一份深沉的感傷,我想我應該寫下隻言片語,表達對他的懷念,並記錄此刻的感受與心情。

 

  在我剛開始認識佛教時,最早閱讀的正是法師的《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等書。法師理性流暢的行文風格,自然地吸引了我,增進了我對佛教之認識。其中法師的諸多話語,在我學佛的過程中,一直有著引導作用,如「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學問第三」及「衣食之中無道心,道心之中有衣食」等,皆深深地烙印在我心裡。

 

  爾後,我和農禪寺以及法師亦有數次的互動因緣。民國八十四年初,我在農禪寺參加法師親自主持的禪七;其間的開示,往往直指人心,說法的內容好像就只針對你一個說,使人深受啟發。而法師那時體力尚佳,仍有機會與其小參,讓我們有機會當面向他請教禪修問題。民國八十七年初,我在農禪寺也參加四天三夜的菩薩戒盛會,正式成為法師的在家弟子,法名果霑。民國九十二年拙作《諸說中第一》經李志夫老師轉呈到長老手上,長老翻閱後,請侍者打電話給我,相約於農禪寺一見,為時一個鐘頭左右;能得到長老百忙中的接見,內心自是份外高興,尤其法師拖著接二連三見客後的疲累身軀,仍勉力地表達出對後輩的關心與珍惜,更是令人感到溫暖。九十三年法鼓山在台大設立人文講座,並請長老於台大演講,彼時我也出席並提問了問題,私下並向師父請安問好。

 

  法師自幼體弱多病,出生時母親已是四十二歲的高齡產婦,沒有奶水可喝,家境又赤貧,長期營養不良,直到六歲才會走路和學會講話。十二歲才正式進小學讀書,唸不到兩年,又因為家境窮困而輟學打工,十四歲在狼山出了家。

 

  除了身體病弱外,法師一生際遇可謂顛沛流離、多所磨難。身處中國內戰混亂的局勢,出家的修學生活也不平靜;後來還俗從軍十年,直到三十歲再度出家,而後於高雄山區閉關苦修六年,出關後以三十九歲的年紀赴日留學,經六年的苦讀取得博士學位;到了六十歲中晚年之際,才建設法鼓山,直到這幾年才完成大致的規模。其中不乏艱辛的考驗,不管在體力及物質條件上,法師皆憑藉著其對佛教的信心及理想,不屈不撓地渡過。

 

  在台灣四大佛教團體中,聖嚴法師的福報似是較為缺乏的一個;法師曾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一生遭逢諸多逆境,而其所耕耘的成果,其也形容為「枯木開花」。此讓我想起印順法師,想起兩者間有諸多的同質性。兩人同樣體弱多病,但心力、信仰卻份外堅毅。此外,兩人同樣重視佛教的思想及文化論述,以理性平實的說理風格,使讀者受益良多。而兩人雖然都長期病弱,但最後都算是高壽圓寂,都剛好到達八十和一百門檻(聖嚴法師是1930~2009,印順法師是1906~2005),此也可見佛力、願力之不可思議。

 

  法師圓寂時,我人已在花蓮;而我透過其自撰的《聖嚴法師學思歷程》之復讀,來紀念著他,並在線上捐款五千餘元,參與興建法鼓大學的計劃,以略表我對長老的感懷與思念。

 

  哲人已矣,但典範猶存。從法鼓山園區的整體建設,仍可見法師高瞻遠囑之處,處處可感受出法師理念、精神及人格的落實。此一融合古風的現代道場,相信必可為日後的佛教道場,扮演起示範作用。日後而我也願意為法鼓山的千秋大業,略盡綿薄之力,以報長老之恩!

 

 

何建明教授:從《聖嚴法師遺言》哀悼聖嚴

20090210日佛教在線

 

聖嚴是我們這個末法時代的一座燈塔,照耀著許多黑暗中孤寂和迷茫的心靈,使他們有了生存的希望、心靈的智慧和前行的力量。 如今,这座灯塔倒下了,人们期待着法鼓声中薪尽火传,期待着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文化的光辉能够如日闪耀,不舍众生。如今,這座燈塔倒下了,人們期待著法鼓聲中薪盡火傳,期待著中國佛教、特別是禪宗文化的光輝能夠如日閃耀,不捨眾生。

圣严法师在当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历史性贡献,至少有五点是值得注意的:聖嚴法師在當代中國佛教史上的歷史性貢獻,至少有五點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他作为近代以来第一位在日本留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丘,为现代中国佛教的新僧伽形象树立了不朽的典范。一是他作為近代以來第一位在日本留學獲得博士學位的比丘,為現代中國佛教的新僧伽形象樹立了不朽的典範。

二是他将中国禅学与禅法以现代形式推向异域文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学、特别是中国禅学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禅宗文化的了解不是停留于某些形式化的表现,而是有着深刻的人文和中国内涵。二是他將中國禪學與禪法以現代形式推向異域文化,有力地推動了中國佛學、特別是中國禪學的國際化與現代化,使國際社會對中國禪宗文化的了解不是停留於某些形式化的表現,而是有著深刻的人文和中國內涵。

三是他创建了法鼓山僧团和法鼓山文化教育事业,特别是其主持的中华佛学研究所,不仅成为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学术参与国际佛学与宗教文化对话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现代中国佛教文化学术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树立了榜样。三是他創建了法鼓山僧團和法鼓山文化教育事業,特別是其主持的中華佛學研究所,不僅成為當代中國佛教文化學術參與國際佛學與宗教文化對話與交流的重要平台,也為現代中國佛教文化學術事業的國際化發展樹立了榜樣。

四是他契理契机地推进了现代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建设,将“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心灵环保”作为法鼓山的核心理念,积极推动从心灵环保到社会环保,成为“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四是他契理契機地推進了現代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的創造性建設,將“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心靈環保”作為法鼓山的核心理念,積極推動從心靈環保到社會環保,成為“穩定台灣人心的力量”。

五是他为身后留下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遗言,体现了继承和发扬印光、弘一等近代佛门大德所树立的身后事从简的优良风范,确立了以法统、法脉为中心、禅风一致化、人事本土化和管理机制化的后圣严时代僧团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五是他為身後留下了一份具有歷史意義的遺言,體現了繼承和發揚印光、弘一等近代佛門大德所樹立的身後事從簡的優良風範,確立了以法統、法脈為中心、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和管理機制化的後聖嚴時代僧團建設的基本原則和發展方向。

我之所以说《圣严法师遗言》具有历史意义,是因为近些年来佛教界、佛学界和社会界不少人都很关心台湾四大僧团的新老交替与接位及其延续发展的问题,大家担心这些靠具有特殊魅力的奇理玛斯式开山长老创立与维系的世界性的特大道场,是否在长老往生后还能继续平稳地发展?我之所以說《聖嚴法師遺言》具有歷史意義,是因為近些年來佛教界、佛學界和社會界不少人都很關心台灣四大僧團的新老交替與接位及其延續發展的問題,大家擔心這些靠具有特殊魅力的奇理瑪斯式開山長老創立與維繫的世界性的特大道場,是否在長老往生後還能繼續平穩地發展? 而这份《圣言法师遗言》应该说比较审慎和明确地规定了法鼓山僧团的管理体制及其文化教育事业之未来开展的原则和方向。而這份《聖言法師遺言》應該說比較審慎和明確地規定了法鼓山僧團的管理體制及其文化教育事業之未來開展的原則和方向。 而且,这一原则和方向,契理契机,反映了圣严大师高尚的僧格和伟大的智慧。而且,這一原則和方向,契理契機,反映了聖嚴大師高尚的僧格和偉大的智慧。

太虚、印光、弘一、虚云被公认为是现代中国佛门的四大高僧。太虛、印光、弘一、虛雲被公認為是現代中國佛門的四大高僧。 圣严大师传承了虚云所接续的禅宗法脉,并自觉继承和弘扬了太虚大师所开创的现代人间佛教传统,正如他在自述“学思历程”中所说:“我必须承认,受到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两人很大的影响”。聖嚴大師傳承了虛雲所接續的禪宗法脈,並自覺繼承和弘揚了太虛大師所開創的現代人間佛教傳統,正如他在自述“學思歷程”中所說:“我必須承認,受到太虛大師和印順法師兩人很大的影響”。 同时,他的“遗言”还体现出对印光、弘一所树立的现代佛门风范的继承和弘扬。同時,他的“遺言”還體現出對印光、弘一所樹立的現代佛門風範的繼承和弘揚。 如印光和弘一两位大师都在舍报前留下遗嘱,要求身后事从简,不搞任何追悼会、建塔及其他纪念活动,而圣严大师在遗言中要求在他“身后,不发讣闻、不传供、不筑墓、不建塔、不立碑、不竖像、勿捡坚固子。礼请一至三位长老大德法师,分别主持封棺、告别、荼毗、植葬等仪式。务必以简约为庄严,切勿浪费铺张,灵堂只挂一幅书家写的挽额‘寂灭为乐’以作鼓励;恳辞花及挽联,唯念‘南无阿弥陀佛’,同结莲邦净缘。”并要求在他身后,请林其贤教授夫妇,将其“年谱”,“补至我舍寿为止,用供作为史料,并助后贤进德参考。故请勿再编印纪念集之类的出版物了”。如印光和弘一兩位大師都在舍報前留下遺囑,要求身後事從簡,不搞任何追悼會、建塔及其他紀念活動,而聖嚴大師在遺言中要求在他“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禮請一至三位長老大德法師,分別主持封棺、告別、荼毘、植葬等儀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鋪張,靈堂隻掛一幅書家寫的挽額‘寂滅為樂’以作鼓勵;懇辭花及輓聯,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同結蓮邦淨緣。”並要求在他身後,請林其賢教授夫婦,將其“年譜”,“補至我捨壽為止,用供作為史料,並助後賢進德參考。故請勿再編印紀念集之類的出版物了”。 等等这些,正是他自觉继承和弘扬印光、弘一之法门风范的具体表现。等等這些,正是他自覺繼承和弘揚印光、弘一之法門風範的具體表現。

佛教的弘传依赖于佛、法、僧三宝。佛教的弘傳依賴於佛、法、僧三寶。 佛教历来强调,佛在以佛为师,佛不在以法为师;而法依戒而存,戒在则法在。佛教歷來強調,佛在以佛為師,佛不在以法為師;而法依戒而存,戒在則法在。 因此,依法守戒的僧宝之健全,是佛法得以弘传的根本保证。因此,依法守戒的僧寶之健全,是佛法得以弘傳的根本保證。 圣严大师在最后的遗言中,非常强调僧团的重要性,要求其“遗言嘱托”,由“僧团执行”。聖嚴大師在最後的遺言中,非常強調僧團的重要性,要求其“遺言囑託”,由“僧團執行”。 这是他对僧团的信任,也是他对僧团的期待。這是他對僧團的信任,也是他對僧團的期待。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外界最为关心的僧团接位与管理的问题,他特别提出两点遗嘱来加以规范:一是,“凡由我创立及负责之道场,均隶属法鼓山的法脉,除了经济独立运作,举凡道风的确保、人才的教育、互动的关怀及人事的安排,宜纳入统一的机制。唯在国外的分支道场,当以禅风一致化、人事本土化为原则,以利纯粹禅法之不堕,并期禅修在异文化社会的生根推广。”二是“法鼓山总本山方丈一职,不论是由内部推举,或从体系外敦聘大德比丘、比丘尼担任,接位之时亦接法统,承继并延续法鼓山的禅宗法脉,亦不得废止法鼓山的理念及方向,是为永式。佛说:‘我不领众,我在僧中’,方丈是僧团精神中心,督策僧团寺务法务僧断僧行,依法、依律、依规制,和乐、精进、清净。”也正因為如此,對於外界最為關心的僧團接位與管理的問題,他特別提出兩點遺囑來加以規範:一是,“凡由我創立及負責之道場,均隸屬法鼓山的法脈,除了經濟獨立運作,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宜納入統一的機制。唯在國外的分支道場,當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為原則,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期禪修在異文化社會的生根推廣。”二是“法鼓山總本山方丈一職,不論是由內部推舉,或從體系外敦聘大德比丘、比丘尼擔任,接位之時亦接法統,承繼並延續法鼓山的禪宗法脈,亦不得廢止法鼓山的理念及方向,是為永式。佛說:‘我不領眾,我在僧中’,方丈是僧團精神中心,督策僧團寺務法務僧斷僧行,依法、依律、依規制,和樂、精進、清淨。”

民初以来的现代人间佛教运动倡导打破法派和剃派的十方选贤制,厦门的南普陀寺等法派或剃派寺庙相继改为十方选贤丛林。民初以來的現代人間佛教運動倡導打破法派和剃派的十方選賢制,廈門的南普陀寺等法派或剃派寺廟相繼改為十方選賢叢林。 可是,正如弘一大师所说,中国的佛教传统,祖师崇拜普遍高于佛陀崇拜,因此,卡里斯玛式的开山宗长或宗教领袖是维系僧团和推动僧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可是,正如弘一大師所說,中國的佛教傳統,祖師崇拜普遍高於佛陀崇拜,因此,卡里斯瑪式的開山宗長或宗教領袖是維繫僧團和推動僧團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更何况,由于近百年中国社会的新旧杂陈和现代僧伽人才的匮乏,特别是寺僧素质的普遍低下和许多信众缺乏正信,十方选贤制很难在寺院中长期推广,真正契合现实社会需要的,大多还是有经受现代佛教文化教育的法派或剃派的选贤丛林,如当代台湾佛教的四大道场。更何況,由於近百年中國社會的新舊雜陳和現代僧伽人才的匱乏,特別是寺僧素質的普遍低下和許多信眾缺乏正信,十方選賢制很難在寺院中長期推廣,真正契合現實社會需要的,大多還是有經受現代佛教文化教育的法派或剃派的選賢叢林,如當代台灣佛教的四大道場。 圣严因此在遗言中强调所有法鼓山系道场,均需要承续法鼓山的法脉,而且永远不得废止法鼓山的理念及方向,并强调总方丈是僧团的精神中心。聖嚴因此在遺言中強調所有法鼓山系道場,均需要承續法鼓山的法脈,而且永遠不得廢止法鼓山的理念及方向,並強調總方丈是僧團的精神中心。

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圣严法师遗言》对于现代中国佛教僧伽制度的一个突破性意义,在于力图打破法派或剃派丛林中过于依赖人治等的传统积弊和时病,强调“道风的确保、人才的教育、互动的关怀及人事的安排,宜纳入统一的机制”,“督策僧团寺务法务僧断僧行”的总方丈,当“依法、依律、依规制,和乐、精进、清净”。在這裡,我們應當注意到《聖嚴法師遺言》對於現代中國佛教僧伽制度的一個突破性意義,在於力圖打破法派或剃派叢林中過於依賴人治等的傳統積弊和時病,強調“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宜納入統一的機制”,“督策僧團寺務法務僧斷僧行”的總方丈,當“依法、依律、依規制,和樂、精進、清淨”。 更为可贵的是,他没有完全拘泥于在剃派丛林(僧团内部)中产生未来的总方丈,也没有完全拘泥于总方丈必须是比丘而不可以是比丘尼的流行习惯,而更强调的是“依法、依律、依规制,和乐、精进、清净”的选贤标准。更為可貴的是,他沒有完全拘泥於在剃派叢林(僧團內部)中產生未來的總方丈,也沒有完全拘泥於總方丈必須是比丘而不可以是比丘尼的流行習慣,而更強調的是“依法、依律、依規制,和樂、精進、清淨”的選賢標準。 这说明他并不拘泥于时下普遍流行的剃派选贤制而把十方选贤看作是法鼓山僧团建设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這說明他並不拘泥於時下普遍流行的剃派選賢製而把十方選賢看作是法鼓山僧團建設未來發展的根本方向。 这是他在僧制理念上超越自我、也超越时代之处,是对太虚大师所制定的现代人间佛教僧伽制度的创造性发展。這是他在僧制理念上超越自我、也超越時代之處,是對太虛大師所製定的現代人間佛教僧伽制度的創造性發展。

《圣严法师遗言》对于现代中国佛教僧伽制度的另一个突破性意义,在于强调了法鼓山国外道场的禅风一致化和人事本土化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真正的中国禅法在异域文化中生根推广。 《聖嚴法師遺言》對於現代中國佛教僧伽制度的另一個突破性意義,在於強調了法鼓山國外道場的禪風一致化和人事本土化的基本原則,以確保真正的中國禪法在異域文化中生根推廣。 被印顺法师称为中国佛教传统之继承人的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被印順法師稱為中國佛教傳統之繼承人的太虛大師曾說,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禪。 也就是说,中国佛教文化的精髓比较集中地体现在禅文化当中。也就是說,中國佛教文化的精髓比較集中地體現在禪文化當中。 可是,近代以来,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禅文化是日本禅。可是,近代以來,國際上比較流行的禪文化是日本禪。 从日本获得博士文凭后,圣严就去美国努力弘扬中国的禅文化,积极推动以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佛教文化的国际化与现代化发展。從日本獲得博士文憑後,聖嚴就去美國努力弘揚中國的禪文化,積極推動以禪宗文化為代表的中國佛教文化的國際化與現代化發展。 在这方面,圣严所领导的法鼓山僧团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突破,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世界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這方面,聖嚴所領導的法鼓山僧團取得了許多歷史性的突破,為中國佛教文化的世界化和中國文化的現代復興,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强调国外道场的禅风一致化,就是要不断推展中国佛教文化的国际化事业,使中国佛教文化真正在异域文化中生根、开花、结果,从而把中国的佛教文化智慧贡献于现代世界新文明的建设,使融会了中国佛教文化的世界新文明更具有包容、和谐与慈悲精神。他強調國外道場的禪風一致化,就是要不斷推展中國佛教文化的國際化事業,使中國佛教文化真正在異域文化中生根、開花、結果,從而把中國的佛教文化智慧貢獻於現代世界新文明的建設,使融會了中國佛教文化的世界新文明更具有包容、和諧與慈悲精神。 但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世界化,并不是要中国人主宰世界,而是要让各国人民自觉吸取中国佛教文化的伟大智慧而更好地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但是,中國佛教文化的世界化,並不是要中國人主宰世界,而是要讓各國人民自覺吸取中國佛教文化的偉大智慧而更好地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 因此,中国佛教文化的世界化,就是要自觉地向那些大力推动佛教中国化的古代高僧大德们学习,让接受中国禅法的本地僧伽领导其僧团建设和弘法事业,这就是圣严所提出的人事本土化。因此,中國佛教文化的世界化,就是要自覺地向那些大力推動佛教中國化的古代高僧大德們學習,讓接受中國禪法的本地僧伽領導其僧團建設和弘法事業,這就是聖嚴所提出的人事本土化。 很显然,圣严的这一遗愿,充分吸取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智慧,充满了对中国佛教文化世界化的美好愿景。很顯然,聖嚴的這一遺願,充分吸取了佛教中國化的歷史智慧,充滿了對中國佛教文化世界化的美好願景。

圣严在“遗言”中特别强调他的身后事,“不可办成丧事,乃是一场庄严的佛事”。聖嚴在“遺言”中特別強調他的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他最后说偈:“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这充分体现了这位正信正觉的当代中国佛门领袖具有真正的大智大勇和大愿。他最後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這充分體現了這位正信正覺的當代中國佛門領袖具有真正的大智大勇和大願。

200925 200925

北京北京

天下雜誌-生命是無限的,我們終會再相見-專訪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對生死的看法。

生命是無限的,我們終會再相見-專訪聖嚴法師

許多人常常用「當代高僧」、「國際知名禪師」、「 文學 博士和尚」敬稱聖嚴法師,他深入經藏、精通禪修、重視戒律,是人們眼中的智者。

作者:林芝安 出處:天下雜誌

接受《康健》雜誌專訪時,這位智者拖著羸弱、纖瘦的身影緩緩走入他位於金山法鼓山園區簡單素雅的禪房。山上陽光耀眼,隨行人員細心將窗簾放下來,以免絲縷日光讓聖嚴法師的眼睛不舒服。這些年,聖嚴法師身體欠安,已經將住持工作交棒出去。接受採訪這天,他非常虛弱,卻仍親自接待康健採訪團隊近一小時,一字一句道出對生死的體悟,而前一天他的身子其實差到幾乎無法下床、說話。

這位受人敬重的宗教也是哲學思維的導師,畢生心力不只致力宗教靈性,更且投入心靈環保、教育學術工作,致力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就是這份對眾生的大悲大願,即使無數次與病魔搏鬥也無礙他弘法利生,對死亡,反而有更深入的體證。

且聽聖嚴法師的殷切教誨……

其實人一出生,死亡就跟著我們了,死亡隨時在我們身邊,該如何面對呢?要想著自己
有永遠的過去,也有永遠的未來,這是接受死亡最好的心理準備。

生的時候人人想要有尊嚴,死的時候更要有尊嚴,尊嚴這兩個字要如何表達?不同的社會與文化背景各有不同做法,這些年,日本或歐洲在喪葬禮俗上有些改變。我看到美國、法國及德國的墓園,猶太人也是,找專人照顧,將墓園整理得像花園一樣,這是喪葬的尊嚴。

台灣地狹人稠,卻又缺乏完善的土地政策,這麼多年下來,可供殯葬設施用地早已不足,對於喪葬應該要有不同的思維,兼顧環保與尊嚴。

死後與大自然合一,化為美麗花園

法鼓山這幾年積極推廣環保自然葬法,去(96)年捐出一塊地作為「台北縣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這是全國首創的骨灰植存專區,免費提供往生者的骨灰在園區內存。這個環保生命公園不屬於任何宗教,也不舉行任何宗教儀式,不焚燒紙錢、香、燭火等,如果需要,家屬可以先在家中完成祭祀儀式,再把骨灰磨碎後,帶至生命園區完成植存,與大自然合一,上面種植各種花卉,變成美麗的花園。

目前國外像是紐西蘭、澳洲都已實施這種頗具環保的自然葬法,將冰冷的墓園變成風景宜人的美麗公園。我自己死了之後也會選擇這種方式。

有些人會執著於骨灰,甚至因不捨與亡者分離而將骨灰罈擺在家中,引起家人不安。其實,骨灰是肉體生命的最後一份,成分是碳,並不代表什麼意義,當然也不再代表一個人了。因此,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不留任何一點痕跡,我的師父東初老和尚生前說:人非常愚癡,生前貪求這個貪求那個,求到了以後就占有它,但能佔有多久呢?死後連身體都沒有辦法保存啊。

現代人對遺體的處理方式,多半是選擇火化燒成骨灰,或選擇土葬,親友或兒女挑個好風水佔一塊墓地,墓地變成亡者的家,墓地上面立著一塊碑,或把骨灰當作亡者,其實這老早就不是亡者了,骨灰與亡者不論是精神或生命都毫無關係,那只是肉體燒成了灰,根本不代表什麼,只能說代表自然界的一樣東西吧,頂多保存個幾十年、幾百年,最後仍與大地合一,所以骨灰是亡者嗎?亡者的神識早就轉世投胎去了。

不要變成「守屍鬼」

骨灰就像早上起床洗臉、梳頭、刷牙、漱口後留下的塵垢、皮屑,這些東西我們想要佔有或繫在身上帶著走嗎?這些是很髒的,趕快丟掉吧,這些東西都不是我們的,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我們臨時使用的工具而已,工具壞了,就換了吧,不要捨不得丟棄,自己也無法解脫,這我們稱為「守屍鬼」,因為對身體執著、放不下,死了還要佔一塊墓地,認為棺木就是它的家。

有一次,我們在農禪寺舉行清明大法會,幾萬個牌位放在往生堂裡,任何人進去都可聞到一股味道,屍臭味滿屋子。屍臭味跟死貓、死雞、死狗的味道差不多,即使打開窗子、開電風扇也吹不散。法會還沒結束,我要趕去機場,一上車,往生堂的味道就跟著我上車,跟著我走了幾十公尺,我覺得不對勁,我就跟它說,留在農禪寺參加法會吧,不要跟我走,要放下對自己的執著才能解脫。結果,一下子,味道就不見了。

與父親的神識對話

很多人放不下對自己的執著,包括了彌留期間,堅持見到子女最一面才肯闔眼離去。平常,子女忙於工作或住在外縣市或遠在國外,要子女隨侍在側很不容易,臨終時為什麼非得見子女最後一面呢?如果認為這是最後一面,不見到就無法安心,有什麼意思呢?
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這觀念也可以改過來,生命是無限的,死了之後到另外一個世界,肉體不存在了,但精神存在,神識也還存在,要見兒女隨時可見。

有些神識回來與子女見面,例如某位作家的父親過世以後,他很想念父親,有一天他回家,看到父親坐在床上,他不知道這是夢還是真實,就問:「父親啊,你怎麼回來了?」

「我回來看看你,不過我馬上就得走了。」

「你要到哪裡去?」

「我到廟裡聽經去。」

那天是他父親的頭七,家人正要為他父親舉辦誦經法會。後來這位作家想再繼續跟父親對話,父親就不見了。人往生後,沒有肉體無法說話,用意念溝通,可以很自由自在地來去。有些人死了之後去投胎了,就無法再回來看家人了,因為精神(神識)在另外一個肉體上出現。

平常我們習慣擁有很多東西,如果捨不得放下會很痛苦,內心無法平靜。特別是癌症病患,彌留期間的意識較為清楚,在這種狀態下對於生前的情(親情愛情等)、財務或恩怨,不容易放下,會很掙扎、痛苦,這時可藉助祈禱、誦經、念佛的力量,幫助臨終者慢慢平靜下來,讓他內心感覺平安,這很重要。

放棄積極搶救

家屬也經常面臨掙扎, 尤其當 醫師已經宣佈無法救了,家人還是希望繼續搶救,否則好像「見死而不救」,內心會有罣礙。醫療上的積極搶救,給予插管、電擊、打強心針等,雖然還有一息呼吸,但身體的負擔太重,臨終者相當痛苦,但家屬無法體會。

當喉嚨插上管子,無法說話,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只能任憑他人擺佈。所以要趁著健康時,事先跟家人交代,生前要預立遺囑,讓我非常輕鬆地走,不想臨走前還要受刑,這是在虐待臨終者。我早已經寫好了,放棄積極急救,當醫師判斷我得走了,非死不可時,就請讓我平安地離開吧。

泣而不哭

臨終時要有尊嚴,離去時也可以用很莊嚴的方式送他最後一程。我在西藏、印度看到家中即使有人往生,也不會出現呼天搶地的畫面,親友們安安靜靜,用很莊嚴的方式告別。

親人往生的時候,到底該不該哭?不哭,好像不孝順或違反人性,其實,哭與泣是有差別的。
哭,是大聲的哭;泣,是小聲的哭,或者是沒有聲音,只是流眼淚,任何人都需要流淚,釋放哀傷。

如果哭得很大聲,是為自己,但對亡者卻造成干擾與傷害,當他得走了,親人或愛人在旁邊大聲哭、咒罵,亡者反而捨不得走,很掙扎,即使捨不得走仍得走啊。所以,哭,幫不了亡者的忙,只為了自己情緒的發洩。有些家屬在床邊邊哭邊罵:「你怎麼這麼殘忍,竟然拋下我先走了。」聽起來好像感情很豐富,事實上對亡者是一種傷害,他已經死了還要受家人咒罵,對亡者一點尊嚴也沒有。

泣,當然可以,透過流淚將哀傷的情緒表達出來。華人傳統習俗認為,不大哭就表示內心不哀痛,對親友不好交代,好像對生者一點感恩之情也沒有,這觀念要改變。

 

 

攝影師的雜記與感想 - 記聖嚴師父圓寂系列活動紀錄

 

剛過完農曆年的這一陣子,按了3,700多次的快門,紀錄了聖嚴師父圓寂到骨灰植存 的過程。很多歷史上重要的一刻,很多莊嚴的場景,更 有很多感人的畫面,一一透 過鏡頭,被記錄下來。這些紀錄的不只是01的訊號而已,更有我自己親身目睹的 動人場景。我想,我身為攝影師,見證了這一切,心中只有感恩。


 
從師父圓寂的消息被媒體披露之後,上山致意的教界長老、達官顯要、政商名流就 多如過江之鯽。我在貴賓室一天最多就拍了1,200多張, 比拍婚禮紀錄還多。手臂 酸痛到回家擦酸痛藥膏。負責接待的師姊,更是累壞了。她說,前一天晚上就上 山,凌晨兩三點才回到家,洗個澡看看時間又差不多了,衣服穿好就又直接上山 來。不過,我覺得方丈和尚最厲害,從早到晚,賓客不斷,根本連吃飯休息的時間 都沒有。會見一組又一組的貴賓,還可以和賓客從容不迫的談 話,絲毫沒有倦 容,還幽默的自嘲說,沒有時間吃飯,可以趁機減肥,這平日修持的功夫可見一 斑。


 
這些知名人物中,以林青霞的不捨之情最令人動容。林百里的哀戚憂傷,如喪考 妣,也令人印象深刻。而李連杰對師父的景仰孺慕之心,在名人之中更是少有。 不知道是不是媒體大幅的報導師父生平的行誼,社會上對於聖嚴師父是一片讚譽之 聲,同時也充滿著懷念之情。也連帶的讓法鼓山這塊人間淨土,被更多人知道。 其實,身邊的親戚朋友們,或多或少都對師父的離去感到不捨,而想要盡一份心 意。有師兄就打電話給我,一直問我有什麼事他可以幫忙:『沒有做什麼事,真的 是會過意不去。』我的二舅子,問我要法鼓山的禪修課程時間表,『以前沒有好好 的學,現在法師走了,才覺得要珍惜。』有朋友的女兒一直推遲 皈依的時間,現在 說:『師父還在的時候沒有去皈依,真的覺得很後悔。』連鄰居看我晚歸,都 說:『這幾天辛苦你了!』


 
還有師兄跟我說,他前一天就夢見師父,夢中的他背著師父爬山涉水,到處講經說 法。言談之間,懷念之情溢於言表。另外還有師兄發願要戒菸,還要參加菩薩戒受 戒。


 
連續三天下來,我們幾位攝影師都累壞了。上山瞻仰師父遺容的信眾及貴賓還是綿 綿不絕。


 
二月六日封棺儀式,場面莊嚴肅穆,兩百多位法師依序瞻仰遺容。法師們肅靜安祥 的身影,與掛著『寂滅為樂』的牌匾相映成趣,整個場面儼然一場無言的說法。到 儀式的最後,今能長老說完偈言,曰:『封!』棺蓋緩緩的蓋上時,信眾們已經無法忍受悲痛的心情,淚水紛紛決堤,如泉水般湧出。許多人哭 紅了眼睛,更多人連心都碎了。


 
另一個引爆點是在二月八日荼毗大典。數千信眾跪迎。最後今能長老唸完偈子,大喝一聲:『燒!』,眼見團團黑煙從煙囪開始冒出,此時火葬場外數千長跪合掌的信眾們終於忍受不住,情緒整個崩潰。因為大家知道,從此真的再也看不到師父的面容了。我顧不得自己的情緒,以及胸中的熱血澎湃,頭腦還 是得冷靜,思緒還是得清楚。透過鏡頭捕捉一幅幅令人鼻酸的照片。


 
二月十五日植存典禮一早,車子剛過濱海公路萬里海邊,沿路就看見許多大型遊覽車,原來全是法鼓山的信眾。之後每過一個大型超商或休息站,也是車水馬龍,人潮洶湧。到了山徽石,小客車停車已經排到了路口,越往前進,只見一隊隊的信眾,依序上山。就連工作人員的停車處也是一位難求。山上到處都是人,但都是井然有序,不見吵雜喧鬧的景象。


 
當植存隊伍帶著師父的骨灰緩緩步出大殿,隊伍中人人面容哀戚,沿路信眾長跪不起。之後信眾繞行生命園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長長的人龍,蜿延在山坡上的步道,一路走向生命園區,非常壯觀。具統計有三萬餘人。


 
這些影像,不僅是見證二十一世紀初法鼓山的歷史,也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一段感動的記憶。我真的很感恩、很感恩啊!


 
師父以他的生命實踐佛法,臨走時還能利用身後事教化眾生。且看:『聖嚴是佛教界的領袖,但他所示範的生命教育,超越了宗教意義。不但於他在世
 
時,身體力行生命的價值;甚至以他親身的病老逝去,都在向世人諄諄教化,感動人心。』 --  聯合晚報社論(2009.2.16)


 
我想,最後一句形容師父圓寂這段期間對社會的影響,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許朝益(98217)。攝影師的雜記與感想 - 記聖嚴師父圓寂系列活動紀錄。
 Xuite
部落格。民98218日,取自:http://blog.xuite.net/chaoyee/blog/22309722



What the Buddha Taught(佛陀的啟示) 資料分享


  很歡喜有許多格友都有興趣研讀這一本好書:What the Buddha Taught(佛陀的啟示)。之前因為有版權的問題,所以無法與大家分享內文的文字檔,但是此書現在已經成為結緣品了,所以就沒有版權的問題了。

  印隆提供以下關於What the Buddha Taught(佛陀的啟示)一書的相關整理資料,再次感恩作者與相關成就者:

1. What the Buddha Taught(佛陀的啟示)的中英文內容(共有八章)
2. What the Buddha Taught(佛陀的啟示)單字表
3. 2008年的上課筆記(印隆的筆記,請酌參)
4. Key Point(為了考試而整理,請酌參)

-------------------------------------------------------------------------------

「What the Buddha Taught(佛陀的啟示)」心得討論

分類:智慧書櫃
2008/03/05 20:29



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老實念佛


   今天(20090216)是這學期的開學第一天,大家都還在緬懷 聖嚴師父,也討論了一些這一陣子關於此次圓寂法會的事情。有同學提到 師父對於念佛往生西方極樂的思想,剛好班上有學長抓了 師父開示的影音檔,就播放出來與大家分享。內容實在很殊勝, 聖嚴師父實在是有太多法寶了!幸好 師父還留下許多法身舍利~影音與著作,我們仍舊可以繼續學習。

  這一段是談到關於「念佛」, 師父說有三種根性:
  上根:實相念佛
  中根:從有相念佛到無相念佛
  下根:有相念佛

  其實末法時代我等眾生,因業力及障礙重,幾乎都是下根性的人,所以要老實地從「有相念佛」開始,老老實實、一句句的念佛。若我慢心生,自以為自己是上根性者,甚至於可能會產生邪見,一下子就想從「無相念佛」開始,不相信有阿彌陀佛,這是很危險,是大我慢心、大愚癡心的。所以我們應該要更精進修行與念佛,老老實實的念,清清楚楚的念。

 

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20090215_聖嚴師父植存追思法會(二):供養師父最好的方式--願心

  在參加追思法會時,山上準備了一本「祈願、發願、還願」的書籍,封面上包有一張書條,有一支小鉛筆及一張菩提葉卡片,讓我們寫下願力,以此供養 聖嚴師父。因為 師父說,供養他最好的方式,就是「願」--祈願、發願、還願,願大家都能大悲心起,願一切善願都能願願相續!

 


印隆的願也是生生世世的願:「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將菩提葉卡放在 師父的鉢中,虔誠的供養 師父後,可以得到一份 聖嚴師父的《心經》墨寶。


用宣紙印刷,看起來就像是真的用毛筆所書寫,好精緻呀!山上原本準備了二萬多份,但是今天來參與的人據說超過三萬人,所以都結緣光了。真希望山上可以多加印,讓更多人得到這份珍貴的墨寶。


拍一些近照與大家分享~



師父真是字如其人,謙虛而莊嚴、堅忍有毅力!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20090215_聖嚴師父植存追思法會(一):師父的無言之教

 

一早,山上聚集了滿滿的信眾,大家都以最感恩的心,來送 師父最後一程。

法會依舊是簡單而莊嚴,在三稱「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心經》一卷及三稱 「摩訶般若波羅蜜」後,由廣慈長老、寬裕長老及今能長老分別說法,一場莊嚴的追思法會就圓滿了。


十五位的植存代表及法鼓山的僧俗四眾弟子,啟程出發往環保生命園區。最前面的三位弟子,一位手捧 聖嚴師父的舍利函,一位手捧供花,另一位手捧覆土,兩旁的信眾見到 聖嚴師父的舍利函經過時,紛紛跪下頂禮。


此時,法華鐘也開始撞起莊嚴的鐘聲;此鐘聲一直撞到晚上八點多、待所有參與者都完成追思後才結束。


約走了三十分鐘左右,就到了環保生命園區,一片青翠的竹林, 聖嚴師父的舍利將與自然融為一體。



聖嚴師父的舍利函。


植存方式是:先默禱一分鐘,沒有任何宗教儀式,然後將骨灰(一共分成五袋,分別植存在五個洞內)放入,再放入一朵鮮花,最後以鏟子覆上兩把泥土,即完成,簡單又莊嚴。

首先是果東方丈放下第一袋 聖嚴師父的舍利。


以鏟子覆上兩把泥土。


師父說:「身體只是工具,骨灰不是亡者」,師父的無言之教,成為大眾的典範化,四大假合本無我,作春泥更護大地。



護持 師父數十年的信徒代表。


馬總統放下最後一袋 聖嚴師父的舍利;很感動他在百忙之中,全程參與,可以感受到他對 聖嚴師父深深的感恩。



師父說,最好的供養,就是用「願」來供養;要發願、祈願與還願,願願相續。所以大家都在菩提葉卡上寫下了自己的願力,掛在開山紀念館的願樹上。


今天來參與的信眾約有三萬多人,法鼓山感恩大家:

法鼓山感恩禮謝社會大眾
聖嚴法師佛事圓滿 法鼓山僧團感恩社會大眾的護持與協助



法鼓山開山上聖下嚴老和尚追思暨植存實況轉播



- 聖嚴好榜樣 楊秋興指示推動生命生態園區(中央社)2009/02/17
- 聖嚴植存 與天地融為一體(民視)2009/02/16
- 聖嚴願心開釋音猶在~ 色身化作春泥 法體植存歸大地!(NOWnews)2009/02/16
- 聖嚴舍利植存 回歸淨土(自由)2009/02/16
- 台北縣立金山生命園區小檔案(自由)20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