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護法衛教,不捨一字之差



在聽 會性老法師對於《法華經.藥草喻品》的講經開示,聽到 老法師非常慷慨激昂的說:
「不曉得是誰那麼大膽,敢竄改佛經?把『破有法王』改成『彼有法王』……,把『破』改成『彼』,雖一字之差,但意思完全不同!佛法的衰滅就是這樣來的!」
然後舉了非常多例,證明原版本應是『破』字。

平常讀誦的版本,已手動修改

印隆聽了也很震撼,因為自己平常在讀誦的版本,的確是「彼」字,因此也去查找《法華經》相關檔案,查詢結果如下:

一、妙法蓮華經》.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1]

二、添品妙法蓮華經卷第三.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共笈多譯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2]

三、妙法蓮華經義記.光宅寺沙門法雲撰
今言「破有法王」者,破二十五有之法王。[3]

四、妙法蓮華經玄義.天台智者大師說
問:三昧破有,乃是《涅槃》之文,何得釋此?
答:第三云:「破有法王,出現於世,隨眾生欲,而為說法。」四意明文,宛然具足。又《涅槃》明菩薩破有,此經明法王破有,彌顯其義也。明聖行竟。[4]

遠益者,即大通佛所十六王子,助化宣揚,雙擊毒天二鼓。善生有淺深,惑死有奢促。始人天善,終至大樹,淺益也。始初心最實,終後心最實,深益也。始破不善,終破塵沙,奢死也。始破無明,終亦破無明,促死也。死之奢、促,是毒鼓之力;善生淺、深,天鼓之力。故文云:破有法王,出現於世,隨眾生欲,而為說法。即二鼓之文義也。破有義如前說。[5]

破有法王,即是破法遍也。[6]

五、妙法蓮華經文句》.天台智者大師說
此頌是如來四悉檀意:「破有法王」即對治意。[7]

六、法華義疏卷第八胡吉藏撰
「破有法王」者,有人言:破二十五有名為破有,如《涅槃》明得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如來自破二十五有,出生死外、居法王之位;今出世亦為物破二十五有。又言破有者,眾生多滯於有,故以空藥破之。如《中論》云「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然此二意皆是偏用之文。今言破有者。破一切有所得也。本謂有生死,故為說三乘;復言有三破三說一,遂封於一,說言非三非一中道之法;復言有此兩非之中終不免有,今破此有見故言破有。[8]

七、法華大意》.唐湛然 述
於是破有法王,隨群機而先說彼權,即是實佛。應熟機以後談此實。[9]

八、妙法蓮華經解》.宋溫陵開元蓮寺比丘 戒環 解
破有法王 出現世間 隨眾生欲 種種說法。
此述成迦葉前讚諸佛於法得最自在,知諸眾生種種欲樂,隨為說法之意也。眾生失真沈妄,而滯於無明生死,諸有封蔀。大覺出興,為說真法,以破 妄有,以除障滯,故號破有法王[10]

九、妙法蓮華經句解》.宋錢塘廣照沙門 釋 聞達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 佛為法王,出現於世,為破眾生著有之見。[11]

十、法華經科註》.宋 柯山金谿棲雲沙門 守倫 註,明 玉谿菩提菴沙門 法濟 參訂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 今初二句,頌法王勸信不虗。然破有之義者,如來出興五濁,隨大小機,興頓漸化,意令眾生破除二十五有生死之業,亦破變易潤生之因,使證最上之道。又有者,因果不亡,為有如來已破此有,為法中王,故云破有法王也。[12]

十一、                妙法蓮華經科註》.明上天竺講寺住山比丘 一如 集註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
有者,因果不亡為有。二十五王三昧,破二十五有。如來已破此有,為法中之王,故云破有法王也。[13]

十二、                妙法蓮華經知音》.明護國金剛寺住持 如愚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以種種緣,令得正見。
破有下,頌如來是諸法之王,至而演說之。有,謂無明、愛、取、有,世間之因。[14]

十三、                妙法蓮華經通義》.明 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 述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以種種緣,令得正見。
此重頌前義也。破有下四句,總述迦葉讚佛之意。九界眾生皆墮於有:凡夫有生死,二乘有涅槃,菩薩有眾生可度,有佛果可求。唯佛能破故,云破有。於法自在,故稱法王[15]

十四、                法華經會義》. 智旭
破有法王者,因果不亡,名之為。凡夫以見思為因,分段生死為果;二乘以塵沙為因,方便變易為果;菩薩以無明為因,自性變易為果。唯有諸佛五住因亡,二死果喪,乃于諸法得大自在也。[16]

十五、                妙法蓮華經演義》. 天台教觀 一松大師 講錄,清 東甌釋氏 曉柔廣和 編定
破有法王者,因果不亡,名之曰。界內則以見思為因,分段為果;界外則以無明為因,變易為果;皆由因感果,由果造因,兩不亡失,故名為有。如來已能究盡五住,永亡二死,故言破有。有若不破,則於,諸法中,多諸縛著,而不得自在。如來既破乎有,則諸法能得自在,故言破有法王也。如來既破乎有,而於法自在,以宜高超三界,安住寂光矣。然自雖已能破有,而九界眾生,猶未能破;如來乃欲令其同破於有,故不住涅槃,而還出現世間也。[17]

十六、                法華五百問論卷中 湛然
問:經云破有法王,其義如何?
答曰:或破一有,三界一業之所有故。或破二有,謂本有中,有三四五九,具如前說。今謂推此增數,意義不殊,作尺此破。此有與四阿含破有何別?故知今經,是二十五王三昧,破二十五有見,二十五有我性,豈可與阿含同秊哉?[18]


        於其他經論中,也有提到「破有法王」者:
一、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破有法王甚奇特,光明照曜如金山。[19]

二、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沙門一行阿闍梨記
能破廿五有釋迦牟尼,由此義故,名為破有法王也。[20]

三、宗鏡錄》.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法華經云:破有法王,出現世間。」《淨名經云: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即是除妄心之有。外境本空,以心有法有,心空境空。[21]

四、楞伽經宗通》.明曾鳳儀宗通
如來藏者,更無纖塵可有,即是破有。法王出現世間,亦云我於然燈佛所,無少法可得。[22]

五、維摩詰所說經無我疏》.天台山幽溪沙門 傳燈 著
法華云:破有法王。蓋如來先破其有,而後於有自在。[23]

六、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明 吳郡沙門 大佑 述,天台山幽谿沙門 傳燈 鈔
佛破二十五有,獲王三昧,入法正位,名破有法王[24]

還有許多經論注疏,如宋.紹隆等編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第十四、[25]宋.妙源編虛堂和尚語錄[26]唐裴休集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27]明居頂集續傳燈錄卷第十四、[28]明受登集《藥師三昧行法》、[29]……,除天台典籍外,後代許多禪宗語錄也都有引用《法華經》「破有法王」四字,可以看出此四字之重要。

但若以「彼有法王」四字查詢,則歷代藏經中,都未能查詢到,可推測應是現代人所竄改的,而後來流通者又未曾注意,就一直錯誤下去。雖是一字之差,但意義卻差距太大,難怪 會性法師要痛心警告!

很仰佩 會性法師深入經藏的智慧,他真是當代難得的一位高僧啊!

原本印隆未曾考慮再流通《法華經》,但因為此因緣,發心要流通正確版本的,即使是一字之差,也不允許。祈願能流通一本正確如法之《法華經》,也想將《禮法華經儀》與《法華三昧行法》加入,讓法友做完整的修持。若能圓滿此願,或許就是此次掩關修持《法華》的一種感應,願正法常住於世!

正確版本(夢參長老流通)




[1] 妙法蓮華經》卷三,CBETA, T9, no. 262, p. 19c10-c11
[2] 添品妙法蓮華經卷第三,CBETA, T9, no. 264, p. 152b13
[3] 妙法蓮華經義記卷第六,CBETA, T33, no. 1715, p. 649c25-c26
[4]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四上,CBETA,T33, no. 1716, p. 724a22-a26
[5]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六,CBETA,T33, no. 1716, p. 758b12-b19
[6]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九,CBETA,T33, no. 1716, p. 790b25
[7]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七,CBETA, T34, no. 1718, p. 95c11-c12
[8] 法華義疏卷第八,CBETA, T34n1721_p0562c9- c19
[9] 法華大意》》卷一,CBETA, X27, no. 583, p. 535b12-b13
[10] 妙法蓮華經解卷第三之一CBETA, X30, no. 602, p. 307c22-p. 308a02
[11] 妙法蓮華經句解卷第三CBETA, X30, no. 604, p. 503b20-b21
[12] 法華經科註卷第五CBETA, X30n0605_p0734a15-a20
[13] 妙法蓮華經科註卷第三,CBETA, X31, no. 607, p. 245b12-b14
[14] 妙法蓮華經知音卷第三,CBETA, X31, no. 608, p. 398a06-a08
[15] 妙法蓮華經通義卷第三,CBETA, X31, no. 611, p. 546b17-b21
[16] 法華經會義卷第三,CBETA, X32, no. 616, p. 100c14-c17
[17] 妙法蓮華經演義卷第三之一,CBETA, X33, no. 625, p. 148c10-c18
[18] 法華五百問論卷中,CBETA, X56, no. 939, p. 639a19-a23
[19]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一,CBETA, T3, no. 159, p. 295a15
[20]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七,CBETA, T39, no. 1796, p. 654c24-c25
[21] 宗鏡錄卷第四十五,CBETA, T48, no. 2016, p. 680b02-b04
[22] 楞伽經宗通卷第六,CBETA, X17, no. 330, p. 747b03-b04
[23] 維摩詰所說經無我疏卷第二,CBETA, X19, no. 348, p. 592a03-a04
[24] 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卷第一,CBETA, X22, no. 423, p. 570c01-c02
[25]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第十四,CBETA, T47, no. 1997
[26] 虛堂和尚語錄卷第三,CBETA, T47, no. 2000
[27]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一卷,CBETA, T48, no. 2012A
[28] 續傳燈錄卷第十四CBETA, T51, no. 2077
[29] 《藥師三昧行法》一卷,CBETA, X74, no. 148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