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輪迴之大苦,根本來自於眾生之無明煩惱,念念起貪嗔癡三毒之心,六根時時與境界攀緣。就像是吸毒上癮一般,無法自拔、黏著不起,除非自己有警覺心,發願出離,否則何時才有出頭之一日?
智者大師教誡行者要當識「順流十心」,明知過失,並運「逆流十心「以為對治。[1]「順流十心」,就是順生死流的十種惡心,為一切生死造惡之根本,逆於涅槃道而順於生死流。我等從無始以來之所以輪迴生死、造諸惡業,乃至於一切眾生中起種種恩怨、惱害等,無不由於此十種惡心所致:
(1)
愛見無明
(2)
外加惡友
(3)
不隨喜他
(4)
廣造眾惡
(5)
惡心遍布
(6)
惡心相續
(7)
覆諱過失
(8)
不畏惡道
(9)
無慚愧心
(10)
撥無因果
「逆流十心」為十種對治「順生死流」之善心,用十種心翻除惡法,以逆於生死流,所謂︰
(1)
正信因果,翻破一闡提心(撥無因果)
(2)
自愧剋責,翻破無慚愧心
(3)
怖畏惡道,翻破不畏惡道心
(4)
發露懺悔,翻破覆藏過失心
(5)
斷相續心,翻破常念惡事心
(6)
發菩提心,翻破惡心遍布心
(7)
修功補過,翻破縱恣三業心
(8)
守護正法,翻破無隨喜心
(9)
念十方佛,翻破順惡友心
(10)
觀罪性空,翻破妄計我人心
表格 23 十種順生死流的惡心相貌說明對照表
《摩訶止觀》
|
《國清百錄》
|
《法華三昧補助儀》
|
|
1
|
自從無始闇識昏迷,煩惱所醉妄計人我,計人我故起於身見,身見故妄想顛倒,顛倒故起貪瞋癡,癡故廣造諸業。業則流轉生死
|
無明醉惑,觸境生著
|
由愛見故,內計我人
|
2
|
內具煩惱、外值惡友,扇動邪法、勸惑我心,倍加隆盛
|
內心既醉,外為惡友所迷,耽惑非法,惡心轉熾
|
外加惡友
|
3
|
內外惡緣既具,能內滅善心、外滅善事,又於他善都無隨喜
|
內外緣具,自破己善,亦破他善,於諸善事,無隨喜心
|
不隨喜他一毫之善
|
4
|
縱恣三業,無惡不為
|
既不修善,唯惡是從。縱恣三業,無惡不作
|
為遍三業,廣造眾罪
|
5
|
事雖不廣,惡心遍布
|
所造惡事,雖復未廣,而惡心遍布,欲奪一切樂與一切苦
|
事雖不廣,惡心遍布
|
6
|
惡心相續,晝夜不斷
|
惡念相續,晝夜不斷。心純念惡,初無暫停
|
晝夜相續,無有間斷
|
7
|
覆諱過失,不欲人知
|
隱覆瑕疵,諱藏罪過,內懷姦詐,外現賢善
|
覆諱過失,不欲人知
|
8
|
魯扈底突,不畏惡道
|
邪健保常,增上作罪,不畏惡道
|
不畏惡道
|
9
|
無慚無愧
|
魯扈羝突,無慚愧心,了不羞恥
|
無慚無愧
|
10
|
撥無因果,作一闡提
|
撥無因果,不信善惡。斷諸善法,作一闡提
|
撥無因果
|
表格 24 十種逆生死流的善心相貌說明對照表
《摩訶止觀》
|
《國清百錄》
|
《法華三昧補助儀》
|
|
1
|
正信因果,決定孱然。業種雖久,久不敗亡。終無自作,他人受果。精識善惡,不生疑惑。是為深信,翻破一闡提心
|
正信因果,為善得善,為惡得惡。雖無現行華報,當來果報不失。雖念念滅,而善惡之業終不敗亡。信為功德之母,信為入道初門,順於涅槃,翻破不信闡提心也
|
深信因果
|
2
|
自愧剋責,鄙極罪人,無羞無恥,習畜生法,棄捨白淨,第一莊嚴……以此翻破無慚無愧心
|
當慚愧我此罪不預人流,慚愧我此罪不蒙天護,慚愧悔過,是為白法,亦是三乘行出世白法,是為慚愧,翻破無慚黑法也
|
生重慚愧
|
3
|
怖畏惡道,人命無常……怖心起時,如履湯火;五塵六欲,不暇貪染……雖有五欲,無一念愛。行者怖畏,苦到懺悔,不惜身命……以此翻破不畏惡道心
|
怖畏無常,命如山水,亦如假借,一息不還,隨業流轉,冥冥獨往,誰訪是非。唯憑福善,為險資糧,當競泡沫,食息無暇。是為觀於無常,翻破保常,不畏惡道
|
生大怖畏
|
4
|
當發露莫覆瑕疵……迦葉頭陀令大眾中發露,方等令向一人發露,其餘行法,但以實心向佛像改革。如陰隱有癰,覆諱不治則死,以此翻破覆藏罪心也
|
發露懺悔,罪即消滅,如露樹根,枝葉彫悴,是為發露,翻破覆藏
|
發露懺悔
|
5
|
斷相續心者,若決果斷奠,畢故不造新,乃是懺悔。懺已更作者,如王法初犯得原,更作則重。初入道場罪則易滅,更作難除。已能吐之,云何更噉?以此翻破常念惡事心
|
斷相續心,畢竟捨惡,果決雄猛,猶若剛刀,是為決定翻破相續
|
斷相續心
|
6
|
發菩提心者,昔自安危人遍惱一切境,今廣起兼濟遍虛空界,利益於他,用此翻破遍一切處起惡心也
|
發菩提心,普與一切樂,願救一切苦,橫豎周遍,翻破遍惡心也
|
發菩提心,斷惡修善
|
7
|
修功補過者,昔三業作罪不計晝夜,今善身口意策勵不休,非移山岳安填江海,以此翻破縱恣三業心
|
修功補過,勤策三業,精進不休,是為修功,翻破三業無事作惡也
|
勤策三業,翻昔重過
|
8
|
守護正法者,昔自滅善亦滅他善,不自隨喜亦不喜他,今守護諸善,方便增廣,不令斷絕。……此翻破無隨喜心
|
守護正法,不令外道惡魔毀壞佛法,誓欲光顯是為守護,翻破滅一切善事
|
隨喜凡聖,一毫之善
|
9
|
念十方佛者,昔親狎惡友信受其言,今念十方佛,念無礙慈,作不請友;念無礙智,作大導師,翻破順惡友心
|
念十方佛,無量功德,神通智慧,願加護我,是為念佛,翻破念惡友心
|
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諸眾生,從二死海,至三德岸
|
10
|
觀罪性空者,了達貪欲瞋癡之心皆是寂靜門。何以故?貪瞋若起在何處住,知此貪瞋住於妄念,妄念住於顛倒,顛倒住於身見,身見住於我見,我見則無住處,十方諦求我不可得,我心自空罪福無主。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今此空慧,與心相應。譬如日出時,朝露一時失。一切諸心皆是寂靜門,示寂靜故,此翻破無明昏闇
|
觀罪性空,罪從心生,心若可得,罪不可無。我心自空,罪云何有。罪福無主,非內非外,亦無中間。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字之心,名為罪福。名字即空,還源返本,畢竟清淨,是為觀罪性空,翻破無明顛倒執著。無明滅故諸行滅,諸行滅故生死滅,十二因緣大樹壞。亦名出世因果,分明得見四方,此之謂也
|
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為求菩提,為眾生故,廣修諸善,遍斷眾惡
|
智者大師之上首弟子──章安大師,並於《觀心論疏》說明五悔的第一懺悔中,即是先須識順流十心之過:[5]
一、內有無明:由迷心中佛界,起六道生死也。
二、外逢惡友:一是惡人,二是惡境也。
三、不隨喜他善:內不信心中佛界,外不隨喜善事。
四、縱恣三業造罪:由內有無明,外逢惡境致之然也。
五、事雖不遍,而心普遍:淫盜等罪不可得遍,而心遍造六道惡業也。
六、惡念相續:三毒四趣惡心,迭互相續也。
七、覆藏不悔:外則不向凡聖改懺,內則不修心中佛界妙法,破六道覆蔽也。
八、不畏惡道:現則不畏苦業、煩惱、三道、三障、四倒、八苦之火燒煮,未則不畏墮墜三途。
九、無慚無愧:常起三道惡業,外則不愧於凡聖,內則不慚第一義天也。
十、撥無因果,作一闡提:不信心有六道苦集因果,四聖道滅因果也。
因此若欲作懺悔者,必須識此順流十心,知過必改,方可悔也。次修逆生死海十心者,翻破前十心:[6]
一、明深信因果:即是圓信心具十界,迷出六道苦集因果,如結水為冰。悟則成四聖道滅因果,如融冰為水。而冰水未常異體,生死涅槃未常有二。此翻破第十不信。
二、明慚愧:愧內心有佛界,我何妄罪背父而入五道?五十餘年妄造眾罪!外慚一切冥聖。翻破第九無慚無愧。
三、怖畏惡道:已造無邊大罪,必墮三途,非山非石間而可逃避,故云生怖畏,翻破第八不畏。
四、明發露悔過:迷覆則生死轉增,悔過則還源本淨,故云「發露則安隱,不發露罪益深」。翻破第七覆藏。
五、斷相續心:悔已三觀相續,存心四聖,勿起六道惡念。翻破第六惡念相續。
六、外則遍發慈心,內則誓度心中六道眾生:翻破第五事雖不遍而心常遍。
七、修功補過:勤精進三業,顯心中四聖法門,補昔三業之過。翻破第四縱恣三業造罪也。
八、隨喜他善:既信我心四聖,亦信一切眾生皆有佛之知見,喜而敬之,如常不輕菩薩。翻破第三不隨喜他善也。
九、親近善友:常觀心中四聖,二乘界有八萬四千空波羅密實法,攬此為八萬四千假名聲聞,菩薩界即有八萬四千菩薩,佛界即有八萬四千如來。故經云:「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經云:「信汝所說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并諸菩薩。」此約心辨聖眾知識。翻破第二外逢惡友也。
十、觀破無明:觀心九界即佛法界,本源清淨,非生死六道之有,非二乘涅槃之無。深達二邊罪福,明闇不相除,顯心佛菩提,即破無明還源本淨。翻破第一內有無明故。
湛然大師於《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中,以一段偈誦說明「懺悔應運『逆順十心』」:
我與眾生 無始來今 由愛見故 內計我人 外加惡友
不隨喜他 一毫之善 唯遍三業 廣作眾罪
事雖不廣 惡心遍布 晝夜相續 無有間斷
覆諱過失
不欲人知 不畏惡道 無慚無愧 撥無因果
故於今日 對十方佛 普賢大師 深信因果 生重慚愧 生大怖畏
發露懺悔 斷相續心 發菩提心 斷惡修善
勤策三業 翻昔重過 隨喜凡聖 一毫之善
念十方佛 有大福慧 能救拔我 及諸眾生 從二死海 置三德岸
從無始來 不知諸法 本性空寂 廣造眾惡
今知空寂 為求菩提 為眾生故 廣修諸善 遍斷眾惡
惟願普賢 慈悲攝受
這段偈誦簡潔優美,應背下並牢記於心,並時時提出作為反省。願如《法華經》中、妙莊嚴王之發願,永斷貪著生死的上癮之心!
我從今日,不復自隨心行,不生邪見、憍慢、瞋恚諸惡之心。』[7]
[1] 《摩訶止觀》卷4:「若欲懺悔二世重障,行四種三昧者,當識順流十心,明知過失;當運逆流十心,以為對治,此二十心,通為諸懺之本!」CBETA,T46,no. 1911,p. 39c24-40c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