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醫人三角的獨白》,是傅志遠醫師的第三本著作,感覺比前二本有更深入的生命思考,或許是他也開始經歷了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痛。自己痛過了,才更能同理的感受眾生之痛!如他在〈真正的痛〉一文中所寫(P. 21),同樣一件事,在旁人眼中或許微不足道,但發生在自己在乎的人身上時,那種感覺才是刻骨銘心的「切身之痛」。
也如同他在〈從醫而終〉一文(P. 202-203)一文中所說,這本書沒有過去義無反顧的執著,亦不再只對人性的黑暗灰心失望。......世事總有一體兩面,從不同的角度看,自然有不同的面向,故事的結局端看劇中人如何選擇。
以及〈不敢負責的該負責〉一文(P. 32),探討關於簽署「臨終不急救同意書」,很多人都知道簽這個是對的,但都不敢簽。而當勸病人家屬簽署此同意書的醫療人員輪到自己要簽時,心中的感受就是:「......這份文件已經不知看過多少次了,過去我常嫌家屬做決定慢吞吞,沒想到現在輪到自己面對,才知道簽名這個動作竟如此困難......」印隆幫媽媽簽過,知道那種痛,所以建議最好大家自己先預簽,不要把責任丟給家人。
還有〈同理心〉一文(P. 34),也是訴說同樣的狀況與心情。還有傅醫師以自己的經歷提醒大家:「當幸福隨手可得,往往不被珍惜;反而失去後,才知道它的可貴與得來不易。」、「人總是寄望遙不可及的未來,忽略身邊的人事物。......以為這世界會依著自己的期待運行,可惜事實總非如此。」
在〈證人變被告〉一文(P. 111)一文中,也探討現代緊張的醫病關係。傅醫師感嘆並提出疑問:「醫師的職責是救人,但是否沒救活就算是失職?」
- 拚命:一個急症外科醫師的生死筆記/傅志遠醫師(20140319)
- 醫生,不醫死: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傅志遠醫師(20140324)
書籍參考資料: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8929
醫人三角的獨白
內容簡介
繼《拚命》、《醫生,不醫死》後,傅志遠醫師 2014 年最新力作!
龐大體制裡一芥外科醫師的內心獨白,巧妙演繹,分飾三角,
細膩道出醫生的抉擇、病患的痛苦與家屬的無奈。
龐大體制裡一芥外科醫師的內心獨白,巧妙演繹,分飾三角,
細膩道出醫生的抉擇、病患的痛苦與家屬的無奈。
然而唯有脫下白袍,身為病人或家屬時,醫者之心才得以真正養成。
醫病雙方站在無法跨越的知識鴻溝邊緣,醫者經常不知道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非得等到有一天,眼看著自己生病的母親狀況未明,同行的醫囑聽得模稜兩可 卻似曾相識,一回神,竟是自己每日對病人說的話;平日蹦蹦跳跳的兒子忽然間大病臨頭,僅僅是醫療同事一個揣測的可能性,聽在耳裡卻如五雷轟頂;早產的女兒 明明該插管急救,身為父親的醫者卻焦急又不捨,做不出痛苦決定;更有甚者,平日見多了生命的脆弱無常,輪到自己稍有不適就憂懼絕症纏身。
從這一刻起,為人醫者才真正體認到,知識權威的力量有多大,病者與親者的無助與恐懼有多深;從這一刻起,醫者之心才終能找到答案,學會掌握力量,做出正確的選擇。
目錄
推薦序 良醫典範/臺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 羅崇杰
作者序 人生總在選擇中前進
第一部 當醫者成為親者
真正的痛
不敢負責的該負責
同理心
同行相忌
是醫師也是父親
視親猶病?
第二部 當病者有了選擇
逢場作戲
搶救或解救
愈專業愈恐懼
是婚姻還是交易?
寵愛與溺愛
證人變被告
消費者的時代
以身作則
第三部 做好醫師,是種選擇
誰是好醫師?
外科醫師的妻子
是誤診還是誤會?
醫療外的決定
投其所好
醫者的好意?
對症下藥
後記 從醫而終
作者序 人生總在選擇中前進
第一部 當醫者成為親者
真正的痛
不敢負責的該負責
同理心
同行相忌
是醫師也是父親
視親猶病?
第二部 當病者有了選擇
逢場作戲
搶救或解救
愈專業愈恐懼
是婚姻還是交易?
寵愛與溺愛
證人變被告
消費者的時代
以身作則
第三部 做好醫師,是種選擇
誰是好醫師?
外科醫師的妻子
是誤診還是誤會?
醫療外的決定
投其所好
醫者的好意?
對症下藥
後記 從醫而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