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本是傅志遠醫師的作品,傅志遠醫師用不少篇幅探討現今醫療的困境,猜忌與懷疑成為家常便飯,讓醫師像是站在鋼索上的人兒,擺盪風中跌跌撞撞,寸步難行又脫身不 得。人體的運作很複雜,疾病又總是千變萬化,偏偏在現在的醫療環境中,治療疾病反而成為最單純的一件事,甚至常常求之而不可得。
而看了《醫生.不醫死》此書,心中很是感概,醫師的壓力好大,病人也是。這種老病死的痛,為何眾生無法體悟?何時才能真正看透放下,離苦得樂呢?
書籍參考資料: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6744
醫生,不醫死: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
內容簡介
病人之死未必與醫療疏失有關。
事實上,醫療有其極限,醫生更不是神,
許多積重難返的病人早已不是醫生能夠挽回……
繼《拚命:一個急症外科醫師的生死筆記》之後,身處夾縫中的小醫師除了道盡生命第一線所見,也回頭審視醫療體系的掙扎及醫病糾結的關係。事實上,醫療有其極限,醫生更不是神,
許多積重難返的病人早已不是醫生能夠挽回……
這是20個人性糾纏的故事,一幅急診室裡最赤裸的人性百態--醫師、病人、照護者,在生死拔河間,體現人性的光輝與體制的殘酷,從中也映照出你我每一個人面貌。
急診室裡,24小時不停上演的人性劇場,
這不只是別人的故事,也可能是明天的你我……
非親非故的外籍照護者,是唯一為過世病患掉下眼淚的人;
病床前體貼孝行的背後,竟是別有用心的計算;
人前稱兄道弟的朋友,背地裡卻希望對方的病比較嚴重……
一個看似單純、甚至冷血的決定,背後往往有其因果;
從不同角度與身分來看同一件事,解讀竟有天壤之別。
「醫師,您把我媽醫死了,可否請您到我媽靈堂前去道個歉?」
「誰叫我出院,我就告誰!不怕我找媒體投訴你趕病人出院?」
「跟隔壁床的比起來,胃癌應該比膽管癌容易治療吧!」
「失敬、失敬!請問總醫師和主任誰比較大?」
身處夾縫中的小醫師,放下手術刀,
以醫者之筆,記錄病歷表上永遠也不會寫的真實--
人性貪婪、德行光輝,醫病對峙、勾心鬥角……
而這些,都是沒有答案的生命選擇題。
作者簡介
傅志遠 Peter Fu
行醫十二年,始終以救治外傷與急重症病患為職志。歷任多家醫學中心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目前服務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並為現任台灣外傷醫學會副秘書長。
對醫學教育與臨床研究充滿熱忱,多次獲醫學生票選為優良教師,於2012年晉升教育部定外科學助理教授。
以筆名Peter Fu經營人氣部落格:「急症外傷外科的大小事」,為2011 年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最佳生活綜合類∕首獎得主,部落格文章上千篇,累積人氣 突破150 萬人次。同年年底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拚命∕一個急症外科醫師的生死筆記》,道盡外科醫師在生命第一線所見到的甘苦冷暖,獲得熱烈迴響。
超人氣部落格:急症外傷外科的大小事:www.wretch.cc/blog/drfu5564
目錄
專文推薦
握持手術刀,站在鋼索上的人 劉育志
楔子
第一部:黑風中的燭光眼淚
異鄉命
同病相嫉
誰來買單
別有用心的孝行
勞工悲歌
第二部:對峙的醫病關係頭銜式信任
醫生,不醫死
但求無愧
選擇性聽覺
仇恨社會的指控
不作為的二次傷害
轉回原點
沒有贏家的戰爭
第三部:那些醫師教我的事沒有答案的生命選擇題
仁心整型術
責任分母化
無言的抗辯
夾縫中的小醫師
拚命之後?
後記:前方縱有黑暗,我亦持火前行
握持手術刀,站在鋼索上的人 劉育志
楔子
第一部:黑風中的燭光眼淚
異鄉命
同病相嫉
誰來買單
別有用心的孝行
勞工悲歌
第二部:對峙的醫病關係頭銜式信任
醫生,不醫死
但求無愧
選擇性聽覺
仇恨社會的指控
不作為的二次傷害
轉回原點
沒有贏家的戰爭
第三部:那些醫師教我的事沒有答案的生命選擇題
仁心整型術
責任分母化
無言的抗辯
夾縫中的小醫師
拚命之後?
後記:前方縱有黑暗,我亦持火前行
序
推薦文
握持手術刀,站在鋼索上的人∕外科醫師、作家 劉育志
生命究竟價多少?又值幾斤幾兩?生命的價值應該如何衡量,一直以來都是難解的問句。這個問題明明很重大,但是書本沒有寫,老師也沒有教,我們都只能看著摸索。
有人忙於權位,有人追逐財富,有人困於宿命,有人不屈不撓,也有人冀望來世,在急診室、手術房這處時時上演生死劇本的舞台上,關於人間的虛妄是一覽無遺。傅志遠醫師身在其中體驗無數的酸甜冷暖,娓娓道來的故事,更是引人入勝。
從字裡行間,清楚感受到傅志遠醫師的熱血與投入,有外科醫師旺盛燃燒的幹勁,更還有著在挫折中昂首的勇氣。
這一回,傅志遠醫師用不少篇幅探討現今醫療的困境,猜忌與懷疑成為家常便飯,讓醫師像是站在鋼索上的人兒,擺盪風中跌跌撞撞,寸步難行又脫身不 得。人體的運作很複雜,疾病又總是千變萬化,偏偏在現在的醫療環境中,治療疾病反而成為最單純的一件事,甚至常常求之而不可得。
傅志遠醫師或從旁觀者的角度,或從當事者的角度細細解讀其中的錯綜複雜,抽絲剝繭,解出人心的難處與掙扎。人間世事從來都不簡單,每一個人都會 看到不同的面向,執著於不同的癥結,偏偏每一個人都確信自己所認知的就是真相。千千萬萬結越纏、越繞、越難解,誠如傅醫師所言,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也是沒有盡頭的戰爭。牽涉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甚至是一整個世代。當我們專注於眼前而僵持不下,猛一回首才驚覺已全盤皆輸。
醫學的存在是為了解答生命的難題,卻意外引發出更多的難題。陷在這樣的困境中,醫學早就淪為配角,生命的本質似乎又更加地模糊了。
每當感到困惑之時,我們總會期盼一個圓滿的答案,雖然我們曉得這是遙不可及的奢求,但是唯有更多的思辨與討論,才有可能一點一點的發掘,才能更接近答案一點點。
《醫生,不醫死∕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提供給我們許多思考的空間與角度,這些故事可以是茶餘飯後的話題,更能夠是重要且值得深究的課題,關於生命,關於人性,關於每一個身在凡塵的你與我。
握持手術刀,站在鋼索上的人∕外科醫師、作家 劉育志
生命究竟價多少?又值幾斤幾兩?生命的價值應該如何衡量,一直以來都是難解的問句。這個問題明明很重大,但是書本沒有寫,老師也沒有教,我們都只能看著摸索。
有人忙於權位,有人追逐財富,有人困於宿命,有人不屈不撓,也有人冀望來世,在急診室、手術房這處時時上演生死劇本的舞台上,關於人間的虛妄是一覽無遺。傅志遠醫師身在其中體驗無數的酸甜冷暖,娓娓道來的故事,更是引人入勝。
從字裡行間,清楚感受到傅志遠醫師的熱血與投入,有外科醫師旺盛燃燒的幹勁,更還有著在挫折中昂首的勇氣。
這一回,傅志遠醫師用不少篇幅探討現今醫療的困境,猜忌與懷疑成為家常便飯,讓醫師像是站在鋼索上的人兒,擺盪風中跌跌撞撞,寸步難行又脫身不 得。人體的運作很複雜,疾病又總是千變萬化,偏偏在現在的醫療環境中,治療疾病反而成為最單純的一件事,甚至常常求之而不可得。
傅志遠醫師或從旁觀者的角度,或從當事者的角度細細解讀其中的錯綜複雜,抽絲剝繭,解出人心的難處與掙扎。人間世事從來都不簡單,每一個人都會 看到不同的面向,執著於不同的癥結,偏偏每一個人都確信自己所認知的就是真相。千千萬萬結越纏、越繞、越難解,誠如傅醫師所言,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也是沒有盡頭的戰爭。牽涉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甚至是一整個世代。當我們專注於眼前而僵持不下,猛一回首才驚覺已全盤皆輸。
醫學的存在是為了解答生命的難題,卻意外引發出更多的難題。陷在這樣的困境中,醫學早就淪為配角,生命的本質似乎又更加地模糊了。
每當感到困惑之時,我們總會期盼一個圓滿的答案,雖然我們曉得這是遙不可及的奢求,但是唯有更多的思辨與討論,才有可能一點一點的發掘,才能更接近答案一點點。
《醫生,不醫死∕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提供給我們許多思考的空間與角度,這些故事可以是茶餘飯後的話題,更能夠是重要且值得深究的課題,關於生命,關於人性,關於每一個身在凡塵的你與我。
內容連載
楔子
一如往常的值班夜,救護車呼嘯而過,伴隨著外科急救室裡七嘴八舌的人聲鼎沸,映入眼簾的是一位被車輾過的老人。
傷者呈現重度昏迷、身邊沒有任何親友家屬、事故現場沒有目擊者、身上亦無任何身份証明文件。心電圖上微弱的心跳,是我們對他唯一的認識:傷患目前正處在死亡進行式,死神即將奪走他的性命。
初步的檢查顯示腹部有大量出血,身為當日值班的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我做出立即開腹止血手術的決定。雖然我沒有把握救得了他,或者說救活的機會微乎其微,但電光石火間不容我有半點遲疑,基於職責與專業,我考慮的是「該怎麼救」?而不是「該不該救」?
就 在手術前的準備時,一同值班的住院醫師連續問了我好幾個問題:「病人已經失血休克一段時間,就算把血止住了,他也可能成為終生醒不過來。」「我們救一個值 物人的意義何在?」「現在還聯絡不上老先生的家屬,開這麼危險的刀,如果最後傷重不治,會不會突然冒出某個家屬來質疑我們的處置?」「可以預期這個病人就 算不死,也得住上好一段時間,之後一定又得寫檢討報告,或是面對來自院內各方『浪費資源在無效醫療』的責難……」
醫療專業上,該不該治療,答案相當清楚。
但住院醫師提出的問題,是醫療之外的倫理、經濟、甚至是社會問題。
在這個醫病關係緊張、彼此信任感薄弱的現今社會,這些問題似乎比醫療本身更該被考慮。
當時我猶豫了一會兒,我當然害怕自己的決定,非但沒能解決問題,反而給自己找了大麻煩。但病患的生命正在流失中,我多遲疑一分,他存活的機會就又少了一分。
此時此刻,只有一件事該做,就是幫他拚命!
手術刀劃開肚皮,破裂的肝臟與好幾條破裂的血管,在病患的腹腔內肆虐著,對著外科醫師張牙舞爪、耀武揚威,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止血手術……
在專業上,無疑我取得了勝利。
但接下來的發展,就如同事在術前所擔心的,問題一一浮現。而外科醫師除了治療病患的傷勢之外,還得為了因人性所衍生的醫療外問題而疲於奔命。
人心隔肚皮,肉眼只能看見外表。
X光縱然能穿透皮膚表層,但看到的依舊只是生理構造與內部器官。
外科醫師治療的是外傷,是生理,是外表,但不是人心。
醫師只能看到心臟的跳動,血液的流竄,腦袋的鼓動,卻看不到一個人的想法、性格與價值觀。
病房裡、病床邊,每天都上演著一幕幕人性寫實戲。手術刀縱能橫切縱剖,但依舊只是表面的生理結構,還不如筆桿能直指人心來得透徹。
行 醫多年,我試著用旁觀者的角色記錄這一切,記錄著因為人性的貪婪、自私與醜陋,交織而成的人生百態;也記錄著許多小人物所綻放的人性光輝,就如黑風中的燭 光般微弱而可貴;在醫病關係呈現緊張對峙的現今,描述每個醫療糾紛與血淚控訴之外的不同面相;同為白衣人,但未必每個都是天使,勾心鬥角各懷鬼胎,不啻為 現今社會的縮影……
除了拚命,還有更多挑戰在等著我。
眼淚
與老太太非親非故的外籍看護,看著眼前這位再熟悉不過的陌生人,如今竟成了一具冰冷大體,不禁真情流露地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自己……
眼淚是人類宣洩情緒的工具,在醫院裡,每天都上演著生離與死別,我常看見家屬為了自己的至親摯友遭逢病痛而潸然淚下。有時,我不禁反問自己,若這不幸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有誰會為我流淚?而我,又會為誰流淚?
某 夜,急診室接到一位從安養中心轉來、相當虛弱的老太太,據安養中心的照護人員表示,她已經好幾天吃不下東西,眼見進食狀況越來越差,才趕緊送到醫院就診。 本以為只是單純因長期臥床而造成的腸道蠕動功能不佳,但電腦斷層的結果卻顯示腹內有一顆顆數不清的腫瘤,正是這些腫瘤造成了腸阻塞。
看來 病人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只是安養中心的人員對病情不了解,也不敢替接下來的處置做決定,只得聯繫病人的子女們到醫院。不同於一般人對自己父母生病時的激動 反應,他們僅淡淡地在電話中表示:「現在時間已晚,有什麼事明早再說……」電話掛上前又補了一句:「原則上我們不打算做太積極的治療,也放棄所有的急 救……」
這讓身為當晚值班醫師的我相當不以為然,「再打一次電話,請他們現在就到醫院來了解病情!連病情都還沒弄清楚就說要放棄,天底下 豈有如此不負責任的子女?要不要治療或是要不要急救,不是電話裡頭說說就算!」經過再次聯絡,他們才心不甘情不願答應,但仍拖了好幾個小時才慢條斯理地前 來醫院。
一如往常的值班夜,救護車呼嘯而過,伴隨著外科急救室裡七嘴八舌的人聲鼎沸,映入眼簾的是一位被車輾過的老人。
傷者呈現重度昏迷、身邊沒有任何親友家屬、事故現場沒有目擊者、身上亦無任何身份証明文件。心電圖上微弱的心跳,是我們對他唯一的認識:傷患目前正處在死亡進行式,死神即將奪走他的性命。
初步的檢查顯示腹部有大量出血,身為當日值班的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我做出立即開腹止血手術的決定。雖然我沒有把握救得了他,或者說救活的機會微乎其微,但電光石火間不容我有半點遲疑,基於職責與專業,我考慮的是「該怎麼救」?而不是「該不該救」?
就 在手術前的準備時,一同值班的住院醫師連續問了我好幾個問題:「病人已經失血休克一段時間,就算把血止住了,他也可能成為終生醒不過來。」「我們救一個值 物人的意義何在?」「現在還聯絡不上老先生的家屬,開這麼危險的刀,如果最後傷重不治,會不會突然冒出某個家屬來質疑我們的處置?」「可以預期這個病人就 算不死,也得住上好一段時間,之後一定又得寫檢討報告,或是面對來自院內各方『浪費資源在無效醫療』的責難……」
醫療專業上,該不該治療,答案相當清楚。
但住院醫師提出的問題,是醫療之外的倫理、經濟、甚至是社會問題。
在這個醫病關係緊張、彼此信任感薄弱的現今社會,這些問題似乎比醫療本身更該被考慮。
當時我猶豫了一會兒,我當然害怕自己的決定,非但沒能解決問題,反而給自己找了大麻煩。但病患的生命正在流失中,我多遲疑一分,他存活的機會就又少了一分。
此時此刻,只有一件事該做,就是幫他拚命!
手術刀劃開肚皮,破裂的肝臟與好幾條破裂的血管,在病患的腹腔內肆虐著,對著外科醫師張牙舞爪、耀武揚威,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止血手術……
在專業上,無疑我取得了勝利。
但接下來的發展,就如同事在術前所擔心的,問題一一浮現。而外科醫師除了治療病患的傷勢之外,還得為了因人性所衍生的醫療外問題而疲於奔命。
人心隔肚皮,肉眼只能看見外表。
X光縱然能穿透皮膚表層,但看到的依舊只是生理構造與內部器官。
外科醫師治療的是外傷,是生理,是外表,但不是人心。
醫師只能看到心臟的跳動,血液的流竄,腦袋的鼓動,卻看不到一個人的想法、性格與價值觀。
病房裡、病床邊,每天都上演著一幕幕人性寫實戲。手術刀縱能橫切縱剖,但依舊只是表面的生理結構,還不如筆桿能直指人心來得透徹。
行 醫多年,我試著用旁觀者的角色記錄這一切,記錄著因為人性的貪婪、自私與醜陋,交織而成的人生百態;也記錄著許多小人物所綻放的人性光輝,就如黑風中的燭 光般微弱而可貴;在醫病關係呈現緊張對峙的現今,描述每個醫療糾紛與血淚控訴之外的不同面相;同為白衣人,但未必每個都是天使,勾心鬥角各懷鬼胎,不啻為 現今社會的縮影……
除了拚命,還有更多挑戰在等著我。
眼淚
與老太太非親非故的外籍看護,看著眼前這位再熟悉不過的陌生人,如今竟成了一具冰冷大體,不禁真情流露地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自己……
眼淚是人類宣洩情緒的工具,在醫院裡,每天都上演著生離與死別,我常看見家屬為了自己的至親摯友遭逢病痛而潸然淚下。有時,我不禁反問自己,若這不幸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有誰會為我流淚?而我,又會為誰流淚?
某 夜,急診室接到一位從安養中心轉來、相當虛弱的老太太,據安養中心的照護人員表示,她已經好幾天吃不下東西,眼見進食狀況越來越差,才趕緊送到醫院就診。 本以為只是單純因長期臥床而造成的腸道蠕動功能不佳,但電腦斷層的結果卻顯示腹內有一顆顆數不清的腫瘤,正是這些腫瘤造成了腸阻塞。
看來 病人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只是安養中心的人員對病情不了解,也不敢替接下來的處置做決定,只得聯繫病人的子女們到醫院。不同於一般人對自己父母生病時的激動 反應,他們僅淡淡地在電話中表示:「現在時間已晚,有什麼事明早再說……」電話掛上前又補了一句:「原則上我們不打算做太積極的治療,也放棄所有的急 救……」
這讓身為當晚值班醫師的我相當不以為然,「再打一次電話,請他們現在就到醫院來了解病情!連病情都還沒弄清楚就說要放棄,天底下 豈有如此不負責任的子女?要不要治療或是要不要急救,不是電話裡頭說說就算!」經過再次聯絡,他們才心不甘情不願答應,但仍拖了好幾個小時才慢條斯理地前 來醫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