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誓弘天台(法華)教法,因為大悲普門

 

   昨天上完課後,就想來寫這篇日記。但因為還是很忙,所以就等到現在稍微有點空,趕緊來寫。這學期印隆還是修了不少課,星期一是淨土研究,星期二是天台及日文佛典,星期三是藏文佛典,星期五是西藏史,加上水陸法會的工作,這學期還是十分充實呀!

  每次在上英善老師的課,都覺得和老師心心相印!老師所講的也是自己心中所想的,或是心中所想的再透過老師的講授,而更肯定自己的想法。

  英善老師提到,要與法相應,就一定要實踐,所謂「如說而行」。而透過實踐,能縮短與法的距離。因為眾生長久以來的習性,背覺合塵,因此與法不相應;所以必須透過真實之實踐,方能逐漸趨近法義,背塵合覺,真正離苦得樂。

  老師還問到,「為什麼不學法華,則無法善行菩薩道?」因為若對法能夠如實了解,自然能廣行菩薩道。「知是空花,不復流轉」,能真正了解「空義」,了解緣起性空,就能出離生死輪迴,廣行菩薩道。

慈濟健康素食 實用食譜電子書


 

免費分享:慈濟健康素食  實用食譜電子書

 http://tw.tzuchi.org/html/vege2/index.html

下方工具列,有放大鏡,可供放大閱覽。

 

素食十大益處

提倡素食的人越來越多了。有人素食,是為了宗教的理由,有人則是為了健康,更有人二者兼顧,一舉兩得。其實,素食的好處極多,至少具有下列十大益處: 

(1)益壽延年。根據營養學家研究,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能長命。巴基斯坦北部的渾匝人和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都是原始的素食主義民族,平均壽命極高,令人稱羨。佛教的高僧,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教友。也因素食而享高壽,根據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加州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男性教友,比加州男性平均壽命長六年二個月;女性相比則平均壽命長三年叉七個月。 

(2)體重較輕。素食者比肉食者體重較輕。肉類比植物蛋白含有更多的脂肪。而且,肉食者若是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則其中過量的蛋白質會轉變成脂肪。 

(3)降低膽固醇含量。素食者血液中所含的膽固醇永遠比肉食者更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如果太多,則往往會造成血管阻塞,成為高血壓、心臟病等病症的主因。二次大戰期間,北歐人士被迫菇素,結果發現全國人民心臟病罹患率大為減低。他們一旦改食肉類,心臟病罹患率又提高了。 

(4)減少患癌症機會。某些研究指出,肉食與結腸癌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前述渾匝人及印地安人及其他素食的部落,尚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癌症為何物。 

(5)沒有寄生蟲之虞。條蟲及其他好幾種寄生蟲,都是經由受感染的肉類而輾轉寄生到人體上的。

(6)減少腎臟負擔。各種高等動物和人體內的廢物,經由血液帶至腎臟。肉食者所食用的肉類中,一旦含有動物血液時。更加重了腎臟的負擔。

(7)易於儲藏。植物性蛋白質通常比動物性蛋白質更易於儲存。五穀和乾燥的豆類,一旦混合使用,乃是極佳的蛋白質來源,只要稍加注意,可以長期儲存備用,極為方便。

(8)天然素食價格低廉。植物性蛋白質比肉類便宜,自己烹煮更衛生便宜。 

(9)合乎生態原理。生產一磅牛肉所需的土地,可生產十磅的植物性蛋白質。許多生態學家預言,人口爆炸將迫使全世界不得不吃素。 

(10)富於變化。素食的家庭主婦往往發現,利用植物性蛋白質,比利用一般肉類更能燒出色香味俱佳的菜餚,而製作方法也富於變化,更能引起良好的食慾。

 

 

免費分享:慈濟健康素食  實用食譜電子書

 http://tw.tzuchi.org/html/vege2/index.html

下方工具列,有放大鏡,可供放大閱覽。

 

素食十大益處

提倡素食的人越來越多了。有人素食,是為了宗教的理由,有人則是為了健康,更有人二者兼顧,一舉兩得。其實,素食的好處極多,至少具有下列十大益處: 

(1)益壽延年。根據營養學家研究,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能長命。巴基斯坦北部的渾匝人和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都是原始的素食主義民族,平均壽命極高,令人稱羨。佛教的高僧,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教友。也因素食而享高壽,根據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加州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男性教友,比加州男性平均壽命長六年二個月;女性相比則平均壽命長三年叉七個月。 

(2)體重較輕。素食者比肉食者體重較輕。肉類比植物蛋白含有更多的脂肪。而且,肉食者若是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則其中過量的蛋白質會轉變成脂肪。 

(3)降低膽固醇含量。素食者血液中所含的膽固醇永遠比肉食者更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如果太多,則往往會造成血管阻塞,成為高血壓、心臟病等病症的主因。二次大戰期間,北歐人士被迫菇素,結果發現全國人民心臟病罹患率大為減低。他們一旦改食肉類,心臟病罹患率又提高了。 

(4)減少患癌症機會。某些研究指出,肉食與結腸癌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前述渾匝人及印地安人及其他素食的部落,尚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癌症為何物。 

(5)沒有寄生蟲之虞。條蟲及其他好幾種寄生蟲,都是經由受感染的肉類而輾轉寄生到人體上的。

(6)減少腎臟負擔。各種高等動物和人體內的廢物,經由血液帶至腎臟。肉食者所食用的肉類中,一旦含有動物血液時。更加重了腎臟的負擔。

(7)易於儲藏。植物性蛋白質通常比動物性蛋白質更易於儲存。五穀和乾燥的豆類,一旦混合使用,乃是極佳的蛋白質來源,只要稍加注意,可以長期儲存備用,極為方便。

(8)天然素食價格低廉。植物性蛋白質比肉類便宜,自己烹煮更衛生便宜。 

(9)合乎生態原理。生產一磅牛肉所需的土地,可生產十磅的植物性蛋白質。許多生態學家預言,人口爆炸將迫使全世界不得不吃素。 

(10)富於變化。素食的家庭主婦往往發現,利用植物性蛋白質,比利用一般肉類更能燒出色香味俱佳的菜餚,而製作方法也富於變化,更能引起良好的食慾。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持戒原則:少欲知足



 

  在法雲格友的blog上看到此篇文章:索達吉堪布--有些福報,其實是魔王故意給你的,覺得很好,謹引用並與大家分享與討論。

  名聞利養如賊,也一直是印隆謹守的心念。在blog上特別有一欄的「以戒為師」中,就有:「持戒目標:輕重等持;持戒原則:少欲知足」。印隆所尊崇的天台智者大師,就是一位將佛法研究落實於實踐的高僧行者,其在金陵瓦官寺講經說法的八年間,上得王室百官的皈仰,下受百姓的敬愛,弘法聲望如日中天。但大師一方面認為「利養如賊,壞功德本......並喻棄名利,養道於山林之間[1],因此遣眾而隱入天台山,由此可以看出智者大師不慕名利的偉大精神。

  若貪著名聞利養,仍是對諸法實相之不了解,因此執著五蘊和合之假我,沾染緣起假合的塵境,生起三毒之心,造作生死之業,妄受輪迴之苦啊!一切都是自找的,但這又是何苦呢? 



[1] 《智者大師別傳註》,X77, no. 1535, p. 644b

-------------------------------------------------------------------------------------------------------------------------------------------------------

 有些福報,其實是魔王故意給你的 (索達吉堪布)

 
有時候,你的福報很大,也可能是魔眾加持。

智悲光尊者說:“修行人如若豐衣足食、住處舒適、施主賢善等樣樣具足,那樣正法還沒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經成就了。”

你條件不太好的話,容易知足少欲,諸多功德自然具足,但有了施主、財富、名聲之後,心就開始散亂,從此沒辦法行持佛法了。

岡波巴尊者也說:“修行人福報越來越大時,魔擾、魔難就漸興起。”

一個道場規模越大,信徒越多,魔子魔孫就會夾雜其中,製造違緣,令修行人漸為貪欲、色欲、名利所毒化。

廣欽老和尚有一次帶弟子去看剛完工的承天禪寺,有個弟子見到金碧輝煌的寺院,驚歎道:“哇!好莊嚴的佛寺啊!”

老和尚當眾開示說:“寺院越雄偉莊嚴,以後的名聞利養就越多,若是把持不住,則會嚴重傷害修行人的法身慧命,所以,沒什麼好高興的。”

可見,魔不在外面,而在我們內心。自心若隨外境而轉,即生修行不會成功,來世也必定墮入旁生、餓鬼、地獄。

在末法時代,有些順緣不一定是順緣,但很多眾生沒有發現,所以作者見到這種現象,生起極為強烈的悲心。

還有,末法時代行為不如法、見解不正的邪師也非常多,稍不注意,就會被其引入惡趣深淵。

《楞嚴經》云:“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是十種魔。”講了很多魔的種種形象,有些以出家相來毀壞佛教,有些聲稱自己有各種“功德”來毀壞佛教。

所以,現在的歧途相當多,若未以正知正念觀察,然後進行細緻取捨,恐怕有些行為不一定如法。

尤其是現在的大城市中,真正的善知識並不多,五花八門的邪魔外道卻比比皆是,我們的心很容易被吸引,進而對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甘露妙法,懷疑重重、半信半疑。

甚至出家人中也有這種現象,雖然表面上威儀莊重,但對佛法的疑惑並沒有解開。

因此,出家人一定要聞思,如果沒有聞思,對佛教的教理根本不懂;居士也一定要聞思,如果沒有聞思,用以前受到的教育、世間知識來修持佛法,這根本不現實。

麥彭仁波切也說:“假如你明明存在一些懷疑,卻在這樣的疑惑下修持佛法,最終是不會成功的。”

在末法時代,修行人經常受眾多魔眾干擾,邪知邪見非常嚴重,對佛法的正知正見不堪一擊,表面上很虔誠,實則對佛教一無所知,尤其是業因果、生死輪迴一點都不懂,對自己的五蘊和生活卻相當執著,這樣的人遍滿天下。

所以,一定要通過聞、思,來遣除對佛教的懷疑,令自己趨入正道。只要真正踏上了解脫的道路,就應該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畢竟,無數的高僧大德也是沿著這條路,最後到達了無上果位的金洲。
 
 
有時候,你的福報很大,也可能是魔眾加持。

智悲光尊者說:“修行人如若豐衣足食、住處舒適、施主賢善等樣樣具足,那樣正法還沒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經成就了。”

你條件不太好的話,容易知足少欲,諸多功德自然具足,但有了施主、財富、名聲之後,心就開始散亂,從此沒辦法行持佛法了。

岡波巴尊者也說:“修行人福報越來越大時,魔擾、魔難就漸興起。”

一個道場規模越大,信徒越多,魔子魔孫就會夾雜其中,製造違緣,令修行人漸為貪欲、色欲、名利所毒化。

廣欽老和尚有一次帶弟子去看剛完工的承天禪寺,有個弟子見到金碧輝煌的寺院,驚歎道:“哇!好莊嚴的佛寺啊!”

老和尚當眾開示說:“寺院越雄偉莊嚴,以後的名聞利養就越多,若是把持不住,則會嚴重傷害修行人的法身慧命,所以,沒什麼好高興的。”

可見,魔不在外面,而在我們內心。自心若隨外境而轉,即生修行不會成功,來世也必定墮入旁生、餓鬼、地獄。

在末法時代,有些順緣不一定是順緣,但很多眾生沒有發現,所以作者見到這種現象,生起極為強烈的悲心。

還有,末法時代行為不如法、見解不正的邪師也非常多,稍不注意,就會被其引入惡趣深淵。

《楞嚴經》云:“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是十種魔。”講了很多魔的種種形象,有些以出家相來毀壞佛教,有些聲稱自己有各種“功德”來毀壞佛教。

所以,現在的歧途相當多,若未以正知正念觀察,然後進行細緻取捨,恐怕有些行為不一定如法。

尤其是現在的大城市中,真正的善知識並不多,五花八門的邪魔外道卻比比皆是,我們的心很容易被吸引,進而對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甘露妙法,懷疑重重、半信半疑。

甚至出家人中也有這種現象,雖然表面上威儀莊重,但對佛法的疑惑並沒有解開。

因此,出家人一定要聞思,如果沒有聞思,對佛教的教理根本不懂;居士也一定要聞思,如果沒有聞思,用以前受到的教育、世間知識來修持佛法,這根本不現實。

麥彭仁波切也說:“假如你明明存在一些懷疑,卻在這樣的疑惑下修持佛法,最終是不會成功的。”

在末法時代,修行人經常受眾多魔眾干擾,邪知邪見非常嚴重,對佛法的正知正見不堪一擊,表面上很虔誠,實則對佛教一無所知,尤其是業因果、生死輪迴一點都不懂,對自己的五蘊和生活卻相當執著,這樣的人遍滿天下。

所以,一定要通過聞、思,來遣除對佛教的懷疑,令自己趨入正道。只要真正踏上了解脫的道路,就應該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畢竟,無數的高僧大德也是沿著這條路,最後到達了無上果位的金洲。
 
有時候,你的福報很大,也可能是魔眾加持。

智悲光尊者說:“修行人如若豐衣足食、住處舒適、施主賢善等樣樣具足,那樣正法還沒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經成就了。”

你條件不太好的話,容易知足少欲,諸多功德自然具足,但有了施主、財富、名聲之後,心就開始散亂,從此沒辦法行持佛法了。

岡波巴尊者也說:“修行人福報越來越大時,魔擾、魔難就漸興起。”

一個道場規模越大,信徒越多,魔子魔孫就會夾雜其中,製造違緣,令修行人漸為貪欲、色欲、名利所毒化。

廣欽老和尚有一次帶弟子去看剛完工的承天禪寺,有個弟子見到金碧輝煌的寺院,驚歎道:“哇!好莊嚴的佛寺啊!”

老和尚當眾開示說:“寺院越雄偉莊嚴,以後的名聞利養就越多,若是把持不住,則會嚴重傷害修行人的法身慧命,所以,沒什麼好高興的。”

可見,魔不在外面,而在我們內心。自心若隨外境而轉,即生修行不會成功,來世也必定墮入旁生、餓鬼、地獄。

在末法時代,有些順緣不一定是順緣,但很多眾生沒有發現,所以作者見到這種現象,生起極為強烈的悲心。

還有,末法時代行為不如法、見解不正的邪師也非常多,稍不注意,就會被其引入惡趣深淵。

《楞嚴經》云:“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是十種魔。”講了很多魔的種種形象,有些以出家相來毀壞佛教,有些聲稱自己有各種“功德”來毀壞佛教。

所以,現在的歧途相當多,若未以正知正念觀察,然後進行細緻取捨,恐怕有些行為不一定如法。

尤其是現在的大城市中,真正的善知識並不多,五花八門的邪魔外道卻比比皆是,我們的心很容易被吸引,進而對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甘露妙法,懷疑重重、半信半疑。

甚至出家人中也有這種現象,雖然表面上威儀莊重,但對佛法的疑惑並沒有解開。

因此,出家人一定要聞思,如果沒有聞思,對佛教的教理根本不懂;居士也一定要聞思,如果沒有聞思,用以前受到的教育、世間知識來修持佛法,這根本不現實。

麥彭仁波切也說:“假如你明明存在一些懷疑,卻在這樣的疑惑下修持佛法,最終是不會成功的。”

在末法時代,修行人經常受眾多魔眾干擾,邪知邪見非常嚴重,對佛法的正知正見不堪一擊,表面上很虔誠,實則對佛教一無所知,尤其是業因果、生死輪迴一點都不懂,對自己的五蘊和生活卻相當執著,這樣的人遍滿天下。

所以,一定要通過聞、思,來遣除對佛教的懷疑,令自己趨入正道。只要真正踏上了解脫的道路,就應該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畢竟,無數的高僧大德也是沿著這條路,最後到達了無上果位的金洲。
 

歡喜狗醫生可以繼續為病患服務了!

   這幾天讓大家難過遺憾的新聞(關於狗醫生機制可能要停止之事),在許多的善款湧入之下,終於宣布可以繼續了!也希望這份愛心能夠長久持續,讓狗醫生的機制可以保留並利益更多患者。

  印隆對於狗醫生的機制並不是很了解,但希望此機制能有正式的法規或醫療給付,如此才有可能行的長久吧?或者要有更完整的宣傳、非營利行銷組織等,單靠一段段的愛心捐款,真的是比較辛苦。

  之前在住院時,剛好是住在神經科的病房,看到有許多中風的病患住院就是為了做復健,但不管是醫生、復健師、病患及家屬,都是非常辛苦的。其實在做復健的病患非常需要樂觀堅強的意志力,才能幫助復健的療效。相信狗醫生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方式。之前聽過格友弟弟爸及弟弟媽談過弟弟在「出診」的情況,都讓印隆非常感動!而弟弟其實是一位受過傷的狗狗,他也只剩下三條腿,但也堅強的走過來,並完成訓練與考核而成為正式的狗醫生!這裡有一篇弟弟~昨天今天明天http://tw.myblog.yahoo.com/jw!d6QKxASbHxpZpKNs8UkH/article?mid=822),謹跟大家分享!


圖:可愛乖巧聰明善良的弟弟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這三天要去嘉義

 

  明天(9/25)是全國佛學論文發表會,印隆也有一篇文章要發表。因為今年是在嘉義香光尼寺舉辦,所以學院規劃了三天二夜的參學行程。今天中午即出發,後天晚上才會回到山上。等回山後,再與大家分享心得。

  另外,結緣品也請等印隆回來後再處理唷,感恩~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結緣:楞嚴咒福祿(葫蘆)飾物(已結緣圓滿)

  格友再次發心一批楞嚴咒福祿(葫蘆)飾物與大眾結緣,小巧莊嚴,並散發一股淡淡的檀香。很感謝發心格友的護持佛法,也歡喜者發願要精勤修行。願以此功德,回向大眾福慧增長,平安吉祥,善願圓滿,共成佛道!

  《楞嚴經》卷七中,佛說:「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懺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或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無生忍」

念珠(或其他配戴的法寶)斷了?

   有格友問到,所戴之念珠(或其他配戴的法寶)斷了,是否有什麼意思?

  其實,一切物品本來就有成住壞空之相,這是非常正常的(沒有無常才不正常)。所以如果所戴之念珠(或其他配戴的法寶)斷了,如果還能修補,就重新串起再配戴即可;若以毀損無法使用,就將之做妥善的處理回收。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前世的業力和今生的疾病


  格友分享的文章,覺得不錯而謹引用,並與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四聖諦中的苦諦是說明病苦的實況,集諦是說明導致病苦的內因外緣,這兩者佛陀稱之為生老病死的痛苦輪迴;至於滅諦及道諦,則是在說明病苦消滅的狀態與病苦消滅的方法。佛教常以醫來喻教,根本宗旨在解決眾生的諸苦,全部佛教的教理行果,都可以看作是廣義的醫學,為醫治眾生之病而設,能昇華一般世間醫學的不足。從佛教的教理當中,可以知道疾病源自於業(指身、口、意的行為造作),而業則實起源於心,心的無明煩惱不僅是導致病苦之因,更是生老病死等眾苦之根源所在。佛教認為心理上的煩惱及所造所起的惡業,能令身體中的脈道纏縛阻礙,使氣受阻不通,為導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身體失調會影響心理的情緒,而心理的情緒好壞也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乃至於環境的變化也會影響身體的情況與心理狀態;若身心清淨常修福為善,則身體也會隨之健康,或是不受病痛困擾。
 
  目前印隆正在進行的畢業論文,即是希望以正信的佛法,來幫助眾生解決病苦。或許也是自己的因緣與發願,印隆親身體驗到何為業相以及滅罪之相,剛好自己也罹患重病,正好以此作為示範,願我能解行並重,透過深入經藏之研究,以及真切的實踐,為眾生開展離苦得樂之路。
----------------------------------------------------------------------------------------------------------------------------------------------------

前世的業力和今生的疾病

分類:淺談分享
2010/09/20 23:50
子君

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新藥和新的治療技術層出不窮,可是人照樣生病,生的病也越來越怪。生了病就得去看醫生,吃藥、打針、動手術成了天經地義的事。現代醫學認為,每一種疾病都應該能找到相應的致病原。在這種理論的支持下,人們發明了抗生素來治療細菌性疾病,發明了抗病毒藥、疫苗來對付病毒性疾病……可一旦遇到耐藥的細菌、病毒時,又得重新尋找新藥。碰到疑難雜症,就束手無策了。在這種情況下,患了這些疑難雜症,甚至“不治之症”的病人不得不轉向其它的治療方法,象中醫、針灸、氣功等等。而這些治療方法往往能手到病除。為什麼現代醫學手段治不了的疾病,卻能被這些傳統的治療方法治癒呢?到底是什麼導致人生病呢?

修行界認為,人生病是由生生世世積累的業力所致。也就是說,人不只是活一世,要活許多世,每一世做的壞事所產生的業力會累積起來,壞事做得越多,這病就越難治。說前世業力與今世的疾病有因果關係,對今天大多數人來說,可能覺得是天方夜譚,難以置信。其實,在當今的世界上還真的有用此理論治病的,甚至許多治學嚴謹的科學家們對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證實。“往世療法”(past lives therapy) 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在西方,往世療法已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注意。在吉娜.瑟敏納拉(Gina Cerminara)博士的《生命多世》(Many Mansions)一書中,記載了愛德加.凱西(Edgar Cayce)通過對患者前世的“解讀”進行診治的案例。

愛德加.凱西是美國近代最著名的預言家,他又是在催眠狀態下,於數千裏之外能給病人進行診斷治療的“特異功能者(psychic)”。

在愛德加.凱西曾經治癒的眾多病人中,有這樣一個病例:

這是一個11歲的男孩,自兩歲起每日尿床不止。自他3歲起,父母就帶他去看精神病醫生,經過一年的治療,還是無效。父母為他千方百計尋醫訪藥,一直到他10歲,依然尿床不止。

在孩子11歲時,父母決定請愛德加.凱西進行治療。凱西在對小男孩的前世解讀後,得知在16-17世紀時小男孩是英國一個教會的一名主教,在審訊中,酷愛對犯人實施浸刑椅刑法,即將犯人綑綁在池邊蹺板的外端,然後時起時落地將人快速浸入冷水池中。

這個解讀發現他前世所造的罪孽在今生的腎臟上打上了印記,在今生他必須對此罪孽進行承受和償還。

找到這一業力產生的根源後,治癒有了希望。在他晚上入睡時,母親坐在床邊,開始多次重複這樣一段話:“你是仁義善良的,你願意讓大家都快樂,你對接觸到的每一個人都願意去幫助他。……”當天晚上,男孩九年來第一次沒尿床。他母親連續幾個月對他進行這種暗示,最後他完全治癒了。這孩子從此煥然一新,討人喜歡,熱心公益事業,對別人非常寬容。

可見前世所幹下的壞事,不會隨著肉體的消逝也灰飛煙滅。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前世業力能導致今生的疾病和痛苦。看來,中國人代代相傳的“善惡有報”,講的是生命真正的因果。


參考文獻

1. Gina Cerminara, Many Mansions: The Edgar Cayce Story on Reincarnation,Signet, July 1999
2.《輪迴轉世的研究 -- 生命永存的證據》--- 生命輪迴案例故事選。
3. 朱子駿,西方輪迴研究書籍介紹(八):《生命多世》。

子君

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新藥和新的治療技術層出不窮,可是人照樣生病,生的病也越來越怪。生了病就得去看醫生,吃藥、打針、動手術成了天經地義的事。現代醫學認為,每一種疾病都應該能找到相應的致病原。在這種理論的支持下,人們發明了抗生素來治療細菌性疾病,發明了抗病毒藥、疫苗來對付病毒性疾病……可一旦遇到耐藥的細菌、病毒時,又得重新尋找新藥。碰到疑難雜症,就束手無策了。在這種情況下,患了這些疑難雜症,甚至“不治之症”的病人不得不轉向其它的治療方法,象中醫、針灸、氣功等等。而這些治療方法往往能手到病除。為什麼現代醫學手段治不了的疾病,卻能被這些傳統的治療方法治癒呢?到底是什麼導致人生病呢?

修行界認為,人生病是由生生世世積累的業力所致。也就是說,人不只是活一世,要活許多世,每一世做的壞事所產生的業力會累積起來,壞事做得越多,這病就越難治。說前世業力與今世的疾病有因果關係,對今天大多數人來說,可能覺得是天方夜譚,難以置信。其實,在當今的世界上還真的有用此理論治病的,甚至許多治學嚴謹的科學家們對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證實。“往世療法”(past lives therapy) 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在西方,往世療法已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注意。在吉娜.瑟敏納拉(Gina Cerminara)博士的《生命多世》(Many Mansions)一書中,記載了愛德加.凱西(Edgar Cayce)通過對患者前世的“解讀”進行診治的案例。

愛德加.凱西是美國近代最著名的預言家,他又是在催眠狀態下,於數千裏之外能給病人進行診斷治療的“特異功能者(psychic)”。

在愛德加.凱西曾經治癒的眾多病人中,有這樣一個病例:

這是一個11歲的男孩,自兩歲起每日尿床不止。自他3歲起,父母就帶他去看精神病醫生,經過一年的治療,還是無效。父母為他千方百計尋醫訪藥,一直到他10歲,依然尿床不止。

在孩子11歲時,父母決定請愛德加.凱西進行治療。凱西在對小男孩的前世解讀後,得知在16-17世紀時小男孩是英國一個教會的一名主教,在審訊中,酷愛對犯人實施浸刑椅刑法,即將犯人綑綁在池邊蹺板的外端,然後時起時落地將人快速浸入冷水池中。

這個解讀發現他前世所造的罪孽在今生的腎臟上打上了印記,在今生他必須對此罪孽進行承受和償還。

找到這一業力產生的根源後,治癒有了希望。在他晚上入睡時,母親坐在床邊,開始多次重複這樣一段話:“你是仁義善良的,你願意讓大家都快樂,你對接觸到的每一個人都願意去幫助他。……”當天晚上,男孩九年來第一次沒尿床。他母親連續幾個月對他進行這種暗示,最後他完全治癒了。這孩子從此煥然一新,討人喜歡,熱心公益事業,對別人非常寬容。

可見前世所幹下的壞事,不會隨著肉體的消逝也灰飛煙滅。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前世業力能導致今生的疾病和痛苦。看來,中國人代代相傳的“善惡有報”,講的是生命真正的因果。


參考文獻

1. Gina Cerminara, Many Mansions: The Edgar Cayce Story on Reincarnation,Signet, July 1999
2.《輪迴轉世的研究 -- 生命永存的證據》--- 生命輪迴案例故事選。
3. 朱子駿,西方輪迴研究書籍介紹(八):《生命多世》。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願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能離苦得安樂!


  今天是此世的母親之忌日,平常以誦持《法華經》為定課,今日則是誦持《地藏經》一部迴向給親愛的母親。而依照印隆每日迴向的習慣,還是依序迴向給一切眾生、生生世世的父母、Blog上一切待迴向者、所有格友及諸眷屬、歷劫冤親,還有印隆自己的誓願。

  母親往生五年,想起仍舊會流淚;父親往生二十多年,印隆一樣的思念。之前寫過幾篇文章(食憶、食願 何處是故鄉爸爸的白玉米 ),也是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不論多少年後還是難以忘懷父母,難怪佛陀說眾生生生世世因輪迴而妄受的白骨,堆得像須彌山般地高;流的眼淚,向大海般的多啊!

  要真正能體會到,「一切眾生皆曾是我父母」,實在是不容易的事,因為境界來時,我們第一個通常都是先想到自己。因此在陰陽兩隔後,從此歧路各別,難以再相認。

  若真的有清淨之愛,就會體會到一切眾生之恩!每一位眾生在無始劫生死輪迴之中,都曾經對我們有大恩,只是,我們忘了。地藏菩薩之所以發此弘願:「眾生渡盡,方證菩提」,相信祂是真正感受到眾生的大恩,因此願先成就一切眾生,這也是真正的大孝!

  願我也能像地藏菩薩一樣,真正的感恩眾生、報答眾生。願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能離苦得安樂!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結緣:金剛結手環(已結緣圓滿)


  感恩格友玉琳菩薩再度與大家結緣金剛結手環,要與大眾共結法緣;印隆已將之先供過佛,祈願佛菩薩的威德力慈悲加持。

感恩所有的善知識

  不用再隱藏病情之後,感覺舒坦許多,除了不負真正關心妳的人之外,也更能體會到真誠的重要。

  在之前發表了這兩篇文章:百感交集20100908_衛教與第一次打針 ,感恩許多格友的關懷,連無量光佛寺的住持 融一師父都親自打電話給印隆,要印隆回寺休養,堅聖師父也說要好好幫印隆調一調。師父說,我要妳來寺裡不是要妳來做事,而是出家人本來就應該互相照顧,將來才有資糧為佛教、為眾生發心。堅聖師父也擔心印隆就醫要花錢,告訴印隆若有需要,隨時可以找他幫忙。

  法鼓山的師長及同學們也都每天照顧印隆的飲食或者是相關需要,還有格友們的鼓勵與關心,印隆真的很感恩大家,不好意思讓大家擔心了!目前真的已經進步很多,相信不久之後就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印隆也會注意自己的狀況,不會再過度使用了。

 

  同學還特地到祈願觀音殿,為印隆祈福並請回大悲水給印隆服用,讓印隆感動到不知道怎麼說才好......。還有一位學長自印隆出院後,每天榨一瓶檸檬水及準備一盒水果幫印隆排毒.......,還有太多太多的照顧,這個佛教的大家庭實在太溫馨了,感恩所有的同參道友善知識們!

  昨天剛好收到堅聖師父寄來的照片,是今年七月閉關前,於無量光佛寺拍攝的。比對下圖幾年前拍的大頭照,真的胖了許多,而且看起來也有些年紀了,歲月也是很「真誠」的呀!

  雖然是因為服用類固醇而讓整個臉圓起來,不過同學安慰說,圓圓的看起來比較「慈祥」,也謝謝同學這種另類的安慰法啦~

   無量光佛寺十分莊嚴,師父們慈悲有法,如果今年寒假有空,印隆想去寺裡朝山。以身行禮拜、口誦佛號、意誠懺悔的三業清淨修持,在朝山當中反省自己與懺悔業障,願一切眾生都能業障消除,福慧增長,勤修一切善法,發菩提心。希望所願成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朝山哦~

 

 

依止男性上師之女弟子的基本防護


  看到格友分享的這篇文章,覺得不錯,謹引用與大家分享。
  以前,印隆有寫過一篇:20071209_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其中有提到印隆堅持要謹遵佛制,女眾還是要跟隨女眾修行。因為為了梵行清淨」,畢竟我們都是未出三界的凡夫,相處一久,還真的容易「日久生情」,尤其是從崇拜而引生愛慕,或是從被崇拜而引生愛憐,都是增長生死的可怕惡緣!為使梵行清淨,最佳的方式還是女眾還是要跟隨女眾修行。而目前出家女眾於出家後,能再進修或於僧團內發揮影響力的畢竟還是少數,所以讓許多女眾還是容易跟隨男眾學習。這一點,真的是出家女眾當自強!因此,深入經藏並實踐修持,讓女眾修持者有學習依歸之處。
  另外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同性的相處,也應去除染著貪愛心、眷屬心,貪欲愛染都是流轉於三界六道生死之因。既然學佛修行,就要發出離心、菩提心!一切的愛染都是來自於對於「我」的無明執著,再怎麼愛,其實是為了自己的欲念,這只會相偕入火坑,如何出離三界火宅之苦呢?謹與大眾共勉之!
-------------------------------------------------------------------------------------------------------------------------------------------------------

依止男性上師之女弟子的基本防護(值的大眾一看傳承下去)

分類:佛學常識
2010/09/18 11:27
**此篇不管男眾女眾都值得我們看了再看檢討自己是不是有如此舉動.舉止端莊.言行正直.心持正念.那不管到哪裡都會受到歡迎受到敬重.不是嗎.上師及是我們法脈的老師.有一位好的上師是我們的福報我們要惜福.所以我們不得不慎選上師.一切依法不依人.**
轉:依止男性上師之女弟子的基本防護看到留言以后,覺得有必要寫寫這個問題。其實女弟子依止女上師是最合適的。但很可惜的是這個時代女上師寥若晨星,就算有零星的幾個,也輪不到一般女弟子依止。有經驗的老居士可能不太會出問題。年輕女居士,剛接觸佛教,不太懂規矩的,在初接觸中青年男上師的過程中,要怎樣保護師父和自己呢?有很多西藏的年輕法師、仁波切去臺灣,最后紛紛還俗,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女弟子的主動追求。一直呆在寺院里,沒見過這陣勢的,其實也難怪要心動。如果真的愛佛教,就應該愛師父。愛師父,不是要愛到搶回家去,而是應該自覺主動地規避錯誤。一個人出家不容易,修行不容易,把他引誘回世俗中去,那實在是真的很糟。何況和尚還俗能做什么?我經常說的,還俗賣燒餅?!其實一個和尚,他的主要魅力,說穿了就是那個法衣。脫掉法衣,他甚至比不上一個普通人,因為他既不懂賺錢,也沒有社會生存能力。他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弘法利生,你去把他這個價值給破壞掉了,難道就是把他放在家里為你一個人念經?這有意思嗎?
當然,作為比丘,自己守住防線是第一要務。自己守得好,那誰也不能怎樣。但作為女性弟子,尤其年輕——再加一條——貌美的,若有機會頻繁地和年輕男上師接觸,要怎樣去做,也是很重要的事。有時候有的師父靦腆,不好意思直接呵斥,弄到最后就嗚呼哀哉了也。
第一件事,我親眼所見:管好你的手。有的女孩子,不懂比丘是不能觸碰女人的,講笑起來,一高興就把手搭到人家身上去了。如果是個普通男生,那其實很正常,也不能怪女孩子,現在男女交往早就沒那么封建了。但比丘,他們是男性中的另類,你的手,不可以往他們身上放。我見到的這位師父,當即就比較客氣地向這位女生指出來了:請你以后不要這樣做,我是和尚。這就絕對正確。但如果一開始不好意思講,這天長日久搭來搭去,不出事可能嗎?所以第一件,就是管好自己的手。有事招呼異性師父,也不要去扯袖子。很難看的。
第二件事,不可以單獨去見男上師。一般來說,比丘師父在接待女眾的時候是會講明的:不要單獨來見我。如果人家沒有講,那也應該自覺。最好是帶男性同去。實在不行,帶女性同去也可以。
第三,如果實在沒有同伴,而又很有必要去見師父,那麼,記得把門打開,不要關門。來往的眾人都看得見你們,青天白日,不會有什麼流言緋語。如果情況特殊,不合適開門,怎麼辦?開窗。把窗都打開,窗簾不要拉。總之,不能創造那種隱秘的單獨相處的環境。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打電話是最合適的,能不見就不見。
第四,哪怕是擁擠的環境,也不要跟師父坐太近。半尺的距離無論如何總歸是要的。
第五,電話不要亂打,尤其不合適的是向比丘師父傾訴感情問題。這種事情還偏就屢屢發生。出家人既不能勸和,又不能勸離,這其中的尷尬其實真的只有出家人自己知道。感情不如意,找和尚,實在是不合理的。且這容易產生移情作用,到時候極難收拾。我是比丘尼,哪怕遇到女眾來跟我講夫妻不和之類,我也會明言:出家人不管這個,對不起。
第六,和尚就是和尚,長得再帥,再平易近人,也還是和尚。管好你自己說話的方式,不要言語不莊重。不要跟和尚撒嬌,跟和尚撒嬌真的很詭異。
哪怕你撞到的師父背地裡真的是個不守規矩的不良比丘,你能把這些都做到,也不會出任何事。如果自己做不到,而這個師父還偏就不教,那,倒霉起來只好責任自負。你可以很開朗,可以說笑,可以用不著壓抑你的性格,不必把自己搞得跟戴著假面具一樣刻板,但,上述起碼的事情一定要做好。這樣做並不會妨礙你依止師父學習佛法。相反,不這樣做,則很有可能毀掉你原本挺好的學法前景。因為一個持戒、正直的師父,不可能喜歡一個女弟子跟自己動手動腳,言語輕佻,更不願意在大庭廣眾下破壞佛教的影響。如果這個弟子總是那樣,那麼疏遠她是唯一的辦法。

記住:
1,男性出家人約你單獨到房間談談,哪怕理由再好,回答他:不!如果他伸手拉你的手,除非你正掉在河里,否則,不。如果他對你表演情聖那套,或者開低級下流的玩笑,你能跑多遠就趕緊跑多遠。這好像都是很白癡不用教的,可偏就有人栽在這些上。普通男人這樣做,不一定是壞人;一個出家人做這種事,他絕不可能是好人。
2,引誘比丘破戒的女人,是沒有資格受佛教居士戒乃至出家戒的。這是一種極重罪。不是佛不慈悲,是你自己毀了自己。慎之!


**此篇不管男眾女眾都值得我們看了再看檢討自己是不是有如此舉動.舉止端莊.言行正直.心持正念.那不管到哪裡都會受到歡迎受到敬重.不是嗎.上師及是我們法脈的老師.有一位好的上師是我們的福報我們要惜福.所以我們不得不慎選上師.一切依法不依人.**
轉:依止男性上師之女弟子的基本防護看到留言以后,覺得有必要寫寫這個問題。其實女弟子依止女上師是最合適的。但很可惜的是這個時代女上師寥若晨星,就算有零星的幾個,也輪不到一般女弟子依止。有經驗的老居士可能不太會出問題。年輕女居士,剛接觸佛教,不太懂規矩的,在初接觸中青年男上師的過程中,要怎樣保護師父和自己呢?有很多西藏的年輕法師、仁波切去臺灣,最后紛紛還俗,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女弟子的主動追求。一直呆在寺院里,沒見過這陣勢的,其實也難怪要心動。如果真的愛佛教,就應該愛師父。愛師父,不是要愛到搶回家去,而是應該自覺主動地規避錯誤。一個人出家不容易,修行不容易,把他引誘回世俗中去,那實在是真的很糟。何況和尚還俗能做什么?我經常說的,還俗賣燒餅?!其實一個和尚,他的主要魅力,說穿了就是那個法衣。脫掉法衣,他甚至比不上一個普通人,因為他既不懂賺錢,也沒有社會生存能力。他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弘法利生,你去把他這個價值給破壞掉了,難道就是把他放在家里為你一個人念經?這有意思嗎?
當然,作為比丘,自己守住防線是第一要務。自己守得好,那誰也不能怎樣。但作為女性弟子,尤其年輕——再加一條——貌美的,若有機會頻繁地和年輕男上師接觸,要怎樣去做,也是很重要的事。有時候有的師父靦腆,不好意思直接呵斥,弄到最后就嗚呼哀哉了也。
第一件事,我親眼所見:管好你的手。有的女孩子,不懂比丘是不能觸碰女人的,講笑起來,一高興就把手搭到人家身上去了。如果是個普通男生,那其實很正常,也不能怪女孩子,現在男女交往早就沒那么封建了。但比丘,他們是男性中的另類,你的手,不可以往他們身上放。我見到的這位師父,當即就比較客氣地向這位女生指出來了:請你以后不要這樣做,我是和尚。這就絕對正確。但如果一開始不好意思講,這天長日久搭來搭去,不出事可能嗎?所以第一件,就是管好自己的手。有事招呼異性師父,也不要去扯袖子。很難看的。
第二件事,不可以單獨去見男上師。一般來說,比丘師父在接待女眾的時候是會講明的:不要單獨來見我。如果人家沒有講,那也應該自覺。最好是帶男性同去。實在不行,帶女性同去也可以。
第三,如果實在沒有同伴,而又很有必要去見師父,那麼,記得把門打開,不要關門。來往的眾人都看得見你們,青天白日,不會有什麼流言緋語。如果情況特殊,不合適開門,怎麼辦?開窗。把窗都打開,窗簾不要拉。總之,不能創造那種隱秘的單獨相處的環境。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打電話是最合適的,能不見就不見。
第四,哪怕是擁擠的環境,也不要跟師父坐太近。半尺的距離無論如何總歸是要的。
第五,電話不要亂打,尤其不合適的是向比丘師父傾訴感情問題。這種事情還偏就屢屢發生。出家人既不能勸和,又不能勸離,這其中的尷尬其實真的只有出家人自己知道。感情不如意,找和尚,實在是不合理的。且這容易產生移情作用,到時候極難收拾。我是比丘尼,哪怕遇到女眾來跟我講夫妻不和之類,我也會明言:出家人不管這個,對不起。
第六,和尚就是和尚,長得再帥,再平易近人,也還是和尚。管好你自己說話的方式,不要言語不莊重。不要跟和尚撒嬌,跟和尚撒嬌真的很詭異。
哪怕你撞到的師父背地裡真的是個不守規矩的不良比丘,你能把這些都做到,也不會出任何事。如果自己做不到,而這個師父還偏就不教,那,倒霉起來只好責任自負。你可以很開朗,可以說笑,可以用不著壓抑你的性格,不必把自己搞得跟戴著假面具一樣刻板,但,上述起碼的事情一定要做好。這樣做並不會妨礙你依止師父學習佛法。相反,不這樣做,則很有可能毀掉你原本挺好的學法前景。因為一個持戒、正直的師父,不可能喜歡一個女弟子跟自己動手動腳,言語輕佻,更不願意在大庭廣眾下破壞佛教的影響。如果這個弟子總是那樣,那麼疏遠她是唯一的辦法。

記住:
1,男性出家人約你單獨到房間談談,哪怕理由再好,回答他:不!如果他伸手拉你的手,除非你正掉在河里,否則,不。如果他對你表演情聖那套,或者開低級下流的玩笑,你能跑多遠就趕緊跑多遠。這好像都是很白癡不用教的,可偏就有人栽在這些上。普通男人這樣做,不一定是壞人;一個出家人做這種事,他絕不可能是好人。
2,引誘比丘破戒的女人,是沒有資格受佛教居士戒乃至出家戒的。這是一種極重罪。不是佛不慈悲,是你自己毀了自己。慎之!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慈經的開示



 

善於行善並希望內心安詳的人應當培養這些特質。
「善於行善」意為善知如何對事物做出合宜的回應;「內心安詳」是指寂靜安詳的涅槃境界。希望到達涅槃的人,應當照著以下所教導的去做。

〔個性的培養〕

他必須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順、溫和,以及謙虛。
◎有能力
比丘必須有能力為解脫生死的輪迴而奮鬥,他必須有不斷精進於禪修的準備。

◎完全地正直
在巴利語詞中「ujU 」這個字是直的意思。一位比丘必須正直,完全地,沒有任何迂迴的正直。也就是必須坦誠,不僅是一般所認為的坦誠,而且是完完全全地坦誠。

◎善順
「 suvaco」在巴利語詞中是容易溝通的意思。容易溝通表示一個人願意接受勸告及他人的批評。當被批評時,他不會生氣;被告誡時,也不會因此而瞋怒。同樣的字出現在另一部經──《祝福經》(The Blessing Sutta)。在這裡「 suvaco」被解釋為服從。《慈經》中 ,所謂的「善順」是指一個人必須有接受他人勸告而不生氣的心理準備。因此,比丘必須具足接受別人的勸告與批評而不發怒的特質。

◎溫和
比丘必須溫和──在行為、語言及意念上保持溫和。有時,你可能會看到一些不溫和的行者,但溫和對比丘來說卻是一個好的特質。比丘們修習慈、悲、喜、捨,所以應該保持溫和 ──做事時溫和,行走、講話時溫和,意念也時時保持溫和。

◎謙虛
比丘必須謙虛而不自滿,也不應自傲。人們,尤其是尚未證得阿羅漢的人,總是容易自傲。他們會對自己的出生、學歷、知識、辦事能力,及成就等感到自傲。這種慢心即使到了第三果──阿那含果,還是會生起,雖然並不是太嚴重。比丘應該試著減少並去除這種自滿的心,而保持謙虛。當一個人自傲時,別人不容易親近他,他也無法很善巧地指導他人,因此無法成為好的領導者或好老師。比丘必須謙虛,當他修行愈前進時,他將變得愈加謙虛。

佛世時,佛陀最優秀的弟子是舍利弗尊者,他雖然是佛陀的大弟子,也是次於佛陀的大尊者,但是他非常謙虛。有一次,他的下裙穿得不是很整齊 ,衣角垂了下來,一位在當天剛剃度的七歲沙彌,指著下垂的衣角,並告訴尊者它沒被穿好。舍利弗看了一下他的衣服,便將下裙調整好,然後對著七歲的沙彌合掌說:「老師,現在可以了嗎?」舍利弗是如此地謙虛,這也是很多比丘喜歡他的原因。比丘應該像舍利弗尊者一樣地謙虛。

〔生活行為〕

能夠知足並且容易被護持、生活少務、簡單。善護諸根,謹慎、不輕率,亦不貪戀眷屬。

◎知足
知足是指對於所擁有的一切感到滿足,因為接受在家人的護持,比丘不應該這個也要、那個也要,應該要知足,對所擁有的一切感到滿足。假若比丘需要很多東西時,就會向在家人要求:「我要這些衣服,我要一個新缽。」這將給在家人帶來困擾。知足是很好的特質,出家與在家的行者都應該培養。當能夠知足時,你就會擁有快樂。佛陀說:「知足是最好的財產,知足是最大的財富。」

知足的人是富有的,因為他們不再需要任何東西。經上說「知足」就像用皮革包裹住你的腳,當踩在地面上,雖然無法將皮革鋪滿整片大地,卻可以包裹你的足下,只要腳被皮革裹住,也就如同整片大地被皮革鋪滿了。對所擁有的感到知足時,你也就擁有了一切,因為你將不再需要任何東西。知足是比丘必須具備的良好特質

◎容易被護持
「容易被護持」是不對自己的所得做太多反應。當有人帶東西來,不應該說:「我不要這件,我要那件。」這種人就是難以護持。「知足」與「易被護持」,是比丘必須具備的特質。比丘必須對已擁有及他人所給予的感到知足。當具足了這二種特質,將能真正地住於喜悅之中。

◎少務
比丘不應該太忙,不應該周旋於過多事務之中;也不應忙碌於世間的事,在那些無益於精神提升的事中團團轉。比丘必須少事少務,如果必須要做些什麼,也必須是修習佛陀的教法及研究法義,其他的責任及事務,都應是次要而不是非做不可的。比丘的生活必須少務。

◎生活簡單
簡單的生活型態就是保持生活的輕簡。比丘應只擁有少數物品而不是太多,因為比丘過著出家的生活,雖然可能是住在寺院之中,也要能很容易地安排自己,隨時都可以到想去的地方,而沒有太多的背負。

比丘應過著簡單的生活,只需要八件必需品,當有了這八件物品,就足夠讓他們過生活。佛世時,這八件必需品是被允許擁有的,若有其他特殊情況,比丘也能擁有十或十二件,那就是數量不多的缽、袈裟、杖、涼鞋。比丘所擁有的就僅僅是這些東西,他們過著極為簡單的生活。

當比丘擁有的不多,就能自由地遊行各處,不管想往那裡去,都不必擔心背負太多東西。在今日,如果比丘還可以過著簡單的生活,這不是非常美好嗎?現代的比丘都擁有太多東西,就像我,如果要遷移到其他地方,可能必須要租一台卡車或類似卡車大小的交通工具才能載得完。

經典上說,比丘必須像隻飛鳥,鳥兒的翅膀就是牠唯一的所有,牠們只帶著翅膀遠行,比丘就必須像鳥兒一般。我們是學習中的比丘,應該學著過簡單或輕便的生活,能輕便地到任何地方去,不需太多的財物。

有一則關於少欲及多欲比丘的故事。在錫蘭的Anuradhapura古城,有一位名望很高,為眾人所知的比丘。一天,有一位比丘朋友來探望他,他這位朋友喜歡擁有許多東西。這位遠來的客比丘認為常住比丘這麼有名,在該天早上,一定會有很多人到寺院,供養食物及東西,於是期待著能收到許多好東西,可是那天早上卻沒有人來。常住比丘便告訴來訪的朋友要一起出外托缽,外出托缽回來後,客比丘心想:早上沒有人來,中午就一定會有人帶食物來。但到了中午,還是沒有人來。就這樣地,常住比丘是一直過著很簡單,並沒有太多積蓄的生活。

有一天,二人一起外出托缽,客比丘告訴常住比丘,離城不遠處,有個非常好的地方,客比丘建議可以一起到那兒去。常住比丘便說:「好哇,那我們就一起去吧!」客比丘回答說:「請等一等,我還有一些東西留在寺院,我的杖、我的缽、我的袈裟,我的所有,我必須要回去拿。」常住比丘聽了後說:「怎麼你會有這麼多的東西?」客比丘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馬上換了個口氣,跟常住比丘說:「其實我不需要再去其他地方,任何地方對我來說都是好地方,任何地方都是適合的,在Anuradhapura城裡,還有一座塔,那裡供奉佛陀的舍利子,我留在這,可以好好地用功,所以我不需要再去其他地方了。」就這樣,客比丘留下了不解的常住比丘,獨自地往回走。這就是兩種不同生活態度的比丘。

◎守護根門
守護根門 ──守護眼、耳等六根,這也是一項好特質。守護眼根是指比丘必須照顧自己的眼根而不染上惡法,不管什麼時候,看到所緣時,必須訓練自己不染上惡法,這就是比丘不東看西看的原因,不應該看這看那的,像好動的猴子一般,目光應該盡量朝下。在言語或其他根門的守護上也是一樣,比丘必須能控制自己。因此,你看不到與一群人玩笑嬉戲的比丘。

曾經有一次,我聽類似學習會話的錄音帶,卡帶中的演說者建議聽眾,當對著他人說話時,必須看著這個人的面孔。同時,他也鼓勵握手。聽到這裡時,我心中就想:「噢!那不適合我。」當比丘講話時,不要望著對方,必須目光朝下。比丘也從不與人握手,尤其是婦女。比丘應該守護六根,他必須守護眼睛,守護他的耳朵、鼻子,總之,六根都必須守護。

◎謹慎、不輕率
謹慎是聰明、有智慧的真實展現。除此之外,比丘也應該不輕率,不在行為、言語,以及意念上輕率。比丘不應莽莽撞撞,也不應該自負。

◎不貪戀眷屬
比丘不應對在家人有所執著,這樣的特質是值得被鼓勵及讚歎的。比丘不應該說:「這是我的護持者,他就像我的兄弟,而她就像我的姐妹。」佛陀說:「出家人必須如月亮一般,每天都是新的。」每天的月亮不正都是新的樣貌嗎?今天的月亮是一個形狀,明天的月亮又是另一個形狀,所以每天的月亮都是新的。相同的,比丘每一次與護持者的接觸也要是新的,不要記下他們的名字與地址,也不應該染著攀緣。現代人也許不會同意這一點,但是經典上曾指出比丘不應該分享在家人的快樂與悲傷。在巴利文裡有一句「Sahasoka,Sahanandi」,意思是快樂與悲傷的感受在一起。比丘是遠離在家的快樂與悲傷的人,他過著出家的生活,所以不應受在家人起起伏伏的心情所影響,應該遠離,不應執著攀緣。

〔不犯錯〕
他應當不輕犯任何極微小的過失,避免也許受到智者的譴責。

比丘不應該輕犯極小的錯誤,以免被他人及智者所譴責。如果所做的這一件事將帶來責難,就應該避免。這是比丘為了修習慈心觀所必須培養的特質。

講到這裡,比丘應該具備的特質共有幾個呢?他必須有能力、正直、完全正直、善順、溫和及謙虛,知足、易被護持、俗務少、生活簡單、守護諸根,謹慎、不輕率、不貪戀眷屬、不犯極小的過失,以免受到智者譴責,共是十五項特質。比丘必須培養這十五項特質,在家的行者也能做某些程度的學習與培養。

慈心的修習
〔培育慈悲的心念〕

接著,他應當在心中培養如下的心念:

願所有的眾生快樂安全,願他們的內心是滿足的。

經文接下來的部分,佛陀教導如何修習慈心觀。比丘必須培育這樣的心念:「願所有的眾生快樂安全,願他們的內心是滿足的。」 他必須將這慈悲的心念散播給所有的人。

〔慈心的所緣〕

不論那一類的眾生,軟弱或強壯;長、胖短、或中等;短、小或巨大。也不論是可見或不可見,在我們周圍或離我們遙遠,已出生或即將出生的眾生,願所有眾生,無一例外地,和喜充滿。

我們說「願一切眾生,和喜充滿。」這也是慈心觀的修習。但更具體地,我們也可以特別祝福某一類的眾生。在這部經中,佛陀教導比丘各種不同方式的慈心觀。

◎弱小與強壯

首先,願所有弱小的眾生安好、快樂與安詳;也願所有強壯的眾生安好、快樂與安詳。這是互為一組的兩類眾生。

◎長的、矮短、中等
然後是長的、中的、短的眾生。長的如蛇等其他類似的眾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還有其他長度中等或較短的眾生,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這是互為一組的三類眾生。接下來是體型大的,如大象和鯨等,及中型、小型的眾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體態壯碩 (巨大或肥胖)、中等、瘦小的眾生,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

◎可見不可見
然後,是我們曾經見過與不曾見過的眾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在我們周圍及離我們遙遠的眾生,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已出生與即將出生的眾生,願他們內心喜悅,願他們快樂,沒有分別。

根據這部經,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修習慈心觀。我們並未修習在此經中所教的另一種方式。它主要分為四對及三組,四對是指願所有一切軟弱與強壯的,可見與不可見的,在我們鄰近與離我們遙遠的,已經出生與即將出生的眾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

然後是三組(三類眾生互為一組)。願所有一切長的、中的、短的眾生安好、快樂與安詳。願所有一切肥厚或胖的,中型的,及瘦或小的眾生,願這些眾生,安好、快樂與安詳,或願他們身喜悅及心喜悅。我們可以依據這部經的教導,如此修習。

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練習慈心,我們練習的是《清淨道論》所教導的方法,將所緣一點一點地擴展,直到含括一切的眾生。另外,還有五百二十八種練習慈心觀的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修習慈心觀。在這部經中,佛陀教導我們以四對三組的方法來練習。

〔沒有傷害他人的心〕
讓人彼此間沒有相互欺騙,且不管身在何處,任何一個人都不輕視他人,即使生氣或怨恨,也不想使他人受任何苦。

這也是慈心的一種表達「即使生氣或怨恨,也不想使他人受任何苦。」希望無人存有傷害他人的心。

〔如母護子〕
如同母親不顧自身生命地護念她唯一的孩子,願人們也能對眾生散發這樣無量的慈心。

這是一段很美的文。母親將不顧一切地保護她唯一的孩子,即使她自己的生命面臨危險。一個人必須散發慈悲與無量的心給一切眾生,因此,修習慈心觀時,必須視所有的眾生如同你唯一的孩子,即使面對生命中的種種危難,他都能安安穩穩地受到你的保護。

〔超越時空的限制〕
讓一個人無量慈的心念充滿世界的上方、下方,及橫遍十方,沒有任何的障礙,沒有任何的仇恨及敵意。

接著,我們散發慈悲的心念遍滿整個的世界。「上方、下方及十方」是指上至天人的世界,下至地獄,心念不斷地擴展,遍及十方。「沒有任何障礙,沒有任何敵意。」我們修習慈心觀到最後一個階段,必須遍及所有的眾生,沒有任何地分別,擴展直至全宇宙,任何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慈心是無法衡量及沒有限制的,因為它的對象 ──眾生,是沒有分別與限制。

〔正念而住〕
只要一個人是醒覺,無論站著、行走、坐著或躺下,他應當保持正念,這就是所謂的「此生中最高的境界」。

這裡是教導我們,在什麼時間修習慈心觀。「正念」是帶有慈心的正念,這裡主要說的是慈心。所以當一個人在醒覺的狀態,不管是站立、走路、坐著或躺下,都必須保持慈心。慈心必須不間斷地練習,駕駛中、坐巴士、搭飛機、工作時,不論你正在做些什麼,都可以加以練習。佛陀說:「無論一個人站著、走路、坐著或者躺下,只要他是醒覺的,就必須保持正念,慈心的正念。」

當生活充滿慈心,你將生活在生命中一種崇高的境界,即是過著聖者的生活,你也就是住在聖者的安住處。

慈心的殊勝
一位放棄執著於感官欲望的人,不落入邪見,正直且具足觀智,他必定將不再進入母胎受生。

〔不再受生〕

慈心觀可以帶領我們進入初禪,二禪,三禪及四禪,只有第五禪無法達到。

禪那是修觀禪的基礎,禪修者可以修習觀禪達到解脫。「不落入邪見」指經由修習達到初果聖人的階段,已斷除邪見。藉由修習慈心基礎的禪觀,禪修者可以達到一次斷除欲望,便永遠斷除慾望的聖者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階位(初果,二果,三果)。肯定的,這樣的修行者將不再回到這欲樂所成的世界,不再入母胎受生。

我們也可以說 ,這樣的人就是阿羅漢。當一個人修習以慈心為基礎的禪觀而成為阿羅漢,他將不再到任何一界去受生。

〔禪那的基礎〕
慈心觀本身可以為你帶來快樂,它能引導你進入禪那。當你透過慈心觀的修習 (禪觀的基礎)進入慈心或禪那,你可以達到不同階段的證悟 ──初、二、三、四果聖人的階位。佛陀希望我們不只藉修習慈心觀來達到禪那,也應該修習禪觀,以修習慈心觀所達到的禪那作為基礎,而成為聖人。

佛陀相當讚歎慈心。有一回佛陀說:「比丘,不管世間的任何功德,都不如散發慈心的十六分之一。慈心的散發遠遠地超越任何光芒。」所謂「 不管任何世間的功德,都不如散發慈心的十六分之一。」是指慈心帶來禪那。

〔不受非人傷害〕
在另外一部經中,佛陀說:「比丘,就猶如那些有許多婦女而有很少男人的部落,他們很容易被強盜及土匪所擄奪傷害一樣,如果比丘無法保持住在慈心,也沒有努力在心中散發慈心,他將容易被非人所毀壞。」如果你會害怕非人,就要修習慈心觀。

〔隨佛教導者〕
另一部經中,佛陀又說:「比丘們,如果一位比丘只是修習一彈指間短暫的慈心,他便足以被稱為比丘。他不會缺乏禪那,他是遵隨佛陀的教誨、告誡而行。他也不浪費信眾的供養。別人對這樣的比丘,還能多說些什麼嗎?」比丘被在家人護持,接受在家人食物的供養,受用食物,又必須要沒有虧欠他人,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以散亂的心受食,這樣的行為即是對在家人有所虧欠,將因此而必須償還所接受的一切,例如出生在在家人的家裡,作他的僕人等。

比丘應該怎麼做,才不會虧欠他人的供養呢?他必須完成這一件事或二件事。當受用食物時,他必須具有反省心,比丘必須反省:「我吃這些食物不是為了美貌,也不是為了強壯身體,更不是為了自傲。取用這些食物是為了跟隨法的學習,使我有足夠的體力禪修。」 這就是比丘用齋時,不鼓勵講話的原因。

如果用齋前忘了先反省,那比丘就應該對供養與護持的人作慈心觀。如果對施者作慈心觀,散播慈心,這被稱為「沒有浪費信眾的供養」,因此佛陀是非常讚歎慈心觀的。

慈心觀的功德
修習慈心觀有十一種功德。第一及第二個功德是「你將舒服或容易入眠,能夠舒服入睡,也舒服地起身。」僅僅是這樣的好處,對我們而言就已經足夠了。很多人不好入眠,如果難以入睡時,就應該修習慈心觀,以慈心觀伴隨你入眠。當躺下來準備睡覺時,與其憂慮或想其他的事情,不如修習慈心觀 ──願所有的眾生安好、快樂及安詳;願所有的眾生安好、快樂及安詳 ──睡前說這些話,你將會睡得很好,也將很有精神地醒來,不會有不愉快及可怕的夢。修習慈心觀有很多利益,觀禪的修習也是如此。



善於行善並希望內心安詳的人應當培養這些特質。
「善於行善」意為善知如何對事物做出合宜的回應;「內心安詳」是指寂靜安詳的涅槃境界。希望到達涅槃的人,應當照著以下所教導的去做。

〔個性的培養〕

他必須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順、溫和,以及謙虛。
◎有能力
比丘必須有能力為解脫生死的輪迴而奮鬥,他必須有不斷精進於禪修的準備。

◎完全地正直
在巴利語詞中「ujU 」這個字是直的意思。一位比丘必須正直,完全地,沒有任何迂迴的正直。也就是必須坦誠,不僅是一般所認為的坦誠,而且是完完全全地坦誠。

◎善順
「 suvaco」在巴利語詞中是容易溝通的意思。容易溝通表示一個人願意接受勸告及他人的批評。當被批評時,他不會生氣;被告誡時,也不會因此而瞋怒。同樣的字出現在另一部經──《祝福經》(The Blessing Sutta)。在這裡「 suvaco」被解釋為服從。《慈經》中 ,所謂的「善順」是指一個人必須有接受他人勸告而不生氣的心理準備。因此,比丘必須具足接受別人的勸告與批評而不發怒的特質。

◎溫和
比丘必須溫和──在行為、語言及意念上保持溫和。有時,你可能會看到一些不溫和的行者,但溫和對比丘來說卻是一個好的特質。比丘們修習慈、悲、喜、捨,所以應該保持溫和 ──做事時溫和,行走、講話時溫和,意念也時時保持溫和。

◎謙虛
比丘必須謙虛而不自滿,也不應自傲。人們,尤其是尚未證得阿羅漢的人,總是容易自傲。他們會對自己的出生、學歷、知識、辦事能力,及成就等感到自傲。這種慢心即使到了第三果──阿那含果,還是會生起,雖然並不是太嚴重。比丘應該試著減少並去除這種自滿的心,而保持謙虛。當一個人自傲時,別人不容易親近他,他也無法很善巧地指導他人,因此無法成為好的領導者或好老師。比丘必須謙虛,當他修行愈前進時,他將變得愈加謙虛。

佛世時,佛陀最優秀的弟子是舍利弗尊者,他雖然是佛陀的大弟子,也是次於佛陀的大尊者,但是他非常謙虛。有一次,他的下裙穿得不是很整齊 ,衣角垂了下來,一位在當天剛剃度的七歲沙彌,指著下垂的衣角,並告訴尊者它沒被穿好。舍利弗看了一下他的衣服,便將下裙調整好,然後對著七歲的沙彌合掌說:「老師,現在可以了嗎?」舍利弗是如此地謙虛,這也是很多比丘喜歡他的原因。比丘應該像舍利弗尊者一樣地謙虛。

〔生活行為〕

能夠知足並且容易被護持、生活少務、簡單。善護諸根,謹慎、不輕率,亦不貪戀眷屬。

◎知足
知足是指對於所擁有的一切感到滿足,因為接受在家人的護持,比丘不應該這個也要、那個也要,應該要知足,對所擁有的一切感到滿足。假若比丘需要很多東西時,就會向在家人要求:「我要這些衣服,我要一個新缽。」這將給在家人帶來困擾。知足是很好的特質,出家與在家的行者都應該培養。當能夠知足時,你就會擁有快樂。佛陀說:「知足是最好的財產,知足是最大的財富。」

知足的人是富有的,因為他們不再需要任何東西。經上說「知足」就像用皮革包裹住你的腳,當踩在地面上,雖然無法將皮革鋪滿整片大地,卻可以包裹你的足下,只要腳被皮革裹住,也就如同整片大地被皮革鋪滿了。對所擁有的感到知足時,你也就擁有了一切,因為你將不再需要任何東西。知足是比丘必須具備的良好特質

◎容易被護持
「容易被護持」是不對自己的所得做太多反應。當有人帶東西來,不應該說:「我不要這件,我要那件。」這種人就是難以護持。「知足」與「易被護持」,是比丘必須具備的特質。比丘必須對已擁有及他人所給予的感到知足。當具足了這二種特質,將能真正地住於喜悅之中。

◎少務
比丘不應該太忙,不應該周旋於過多事務之中;也不應忙碌於世間的事,在那些無益於精神提升的事中團團轉。比丘必須少事少務,如果必須要做些什麼,也必須是修習佛陀的教法及研究法義,其他的責任及事務,都應是次要而不是非做不可的。比丘的生活必須少務。

◎生活簡單
簡單的生活型態就是保持生活的輕簡。比丘應只擁有少數物品而不是太多,因為比丘過著出家的生活,雖然可能是住在寺院之中,也要能很容易地安排自己,隨時都可以到想去的地方,而沒有太多的背負。

比丘應過著簡單的生活,只需要八件必需品,當有了這八件物品,就足夠讓他們過生活。佛世時,這八件必需品是被允許擁有的,若有其他特殊情況,比丘也能擁有十或十二件,那就是數量不多的缽、袈裟、杖、涼鞋。比丘所擁有的就僅僅是這些東西,他們過著極為簡單的生活。

當比丘擁有的不多,就能自由地遊行各處,不管想往那裡去,都不必擔心背負太多東西。在今日,如果比丘還可以過著簡單的生活,這不是非常美好嗎?現代的比丘都擁有太多東西,就像我,如果要遷移到其他地方,可能必須要租一台卡車或類似卡車大小的交通工具才能載得完。

經典上說,比丘必須像隻飛鳥,鳥兒的翅膀就是牠唯一的所有,牠們只帶著翅膀遠行,比丘就必須像鳥兒一般。我們是學習中的比丘,應該學著過簡單或輕便的生活,能輕便地到任何地方去,不需太多的財物。

有一則關於少欲及多欲比丘的故事。在錫蘭的Anuradhapura古城,有一位名望很高,為眾人所知的比丘。一天,有一位比丘朋友來探望他,他這位朋友喜歡擁有許多東西。這位遠來的客比丘認為常住比丘這麼有名,在該天早上,一定會有很多人到寺院,供養食物及東西,於是期待著能收到許多好東西,可是那天早上卻沒有人來。常住比丘便告訴來訪的朋友要一起出外托缽,外出托缽回來後,客比丘心想:早上沒有人來,中午就一定會有人帶食物來。但到了中午,還是沒有人來。就這樣地,常住比丘是一直過著很簡單,並沒有太多積蓄的生活。

有一天,二人一起外出托缽,客比丘告訴常住比丘,離城不遠處,有個非常好的地方,客比丘建議可以一起到那兒去。常住比丘便說:「好哇,那我們就一起去吧!」客比丘回答說:「請等一等,我還有一些東西留在寺院,我的杖、我的缽、我的袈裟,我的所有,我必須要回去拿。」常住比丘聽了後說:「怎麼你會有這麼多的東西?」客比丘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馬上換了個口氣,跟常住比丘說:「其實我不需要再去其他地方,任何地方對我來說都是好地方,任何地方都是適合的,在Anuradhapura城裡,還有一座塔,那裡供奉佛陀的舍利子,我留在這,可以好好地用功,所以我不需要再去其他地方了。」就這樣,客比丘留下了不解的常住比丘,獨自地往回走。這就是兩種不同生活態度的比丘。

◎守護根門
守護根門 ──守護眼、耳等六根,這也是一項好特質。守護眼根是指比丘必須照顧自己的眼根而不染上惡法,不管什麼時候,看到所緣時,必須訓練自己不染上惡法,這就是比丘不東看西看的原因,不應該看這看那的,像好動的猴子一般,目光應該盡量朝下。在言語或其他根門的守護上也是一樣,比丘必須能控制自己。因此,你看不到與一群人玩笑嬉戲的比丘。

曾經有一次,我聽類似學習會話的錄音帶,卡帶中的演說者建議聽眾,當對著他人說話時,必須看著這個人的面孔。同時,他也鼓勵握手。聽到這裡時,我心中就想:「噢!那不適合我。」當比丘講話時,不要望著對方,必須目光朝下。比丘也從不與人握手,尤其是婦女。比丘應該守護六根,他必須守護眼睛,守護他的耳朵、鼻子,總之,六根都必須守護。

◎謹慎、不輕率
謹慎是聰明、有智慧的真實展現。除此之外,比丘也應該不輕率,不在行為、言語,以及意念上輕率。比丘不應莽莽撞撞,也不應該自負。

◎不貪戀眷屬
比丘不應對在家人有所執著,這樣的特質是值得被鼓勵及讚歎的。比丘不應該說:「這是我的護持者,他就像我的兄弟,而她就像我的姐妹。」佛陀說:「出家人必須如月亮一般,每天都是新的。」每天的月亮不正都是新的樣貌嗎?今天的月亮是一個形狀,明天的月亮又是另一個形狀,所以每天的月亮都是新的。相同的,比丘每一次與護持者的接觸也要是新的,不要記下他們的名字與地址,也不應該染著攀緣。現代人也許不會同意這一點,但是經典上曾指出比丘不應該分享在家人的快樂與悲傷。在巴利文裡有一句「Sahasoka,Sahanandi」,意思是快樂與悲傷的感受在一起。比丘是遠離在家的快樂與悲傷的人,他過著出家的生活,所以不應受在家人起起伏伏的心情所影響,應該遠離,不應執著攀緣。

〔不犯錯〕
他應當不輕犯任何極微小的過失,避免也許受到智者的譴責。

比丘不應該輕犯極小的錯誤,以免被他人及智者所譴責。如果所做的這一件事將帶來責難,就應該避免。這是比丘為了修習慈心觀所必須培養的特質。

講到這裡,比丘應該具備的特質共有幾個呢?他必須有能力、正直、完全正直、善順、溫和及謙虛,知足、易被護持、俗務少、生活簡單、守護諸根,謹慎、不輕率、不貪戀眷屬、不犯極小的過失,以免受到智者譴責,共是十五項特質。比丘必須培養這十五項特質,在家的行者也能做某些程度的學習與培養。

慈心的修習
〔培育慈悲的心念〕

接著,他應當在心中培養如下的心念:

願所有的眾生快樂安全,願他們的內心是滿足的。

經文接下來的部分,佛陀教導如何修習慈心觀。比丘必須培育這樣的心念:「願所有的眾生快樂安全,願他們的內心是滿足的。」 他必須將這慈悲的心念散播給所有的人。

〔慈心的所緣〕

不論那一類的眾生,軟弱或強壯;長、胖短、或中等;短、小或巨大。也不論是可見或不可見,在我們周圍或離我們遙遠,已出生或即將出生的眾生,願所有眾生,無一例外地,和喜充滿。

我們說「願一切眾生,和喜充滿。」這也是慈心觀的修習。但更具體地,我們也可以特別祝福某一類的眾生。在這部經中,佛陀教導比丘各種不同方式的慈心觀。

◎弱小與強壯

首先,願所有弱小的眾生安好、快樂與安詳;也願所有強壯的眾生安好、快樂與安詳。這是互為一組的兩類眾生。

◎長的、矮短、中等
然後是長的、中的、短的眾生。長的如蛇等其他類似的眾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還有其他長度中等或較短的眾生,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這是互為一組的三類眾生。接下來是體型大的,如大象和鯨等,及中型、小型的眾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體態壯碩 (巨大或肥胖)、中等、瘦小的眾生,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

◎可見不可見
然後,是我們曾經見過與不曾見過的眾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在我們周圍及離我們遙遠的眾生,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已出生與即將出生的眾生,願他們內心喜悅,願他們快樂,沒有分別。

根據這部經,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修習慈心觀。我們並未修習在此經中所教的另一種方式。它主要分為四對及三組,四對是指願所有一切軟弱與強壯的,可見與不可見的,在我們鄰近與離我們遙遠的,已經出生與即將出生的眾生,願他們安好、快樂與安詳。

然後是三組(三類眾生互為一組)。願所有一切長的、中的、短的眾生安好、快樂與安詳。願所有一切肥厚或胖的,中型的,及瘦或小的眾生,願這些眾生,安好、快樂與安詳,或願他們身喜悅及心喜悅。我們可以依據這部經的教導,如此修習。

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練習慈心,我們練習的是《清淨道論》所教導的方法,將所緣一點一點地擴展,直到含括一切的眾生。另外,還有五百二十八種練習慈心觀的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修習慈心觀。在這部經中,佛陀教導我們以四對三組的方法來練習。

〔沒有傷害他人的心〕
讓人彼此間沒有相互欺騙,且不管身在何處,任何一個人都不輕視他人,即使生氣或怨恨,也不想使他人受任何苦。

這也是慈心的一種表達「即使生氣或怨恨,也不想使他人受任何苦。」希望無人存有傷害他人的心。

〔如母護子〕
如同母親不顧自身生命地護念她唯一的孩子,願人們也能對眾生散發這樣無量的慈心。

這是一段很美的文。母親將不顧一切地保護她唯一的孩子,即使她自己的生命面臨危險。一個人必須散發慈悲與無量的心給一切眾生,因此,修習慈心觀時,必須視所有的眾生如同你唯一的孩子,即使面對生命中的種種危難,他都能安安穩穩地受到你的保護。

〔超越時空的限制〕
讓一個人無量慈的心念充滿世界的上方、下方,及橫遍十方,沒有任何的障礙,沒有任何的仇恨及敵意。

接著,我們散發慈悲的心念遍滿整個的世界。「上方、下方及十方」是指上至天人的世界,下至地獄,心念不斷地擴展,遍及十方。「沒有任何障礙,沒有任何敵意。」我們修習慈心觀到最後一個階段,必須遍及所有的眾生,沒有任何地分別,擴展直至全宇宙,任何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慈心是無法衡量及沒有限制的,因為它的對象 ──眾生,是沒有分別與限制。

〔正念而住〕
只要一個人是醒覺,無論站著、行走、坐著或躺下,他應當保持正念,這就是所謂的「此生中最高的境界」。

這裡是教導我們,在什麼時間修習慈心觀。「正念」是帶有慈心的正念,這裡主要說的是慈心。所以當一個人在醒覺的狀態,不管是站立、走路、坐著或躺下,都必須保持慈心。慈心必須不間斷地練習,駕駛中、坐巴士、搭飛機、工作時,不論你正在做些什麼,都可以加以練習。佛陀說:「無論一個人站著、走路、坐著或者躺下,只要他是醒覺的,就必須保持正念,慈心的正念。」

當生活充滿慈心,你將生活在生命中一種崇高的境界,即是過著聖者的生活,你也就是住在聖者的安住處。

慈心的殊勝
一位放棄執著於感官欲望的人,不落入邪見,正直且具足觀智,他必定將不再進入母胎受生。

〔不再受生〕

慈心觀可以帶領我們進入初禪,二禪,三禪及四禪,只有第五禪無法達到。

禪那是修觀禪的基礎,禪修者可以修習觀禪達到解脫。「不落入邪見」指經由修習達到初果聖人的階段,已斷除邪見。藉由修習慈心基礎的禪觀,禪修者可以達到一次斷除欲望,便永遠斷除慾望的聖者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階位(初果,二果,三果)。肯定的,這樣的修行者將不再回到這欲樂所成的世界,不再入母胎受生。

我們也可以說 ,這樣的人就是阿羅漢。當一個人修習以慈心為基礎的禪觀而成為阿羅漢,他將不再到任何一界去受生。

〔禪那的基礎〕
慈心觀本身可以為你帶來快樂,它能引導你進入禪那。當你透過慈心觀的修習 (禪觀的基礎)進入慈心或禪那,你可以達到不同階段的證悟 ──初、二、三、四果聖人的階位。佛陀希望我們不只藉修習慈心觀來達到禪那,也應該修習禪觀,以修習慈心觀所達到的禪那作為基礎,而成為聖人。

佛陀相當讚歎慈心。有一回佛陀說:「比丘,不管世間的任何功德,都不如散發慈心的十六分之一。慈心的散發遠遠地超越任何光芒。」所謂「 不管任何世間的功德,都不如散發慈心的十六分之一。」是指慈心帶來禪那。

〔不受非人傷害〕
在另外一部經中,佛陀說:「比丘,就猶如那些有許多婦女而有很少男人的部落,他們很容易被強盜及土匪所擄奪傷害一樣,如果比丘無法保持住在慈心,也沒有努力在心中散發慈心,他將容易被非人所毀壞。」如果你會害怕非人,就要修習慈心觀。

〔隨佛教導者〕
另一部經中,佛陀又說:「比丘們,如果一位比丘只是修習一彈指間短暫的慈心,他便足以被稱為比丘。他不會缺乏禪那,他是遵隨佛陀的教誨、告誡而行。他也不浪費信眾的供養。別人對這樣的比丘,還能多說些什麼嗎?」比丘被在家人護持,接受在家人食物的供養,受用食物,又必須要沒有虧欠他人,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以散亂的心受食,這樣的行為即是對在家人有所虧欠,將因此而必須償還所接受的一切,例如出生在在家人的家裡,作他的僕人等。

比丘應該怎麼做,才不會虧欠他人的供養呢?他必須完成這一件事或二件事。當受用食物時,他必須具有反省心,比丘必須反省:「我吃這些食物不是為了美貌,也不是為了強壯身體,更不是為了自傲。取用這些食物是為了跟隨法的學習,使我有足夠的體力禪修。」 這就是比丘用齋時,不鼓勵講話的原因。

如果用齋前忘了先反省,那比丘就應該對供養與護持的人作慈心觀。如果對施者作慈心觀,散播慈心,這被稱為「沒有浪費信眾的供養」,因此佛陀是非常讚歎慈心觀的。

慈心觀的功德
修習慈心觀有十一種功德。第一及第二個功德是「你將舒服或容易入眠,能夠舒服入睡,也舒服地起身。」僅僅是這樣的好處,對我們而言就已經足夠了。很多人不好入眠,如果難以入睡時,就應該修習慈心觀,以慈心觀伴隨你入眠。當躺下來準備睡覺時,與其憂慮或想其他的事情,不如修習慈心觀 ──願所有的眾生安好、快樂及安詳;願所有的眾生安好、快樂及安詳 ──睡前說這些話,你將會睡得很好,也將很有精神地醒來,不會有不愉快及可怕的夢。修習慈心觀有很多利益,觀禪的修習也是如此。



The Chant of Metta Text 慈經(歌詞)2

  慈經是佛陀給予修禪比丘的無限愛心修習法,它能使人睡眠愉悅、不做惡夢,也可以使人遠離一切的火災、毒害及刀兵的傷害,還可以讓人容易專注、外貌清新。宛如母親守護子女一般,慈經守護著你、我,在未知的成長路上。Metta是巴利文,中文為「慈」──願眾生好的意思,唱頌慈經能向眾生散發慈心,也可體驗平靜和喜悅的心境。沉浸在黃慧音如母親般和諧的慈愛波動中,更能拋開雜念和煩惱,走入清新安詳的非凡境界

The Chant of Metta Text 慈經(歌詞)

Aham avero homi
願我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abyapajjho homi
願我遠離一切心理的痛苦
anigha homi
願我遠離一切身體的痛苦
sukhi - attanam pariharami
願我身心皆得安樂
Mama matapitu, acariya ca natimitta ca
sabrahma - carino ca
avera hontu
abyapajjh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我的父母、導師、親人與朋友,
以及與我共同修習佛法的行者們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遠離心理與身體的一切痛苦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Imasmim arame sabbe yogino
avera hontu
abyapajjh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所有在這個宅院中的修行者們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遠離一切心理與身理的痛苦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Imasmim arame sabbe bhikkhu
samanera ca
upasaka - upasikaya ca
avera hontu
abyapajjh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所有在這個宅院中的僧侶、沙彌、優婆塞、優婆夷們,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遠離一切心理與身理的痛苦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Amhakam catupaccaya - dayaka
avera hontu
abyapajjh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供養我們衣食醫藥與居所的施主們,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遠離一切心理與身理的痛苦
願他們都能身心安樂
Amhakam arakkha devata
Ismasmim vihare
Ismasmim avase
Ismasmim arame
arakkha devata
avera hontu
abyapajjh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我們的護法諸天們,在這個道場、住所、宅院裡,
願護法諸天們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遠離一切心理與身理的痛苦
願他們都能得到身心的安樂

Sabbe satta
sabbe pana
sabbe bhutta
sabbe puggala
sabbe attabhava - pariyapanna
sabbe itthoyo
sabbe purisa
sabbe ariya
sabbe anariya
sabbe deva
sabbe manussa
sabbe vinipatika
avera hontu
abyapajjh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一切眾生、一切會呼吸的生命、一切造物、一切個體、一切人、一切男女、聖凡、天人,
一切處於四種苦痛者,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遠離一切心理與身理的痛苦
願他們都能得到身心的安樂

Dukkha muccantu
Yattha-laddha-sampattito mavigacchantu
Kammassaka
Purathimaya disaya
pacchimaya disaya
uttara disaya
dakkhinaya disaya
purathimaya anudisaya
pacchimaya anudisaya
uttara anudisaya
dakkhinaya anudisaya
hetthimaya disaya
uparimaya disaya
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
願他們一切擁有都不喪失
願一切眾生都是自己業力的主人
無論是在東南西北四維上下一切處之中

Sabbe satta
sabbe pana
sabbe bhutta
sabbe puggala
sabbe attabhava - pariyapanna
sabbe itthoyo
sabbe purisa
sabbe ariya
sabbe anariya
sabbe deva
sabbe manussa
sabbe vinipatika
avera hontu
abyapajjh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 attanam pariharantu
願一切眾生、一切會呼吸的生命、一切造物、一切個體、一切人、一切男女、聖凡、天人,
一切處於四種苦痛者,
都能遠離一切敵意與危險
遠離一切心理與身理的痛苦
願他們都能得到身心的安樂
Dukkha muccantu
Yattha-laddha-sampattito mavigacchantu
Kammassaka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adho yava aviccito
samanta cakkavalesu
ye satta pathavicara
abyapajjha nivera ca
nidukkha ca nupaddava
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
願他們一切擁有都不喪失
願一切眾生都是自己業力的主人
從最高到最低的存在層次
在整個宇宙中
一切陸上的眾生
都能遠離心理的痛苦與敵意
遠離身體的痛苦與危險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adho yava aviccito
samanta cakkavalesu
ye satta udakecara
abyapajjha nivera ca
nidukkha ca nupaddava
從最高到最低的存在層次
在整個宇宙中
一切水中的眾生
都能遠離心理的痛苦與敵意
遠離身體的痛苦與危險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adho yava aviccito
samanta cakkavalesu
ye satta akasecara
abyapajjha nivera ca
nidukkha ca nupaddava
從最高到最低的存在層次
在整個宇宙中
一切空中的眾生
都能遠離心理的痛苦與敵意
遠離身體的痛苦與危險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具有智慧的放生人(網路佳文)



 

遇到了一個佛菩薩般有智慧的放生人,他的言行深深打動了我。以前我去買小魚小鳥,總是對賣主不屑一顧,有一種高傲的心態在作祟:你們這些不懂因果的可憐人,做這種撈魚打鳥的惡業,將來早晚要受報的!

到了菜市場看到屠夫摔魚殺魚,更不由在心裏咒罵:將來你要下地獄的!所以雖說放生帶給我精神很大的快樂和身體疾病的幾乎完全康復,但我偶爾還是會因自己的妄想執著而起一些煩惱,有時甚至想:我不斷的放,賣主得了利益就不斷的捕,這不是惡性循環嗎?!我該何去何從啊???

終於我遇到了一個佛菩薩般有智慧的放生人,他的言行深深打動了我。那是一個冬日清晨,我照例去花鳥市場買麻雀,有打遊擊的散攤兒、也有持照的商販。

就在我剛要掏錢時,忽聽身後一個男子說: 師傅,這籠麻雀是您自己逮的嗎?

是啊,小夥子你買幾隻吧。

天這麼冷,您歲數也大了,逮這些小傢夥也不容易吧? 唉,人老了,家裏有個病老伴兒,日子不好過,只能做這個沒本兒的買賣。您看我全買下500元夠嗎?

買那麼多,你是放生嗎?

是啊,您看錢夠嗎?

呵呵,成啊成啊,放生好啊。賣給你啦,小夥子謝謝您啊!

我能請您幫個忙嗎?

行啊,別客氣 !

咱們一塊兒放生好嗎?

啊?!您說啥?!我!?

是啊,老菩薩,就是您啊,來,咱爺兒倆現在就讓它們回家吧!

哦,好......好......

老大爺打開了籠門兒,那雙曾把鳥兒們送進牢籠的手因激動而有些顫抖了。 剎那間,小麻雀們爭先恐後的飛向天空,各個發出清脆的鳴叫,和先前在籠子裏那種垂頭喪氣的樣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場圍觀的人都不由的讚歎「嘿,真好!」

感謝您,老菩薩!願阿彌陀佛保佑您全家健康、幸福!年輕人說。

我......老大爺已飽含淚水,聲調也哽咽了:我接觸過不少放生人,你是我從未見過的。我從沒想到自己會親手放生,我只想抓鳥換錢,給老伴治病,別的也顧不上多想。可今天我居然也成了善人,成了功德主了我。

老菩薩,咱們把今天放生的功德回向給您老伴兒好嗎?願她在阿彌陀佛的慈光中早日康復!

好!!!

這時,周圍的人也都不約而同雙手合十,閉眼默禱......

我也在回向的人群內,感動的說不出話,只能默默在心裏祈福了,一些沒有飛遠的小麻雀也停在周圍枝頭,喳喳的叫,好像它們也想表達一下感恩的心情:>

小夥子,這300你拿回去吧,其實這些鳥不值這麼多錢.

老菩薩,您拿著給大媽看病吧。其實每一只小鳥都是無法用錢來衡量價值的,因為生命是無價的。我這有一些放生、念佛治癒頑疾得健康長壽的真實材料,結緣給您好嗎?

阿彌陀佛! 好好,我回去一定看!阿......彌......陀佛!!!

直到今天,我還能清晰的回憶起那溫暖的一幕,後來我向那個年輕人請教了許多學佛中遇到的疑惑,他非常慈悲,天那麼冷,他竟然耐心的解答了近1個小時。

我記憶最深的是: 「 我們放生,放的是累世的父母,那些抓鳥啊魚啊的賣主,不也是我們累世的父母嗎?我們不能只顧自己積功累德,對他們卻冷冰冰只是交了錢走人。如果是我們的親人在造抓捕、倒賣眾生的惡業,我們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勸他改行,因為因果太厲害,誰也逃不掉,我們是佛弟子,首先是深信因果的。但為什麼換做其他人就轉而對其冷漠甚至責罵呢?我們不是一直在念金剛經中「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經文嗎?我們一定要把一切眾生當母親來供養,讓佛陀的智慧法露滴入每一個眾生的八識心田,並真心祝福他們早日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不再造業受報、輪迴苦海。 也不要去看他人的過失,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明,就是不知自己在犯錯,所以別人有過失我們也有過失!什麼過?沒有讓他知道自己在造惡業、將來要受苦報。

你看現在這些攤主有好多都是新面孔,以前那些老菩薩都不願再做捕魚鳥換錢的營生了,因為眾生本來是佛,我們把道理講明,他們的無明污垢就被洗掉了,佛性的光輝也就顯現出來,反而買小米到公園喂鳥護生去了。

也有一些攤主確實暫時無法說通,那我們就把放生的功德回向給他,願他早日發菩提之心、破迷開悟。至於那些新攤主,就是我們新的道友,這裏就是我們傳法的道場啊! 我們的敵人是無明,不是還被無明無情折磨的親人們!!!

總有一天,我們放生會放到無生可放,因為大家都覺悟護生去啦,對嗎?」 寒風中,他的背影漸漸模糊,我慶倖今天見到了佛菩薩.......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不論你修哪一門功夫,一定要做到不間斷/夢參老和尚《地藏經》講記

 


 

夢參老和尚說:不論你修哪一門功夫,一定要做到不間斷摘錄自:夢參老和尚《地藏經》講記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聖號,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唸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斷,這個就難了。念一千聖號很容易,那你一個小時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夠不斷念三年,得靠你堅持力量了,經常一打閒岔就把你岔過去了,你有時候就斷了。不要說一千聲,十聲都有時候還斷,忘了,這叫業 障。咱們經常說業障業障,當你發一個願,修行的功力做做給忘了,誰讓你忘的?不是你自己想忘,業障。這有默念的金剛唸法,不出聲,能夠做到三年,一千天大概是三年吧!你發願一天誦一部地藏經,三年不斷,十年不斷,二十年不斷,那利益更大了。 


     一 般的說,我們出家人,乃至於四眾弟子,這個願力我們是能做得到的,特別是我們出家二眾,你一天吃完飯幹什麼?一定要了生死,這個就了生死的。第一個信力不夠,沒有這個信心,第二個願力不夠,做做就斷了。假使你發願一個功力,哪管先念一部心經,一千日不斷,一天不斷;或者你一天念十聲阿彌陀佛,十聲不多吧? 一千天,一天沒斷過,每天必須念十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恐怕有的人念不了十聲吧?但是他中間斷,中斷魔障最厲害。你念個咒,或者修一個法門,那魔鬼就使你斷,不讓你相續。一斷就完了,斷了得重新再起。斷了之後,你再起,得從你再起那天算,重新另算,以前的都沒有了。修道的時候,最難的不中斷。


     我經常跟我們道友說功課不要定太多,太多你做不到,也容易中斷。說我一天念一千聲,就念一千聲阿彌陀佛,時間很短。一千聲好長時間?但是我天天不斷,可就長了,日久才見功力,愈久功力愈大。說一劫兩劫,為什麼修那麼長?他斷了,修修斷了,斷了得重新再開始。


     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希望我們的道友,不論你修哪一門功夫,一定要做到。做到什麼呢?不間斷。

----------------------------------------------------------------------------------------------------------------------------------------------

  山上細心規劃了「大悲心修行自知錄」,就是為了幫助大家做好定課,讓大家在修行之路上能更得力,真的是用心良苦!但網路大悲心修行自知錄上線以來,參加的人好少,每天固定做功課的也是那幾位而已,讓印隆有點訝異,是大家太忙了嗎?

  如同夢參長老所說的,功課不要定太多,也要持續不要中斷。日久見功力,愈久功力愈大。希望大家把握此次水陸法會的前行功課期間,透過「大悲心修行自知錄」培養做定課的修行。印隆真心推薦與希望,大家都能獲得修行的真實利益!

  邀請您參加「大悲心修行自知錄」:http://shuiluonline.ddm.org.tw/homework.aspx

 

是否真有帶走亡者神識去接受審判的獄卒?

 
  是否真有帶走亡者神識去接受審判的獄卒?印隆目前雖然還未親身經歷,但相信是有的,就像在人道中,即有法官、警察、公安等,一切都是眾生業力所感。

  先嚴在印隆十多歲時往生,雖然當時還小,但情景依舊歷歷在目。記得先嚴當時病重時,一直狂喊:「不要打我、不要綁我......」,還夾雜一些我聽不懂的英文(先嚴英文很好,有出書並擔任英文教授),當時大家都很難過,先嚴是個好人,怎麼會有人打他呢?現在印隆已知道,有些是無始劫來所造之惡業呀!在先嚴快往生前,有次印隆在半夜聽到有人按門鈴(真的是聽到,不感覺是作夢),打開門一看,是兩個中年男性,長相跟一般人一樣,但不曉得為什麼,印隆一看到他們就覺得很不高興,用力的把他們推出門外,大聲叫他們出去,然後把門關上,並鎖上所有的門鎖,也把家中所有的燈(包括前後陽台)全部打開。早上先慈就跟印隆說,為什麼家中的燈全部打開、而且全部的鎖都鎖上?印隆就告訴先慈昨晚發生的事,可事先慈並沒有聽到門鈴,而且印隆一直在床上睡得好好的.......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正確發心,有一天一定能善緣成就!

   下午一邊在聽藏文《心經》(因為這星期日上午要補考藏文期末考),一邊上網找是否有最新的天台相關論著,結果居然搜尋到這一本:《西藏的般若心經》(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1631),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因為跟搜尋的關鍵字一點連結也無呀!難道是跟印隆的「心念搜尋」有關嗎?

  其實在之前上暑期藏文課時,印隆就有動到相關念頭了。因為在某次上課時,老師提到藏文有七部《心經》註,可以幫助做更深入的探討,是很值得研究的。當時印隆就有動念,希望能有因緣來研究。因為師公 斌宗上人,曾經有以天台的方式,做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釋》(http://book.bfnn.org/article2/1225.htm),歷代的高僧大德,也多有相關注解或開示。但是漢傳佛教的《心經》是屬於略版,而藏傳佛教則是廣版,在此次暑期藏文課修習藏文《心經》的因緣中,讓印隆發現了另一種角度的詮釋,收穫很大。因此當老師提到藏文有七部《心經》註,印隆就好想來研究啊!希望能夠融和漢藏的義理,讓大眾有更完整的學習與實踐參考。不過可能要花一段時間,因為要把藏文先念好。但是一直期待這樣的因緣,今日突然看到此資料,感覺是一種鼓勵與提醒。

  另外,還有關於台密的研究,也是印隆一直想進行的。大約在半年前,因為流傳《寶篋印陀羅尼經》及佛塔的因緣,讓印隆發心想弘傳《寶篋印陀羅尼經》。而同時也在思考,為什麼身為天台學子的印隆,會有這樣的因緣呢?結果有一位格友告訴印隆,台密的修持與《寶篋印陀羅尼經》有相當深厚的關係。當時印隆很感恩這樣的訊息提供,也很積極的在找尋相關資料,卻都不完整。但也是在今日,讓我找到了比較完整的資料與方向,實在太歡喜了!

  一直相信,只要發心正確,終有一日一定能善緣成就!也許中間會經歷一些挫折或困難,但只要道心不退,終有一天一定能圓滿所願。其實,考驗會以各種形式出現,只是要看我們是否有心承擔?有願就有力,只要有心承擔,發心去做,終有一日能圓滿善願的!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結緣:金剛結手環(已結緣圓滿)


  最近有二位格友發心製作金剛結手環要與大眾共結法緣,感恩格友的發心!抱歉印隆今日才開始布達,請大家見諒。

  今日布達的這一批,是由鳳美菩薩發心製作;印隆已將之先供過佛,祈願佛菩薩的威德力慈悲加持。




2010年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全球網路說明會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以「以佛法利益眾生」的佛陀本懷。透過各種教育方式,使僧俗四眾有機會瞭解正信的法會觀念與建立正確的共修心態。

  2010年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結合新世紀的觀點,結合現代科技以「家家是道場,世界成淨土」為主題。得以延伸實體共修道場,利益更多不克前來的信眾,達到弘化推廣與教育修行的功能;進而,落實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此次,全球網路說明會,以實體說明會結合全球網友共同參與的方式,係佛教界首辦。充分展現水陸online的特色,歡迎菩薩們把握機會,共襄勝舉。


全球網路說明會:

一、時間:10/9(六)下午200-300

二、地點:

  實體會場:法鼓山第二大樓二樓簡介館

  網路會場:http://shuiluonline.ddm.org.tw/description.aspx

三、主講人:果慨法師

四、參與對象:

(一)報名信眾

(二)全球網友

  五、進行方式:現場提問、聊天室討論

 

報名方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站:http://www.ddm.org.tw/

洽詢電話:法鼓山參學室02-2498-7171分機1353 or1355   

報名日期:即日起〜10/6(現場與會者額滿截止)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以
「以佛法利益眾生」的佛陀本懷。透過各種教育方式,使僧俗四眾有機會瞭解正信的法會觀念與建立正確的共修心態。

  2010年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結合新世紀的觀點,結合現代科技以「家家是道場,世界成淨土」為主題。得以延伸實體共修道場,利益更多不克前來的信眾,達到弘化推廣與教育修行的功能;進而,落實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此次,全球網路說明會,以實體說明會結合全球網友共同參與的方式,係佛教界首辦。充分展現水陸online的特色,歡迎菩薩們把握機會,共襄勝舉。


全球網路說明會:

一、時間:10/9(六)下午200-300

二、地點:

  實體會場:法鼓山第二大樓二樓簡介館

  網路會場:http://shuiluonline.ddm.org.tw/description.aspx

三、主講人:果慨法師

四、參與對象:

(一)報名信眾

(二)全球網友

  五、進行方式:現場提問、聊天室討論

 

報名方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站:http://www.ddm.org.tw/

洽詢電話:法鼓山參學室02-2498-7171分機1353 or1355   

報名日期:即日起〜10/6(現場與會者額滿截止)

 

皈依三寶的程序/星雲大師




皈依三寶是信佛、學佛的基礎,也是受持一切戒的根本。故稟受三皈依有二種:
1、翻邪三皈:翻從來之邪信而初入佛道受三皈者,名為翻邪三皈。
2、重受三皈:翻邪皈依後,進而受在家或出家戒法時,每次受戒,都要重受三皈依,是名重受三皈。


皈依三寶是在家信徒入道的戒法,所以應從證明師求受。
 

《阿含經》云:「於受歸戒前,先須懺悔,然後方可授於三皈。」
 

《大智度論》云:「正欲受時,具修威儀,至一出家人前,戒師為說善惡兩法,令識邪正,生其欣厭,開托心神,然後為授云:
  「我某甲(稱自己名)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說)
  「我某甲(稱自己名)盡形壽,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說)
 

前面三皈三遍,是三皈依戒的正授,後面的則為三皈的三結,納受三皈依的無作戒體,即在於正授之際。
 

依《大名經》及律說:受皈依者,先要懇切懺悔,生恭敬心、清淨心,長跪合掌,在皈依本師前,依師長教,自己立下誓願說-
 

「我弟子○○○,盡形壽皈依佛,兩足尊;盡形壽皈依法,離欲尊;盡形壽皈依僧,眾中尊。」(三說)
 

「願大德憶持,慈悲護念,我是優婆塞,我從今者乃至命終,護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說)
 

另外,關於皈依三寶的儀式程序,依「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之律文,受法如左:
 

先教求受三皈者,令禮敬已,在本師前蹲踞合掌,師教云,汝隨我語:
 

「我某甲(稱自己名)始從今日,乃至命存,歸依佛陀兩足尊,歸依達摩離欲尊,歸依僧伽諸眾中尊。」(如是三說)
 

師云:「奧箄迦(譯云好)。」
 

答云:「娑度(譯云善)。」
 

其次,將佛光山皈依三寶儀式程序詳列如后:
一、禮佛三拜
二、迎請和尚
三、唱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五、誦《般若心經》(一卷)
六、請聖:和尚鳴尺云
 

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剛才既聞三皈之義,理當從聞生解,由解受持。汝等起立,端秉虔誠,至心奉請三寶龍天而為證護。今隨我迎請,各稱自己名字:(○○○)
(引禮呼:一齊起立、合掌)
 

(和尚起座、拈香、作觀、舉梵,大眾同音唱和。受持者每一請畢,頂禮一拜)
  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請:
  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東方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惟願,慈光攝照,哀愍下情,滿我所求,證盟皈戒!(三請,下同)


  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請:
  大小二乘,毘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十二分經,權實教典;八大宗要,開示聖典;離欲真淨,甚深法寶。惟願,真理光輝,照徹我等,謹運一心,歸命頂禮!


  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請:
  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清淨海眾、諸大菩薩;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臨濟正宗上若下舜大和尚。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光臨道場,證盟皈戒!


  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請:
  光明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韋陀伽藍、土地城隍、諸大護法、護戒神王、金剛力士、幽顯靈祇。惟願,不違本誓,起駕蒞臨,慈悲喜捨,監壇護戒!


七、宣誓
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上來迎請三寶,此時三寶慈光攝照汝等身心。汝等今既發心皈依三寶,今在三寶座前宣誓,我有話問汝,汝等應至誠回答。


和尚問:「汝等善男子、善女人,今天自願發心皈依佛,以佛為師,生生世世不皈依外道天魔,汝等能做到否?」


皈依者:「能。」
 

和尚問:「汝等善男子、善女人,今天自願發心皈依法,以法為師,生生世世不信奉外道邪教,汝等能做到否?」
 

皈依者:「能。」
 

和尚問:「汝等善男子、善女人,今天自願發心皈依僧,以僧為師,生生世世不跟隨外道門徒,汝等能做到否?」
 

皈依者「能。」
 

九、懺悔、發願(一句一拜)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十、皈依(和尚念一句,皈依者隨後念一句)
1..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拜)
2.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生生世世不皈依外道天魔;
 皈依法,生生世世不信奉外道邪教;
 皈依僧,生生世世不跟隨外道門徒。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拜)
3.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生生世世永不墮地獄;
 皈依法,生生世世永不墮畜生;
 皈依僧,生生世世永不墮餓鬼。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拜)
 

十一、和尚開示
 

十二、回向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十三、禮謝和尚(頂禮一拜)
 

十四、禮謝諸師(頂禮一拜)
 

在《薩婆多論》裡面,有一些特別的指示,如瘖啞不能語言的人,自己不能回答,由人代其回答,也可得受三皈,假如自己能言,而不如上發聲宣布,不能得受。另外,如求受三皈弟子先稱法,後稱佛,不成三皈,因為三寶位次有差別,不可顛倒。若愚痴不曉,非惡心說出亂次者,不算有罪,並可成就三皈弟子。如果事先知解,而存心倒說,即已犯罪,更不能成就三皈。三皈的對象:趣通五道,皆得三皈。說到皈依的地點,除極重的地獄以外,就算山間樹下,空野海邊,曠野洞穴,輕繫地獄,皆得成就皈依。


在《大集經》裡面說:「如果是妊娠女人,恐懼懷胎不安,或希望胎兒平安,發心先受三皈依者,胎兒必能平安。乃至胎兒出生以後,身心健康,福慧具足,一切善神,皆為擁護。」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障礙其實是幫助成長的重要關卡

 

  在跑步競賽時,會設一些關卡;若能跳過這些關卡,將會跑的更快、更穩也更遠。

  聖嚴師父於〈不要埋怨是業障〉中開示:「有些人在遭遇困難時,就說:『這是我的業障重。』不僅是遇到了麻煩事,有時明明一帆風順,只不過事情忙了一點,也會說:『這是我的業障。』就像是欠人家的債,非得現在償還,還得一付很無奈的樣子。
  
這樣聽起來,業障像是一種消極的宿命論,其實這是錯認了它的意義。佛法中所謂的『三障』:業障、報障、煩惱障,指的就是會阻礙修行的三種障礙,業障只是三種障礙之一。
  
所以,不要把業障形容成很無奈的事情。即使是欠人家的債,現在能夠有機會償還,不是應當感謝嗎?為什麼要感到無奈呢?再深入想想,如果受一點苦難,就能換來經驗與成長的機會,讓自己能夠多得一點福報,那麼即使肩上的責任重一點,不也是很值得嗎?因此,不要埋怨說是業障,應當要感謝!(法鼓文化出版〈愈挫愈勇健〉)」

  此次舊病復發,雖然折磨了印隆一個多月,也必須面對終生打針的治療,但印隆卻有更深的體悟,並更堅固道心的面對未來的修行之路。感恩大家的關懷,讓印隆更有力量。我也相信必須經過這樣的磨練,才能有更大的力量與悲心,來利益眾生。

  感恩 融一師父、堅聖法師、指導教授英善老師,一直給予我支持鼓勵及教導;感恩廖本聖老師,讓我可以沒有壓力的快樂學藏文;感恩學校的師長、學長及同學們,照護印隆的生活;更感恩諸多格友,不斷地關懷印隆,謝謝大家!

  目前印隆的身體已經恢復有七成以上了,應該在一個月內,可以恢復到一定的程度。屆時如果有想到山上參訪的格友,可以跟印隆連絡哦!

 

如何為動物三皈依?


 有格友詢問應該如何幫動物皈依?基本上,在平常就可以為動物做三皈依,或者說法給動物聽,讓牠們有機會薰習佛法,種下善根。盡此一報身後,能永離八難,往生善道乃至於佛國淨土!而在《梵網經菩薩戒》第四十五條云: 「常起大悲心,若入一切城邑舍宅,見一切眾生,應當唱言:汝等眾生盡應受三歸十戒;若見牛馬豬羊一切畜生,應心念口言:汝是畜生發菩提心;入一切處山林川野,皆使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是菩薩若不教化眾生者,犯輕垢罪。」 

為動物三皈依的方式(簡易版): 

小五郎隆峰寺修行記

  看到格友帶著她的愛犬兒子一起去寺裡參加法會的情形,不禁讓印隆想起先慈和狗弟弟的相處時光。以前先慈每天都會帶她的寶貝狗兒子向家中佛堂所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合掌念佛,也常帶他到家中附近的寺院「踩蓮花」(因為地上的紅磚上刻有蓮花,先慈就教她的狗兒子要觀想現在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印隆也相信狗弟弟在這樣的薰習之下,現在應是成為一位小菩薩,認真的修行了!在《梵網經˙菩薩戒》中有云,我們看到一切眾生,都要對牠們說:「汝是眾生,發菩提心!」也就是要眾生早日脫離畜牲之身,永離八難,學佛修行而離苦得樂!

   眾生皆具佛性,但因為一念無明,妄受各類業報之身,輪迴受苦不已!此世我們有緣相聚乃至成為眷屬,就好好珍惜;但更重要的,是能彼此相互成就,盡此一報身後往生佛國淨土,與諸大善人聚會一處,成就福德智慧資糧,並再發大願返回娑婆利益眾生,因為所有眾生也都是我們無始劫來的親人啊!
------------------------------------------------------------------------------------------------------------------------------------------------------

20090128小五郎隆峰寺修行記

2009/02/09 23:25
小五郎麻麻的好朋友都知道,小五郎家篤信佛教,小五郎麻麻從小就很羨慕出家人的威儀,喜歡出家人穿著袈裟行走的飄然如風,對佛教經典的智慧如海嚮往不已,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和小五郎拔拔到佛寺去走走。在台北,我們喜歡去法鼓山,在高雄,我們就會去隆峰寺。小五郎麻麻高中的時候就跟隆峰寺結緣了,高中畢業那年就在隆峰寺皈依佛教。

2004年底,我們在因緣際會下遇見了小五郎,2005年的那個春節,我們到隆峰寺去禮佛,我也帶小五郎去隆峰寺皈依了。每次我跟別人說,小五郎已經皈依佛教,大家都會睜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我說︰蝦米!!!你帶一隻狗去皈依?是的!!!!為什麼不能帶狗去皈依?佛教說眾生平等,佛法這麼好,動物當然也應該有機會學習阿!事實上,我把帶小五郎去皈依、聽佛經,當成是一件大事,因為我是這麼的愛他,我多麼希望他也可以接觸佛法,早日脫離生死流轉的羈絆。當年我很不好意思的開口跟隆峰寺的心道師父說,想讓小五郎皈依,沒想到師父竟然一口就答應,還帶著小五郎到大殿上,照著幫人皈依的方式,幫小五郎進行皈依,從此以後,小五郎就是個佛教徒,也註定他此生必須在麻麻嚴格的教導下,做一個有為有守的年輕人。
(小五郎︰講這麼好聽,麻麻根本就是個西阿母,恰查某.......)
(麻麻︰你皈依了都還這麼頑劣,我不對你嚴格一點行嗎???)


今年的大年初二,我們在隆峰寺借住一晚,以便參加隔日的禮拜萬佛法會。這個晚上,小五郎麻麻睡得不好,因為床已經很小了,上面還有一隻小五郎到處鑽來鑽去,搞得麻麻睡得很不爽。早上四點多,早課的鼓聲響起,平常沒聽過這種大鼓聲的小五郎,也被鼓聲惹惱了,大鼓敲一聲,小五郎就大叫兩聲,鼓聲跟狗叫聲一搭一唱,彷彿平常就排練過似的,小五郎身體好,叫聲又特別洪亮,搞得麻麻覺得很失禮,只好起床用被子把小五郎蓋住。由於前晚睡不好,所以小五郎麻麻睏的要命,沒有去大殿參加早課,朦朧中一直聽到師父們的唱頌聲加上小五郎的狗叫聲伴奏,這場早課真的做的太妙了...


六點鐘吃早飯,小五郎也一起到齋堂。吃完早飯後,麻麻抱著小五郎去跟師父們問好。好幾個師父圍了上來,大家都說小五郎真可愛,對,只有做他爸媽的我們知道,他一點都不可愛。還有師父伸手想要摸摸他,這時,也只有做他爸媽的我們知道,小五郎一點都不喜歡人家摸他。但是,這句話還來不及說,事情就發生了!小五郎超不爽人家摸他,所以師父的手伸過來,他就狂吠,還想要咬師父的手.....師父被嚇得趕緊把手縮回去,一直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這個世界上不是人人都像做他爸媽的我們這麼好講話,小五郎終於遇到生命中的剋星了!!!!當小五郎對師父狂吼之後,齋堂突然衝進來一隻米格魯,對著小五郎臭幹爛醮的狂吠一通(這段狗對狗的教訓,翻譯成人話就是︰你他X的是誰阿....敢在大爺的地盤上撒野,你知不知你兇的是我主人,你他X的再給我叫叫看...試試看阿....試試看阿........),跟著米格魯之後,是一隻西施、然後是一隻邊境牧羊犬、一隻土狗....一群狗兒衝進齋堂對著小五郎狂吠,整個齋堂好像變成幹醮大會,大家對小五郎群起圍攻,小五郎面臨狗生最大的一次挫敗,沒想到在台北被當成王子,到高雄竟然變成一個俗辣了,只見小五郎垂著尾巴緊緊縮在麻麻的懷裡,拔拔在旁邊拍手叫好,還說︰狗教狗最快了!!師父們做勢要揮趕狗狗們離開齋堂,狗狗們跑了出去,卻又不甘心的跑回來再嗆兩聲,這個場面,豈是一個亂字可以形容......


後來,法師告訴我們,隆峰寺收養了一百多隻的流浪狗,所以這些忠心的狗狗都是隆峰寺收留的。法師還帶我們去看狗狗生活的地方。雖然是收容流浪狗,但是環境整理的非常乾淨,也有很大的空地讓他們奔跑,我們發現,其中有很多名犬,包括邊境牧羊犬、柴犬、狼犬、黃金獵犬、米格魯等等,都是有品種的狗狗,卻遭到主人的任意棄養,有的狗狗就直接丟在佛寺的大門口,還好隆峰寺收留了他們,不但花錢帶他們去給動物醫院治病,還讓他們住在佛寺,每天聽佛經,也算是這些狗狗前世有積德吧,難怪對收留他們的師父們都會這麼忠心!!除了收留流浪狗之外,隆峰寺還收留了兔子、象龜、麝香豬等動物,師父說,再醬子下去,隆峰寺都快變動物園了!!















隆峰寺大殿的佛祖,由左到右分別是阿彌陀佛、釋迦摩尼佛、藥師琉璃光如來






2005年幫小五郎皈依的心道法師



每年農曆的大年初一到初十,隆峰寺都會舉辦禮拜萬佛法會,參加的人非常多。



參加的人之中,當然也包括......小五郎!!!!
















小五郎早上被一群狗朋友嚇傻了,整天都悶悶不樂的,在法會上一心只想跑出去玩,後來乾脆睡覺去了......



從高雄回台北的小五郎,一回到家連飯都沒吃就累得呼呼大睡~~~~(應該是被嚇傻的...)



翻個身繼續睡~~~~



小五郎︰西阿母今天帶偶去高雄讓一群同學吃夠夠,這筆帳等偶睡飽醒來一定要跟他算清楚!!!!!


佛教是主張焚燒紙庫錫箔的嗎?/聖嚴法師


不,佛教中沒有這一項迷信的規定。

中 國人用紙錢焚燒的習俗,是自漢朝以後開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嶼說:「漢以來,喪葬瘞錢,後世以紙寓錢為鬼事。」這是說從漢朝開始,人死之後,喪葬之 時,要用錢幣與死人同葬。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以為人死之後便是鬼,所以《說文解字》也說「人所歸為鬼」,人死既為鬼,擬想鬼的世界也同人間一樣,只是陰 陽兩界不同而已,故以為鬼也需要生活,也需要用錢,所以就用錢幣殉葬。後來有人覺得用真的錢幣太可惜了,便用紙來剪成錢的形狀,以火燒了給鬼用。到近代, 由於紙幣的流通,「冥國銀行」的冥幣,也大量發行了!(註)

這種低級的迷信,幾乎是各原始民族宗教的共同信仰,以物器、錢財、珠寶、布帛,乃至還有用人及畜牲來殉葬的。

至於用火焚燒,可能與拜火教有關,相信火神能將所燒的東西傳達給鬼神。印度教《梨俱吠陀》中的阿耆尼(火神),就有如此的功能。

中國民間,用紙錢、用錫箔,當作錢幣、當作金銀,又有用紙糊篾紮的家 具、雜物、房屋乃至現代的汽車、飛機、輪船等等,以為焚燒之後,就被鬼去受用了。

事 實上,佛教不以為人死之後即是鬼,做鬼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佛教更不相信經過焚燒之後的紙庫錫箔能夠供鬼受用。佛教只相信死人的親屬可以用布施、供佛、齋 僧的功德,迴向亡靈、超度亡靈。其他的一切,都是毫無用途的迷信。佛教不唯不主張以物品殉葬,佛教更主張人死之後,不可用貴重的棺木、不可穿高價的衣服、 不可動用過多的人力與物力;應該換上日常所穿的乾淨舊衣服,將好的新的衣物全部布施給貧苦人家,如果有錢,應該多做布施貧窮及供奉三寶的功德。唯有如此, 亡靈才能得到真正的益處。否則把好好的東西埋了燒了,那是最愚癡的行為,更不是一個正信佛教徒的作為。

可 惜的是,今日的許多僧尼,並不懂得這一層道理,甚至從大陸到了臺灣的佛教徒,還發明了另一種叫作往生錢的紙錢,在一小張的黃紙上,用紅水印上梵文字母的 〈往生咒〉,就當作鬼用的錢了。其實誦咒的功效,與燒紙的作用,根本是兩回事。如果根據佛經來說,印好的經是燒不得的,燒了是有罪的。

再有,現時的僧尼們為人家誦經、拜懺、放焰口乃至打水陸,都要寫文疏,宣讀之後,即予焚化,這是學了符籙派的道教向其所崇奉的神祇們奏疏及化符驅 鬼等的迷信,於佛教教理毫無根據。佛教一切都主張虔誠心的感應,如果心力到了,不用焚疏,必然有用,否則的話,縱然焚化了千百張的字紙,又有什麼用處?參閱《佛祖統紀》卷三三〈法門光顯志〉第十六,「寓錢」條(《大正藏》四九.三二二頁)。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與參學導覽員分享網路共修的機制

   為了十月水陸季的活動,今日上午為參學室的參學導覽員上課,分享今年水陸法會的網路共修活動。其實印隆的身體還有些虛弱,但為了能讓更多人有機會體驗網路共修的機制與傳遞正法,咬著牙也要去。

  今日來上課的參學導覽員有九十人左右,參學導覽員是帶領來參訪法鼓山的人非常重要的義工。在巡山參訪的過程中,也是在傳遞佛法,印隆對他們一直是抱著深深的感恩之心。

 

因為今日安排的時間有80分鐘,所以印隆準備的簡報也很多張,謹在此挑選幾張重點內容與大家分享。


首先是報告網路共修的精神。


利他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菩薩行的首要。印隆希望大家在行菩薩道的當下,一定要審視自己的發心,方能真正利益眾生。


而山上的核心精神: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是我門在規劃任何活動的目標。而佛教原本就是內觀之宗教與修行,一切的修行都在心念上。


因此我們希望做到:家家是道場,世界成淨土!
印隆好喜歡這句,也祈願能圓滿成就!


而我們是何其有幸,多麼有福報!過去高僧大德都要經歷千辛萬苦去求法,現在我們透過網路就可以求法與學法,怎能不珍惜呢?


願我們都能夠一起將這樣的精進心凝聚,能善心願力遍滿全世界,成就人間淨土的悲願!


透過之前的二次研究,希望網路共修能達成以下的三點目的。

接著就是與大家介紹與分享網路共修的內容。

這就是全球網路共修網站,也希望大家幫忙多多宣揚哦!http://shuiluonline.ddm.org.tw/


印隆很喜歡這張照片,這是去年水陸法會送聖後,大家一起在 師父像前發四弘誓願的情景。

  很感恩有因緣參與到法鼓山首創、乃至於是佛教界首辦的水陸共修法會。網路共修是一個透過虛擬的空間,不只是主法法師與悅眾法師,而是所有參與者都能參與的修行盛會,一起「從出發」,凝聚全球各地的善心願力,共同圓滿成就法會!願能以現代的數位弘法方式,傳遞正知正見的佛教本懷,為漢傳佛教開創經懺事業的現代教育文化功能,闡揚水陸法會的新時代意義,讓大眾都能做無上法施,回復本自清淨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