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放光


   佛光有「常光」跟「放光」,每一尊佛都有「常光」,常光是修得的、也是本性顯現的,是一直都在的。「放光」是在特殊的時節因緣、佛陀要說法之前,都會示現放光,讓普會的大眾所見殊勝。

   佛在忉利天宮說《地藏經》的時候,總共放了三次光,一次面門、一次全身、一次頂上放光:

一、序品〈忉利天宮神通品〉:面門含笑放光(集眾)
昭告十方諸佛世界有緣眾生來聞此法門,都來護持這一部經,所以十方世界的諸佛菩薩、天龍八部、有緣眾生,他會接受到這個光明的磁場,就會同時來集會。

二、第六品〈如來讚嘆品〉:舉身放光(讚嘆與交代)
讚歎地藏法門的殊勝跟不可思議,能夠度人天的眾生,讚歎到極點,所以用全身來做一種隨喜跟讚歎;「舉身」就是全身,從頭頂一直到腳底的千輻輪相,眉間乃至二足、胸腋,就是所有的從上一直到下都全部放光,「舉身放大光明」的境界。也表示釋迦牟尼佛把滅度以後、彌勒出世以來所有的眾生,全部交付予地藏菩薩做教化的責任,「舉身」表示全部的眾生全部交代,[1]而且地藏菩薩足以承擔這個大重任。

三、第十二品的〈見聞利益品〉:頂門放毫相光(流通)
在這一部經最後要流通的時候,佛對此法門的殷重與殊勝的特別交代,於說〈見聞利益品〉的時候,又再放一次光,「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不只數量百千萬億之多,也代表「頂相」與「白毫相」兩個境界,在頂上現白毫相,是佛讚歎這個地藏法門的殊勝最高,「白毫相」為最不可思議的。

   「大毫相光」是總說,後面有三十二個光明為別說。「大毫相光」代表了佛的三德秘藏,「大」是法身德,「毫相」是解脫德,「光」是般若德。為什麼「大」是代表法身德?本品出現同樣的「光」,它加一個「大」字──例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那個字都表法身、理體、真如、實相,也稱法界性,就是我們原來本來面目,所以是周遍法界的。一切諸佛菩薩就是證得這個法身德,就是證得這個周遍的理體,所以能夠自解脫,能夠光照十方。這個光把法身、解脫跟般若來展現佛的境界,是以「無見頂相」跟「毫相光」來表現出來。

 

  下面的光有十六組,分別代表華嚴經十度」,以及四無量心:

一、十度

(一)六度

1.           布施:白毫

「白毫相」為三十二相好之一,從布施修來的,所有的佛法修行以布施為基礎,布施就是諸法之本。所有顏色的根本色是白色,所以用「白毫」來表法,「白毫相光」是講布施度。「大白毫相光」是講布施波羅蜜之三輪體空、三檀等施,從布施裡面見到諸法實相。

2.           持戒:瑞毫

「瑞毫相光」表持戒,因為持戒是最吉祥的,「瑞」是吉祥的意思,因為持戒是最吉祥的。「大瑞毫相光」是說藉由持戒,能夠見到諸法的實相。

3.           忍辱:玉毫

「玉毫相光」表忍辱,因為忍辱而諸惡不生,能夠護持我們所修的功德,像白玉無瑕一樣沒有污染,很純正清淨。「大玉毫相光」是講無生法忍,就是最高的法忍。

4.           精進:紫毫

「紫毫相光」表精進,勇猛精進不雜。「大紫毫相」是精進而沒有精進相,如《金剛經》講的精進,不能執著那個法,沒有相在那個地方。

5.           禪定:青毫

「青毫相光」指禪定,因為「青」是東方的顏色,東方是動,太陽從東方升起、草本生起來是動,而動裡面要有不動的功夫。「大青毫相光」指不是在靜裡面修的禪定,在動裡面它沒有被干擾。

6.           般若:碧毫

「碧毫相光」是講般若、般若度,因為玉裡面最尊貴的顏色是碧色,翠綠叫做碧,表示一切的法中,以般若最珍貴;前五度如果沒有般若的話,它就是世間法了。「大碧毫相光」,就是指出世的般若,也是講一乘的般若。

(二)四度

1.      方便:紅毫

「紅毫相光」就是方便,為開權顯實之開權,要有方便法來度眾生,使得眾生能夠入佛門,得到解脫的可能,好像太陽一樣照耀大地,先使眾生能夠得到溫暖。「大紅毫相光」指《法華經》講的一乘方便,是方便裡面的最殊勝的。

2.      願:綠毫

「綠毫相光」是願,發願入生死度苦厄。就好像綠葉一樣,能夠蔭蓋保護眾生,使眾生得清涼。「大綠毫相光」就是地藏菩薩的大願,就是大樹。

3.      力:金毫

「金毫相光」表力,以神力來度眾生。「大金毫」是指佛的力,佛有十力。

4.      智:慶雲毫

「慶雲毫相光」就是智,前面的般若指實智,慶雲毫相光講權智,就是方便善巧來度眾生,就好像吉祥雲一樣,所在之地都給眾生吉祥。「大慶雲毫相光」指佛的一切總智,他的智慧能夠遍法界來度眾生。

  前面的「毫光」叫做「相」,就是光裡面有各種的境界會出現,那相不是一個,它是無限無量,「百千萬億大毫相光」,有這麼多的光明在裡面。下面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說「輪」,一直在法輪常轉當中,所以它用輪相來表示。

 

二、四無量心

(一)慈:千輪毫──「千輪毫光」是講慈,能夠給世間種種的快樂;「大千輪毫光」指無緣大慈。

(二)悲:寶輪毫──寶輪毫光」是悲,大寶輪毫光」是同體大悲。

(三)喜:日輪毫──日輪毫光」是喜,隨喜眾生所有的功德,心就很溫暖。

(四)捨:月輪毫──「月輪毫光」是捨,就是講清涼,要捨才清涼,不捨就不得清涼;「大月輪毫光」是大捨,所有的一切盡捨。

 

三、菩提:宮殿毫

最後以宮殿跟海雲來說一個終極的結果。「宮殿」是代表菩提,就是證果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前面的白毫相光修的布施,一直到後面的十度,然後加行慈悲喜捨,得入佛法的堂奧,進入到法王之殿,到最後坐在最上面。就是「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大宮殿」就是一乘的法。

 

四、涅槃:海雲毫

「海雲毫光」是涅槃,海雲的「海」是表雲如海一樣的寬廣,這是講二乘的涅槃,這個涅槃雲能夠覆蓋眾生的苦惱生死海。「大海雲毫光」是指菩薩的大乘的涅槃,是覆法界海,對一切眾生它都能夠持雲普覆,對眾生的恩澤就好像有需要甘露的時候,它就會降雨一樣,境界很寬廣,是十地菩薩的境界。所以從白毫相光從布施入門,到最後「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就是入菩提涅槃的境界。

 

  所以在誦《地藏經》的時候,看到本品講的各色毫光,是有佛法的含義在裡面,地藏法門從初因地教我們修布施、到最後成佛,包含全部法門,就是說明這個法門的殊勝性。每一次去誦的時候,就由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說這些法門。

  有人不敢誦《地藏經》,是因為看到前面的地獄名號與鬼神名號,就怕到不敢誦,但應該要看這一品的殊勝,裡面有很多的佛光普照,使得災秧都會遠離。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08Y025 音檔13:10 - 18:58

  這一部《地藏經》它的殊勝,在於佛說這一部經的時候,總共放了三次光。祂不是每一品都放光,但是它在序品〈忉利天宮神通品〉,要召請十方有緣的眾生來聽這一部經的時候,[2]現在釋迦牟尼佛祂要在忉利天宮(不是在人間喔),在忉利天宮要稱讚地藏菩薩,要說這一部孝經的時候,祂做了一個廣告動作,就是放光,這是在第一品。祂怎麼放光呢?在第一品的放光是「面門放光」,就是祂放光的部位。佛門裡面要內行,就是看哪一個部位放光有它的涵意,釋迦牟尼佛在第一品的地方,它是面門,我們看到經文裡面講到它是怎麼樣呢?含笑。那為什麼要放光呢?含笑放光呢?因為祂要召請有緣大家,十方世界裡面有神通的,看到這個光明的時候,就知道佛要做什麼了,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大家都來護持這一部經,所以在第一品的地方是含笑放光,是召請有情。

  在這一品裡面第二次放光,就是講完苦法以後,要開始講樂法了,那麼樂法裡面的第一個動作,是要讚歎地藏菩薩的威神功德;釋迦牟尼佛要放光,不放光不足以表示讚歎到極點,為了要讚歎,所以祂放光,祂放光的部位是「舉身放大光明」。[3]「舉身」的意思就是全身,從頭頂一直到腳底的千輻輪相,其中所有的眉間乃至二足、乃至胸腋,就是所有的從上一直到下,全部放光,那種境界「舉身放大光明」。

  為什麼要在這個放光的部位裡面,要把它全部包括在裡面?它不像第一個是含笑面門放光。後面的第十二品的〈見聞利益品〉,就是觀世音菩薩做祈請者的時候,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又再放一次光,祂是什麼部位放光呢?頂上放光,頭頂放光。所以這《地藏經》裡面,釋迦牟尼佛三次放光,一次面門,一次全身,一次頂上放光,沒有任何一部經這麼殊勝過,一個佛的心意顯現。

  那在這一品裡面,祂所謂的全身放光裡面一個用意,第一個、沒有全身放光,不足以讚歎地藏菩薩的誓願,就是圓滿性,就是這一尊菩薩祂發的這種「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這種願,釋迦牟尼佛讚歎到極點的時候,所以用全身來做一種隨喜跟讚歎,全部、全身裡面都讚歎。哪一個地方好?全身都好,沒有一個地方不好,所以祂用全身放光。

  第二個、也表示釋迦牟尼佛把眾生教化的責任,全部放給地藏菩薩,所以祂要全身放光,因為佛的放光裡面,部位代表度的對象。譬如面門的話,代表度化的菩薩、聖人的。一直往下、一直往下,哪一個部位放光,就是現在祂要度那一界的眾生。而祂全身放光的話,就表示所有的眾生全部都交付了、全部委託,所以我們看舉身放大光明,當我們念到這一部經,當我們念到這一品,而觀想到釋尊舉身放大光明的時候,佛是有用意的。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見聞利益品-放光]08Y042M 音檔03:33 - 58:22

  一來的時候,釋尊祂就放光,所以還沒有說法之前,讓普在會的大眾所見殊勝,所以眼見到的這些下面要講的這一些放光的境界,所以所是光明的境界,那就是聞微妙法,所以見光聞法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所以這一出場又不一樣了,就是有殊勝的境界

  釋迦牟尼佛在前面地神護法品結束的時候,因緣成熟了,要說見聞利益品這一品的內容的時候,說法之前,佛先做一個這個殊勝的不思議的境界相,就是從頂門上放大毫相光,而這個大毫相光是百千萬億。所以我們如果當時參加這個地藏法會的話,一定會得到很殊勝的感應了,為什麼?因為在這一部經裡面世尊放光,總共放了三次光。第一次的時候,是在第一品忉利天宮神通品[4]放光就是有特殊的時節因緣的時候,要度特殊的眾生、要說特別法門的時候,祂會放光。所以有放多少光,還有從什麼地方放光,還有祂所光中所顯現的境界,這是差異很大的。在地藏經裡面,他放了三次光,世尊說地藏法門裡面放了三次光,一次就是在忉利天宮神通品初品的地方,這一部經要開始講的時候,那佛要昭告十方諸佛世界有緣眾生來聞此法門的時候,[5]那就是放光。所以十方世界的諸佛菩薩、天龍八部、有緣眾生,他會接受到這個光明的磁場,就會同時來集會,所以這個法法門當時說法的時候,所召集的大眾,就是十方世界的諸佛菩薩、乃至於天龍八部,這我們在前面序品當中都有說的。那祂這個放光的時候,是從什麼地方放光呢?就是召集大眾的時候,是從面門放光,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這個臉部裡面祂放的光,所以我們在這一部經前面講說含笑放光

  第六品裡面要說的是讚歎地藏法門的殊勝跟不可思議,能夠度人天的眾生。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彌勒出世以來所有的眾生,通通要交代給地藏菩薩,所以在第六品的如來讚歎品,釋迦牟尼佛的放光,祂就不是只有一個部位放光了,祂是從全身裡面,叫做舉身放光,那麼舉身裡面就會瞭解就是說全部的眾生全部交代。因為佛在哪一個部位放光,有的時候祂是特定度哪一道眾生,祂在哪一個部位放光明,[6]在如來讚歎的這個地方,祂舉身放光就是表示全部,就是要度眾生的相應道,是全部的就交給地藏菩薩,所以祂是舉身放光,沒有特定一個部位。因為如果是面門的話,很可能是度天眾或者是菩薩眾;如果是從胸部放光,很可能是度人道的,可是他現在不是,祂是舉身全部放光,就表示所有的眾生,不只我們人道,就是十法界的眾生全部交代給地藏菩薩,而且地藏菩薩足以承擔這個大重任,所以如來讚歎,所以舉身放光。這是我們前面兩品的放光。

  那麼在這一部經即將結束了,就是法門說的已經是到最後結尾要流通的時候,為了要流通這一部經,如來又有很深切的期望在裡面,所以對於這個法門,祂的殷重跟對這個法門,祂的殊勝的特別交代裡面,釋尊要交代流通的時候,祂又在放一次光。所以我們看看這一部經裡面,第一個是召集放光,集眾;第二個是交待全部的眾生給地藏菩薩,所以祂舉身放光;第三次是要流通這一部經,這一個法門不要有中斷、不要有這個遺憾,讓所有的眾生能夠得到利益。

  那麼世尊放光,我們看看祂從什麼地方放光──他是從頂門上,頂門是什麼地方呢?頂門就是頭頂。可是在這個百千萬億裡面的光明裡面,它叫做大毫相光,這個是總說,後面有三十二個光明,以這個大毫相光是總,然後下面是別說光明。而這個光明理念其實代表了兩個殊勝的作用,第一個、祂這個光明從什麼地方顯現,從什麼地方放出來?祂這個放光從什麼地方放出來,從頂上方,可是放頂光的時候,祂所現的相是什麼?是現毫相光,所以又出現了釋尊裡面三十二項的另外一個相好叫做白毫相。照理講這個白毫相應該是從兩眉間,釋尊的兩眉間有一個毛,那個毛非常的微細,叫做毫毛、眉間的毫毛,這個眉間的毫毛,這個是三十二相好之一,就是釋尊的兩眉間的這個毫毛,他是捲起來的,很柔軟,[7]當祂要放出來的時候,祂這樣一拉出來的時候。那麼在白毫相當中,祂為什麼以這個做總呢?因為我們前面講過,就是校量佈施功德緣品裡面,所有的佛法修行以什麼為基礎呢?以布施為基礎,所以白毫相從什麼地方修來的?無見頂相修恭敬禮拜、謙卑,白毫相從布施修來的,所以如果能夠修布施的話,布施圓滿得到什麼樣子的功德呢?白毫顯現,白毫;還有就是隨喜眾生的修佛法寺的因緣,也可以得到白毫相的相好。

  所以在這一個見聞利益品裡面,世尊要放光來說明這個法門的流通,祂所展現的這個效果是怎麼樣呢?是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所以這個光裡面不只它的數量之多,也代表它兩個境界,一個就是頂相,一個就是白毫相;在頂上現白毫相,不是在眉間放毫相,祂是在頂上放毫相。那這個是什麼意思?就是內行的人一看到佛現這個光明的時候,就知道佛心佛意,佛在讚歎這個地藏法門的殊勝最高,就是這一部經在佛的心裏面,祂今天即將涅槃,祂把一代教法裡面,祂用這地藏法門裡面,祂說這是頂門的法門,這是頂相──最高的,頂是最高。那白毫相呢?最殊勝的、最不可思議的,所以祂頂上放白毫相光。所以我們看到這一句裡面,你要有一點心裡要瞭解,這個世尊以地藏法門為最不可思議的、最讚歎的,所以我們總相的這個光明裡面,它裡面的意涵就在那個地方。

  所以這個大毫相光,就是在第一句裡面呢,其實就代表了佛的三德,我們常講三德六味,那三德是哪三德呢?是代表法身德,毫相是代表解脫德,是代表般若德。為什麼是代表法身德?我們薰習佛法的教義裡面,只要說到字──後面有,就是你看它下面有白毫相光,它就再加一個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它就再加一個大瑞毫相光──其實同樣的,它加一個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不一樣?只要加一個大,就不是大小的大。佛門裡面只要講到那個──大方廣,大佛頂首,大乘妙法蓮華經,大乘起信論──那個大字都表法身,都表理體,都表真如,都表實相,也稱法界性,就是我們原來本來面目,所以它是周遍法界的。一切諸佛菩薩就是證得這個法身德,就是證得這個周遍的理體,所以它是在後面有殊勝的作用,能夠自解脫,能夠光照十方。

  那麼中間就有光明,就是毫相光,這光就是般若德,能夠明照法界,所以這一個就是講到總說裡面,能夠放光、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裡面,就是出生佛的三德秘藏,這個光裡面把法身、解脫跟般若都完全展現出來,這個是佛的境界,這個是以無見頂相毫相光來表現出來。如果見到這樣子的光明,佛光除了常光之外,放光──佛的放光不會無緣無故的放光,[8]佛要放光,它是一定有大因緣的,所以在這個大因緣裡面,它要因緣剛好相符合的時候,祂才會放光,所以在這個機緣裡面,這地藏法門應該可以說到最極適的時候,祂在這個地方放光,所以這樣子的殊勝境界裡面,所以如果我們遇到佛光、蒙光所照的話,就是為佛光所照耀,最起碼前面講的利益,就能夠消業障、開智慧,就是佛光有這個好處。那麼百千萬億大毫相光,光這一句裡面,第一個說明它的發光的這個部位,是頂門上放毫相光,發什麼光呢?第一個先總說大毫相光是佛的三德秘藏,用這樣子的部位、用這樣的內容做什麼用?讚歎地藏法門、讚歎地藏菩薩的殊勝。誰來讚嘆呢?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這個展現,所以我們要瞭解,要能夠聞到這樣的法門,其實是很有善根福德因緣的。

下面三十二個光,三十二個光有兩組,所以其實是十六對光,就是一個前面講、一個後面用一個字再把它加強,再把它表示稱性跟理體,跟說明這是一個一乘法門、一乘的教理。

  那麼下面是佛的放光,若我們只看文字,如果沒有經過解釋的話,不知道其實佛放光,裡面已經在說法,將來看到這樣,你就知道祂在說的哪一個法門,所以這個是用這個光明來說法。如果是最高根器的人,看到光明就知道祂的教學內容,就知道應該要去學習什麼樣子的法門。那再不行的話,放光後面第二個動作一定會怎麼樣?說法,就透過語言。頭先是第一個不用,用看的就可以了──見,見什麼?見光,見光能夠開悟、能夠得道,那就是上乘根器;再不行的話就是用語言說微妙法,那就是眾生要聞,所以,都能夠得到利益。

所以下面就是三色光裡面有十六組,[9]第一個是白毫相光,所以看白毫相光的時候,雖然他所說的是白毫相,可是是從什麼地方放呢?頂門放,不是從白毫這個地方出來,但是祂頂門裡面放白毫,那為什麼白毫呢?這個是說布施的法門。這下面開始講華嚴經的十度。一般我們說修行是說六度、菩薩六度,可是地藏法門在隱隱約約當中都可以告訴我們,其實這是一個華嚴境界,很多地方它跟華嚴的這個大不思議境界其實是相應的,它這裡面不是講六度,它講十度,因為華嚴是以表圓滿,而且數目從一講到十,又再回來從十一到二十,所以再怎麼說,它就是一個圓滿的意思。十度裡面第一度就是布施度,那布施就是諸法之本,六度裡面是第一度,十度也是第一度,就是布施。那為什麼用白毫來說呢?因為所有的顏色的根本色就是白色,所以這個是白毫相光是講布施度。那大白毫相光的話就不一樣了,它就是講的是布施波羅蜜裡面,是講三輪體空,就是已經是三檀等施,從布施裡面見到諸法實相的,所以這個是大白毫相光,所以加這個字就不是我們一般的布施度了,我們要修的話要修大白毫相這個光明。

  「瑞毫相光這是講什麼呢?講持戒,為什麼持戒是瑞毫相光呢?因為持戒是最吉祥的,瑞是吉祥的意思,所以因為持戒,所到之處無有恐懼,乃至要往生的時候、這一期命終的時候,也會心安理得,因為我們是持戒的,絕對生天上,人天三惡道一定不相應,所以持戒是最吉祥的,所以叫瑞毫相光。那麼大瑞毫相光裡面,就是說藉由持戒能夠見到諸法的實相。

  「玉毫相光就是忍辱,就是像白玉無瑕一樣,因為忍辱,諸惡就不生,那大功德就能夠守住。[10]所以這個是忍辱,能夠護持我們所修的一些功德,像白玉一樣的,上面都沒有污染,白玉無瑕,就是表我們的功能都很純正、很清淨。那大玉毫相光就不只是忍辱,這是講無生法忍,就是最高的法忍──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得三種忍,其中有一個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那個是什麼?大玉毫相光。

  「紫毫相光就是講精進,勇猛精進,精進不雜。紫毫相就是講精進而沒有精進相,叫做大精進。就是像金剛經裡面講的精進,金剛經裡面所修的理念,布施即非布施,是名布施,就修裡面,你不能執著那個法,沒有相在那個地方。

  在下面青毫相光,這是指禪定,為什麼青毫是指禪定呢?因為是東方的顏色,東方是動,就是太陽從東方起來、草本生起來是個動,那動裡面要有不動的功夫,就是青毫相光。那大青毫相光的話,就是在動裡面它不動,而不是在靜裡面修的禪定,在動裡面它沒有被干擾,那個就是大青毫相光

  「碧毫相光就是講般若、般若度,為什麼般若度是碧毫呢?因為在所有的玉裡面最尊貴的顏色是碧色,碧色就是翠綠的那種,翠綠叫做碧,下面有綠毫,但是翠綠的那種顏色叫做碧。這個裡面就是表示一切的法中,以般若最珍貴,就是前六度裡面如果沒有般若的話,它就是世間法了;世間人也修布施到禪定,就是因為有般若,所以這個就是超越世間法。那大碧毫相光,加一個大的話,就是指出世的般若,也是講一乘的般若。

  前面講的就是六度,紅毫相光這就是華嚴經下面來的下面的四度,就是方便,就是有般若以後呢要開權顯實,就是開權;眾生沒有辦法得度,因為你講太高,所以要有方便法來度眾生,那就使得眾生能夠入佛門,能夠得到這個解脫的可能,那就好像太陽一樣照耀大地,使眾生得到溫暖,就先使眾生能夠得到溫暖,所以這個是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的話呢,這是指法華經裡面講的一乘方便,是方便裡面的最殊勝的。

  「綠毫相光是願,[11]綠色表地藏法門裡面的願,發願入生死度苦厄。為什麼用綠來表願?那就好像綠葉一樣,這個葉子能夠就是蔭蓋這個眾生,使眾生得清涼,[12]能夠給眾生能夠保護住,所以這個是綠毫相光是表願。那麼大綠毫相光就是地藏菩薩的大願,這棵樹很大,這個在彌陀經裡面也有這樣子的樹木,就是大樹,大綠毫相光。

  「金毫相光金色表力,以神力來度眾生,大金毫是指佛的力,就講十力,佛有十力,[13]那個就是大金毫相光,所以這個是金毫。

  「慶雲毫相光是最後一個,就是智,這個字跟前面的這個般若不一樣,前面的般若是指實智,這個慶雲毫相光的字是講權智,就是方便善巧來度眾生,就好像這個吉祥雲一樣,慶雲像所在之地都給眾生吉祥,這是慶雲毫相光。慶雲毫相光的話,是指佛的這個一切總智,他的智慧能夠遍法界來度眾生,這個是指大慶雲毫相光

  所以在這個地方前面這十個,這是講十度,所以我們在誦地藏經的時候、誦到這個地方過去的時候,你不要只跟它看顏色變來變去、變來變去,其實有佛法的含義在裡面,知道含義你才會覺得親切,也知道佛在這個地方,已經用聲光在度眾生,已經很殊勝。我們是用文字,所以沒有辦法想像,真的你參加這個法會的時候,要看到這樣子的境界,那是畢生難忘;不只畢生,我想是生生世世都難忘,你曾經參加過這個這樣子的一個法會,也表地藏法門的殊勝。所以有人不敢誦地藏經,只要看到前面的這個地獄名號跟前面的那個鬼神名號,就怕到不敢誦不敢開,為什麼不要看這一品呢?不要看這一品的殊勝裡面不是有很多的佛光普照嗎?那佛光普照一些災秧都會遠離,所以這個是講十度。

  下面講的就是四無量心:所以千輪毫光這是講慈,能夠給世間種種的快樂;大千輪毫光這是指無緣大慈。它這裡面文字上有一點不太一樣,前面的毫光裡面都叫做,所以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一直到最後的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就是光裡面有各種的境界會出現,那個是相。那相不是一個,它是無限無量,百千萬億大毫相光,就是這麼多的光明在裡面。下面的慈悲喜捨的時候,它是說──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這是慈;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這是悲;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這是喜;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這是捨。所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它都一直在法輪常轉當中,所以它用輪相來表示。那麼千輪是慈,大千輪是無緣大慈;寶輪是悲,大寶輪是同體大悲;日輪是喜,就是隨喜眾生所有的功德,心就很溫暖。月輪毫光是捨,那就是講清涼,怎麼樣能夠清涼如月清涼?要捨才清涼,不捨就不得清涼,所以大月輪毫光是大捨,所有的一切盡捨,就是講慈悲喜捨。所以這裡面的要講的法義,其實會更深入,但是我們在這個地方,是你每一次去誦的時候,就由釋迦牟尼佛跟你說這些法門。

下面最後有兩個,一個就是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一個是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就是所有的光明都放到最後,講十度四無量心,最後以宮殿跟海雲來說一個終極的結果。宮殿是代表菩提,就是證果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得到菩提以後,就好像我今天進入大雄寶殿,這個叫做宮殿。從前面的白毫相光修的布施一直到後面的十度,然後加行慈悲喜捨到這個地方入佛法的堂奧,入門了、進來了,進入到法王之殿,那進去在那地方修行,做最後漸漸步步高升,到最後坐在最上面,坐在上面,所以有機會也可以坐上去的,那就是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大宮殿就是一乘的法,最高乘的法。

那麼海雲毫光是入以後又出了,這個是涅槃,這個海雲的是表,不是真正不是講說──怎麼會跑去變成在海裡面呢?而是說這個雲如海一樣的寬廣,所以這個是講二乘的涅槃,它這個雲、它的這個涅槃雲能夠覆蓋眾生的苦惱生死海,所以這是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是指菩薩的大乘的涅槃,是覆法界海,對眾生來說,一切眾生它都能夠持雲普覆,對眾生的恩澤就好像有需要甘露的時候,它就會降雨一樣。那我們修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那個境界就很寬廣啊,那是十地菩薩的這個境界的。所以從白毫相光從布施入門,到最後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就是入這個菩提涅槃的這種境界。如果是內行的,看佛在這一個法門裡面放出這樣子的光,所說這樣子的內容裡面,就知道地藏法門,從初因地裡面教我們修布施、到最後成佛,它這個法門全包了,那就是說明這個法門的殊勝性在這個地方。

 

 



[1] 因為佛在哪一個部位放光,有的時候祂是特定度哪一道眾生,「舉身放光」就是表示全部,沒有特定一個部位。如果是「面門」的話,很可能是度天眾或者是菩薩眾;如果是從胸部放光,很可能是度人道的。

[2] 我們如果說這個地方有什麼法會,會有什麼事情的話,透過媒體、透過電話,我們會做廣告。

[3] 所以我們看經文的時候呢,要真的要很入經文來感動,因為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方不是部位放光了,不是哪一個部位放光了,是全身放光。

[4] 我們看一下講義,講義裡面的光,就是有常光放光。就是佛都有、每一尊佛祂都有常光,這個常光就是一直在的,這個是修得的,也是本性顯現的。這個常光,所以無量壽佛叫做無量光,他們這個無量光就是常光,永遠是在那個地方的,就是常光。

[5] 祂用一個廣告,祂的廣告就是放光,我們現在可能會打電話或者是用電腦、email,那現在釋迦牟尼佛,祂是比現在的科技還進步,那就是放光。

[6] 就好像說我們神識要離開身體的時候,要到哪裡去投胎,會投人天,還是會投地獄、餓鬼、畜生的話,出去的那個位置不一樣,煖識出去的那個位置不一樣,就表示跟哪一道相應。

[7] 釋迦牟尼佛出生的時候,這個眉間的白毫相是五尺,你沒看到,好像沒有,它是捲起來,等到釋迦牟尼佛成道,祂人漸漸長大,祂這個白毫也漸漸長大,就變成一丈五,這個是指應身佛。

[8] 佛的放光不會無緣無故的放光,沒事情想想祂就給它放光,我們會沒事想想就開電視起來看,無聊就開電視,無聊就聊天。

[9] 我們看講義裡面,跟它對照裡面所說的法內容。

[10] 我們有沒有修呢?其實也有修了,可能也有修布施,也有人修持戒,也有修禪定,也有修般若,也有修什麼精進,五度裡面布施持戒精進禪定般若都有修,那修到後來去查看我們的帳目的時候,發覺沒有,為什麼沒有呢?中間這一條把它漏掉了,為什麼?忍辱,沒忍,氣不過就燒光光了。

[11] 你看到這個地方的以後,裡面呢它這都是一些顏色,然後我們世間裡面就很多說你的吉祥色是什麼顏色,那我們看我們這個地方,你喜歡修哪一度的話就選那一度的顏色來做觀想,跟那一度來做你的蓮花顏色,那那一個顏色是表什麼意思,我們要瞭解啊,如果說我喜歡什麼,我喜歡紅色,那就是修方便法門,如日普照大地一樣,那現在這個綠毫相光的時候我喜歡綠色,你們很多人喜歡綠色。

[12] 你若車子開一開要停的地方,要停哪裡?停樹下,為什麼?因為樹可以遮陽,所以這個是講願。

[13] 這個我們不在這裡講,你們去看字典,佛學字典裡面,佛有什麼度眾生的力量,有十個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