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六塵妙供

法師奉持供品,準備讓與會大眾奉供

 在「奉請上堂法事後的「奉供上堂法儀,是敬獻香、花、燈、食、寶、法之「六塵妙供」,把世間認為最珍貴的六種寶物,供養總壇十席之三寶聖賢。儀文以「願因祕密,不思議熏,悉使微肴,轉成妙供,奉諸聖賢,無不周徧」,[1]說明不可思議之妙力圓熏,能普令一切微薄之食,悉皆轉成無上妙供。

六塵妙供觀想

 此「六塵妙供」,是從《法華三昧懺》中所開展延伸出來的。在禮拜三寶竟,即當胡跪,右膝著地,正身威儀,一心燒香散華,端身正意,口自唱言:
嚴持香華 如法供養
願此香華雲 遍滿十方界 供養佛經法 并菩薩聲聞緣覺眾 及一切天仙 受用作佛事

智者大師教導行者,於供養香華時,當運心觀想:
「此香華於念念中,遍至十方一切佛土:
作種種眾寶莊嚴,諸臺樓觀,上妙諸色;
作種種妓樂,上妙音聲,歌唄讚歎;
作種種栴檀沈水,上妙諸香;
作種種肴膳湯藥,上妙眾味;
作種種衣服瓔珞,流泉浴池,上妙諸觸;
作眾禪定、智慧、清淨實相,無量上妙法門,悉皆充滿法界,以為佛事。
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一切三寶,願三寶攝受;亦熏一切眾生,發菩提心。
於一一佛前,悉見己身,如此供養,等無有異。
又願六道四生,悉入我供養法界海中,了知如是供養,悉從心生,無有自性,心不取著。

 以上即具足「六塵」之供養,湛然大師並進一步,於《法華三昧懺補助儀》中,將觀想文寫成一段觀想偈:
願此香華遍十方 以為微妙光明臺
諸天音樂天寶香 諸天餚膳天寶衣
不可思議妙法塵 一一塵出一切塵
一一塵出一切法 旋轉無閡互莊嚴
遍至一切三寶前 十方法界三寶前
皆有我身修供養 一一皆悉遍法界
彼彼無雜無障閡 盡未來際作佛事
普熏法界諸眾生 蒙熏皆發菩提心
同入無生證佛智

 《法華懺》以「六根懺悔」為主要懺法,目的是要將虛妄染著的六情根,轉化成具諸功德的六淨根。眾生因六根接觸六塵,產生貪染執取,而造作種種惡業,實由一念心之無明顛倒。而心本具善惡染淨,因此若要清淨,就要藉由修持懺悔,破除六根對六塵的迷惑貪著。

 六根懺悔中的「意根」懺悔,其觀心方式,即是以圓觀「觀陰入界境」之「一念心」為主旨。因為一切法不離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然真正作為諸法所由生起之根源處,實為五陰之「識陰」,即六根之「意根」。

 智者大師說明之「一念三千」,此「一念心」即具十法界三千法。智者大師認為圓頓止觀在於能「觀照眾生一念無明心,此心即是法性,為因緣所生,即空即假即中」,[2]所以依一念心而修習止觀,如實觀照一切境界皆為不思議境,一切的存在皆是因緣假名施設,空無自性。若能於一切法中不起分別執著,則能圓融相即而通達無礙。

法鼓山水陸法會六塵妙供

 水陸儀軌「六塵妙供」,首先所奉供「妙香­、妙花、明燈、衣食、珍寶」此五塵,皆是由「中道觀心融而成真法供養,以此而能塵塵無礙,一塵具足無量供養,成就不可思議妙供。能彼彼出生無盡而周遍莊嚴,皆是為彰顯法華所開顯之大事,究竟徹悟圓融三諦的妙理,為諸佛以一大事故出現於世的因緣
「妙香」為乃久修戒定慧所熏習成就 
「妙花」乃久修六度萬行所莊嚴成就,
「明燈」是真智光炬之曜明成就,
「衣、食」為柔和忍辱衣與般若真智食所成就,
「珍寶」為金剛妙智,皆是微妙而難以思議。   

 而在第六的「法」供養上,廣興大悲而能利益有情:自非大哀曠濟,拔滯溺之沈流;一極悲心,拯昏迷之失性[3]必須行真法布施,方能圓滿慈悲願心。廣為眾生演說妙法,平等教化而不輕初學,令其聞法實修,成就六度萬行,隨順四依[4]之教,導歸一乘實道,方為真正的以法供養諸佛。

六塵
妙供法儀內容
維此妙香真法供
久修戒定慧為熏
以由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維此妙華真法供
久修萬行為莊嚴
維此明燈真法供
是為智炬勝光明
食衣
維此現前真法供
忍衣智食妙難思
妙寶現前真法供
金剛能斷智難思
興曠濟懷,發大悲智。須行法施,以滿心期。所謂取如來深妙之經,為眾生分別其義。不輕初學,但以大乘。豈令信受於一時,要必思修於此日,成就六度,隨順四依。有能用心誘進其人,是為以法供養其佛。

 在奉請下堂後的「奉供下堂法事,也是「六塵妙供」,獻供文中彰顯「事理相合」,說明諸法實相之理,卷歸一空[5]來表達雙遮雙照的中道實相故能「卷收攝歸而無礙,舒展開出一切妙有

 就理上所論,雖然是一切由心所造;但在事相上而言,施食供物需一切無缺,以使事理交輔相成,方能成就圓滿的妙供;此也是為彰顯空有雙照圓融的義理,方能堪稱為與道相合的真供養,儀文云:
萬法之性無住,故能卷歸一空。六塵之體恆周,故得舒出諸有。是以酌水獻花,然香奉食,既虔而誠,曰豐且潔。於理由心而造,在事食物無缺,事理兩交,方成妙供;空有雙敷,堪稱道合。是則此食,具徧十方;允在茲時,普熏羣品。然既遇大王之珍饍,當載聆吾佛之靈章;豈唯享則多儀,蓋是飽必須教,均沾上味,咸悟圓常。庶因齋事之緣,同成法施之會。[6]

 續於儀軌內容中,闡釋「是心是食、即事即理」的無上妙供,是為令眾生開顯中道佛性之理的禪悅法食,如文云:
願因祕密,不思議熏,悉使微餚,轉成妙供。施諸神眾,及以亡靈,一時普資,無不周徧。慧燈散夜月之輝,定水湛秋空之色,華嚴萬行,果滿一乘。入此室者,唯聞諸佛功德之香;作是觀者,但見禪悅法喜之食。莫不即事即理,唯色唯心,悉會正宗,全成妙供。[7]

 讚歎此三諦圓具的妙供普施,如般若智慧明燈、湛寂三昧定水,能以因地萬行之花,莊嚴無上果德,圓滿一乘圓教的不可思議佛果。
 此華嚴萬行,果滿一乘之句中的「華嚴二字,喻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

 因此入此水陸大齋勝會壇場的所有眾生,但只聞得諸佛圓滿一乘的功德之香,若能這樣圓融而觀,自然一切所見盡是禪悅法喜之食,即是中道佛性之理。[8]凡此一切,無不皆是事理不二、即事即理,也無不都是色心互融、唯色唯心。能如是了悟中道實相的宗旨,自然一切悉皆全成妙供。

 圓觀的理論基礎在於法界之理,亦即是三諦圓融,故能以一食遍施十方法界。從儀文中可知,水陸法會是要藉由種種事儀燃香、散花、明燈、奉食等,成就圓觀之修持,了知法法皆是妙法,即事即理,色心不二,圓融無礙。

 故能以一食遍施十法界,且於一食出生六塵妙供,而六塵又彼此互遍互攝;於一齋食如此,於香、花、燈、寶、歌頌莫不是如此,互遍互攝重重無盡,能平等普供十法界,令一切眾生都能解脫,成就無上第一法施,回覆吾人之本來面目。可以得知,從整體水陸儀軌來看,即圓觀的修行實踐,即大乘菩薩道的六度萬行。

法師奉持香供品,準備讓與會大眾奉供

法師奉持香供品,讓與會大眾奉供

法師奉持燈供品,準備讓與會大眾奉供

法師奉持燈供品,讓與會大眾奉供

法師奉持食、衣供品,準備讓與會大眾奉供

法師奉持食、衣供品,準備讓與會大眾奉供

法師奉持食、衣供品,讓與會大眾奉供

法師奉持珍寶供品,準備讓與會大眾奉供

法師奉持珍寶供品,讓與會大眾奉供

法師奉持珍寶供品,讓與會大眾奉供


六塵妙供
意義
真言
妙香真法供
久修戒定慧為熏
以由中道觀心融
獻香真言
妙華真法供
久修萬行為莊嚴
獻華真言
明燈真法供
是為智炬勝光明
獻燈真言
現前真法供
忍衣智食妙難思
獻食獻衣真言
妙寶現前真法供
金剛能斷智難思
獻寶真言
以法供養其佛
取如來深妙之經,為眾生分別其義……成就六度,隨順四依,有能用心誘進其人
法供養真言

表格 1 水陸儀文與天台圓觀思想

水陸儀文
天台圓觀思想
思想出處參考引用
六塵妙供-上堂
願因祕密不思議熏,悉使微肴轉成妙供,奉諸聖賢無不周徧……中道觀心融。157-161
由能「中道觀心融」的妙義,以此而能塵塵無礙,一塵具足無量供養之不可思議妙供。
《仁王經》,CBETA, T8, no. 246, p. 836a
 《金剛經》,CBETA, T8, no. 235, p. 749a
《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CBETA, T39, no. 1784, p. 36b
六塵妙供-下堂
願因祕密,不思議熏,悉使微餚,轉成妙供。施諸神眾,及以亡靈,一時普資,無不周徧。慧燈散夜月之輝,定水湛秋空之色,華嚴萬行,果滿一乘。入此室者,唯聞諸佛功德之香;作是觀者,但見禪悅法喜之食。莫不即事即理,唯色唯心,悉會正宗,全成妙供。431
闡釋「是心是食、即事即理」的無上妙供,是為令眾生開顯中道佛性之理的禪悅法食。
《維摩經文疏》,CBETA, X18, no. 338, p. 555a


[1] 《會本》157
[2] 《摩訶止觀》CBETA, T46, no. 1411, p. 578a
[3] 《法華經》,妙法蓮華經弘傳序,CBETA, T9, no. 262, p. 1c
[4] 「四依」即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大般涅槃經》云:「如佛所說是諸比丘當依四法,何等為四?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CBETA, T12, no. 374, p. 401b
[5] 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雙亡二邊故,煩惱非一非一切,別示中也。現前一念若定空者,()能舒出一切有心。若定有者,何能卷歸一空心耶?不空不有、無狀無名,強稱中道。CBETA, T39, no. 1784, p. 36b
[6] 《會本》382-383
[7] 《會本》431
[8] 《維摩經文疏》:「今明菩薩能依佛慧,見中道佛性……成三諦三昧,即是大乘禪悅之食……成一心三智,見三諦之理即是大乘法喜之食;是名真大乘法喜禪悅之飲食也。CBETA, X18, no. 338, p. 555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