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

自作自受.福蔭先亡


  《優婆塞戒經》:或有說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墮三惡道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身、口、意業,各別異故。若父喪已,墮餓鬼中,子為追福,當知即得。

  這是有人提出疑問:若父親造惡業,是否能因其兒女修善法的緣故,不至於墮落三惡道嗎?  經中提出,不能因為子孫修的善法,而來抵償父親所造的惡業,因為身、口、意不一樣。做父親的人自己做惡業,自己要去受報;做兒子的做善業,他自己得善報。此主要是說自作自受,因果律本來如是,沒有辦法彼此代替。個人造業個人受報,不可能由一方造善業,能夠抵消掉另外一方的惡業。由此就可以知道,要斷煩惱了生死,通通都要靠自己。

  但是另一個疑問,如果已經過世的人墮落在三惡道,他的子孫為其修功德迴向,是否能夠得到幫助呢?

這是可以的,所以經文接下去說:若父喪已,墮餓鬼中,子為追福,當知即得。已經去世了,做子女的為了追薦父母,所做的追福(追薦修福),先亡是可以得到的。按照地藏經》所說,是七分得到一分,六分是生者自利,先亡能得到七分之一的受用。這是以福蔭」來幫忙祖先、幫助已過世的父母親眷。

 另外,經文只說已墮餓鬼,不是說已墮落三惡道,是因為鬼道眾生比較容易得到超渡的福德,當下得到出苦。若是如墮落在地獄道,因為太嚴重了,超渡雖然也會有幫助,但比起鬼道來要難得多。畜生道也比較困難,因為如果已轉生在畜生道,其受報已定,雖然立即得到解脫的機會較少,但可以縮短牠受苦的時間。

   在近二十年前,因為一特別因緣,得知已往生十五年的父親向印隆求救,也代墮入惡道的叔伯等求救,轉達者並不知道印隆的俗家事宜。當得知父親墮入鬼道,悲痛之餘,更堅定以佛法利益祂的決心,二十年來迴向不斷。

   佛法,能滋養福廕成林,不但能使現世親眷解脫熱惱之苦,更能利益無量眾生。也願一切眾生,都能遍嘗法味,不再造惡,並廣善法,真正成就離苦得樂的解脫之道!

 

  以下,分享 會性老法師於《優婆塞戒經節本》的開示13 音檔:08:15 - 全,14 音檔:01:12 - 全)

  父子之間所做的這個善惡,是不是有關聯,有沒有連帶關係,下面的差不多三行文字說這個道理──《優婆塞戒經》:或有說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墮三惡道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身、口、意業,各別異故。若父喪已,墮餓鬼中,子為追福,當知即得。有人這樣說兒子修善法、修行,但是父作不善,他的父親是造惡業、做壞事,那麼因他的兒子修善法的緣故,就能使令他的父親不至墮落於三惡道。就是說他的父親造惡業,應當要墮落三惡道,可是因為他的兒子修善業,能夠幫助他,由此他就不會墮落三惡道了,有道理嗎?

  「是義不然,這個意義不是這樣說,為什麼?何以故?身、口、意業,各別異故。子的身、口、意,跟父的身、口、意不一樣,自作自受,做父親的人自己做惡業,自己要去受報;做兒子的做善業,他自己得善報,沒有可能說因為子做善業,父做惡業,使父不墮三惡道。這個原因就是因果律,因果本來如是。普通一般認為說,一子修行,九祖超生,不但是父能超生,連九代祖先都能超生,那麼與這裡所講的有什麼兩樣啊?不一樣!這裡主要是說自作自受,因果律本來如是,父自己做的,父自己受;子做的,子自己受。所以說父子上山,各自努力,沒有辦法彼此代替,這是指那個業因,因種彼此固定。

  如果說能夠幫忙祖先、幫助已過世的父母,那是說有這個福德,你能福蔭他。好像兒子種的樹,父母可以在他的樹底下蔭涼,跟這個道理相同,他只能得到他的福蔭,但是他自己造的惡業種子,沒有辦法斷。這個要特別注意,他自己造的惡業,必定要自己受,這個種子沒有辦法斷,必定要自作自受。

 

  《優婆塞戒經》:或有說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墮三惡道者。是義不然!或者有人會這樣說,父親造惡業,兒子修善業,認為因為兒子修善法的緣故,能夠使令他的父親雖然造惡業,也不至於墮落三惡道。這裡解釋說,是義不然!這個道理不是這樣子,意思就是不能因為子修善法,而使父造的惡業不受報,不可能的事情。

  何以故?為什麼說兒子修的善法,不能來抵償父親所造的惡業,使他不受三惡道報呢?下面就解釋說,身、口、意業,各別異故。意思就是說,兒子修善法,用兒子的身、口、意三業去修善;做父親的造惡業,也是用他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去造惡業,彼此的身、口、意不同啊!不可能說是兒子吃飯,讓父親就飽了,父親不必吃,沒這個事情,因此之故,既然子吃飯父不飽,父自己還得另外自己吃飯才能飽。由此就可以知道,父親所造的惡業,不能因為兒子修善法,就使他不必墮落三惡道,不可能的事情,因為自作還是自受,誰也替你不了。父子上山,各自努力,做父親的要爬山,要靠父親努力,不可能由兒子爬山,父親就到,不可能。所以因此之故,個人造業個人受報,不可能由一方造善業,能夠抵消掉另外一方的惡業,這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就可以知道,要斷煩惱了生死,通通都要靠自己,所以古人說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自己修自己的。所以世俗有這個一句話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個人修個人得,不可能說是由某人可以代替某人,沒這回事。

  那麼既然如此,有人會懷疑,已經過世的父母,如果墮落在三惡道,而他的兒子替他修善法、修功德,替他迴向,那麼他已經過世的父母,是不是能夠得到幫助呢?

  這倒是可以的,所以接下去就說,若父喪已,墮餓鬼中,子為追福,當知即得。如果這個做父親的已經過世了,萬一由他所造的惡業,墮落在餓鬼道,那麼他的兒子替他追福(追薦修福),就是超渡他,應當要知道這樣子是可以得到的,他可以得到,但是也不是完全的,按照地藏經說是七分得到一分。現在的人為過去的人修功德,至誠懇切,很認真、很恭敬的修,那麼這個過去的人、去世的人,能夠得到一分,而六分現在的人得到利益,不可能通通得。那麼這樣子能夠有一分能夠福蔭到去世的人,這已經很好,就算他能夠得到。

  也許有人會問:在世的時候,父親造惡業,子造善業,既然不能幫助他,不能抵消他們的惡業,那為什麼去世之後,修善法迴向給他,他有能夠得到福蔭,這個原因在哪裡呢?

  這個原因就是好像種樹,我們種一顆大樹,種樹的人,這個樹屬於他的,但是別人可以到這個樹底下蔭涼。例如說門口一顆大樹,這個門口是一個大馬路,這個大樹能夠遮蔭很寬的地方,通常夏天很熱的時候,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如果走路走得太熱了,需要歇息一下,可以在這個馬路邊的大樹下休息,可以在那裡蔭涼。蔭涼可以的,但是這棵樹不是他的,不能因為你來蔭涼了,那顆樹變成你的,只是你可以暫時在這裡蔭涼,但是你不是住在這裡,難道你蔭涼夠了,不熱了,那你又得再走路了。這就是說,別人修福迴向給他,他能夠得到福蔭,有幫助,就是父子之間比較親切,就是七分中的,他能得到一分,有六分是生者自利。已經過去了、這個人死掉了,修福追薦給他,他能夠得到受用。

  因為這個死掉的人,他不會再造惡業,他沒有再造惡業的機會,已經去受報了。如果他在世的時候,如果你修善法就能福蔭他,使他這個繼續去造惡業,那問題就更糟了,這就不對的。所以如果是這個父親還在世,那麼做子的修善法,當時不能幫助他,因為他這樣子只有使做父親的,更嚴重的造惡業,因為有人替他幫助嘛!好像這個借錢用一樣,既然他既然有人替他還,那就進來都借,既然自己借的要自己還,那麼他就不敢借得太多了。以這樣子的說法,個人有個人的因果報應,就不敢放肆了,不敢隨便了。但是已經去世了,做子女的為了追薦父母,當然是修功德迴向給他,他能得到七分之一的受用。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現在一般世間人不懂這個道理,這部經實在很多地方,都是我們現在都需要知道的、需要學習的。否則往往有人誤會,一子出家,九祖超生,那是已經去世的可以超生,如果他還在世間,那麼自己做的善惡業,還是要自己報,不可能因為他的兒子修福了,那麼做父母的所有的惡業都抵消了,沒有這個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所以這個必定要明白。

  這裡有一點說,父親如果去世了,子女替他修福,他能夠得到幫助,可是這裡只說已墮餓鬼中,他不是說已墮落三惡道,假如說的墮三惡道,就包含地獄、餓鬼、畜生,可是它只是說墮餓鬼,沒有說墮地獄、也沒有說墮畜生,為什麼只說墮餓鬼呢?墮餓鬼鬼道比較容易接受這個這種的超渡的福德,假如墮落在地獄道,太嚴重了,好像世間的刑法,已經嚴重的定罪了,沒有碰到特敕的時候,他很沒有減刑的機會,所以墮落地獄道的眾生,超渡雖然也會有幫助,比起鬼道來要難得多了。如果是鬼道眾生,接受這個功德迴向的機會要比較多一點,就是像佛在世的時候,目犍連尊者他超過他的母親,而他的母親正是墮落在餓鬼道,以此為例可以知道,如果墮落在餓鬼道鬼道之中,接受得渡的機會,要比起地獄道的眾生要多得多。

  畜生道也比較困難,轉生在畜生道,已經是身在這個畜生道、受身了,在那裡吃苦了,那麼你把這個所修的福德迴向給他,要他當時得到解脫,像餓鬼道的眾生,像目犍連的他的母親,當下得到升天的解脫的機會少,不是沒有,比較少,很不容易。只有把這個福德迴向給他,讓他減少在畜生道受苦的時間縮短,譬如說他應當要受五十年,那麼給他減少,例如說四十年,那麼減少一點,但是他在畜生道裡面受果報的情況,還是原來那個樣子,不能像餓鬼道,比較容易接受這個迴向功德。

  因此之故,這個經文、這個文字很有關係的,你不細看,不會體會到這個道理,你看前面就說墮落三惡道,它這裡並沒有說墮落三惡道,只說墮落餓鬼道,因為餓鬼道接受這個功德迴向的利益,比較容易收到,容易得到這個得渡。地獄道太嚴重,也不容易度脫;畜生道太愚痴,他的受報已定,也很難超脫,頂多時間縮短他受苦的時間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