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大佛頂首楞嚴經》能傳譯到中國,是 般剌密帝法師剖臂藏經偷渡而來,非常壯烈而不可思議!但在人體會吸收組織等現代考量下,覺得或許是為了呈現本經翻譯之艱辛而呈現的故事。會性長老有開示「大佛頂首楞嚴經翻譯的歷史」(影片9:40 - 36:30),大家可以參考,也整理如下:
一、譯經因緣
據云印度的國王把《大佛頂首楞嚴經》看做國寶,不准其流通到外地,所以管制很嚴。般剌密諦法師是專門研究《大佛頂首楞嚴經》的專家,國王也請他到皇宮去講經,因此有機會得到經本。因為般剌密諦法師認為中國人具有大乘根性,此經必能對漢地帶來很大幫助,因此想盡辦法要把這一部經帶到中國。就利用講經的因緣,用最細的布、最小的字來抄寫,然後用很秘密的方式藏起來,逃過海關的檢查,坐船來到中國。所以這一部經能夠到中國來,是千辛萬苦、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二、譯經歷史
般剌密諦法師坐船到了廣州時,為唐中宗神龍元年,開始翻譯的日期是神龍元年的五月二十三日,翻譯的地方是在廣州制止寺。
三、殊勝法緣
有一位關鍵人物房融,他在武則天末期當宰相,當武則天罷政後,中宗就把他貶到廣州為南銓。當他到廣州時,很巧的就遇到般剌密諦三藏法師,提到要翻譯本經的用意,因此房融就把他請到制止寺,主持翻譯這一部經。
另一位印度來的彌伽釋迦法師,很巧這時也到了廣東,這位法師可能來中國有一段時間,他擅中文、懂梵文,因此能夠在譯場裡把梵文翻成中文,做為譯語人。
第三位懷迪法師,他曾在翻譯《大寶積經》的譯場裡當過證譯,[1]後來到了武則天的末年,他想要回自己的故鄉看看,就辭掉譯場的職務。法師回到故鄉廣東循州,住在羅浮山南樓寺,因此就把懷迪法師請來做證譯,有這麼好的因緣。
四、參與譯經者
(一)主譯:般剌密諦
般剌密諦法師是印度人,譯經因緣如上所說。
(二)譯語:烏萇國沙門 彌伽釋迦
「譯語」是在翻譯的時候,要把梵文經典翻成中文,那在中文要怎麼說?用什麼字?譯語的人要注意這個問題,就做這個工作。
彌伽釋迦住在「烏萇國」,於北天竺、北印度。「烏萇」有的翻作「烏仗那」,漢譯為「苑」,據說此國首都是古代國王的後苑,因此訂名,叫做烏萇國。他是出家人,所以叫做「沙門 彌伽釋迦」,彌伽釋迦是印度話,漢譯為「能降伏」。他協助在譯場裡把梵文翻成中文,就是譯語人。
(三)證譯:羅浮山 南樓寺沙門 懷迪
「證譯」是證明把梵文翻成中文的文句是否正確?因為般剌密諦法師與彌伽釋迦法師都是印度人,主要是懂梵文,即使彌伽釋迦法師懂得中文,恐怕也不是最好,必定需要真正對於中文有下過大功夫的人,來加以證明所翻譯的沒有問題,才確定下來。
懷迪法師廣東循州人,[2]他學過梵文,能夠用梵文來書寫講說,也是是中文的專家,所以在譯場做證譯。這一部經能夠翻譯得那麼好,懷迪法師的證譯參詳非常重要。
約在清初之前,一般《楞嚴經》通常只寫主譯的般剌密諦法師與證譯的彌伽釋迦法師,以及房相(房融),沒有懷迪法師的名字,不曉得什麼原因把他漏掉。[3]明末四大師之一的蓮池大師,在《楞嚴經摸象記》裡提倡,[4]應當要把懷迪法師補充上,因為「證譯」在譯場裡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清朝以後的《楞嚴經》木刻本,才有「羅浮山南樓寺 懷迪 證譯」的文字。
(四)筆受:菩薩戒弟子 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清河房融
「筆受」就是潤文的人,接受翻譯師傳下來的經文,加以滋潤、潤文,將文字改成比較文雅。此文字較多:「菩薩戒弟子 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清河房融 筆受」。
1. 菩薩戒弟子:所謂「弟子」,古人有云:「學在師後,曰弟;解從師生,曰子。」「菩薩戒弟子」說明說明清河房融是學佛的三寶弟子,且是受過菩薩戒的,[5]是在家菩薩。
2. 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前正議大夫」之下一直到「平章事」,是他舊的官名。
(1) 前:「前」是以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都是他以前的官名,表示他做過這個大官。
(2) 正議大夫:「正議」,歷史寫就是正諫,是屬於言官,就是有什麼事情要向皇帝解釋說明、或者是有話要跟皇帝講,這個職位可以說這個話。「大夫」就是大正風化、扶樹人才之義。
(3) 同中書門下:「同」是兼的意思,兼代他是「中書、門下」,「中書省,門下省」是當時唐朝的左右相府的稱號,就是中書省、門下省他同時做這兩省的宰相。
(4) 平章事:說明他平章百姓,「平」是平均,「章」是顯的意思,有扶樹人才的責任。
(5) 清河房融:「清河」是地名,是房相住的地方。[6]有他的文學的基礎來潤文這一部經,
(6) 筆受就是潤文,宰相房融的幫助很大,太虛大師讚歎說這一部經的文字,非常非常的好、非常非常不容易!
以上是《大佛頂首楞嚴經》的翻譯歷史,共四位,與其他經本翻譯不一樣,因為它不是在大譯場裡面翻譯的,是在廣東、廣州的地方翻譯的,翻譯主要的人就是他四位,這是本經翻譯的歷史。
◎ 智者大師拜經台-《楞嚴》興,正法興;《楞嚴》滅,正法滅!
[1] 根據《譯經圖紀》,懷迪法師曾在首都的譯場裡當過證譯,他在武則天時代參與翻譯《大寶積經》,《大寶積經》的主譯人是菩提流志法師,譯場裡有很多執事,十幾種、上百人,當時懷迪法師就是證譯。
[2] 就是現在廣東的惠陽,在唐朝稱為循州。
[3] 唐朝的時候的本子差不多都有,宋朝初年的也還有,不曉得為什麼後來會漏掉,雖然經過蓮池大師的提倡,但是也有人沒有照做的。
[4] 蓮池大師有《楞嚴經》的註釋,不過他是一段一段,不是全文,把一段文,一般疑義比較多的,他就提出來加以解釋,沒有解釋全文,所以叫做『摸象記』。他把它比做好像盲人摸象,你們大家都在摸嘛,我也來摸一把,他摸的一把就寫出來,叫做摸象記。
[5] 按照《梵網經菩薩戒》裡面說,國王受位時、百官受位時,必須受菩薩戒,表示他懂得佛法,能夠以菩薩的大慈悲心,來維護這個國家,主持行政的工作,才不致有所偏失。
房相在做宰相的時候,因為當時唐朝的佛法已經很興盛,所以受菩薩戒的人,相信也必定不會少的。而且賢首國師著有《梵網經菩薩戒》的註解,就是《梵網經菩薩戒疏》,所以可見當時一般國王大臣,受菩薩戒的人,必定是不少的,所以房相也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是受過菩薩戒的。雖然沒有明文寫他是受《梵網菩薩戒》,但根據《梵網經》可以知道,當時受戒的人多數都是受《梵網經菩薩戒》,這是通於在家出家的。
[6] 按照歷史上記載,清河屬於河南洛陽的地方。《中國人名大辭典》裡面,有很詳細的記載。它說房融是唐洛陽人,武后時以正諫大夫,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做過宰相,神龍初年貶到廣州。嘗與天竺沙門般剌密諦等,共譯《首楞嚴經》,此經始流傳東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