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代消業障、代眾生受苦


  常聽到有人詢問:「是否有修行的人可以幫人消業障、擔業障?」

  印隆的回答是:「正信的因緣果報觀念,是『各人罪業各人消』;但是有修行的人,可以引導眾生,去惡向善,以增進福德資糧的方式,來轉化業報之苦。」

   對於代替眾生受報的說法,不是佛法的正見,是沿襲外道的思想而來。民間信仰或神道教的為人消業、治病、趕鬼、驅魔等宗教力量,雖也能夠有若干的功效,但是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因為用咒術力或其他的方式,雖可為他人的業障作一時的阻擋,但是施術者本身會受到反擊,這不是代眾生消業,那是他自己造業而受到果報。

  聖嚴法師提到,大修行者的修行力量,的確能夠影響其他的人……那是大修行者行持力的感應及其言行的感化,使得大眾趨善避惡,使得鬼神調柔護持;但這也是由於當時、當地眾生的福德所感,而有大修行者出現,不是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絕沒有造了惡業,而能不受惡報的道理,此是違背因果。

   也有人詢問是否因為常誦經作迴向給他人,所以要為其擔負罪業,因此心生疑惑與恐懼,不知道是否真有這樣的說法?

  印隆回覆,迴向是「迴向愈廣愈有福德與智慧,但是心態與方式要正確」,若是想從對方身上獲利,當然會有問題。若以行善、持戒及修持的功德力量迴向眾生,是能使眾生獲益,但不可違背(也不可能)違背因果。

   會性老法師開示,《八大人覺經》說「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此是在我們觀察到世間是苦海火宅,要發大乘心來上求佛道,普遍濟渡一切眾生!所謂「願代眾生,受無量苦」,是發大菩提心,將自己所修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這樣也等於代替。

  另外要時時以身作則,自行化他,使眾生斷惡修善,這樣就等於代替眾生受苦。雖然不是親身來代替他,但是若能使眾生來發心修學佛法,等於將他代替一樣。這是我們凡夫行菩薩道初學就做得到──發菩提心,修行迴向,教化眾生,這樣就等於代替眾生受無量苦。

 

 

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如果大修行者也發生災難、惡疾,那有兩種可能︰一是聖人示現凡夫相,視同凡夫,受災受難,是為了能接近凡夫大眾,感動凡夫眾生;二是因為大修行者本身的業報所感,最後身的佛及羅漢還要受報,何況是一般凡夫階段的大修行者。有的是因精進修行,使天魔恐懼,或往昔的冤親債主現生於神鬼道中者發愁,唯恐大修行人,出離生死之後,不再受其控制,無法索取所欠的債務,因此而有種種的大魔難、大疾病,紛紛降臨。也有由於大修行力,使得應墮地獄、畜生、餓鬼的罪報,而以人間的災難、疾病來抵償,稱為重罪輕報。所以大修行者的災難、疾病都是好現象,不過不是為了代眾生消業障

  至於代受果報、代消業障的觀念,是沿襲神教的思想而來。比如,耶穌基督是代世人贖罪而死於十字架上;中國的民間信仰也相信菩薩能夠代眾生消業障,比如,相信藥師佛既號稱「消災延壽」,必能代眾生消業,或認為地藏菩薩入地獄度眾生,也就是為了代眾生消業;更有人為了父母及親人的消災、延壽,而有發願自己吃素、出家,或者減壽、借壽等的信仰,這些觀念和作法雖出自一片好心,但和根本佛法的因果律卻不相應。

  我們只能以行善、持戒以及大修持的功德力量迴向眾生,使眾生獲益;就像是用鏡子接受到陽光,折射至黑暗的所在,使得本是黑暗之處,也能得到光明一樣。可是如果是盲者,還是看不到光明的;能見到光明的,還是因為他有眼睛,那便是說本具善根的人,才能得到大修行者的幫忙。所以,佛教對於非理性的苦行以及借壽等的迷信行為,不予贊成

  有人認為修行人或者是通靈的靈媒,能夠為人消業、治病、趕鬼、驅魔,這在民間信仰的層次,的確受到肯定。但是佛說定業不可轉,該受的果報,必須接受;民間信仰的宗教力量,雖也能夠有若干的功效,但是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

  用咒術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可為他人的業障作一時的阻擋,但是如果阻擋太多,或勉強阻擋,施術者或修行者的本身就會受到反擊而致疾病,甚至死亡;那好像是用三合板去阻擋山洪爆發,必定也將被洪流沖走,這不是代眾生消業,那是他自己造業而受到果報。因他違背因果,雖存心做好事而使人家暫時不受報,事實上卻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絕沒有造了惡業,而能不受惡報的道理;違背自然,即是違背因果

  不論以咒術的神王之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助人,必須基於相對的原則,那就是受助者的善根以及心向的轉變,加上修行者的咒力或心力才能產生正面的效果,那叫感應道交;這還是在合理的原則下,所產生的效果,不是代為消業。」

 

 

個人業報個人消/聖嚴師父

  所謂「個人生死個人了,個人業報個人消」。就是說每一個人的生死煩惱,都要靠自己從修行中獲得解脫,即使親如父母兄弟,也不能代替;就像吃飯一樣,自己吃,自己飽,誰也不能幫誰吃飯。不過,大家也許要質疑了,我們常說做功德迴向給自己的親戚朋友,豈不矛盾?其實不矛盾,比方說家屬過世了,我們幫他助念,那是因為亡者的神識還在,我們念佛,他聽見了,也跟著我們一起念佛,所以對他有幫助。

  也有人因為親友遭到困厄,希望幫他消業,就去拜懺,這有用嗎?當然有用。不過要當事人願意相信,功效才大,否則,效力是很小很小的。當然,拜懺之所以有效,並不是說我們懺悔了,自己的果報、罪業,就可以推給佛菩薩而一筆勾銷。佛菩薩是無法代人受報的,只能幫我們做擔保,保證我們積欠的債務將來會慢慢償還,讓 我們先暫時渡過難關,眼前不那麼痛苦。

  就像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到忉利天為母親的亡靈說法,也回到王宮為父親說法,使他們得到解脫。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神通廣大,尚且不能代父母消除業障,只能引導父母修行,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

  所以,我們無法代任何人受報,也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我們受報。我們得靠自己一步一腳印,點點滴滴的努力,在生活中修行,才最可靠,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佛說八大人覺經/會性老法師

  第八種、第八覺知,是大心普濟覺,經文說「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第八種的覺悟,覺知,是總對出家在家一切佛弟子講,都包含在內,不是說就像第七是注重對在家居士講。第八種是總包含出家在家一切佛弟子,說應當要覺悟,要明白。

  「生死熾然」:「熾」是火燒得很旺的意思,「熾然」就是說明這個世間的輪迴生死,真正可怕!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無量劫來,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解脫,現在若不趕快修行呢,將來也是繼續在輪迴生死,所以說「苦惱無量」。生死是最痛苦的事情,所以叫做生死大事,所以苦惱也是無量無邊,「苦」是痛苦,「惱」是煩惱,痛苦煩惱無窮無盡,數量算不出,所以苦惱無量。

  我們觀察到這個世間是苦海,三界無安,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應當不要只是求自了,不要發這個聲聞緣覺的小乘心,要發大乘心!「乘」等於車乘,大車可以運載真正多人,就像是大火車、很長的火車,可以運載真正多人,叫做大乘。小乘就像是腳踏車,運載很小數,就是說機車也只是載一個二個而已,所以我們要發這個大乘心,就是行菩薩道,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才是大乘心,發這個菩提心,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普遍濟渡一切眾生,使眾生究竟離苦得樂!發菩提心,做菩薩,行菩薩道,尚且應當要發心,來代替眾生受苦,所以說「願代眾生,受無量苦」。「願」,願望,發這種的心願。假設說,眾生在受苦,我若能夠代替,我都要代替眾生受苦,「願代眾生,受無量苦」。眾生的痛苦無量無邊,若能夠代替,菩薩甘願來代替眾生受苦。實際上是自作自受,要代替可能是很少,怎麼樣發這個心呢?有三點的意義:

  第一、發大菩提心:時時發菩提心,要使眾生離苦得樂,發這個心,將我們自己所修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舉例說,我們平常念佛、修行,念好的時候迴向發願說:「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個迴向偈裡面就包含要將我們自己所修的功德,迴轉趨向給一切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這樣由我們修的功德,也可以福蔭到眾生。就像說,我們種一顆樹很大顆,可以庇蔭其他的人,使他得到清涼,迴向的意義和這個一樣。所以,雖然是說我們不能代替,將這個迴向的功德,給眾生離苦得樂,這樣也等於代替。

  第三點、要教化眾生,時時以身作則,自行化他。講經說法,來教化一切眾生,使眾生斷惡修善,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使眾生不會去造到惡業,修種種的善法,這樣就等於代替眾生受苦。你若沒有教化眾生,眾生就繼續作業,受苦就無窮無盡;我們來教化眾生,使他能夠離棄一切苦惱,不會去造到惡業,就不會受苦,修善法就得到安樂。雖然不是親身來代替他,但是我們教化使他修善法,斷惡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若使眾生這樣來發心修學佛法,等於將他代替一樣。這個是在我們凡夫現在做得到的範圍,就是發菩提心,修功德來迴向,來教化使他斷惡修善,這是我們凡夫行菩薩道初學就做得到。

  那大菩薩他能夠真實來代替眾生受苦,這個道理在這個《華嚴經》裡面有在說明,所以在這裡我們只是用我們凡夫做得到的範圍來說,說代替眾生就要發菩提心,修行迴向,教化眾生,這樣就等於代替眾生受無量苦。

  使令一切眾生,究竟得到這個出世間究竟佛果的大涅槃的大安樂,所以「畢竟大樂」。使令一切眾生,得到畢竟大樂,「畢竟」就是究竟,究竟徹底得到這個出世間常樂我淨的涅槃四德的這個究竟安樂,這樣叫做畢竟大樂。

 

 

- 聖嚴師父對魔障的看法

- 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聖嚴師父

- 佛有三不能/夢參老法師

- 迴向與消業的正信觀念20141217

- 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罪業各人消201507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