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性老法師在講授《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四時,其中有提到人的受生情況,非常詳細。並引用《大寶積經》第五十六卷第十四會的『入胎藏會』,說明:「若是男者,於母生愛,於父生憎;若是女者,於父生愛,於母生憎。於過去生,所造諸業,而起妄想,做邪解心。」這個妄想心一動,就納入母胎之中,具備了這個受生的胎兒的條件了。
人一旦死掉了,與這個世界的這一段的緣已經盡了,死掉之後將流轉到哪一個環境,自己也不知道,迷迷糊糊。佛陀的教示有警惕的用意,使大家知道受生是這麼顛倒,要好好修行才能斷煩惱、了生死、出苦海,不要再受這種的苦惱了。
之前看過「西藏 . 生死之谜」,也是以實際的案例分享。而會老的這一段講經音檔,非常精彩,大家可以下載聆聽。以下也整理出文字檔,提供大家參考。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四3-6/會性老法師
人死的時候,第一剎那是落在「夢覺無心位」,像休克,什麼都不知道,剛死掉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跟睡著的情況相同。等到醒來了,其精神已經離開這個身體,但是自己並不知道已離開這個身體。人死掉之後轉到中陰身,就是休克之後他醒過來,夢覺無心位過了,這個時間長短不一定,看個人的業力;有的時間拖得長、有的很短,等到醒過來就是中陰身。
什麼叫做「中陰身」?也叫做「中有身」,就是「前有」已滅――前面的身體已經死掉了;「後有」未生--後生的身體還沒有生,這個中間有個身體叫做「中陰」;「陰」就是五蘊,也就是「中有」,就是中間有個身體,「前有已滅,後有未生」,中間有個身體存在,那個叫做「中有身」。有一部論叫做《中有論》,專門講眾生死掉之後,受生之前的這個中有的情況。
人剛死掉轉到中陰身,會發生兩種情形:
第一種、他能看到他的家庭、家人,跟在生的時候情況完全一樣,但他自己不知道他死掉,但是他看到他的家人,例如看到他的父母兄弟姊妹等等,他就跟他講話,可是這個家人看不到他――他是個中陰身,人家怎麼能看到他?看不到他。他跟人家講話,人家不理他──不是不理,而是見不到,不知道他講話,所以他就:「我跟你講話,你怎麼不理我啊?」他當下就會生氣,一生氣,突然之間就變成很暗,那時候很害怕,一變黑暗就知道他死掉了,那麼黑暗摸索什麼東西都看不到。那個時候他很苦惱,這個時候會想找有光的地方,如果有一點點光發現,那就有他受生的地方,叫做「見迷生化」,那就有他受生的地方,這是第一種。
另外第二種、死掉之後,等到醒過來,已經落在中陰身,可是在中陰身裡面太暗了,全部看不到,也不知道家庭、家人,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看不到,也聽不到聲音,就是非常的苦惱。那怎麼辦?唯一的辦法,找光明,那麼找到光明的地方,就是他受生的地方。
所以一旦死掉了,這個世界就不是他的,他見不到這個世界,因為他這個世界的緣已經盡了,死掉之後他轉到哪一個環境,他也不知道,所以他找光明。假如他造的業是人的業,就看到有一線的曙光、一點點光明,那個「光明」是什麼?父母在交合,他的父親母親正在交合的時候,他看到這個光明。就在光明當中,如果這個中陰身是男的,他就憎父愛母;中陰身如果是女的,他就憎母愛父,這一種顛倒,所以叫做憎顛倒,人來受生的時候,就是顛倒。所以經文接下去說的:「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就是說明這個道理。當初來投生的時候,看到父母的那一種情境,那麼他的妄想心生起,所以叫做「明見想成」。他看到這個有光明的地方,他的父母在交合、交媾,這個時候他的妄想就生起來,這時候他想到的就是「憎父愛母、憎母愛父」這兩種情況,那麼由此這一念就投胎;這個念頭一動,他搶住這個境界,他認為搶成了,就已經投胎了。投胎的情況,會有十種情景發現。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人在受生的時候,這個中陰身看到一點點光,那個光的地方,就是他的父母在那裡交合時的一點點光線,在光中發現這一種情況,他那個妄想心就生起來了。「明見想成」,看到這個光明,種種見到的境界,他的妄想就生起貪著,愛著這種境界。
那麼因此「異見成憎」,「異見」就是指:例如男的中陰身,看到他的父親,他討厭他,因為這個不是他所需要的,所以叫做「異」,那麼就憎惡他。「同想成愛」,他所同的、就是他所期望的,男中陰看到母親,「同想」,成他的愛念,因此憎父愛母,把父推開,那麼他搶住這個境界,這個時候他就投胎了,只這一念,他就投胎,所以叫做「流愛為種」。
「納想為胎」,如果是女的中陰,看到這個母親,她就憎惡;看到父親,她喜歡,搶住這個境界,那麼由此「同想成愛」。
「流愛為種」,就是這個愛水流動,以此就進入了這個母胎裡面去,「納想為胎」,把這個妄想心一動,就納入母胎之中,具備了這個受生的胎兒的條件了。
這個道理詳細有一部經,在《大寶積經》裡面有一會叫做『入胎藏會』。《寶積經》有一百二十卷,四十九會,這部經第五十六卷第十四會,佛渡難陀,渡他的弟弟難陀的說法,裡面有詳細說到人受生的情況。所以這個『入胎藏會』裡面文字是這樣寫的:「若是男者,於母生愛,於父生憎;若是女者,於父生愛,於母生憎。於過去生,所造諸業,而起妄想,做邪解心。」這是『入胎藏會』的原文。
同時在這個妄想一動,入胎的時候,會發生有十種情況、十種境界,這十種不是統統都發,只有一種;一個人投胎的時候,它只會產生一種。這個種類包括十:
第一個觀念、它這個妄念一動投胎了,他這個時候會覺得外面或者是很熱很冷,他要找個房子安住,所以這個時候他就想:「我跑到房間裡面來了」,他入胎了,跑到他母親的母胎裡面去。他心裡想:「我已經進到房間裡面來了,免得外面的冷啊、熱啊這些苦惱。」這是第一個妄想,他入胎的時候的第一個妄想,那個妄念一動跑進母胎,他一轉念就這樣,如入房間裡面來了,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他想:「我現在在上樓梯」,這個時候他動念了:「這裡有個樓房,我現在在上樓梯」,這是第二種的想法。
第三種、他這個妄念一動,他就想到:「我現在上這個很大的寶殿裡面來了,進入宮殿」,他會想進入宮殿。(每一種只有一種,但是這個類別有這十種、十個)。第三種,他會想到「我已經進入宮殿裡面來,宮殿裡面多漂亮多好」,他會動這個念頭。
第四種、他會想「我現在很累,我再休息一下。」他就跑到床上,他看到是一個床,跑到床上在休息,這是第四。
第五種、他心裡這個時候覺得:「得找個地方住啊,否則這個沒有地方住怎麼行呢?」結果他找到什麼?找到一個草庵、草茅的房屋,看到一個草茅的房屋,「哎啊,我沒有地方住啊,草茅的房屋也好啊」,他就跑進去了,實際上他是入胎。
第六種更差,連草茅的房子也沒有,他看到一個是什麼?是用樹葉子去蓋的臨時房屋,因為他看到人家種甘蔗的地方,用甘蔗葉子去蓋的房屋,那就等於是樹葉子的房屋。他看到一個樹葉子的房屋,他會覺得外邊狂風暴雨,外面風很大、雨很大,趕快找個地方就依,什麼都沒有,只看到一個草葉子的房屋,為了要就依,雨很大、風很大,他只好跑進去了,實際上,他是入胎了。
第七種、他也是覺得這個狂風暴雨的情況,趕快要找個地方要藏起來,什麼都沒有,沒有他怎麼辦?看到一個草叢,很多草,他想:「草裡面也可以躲一下啊」,既然沒有房屋,他跑到那個草堆裡面去躲起來,免得被風雨當面吹打,跑到草叢裡面去,實際上,他是入胎了,這是第七。
第八種、也是看到狂風暴雨,可是什麼東西都沒有,只看到很多樹木、樹林,他想:「樹林總是比較沒有那麼嚴重吧,可以抵擋一下。」就跑到樹林裡面去,他自己想:「跑到樹林裡面去,免這個風雨吹打」,可是實際上,他是入胎了,這是第八。
第九、他覺得什麼都沒有,外面狂風大雨,連樹林、草叢都沒有,怎麼辦?他看到一個圍牆,而圍牆下面有一個小洞,爬到這個小洞裡面去藏起來,在牆下的洞裡面藏起來,這是第九種。
第十種、什麼都沒有,狂風暴雨很難受,他只看到旁邊有一個豬蘺笆、豬仔的蘺笆,「蘺笆下稍微掩藏一下,也可以啊」,因此他就跑到那個蘺笆之下,暫時隱藏起來,這是第十種。
這十種,任何人受生只有一種,為什麼會有這些差別啊?前面那幾種,入房屋、上樓梯、入台殿,都是好地方,那種情況沒有狂風暴雨,很安寧,他只想找一個地方進去,是個殿堂、房屋,或者是樓房、上樓梯,這種情況是什麼?轉身在豪富人家,他轉身將來出世之後,就是有錢的、家庭很好的、生活很安寧的,將來也許會做大官的、做總統的,他受生的時候,所看到的境界是這一種。這種情況他不會覺得苦惱,就是投生那一念(眾生都是一樣的,都是妄想),那麼然後轉念就是這種情況,然後就跑到母胎裡面去,從此之後,迷迷糊糊啊!
那麼在母胎裡面,如果他是個轉身在的是窮人,甚至嚴重到乞丐,就是後邊那幾種,連房屋、什麼草房子都沒有,叢林都沒有、樹林都沒有,藏在牆角下的,那個恐怕就是乞丐,沒有飯吃的、討飯吃的,生活很困難的,或者是殘廢的,或者是世間上種種的苦人。這些人在投身受生的時候,第一念妄想,跑進母胎,就是動這個念頭。而他自己會覺得外面狂風暴雨很難受、很痛苦,所以他來受生的時候就是已經是苦丁了,出世之後,就是出世在窮苦的人家,受得很多的苦惱,這都是可以看出他將來受生之後的情況。
這個誰能知啊?除了佛之外,誰也不知道,只有他自己;他自己也是只是在受生的時候,一剎那知道,等到他投胎以後也不知道,就是糊里糊塗過日子。所以人來受生的時候,各種情況都會有,經裡面舉出這十種,也只是一個大概,可能還有很多種種不同的情況,不可能一一都詳細論述,這是人來投胎的一個顛倒情況。
為什麼對胎生講得那麼詳細啊?主要對人說法。佛生在人間,說法的時候、就在講《楞嚴經》的時候,在舍衛國,也是在人的地方講,對象注重是人,所以對人的受生情況講得詳細一點。第二種,有警惕的用意,使大家知道受生是這麼顛倒,以後要好好修行,希望能夠斷煩惱、了生死、出苦海,不要再受這種的苦惱了,有這一種的含意,所以對人的受生情況,說得比較清楚,「流愛為種,納想為胎」。
接下去說,「交媾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就是父母交遘的時候,發生這個受生的情況。父母自己業緣成就,所以由此父母的動作,吸引他相同的業力的眾生,叫做「吸引同業」,與他有緣有願各種情況,需要做他的兒子,那麼這個時候他就會被吸引,而到那種情況之下受生。由這個因緣,才會有受生之後,第一個叫做「羯羅藍」,「羯羅藍」印度話,翻成中國話叫做「凝華」,就是父精母血,那一滴凝華的東西,就是他第一七日就是這種東西,在母胎裡面。第二個七日就叫做「遏蒲曇」……。
剛才說的人受生大致如此,有一個疑問,順便在這裡說明:剛才說的人受生,中陰身如果是男的,那麼就是憎父愛母;女的,憎母愛父。有人就會想:「如果是這樣子的話,男人死掉了,他的中陰身還是男的嗎?女人死掉了,她的中陰身還是女的嗎?」是不是這樣子?如果真的是這樣子的,那男的永久是男的,那女的永久是女的?不是這樣子!男女之間它會改變,什麼時候改變呢?兩種情況(我都是看經裡面說出來的,不是我自己想的):
第一種情況,剛死的時候,剛死斷氣,落於夢覺無心位,什麼都不知道,糊里糊塗,等到他醒過來的時候就是中陰身,第一種是在這個時候改變。假如男的要變成女的,醒過來就是女的中陰身;如果要變成男的,醒過來就變成男的中陰身,男女改變就是剛死「夢覺無心位」,醒過來轉入中陰身的時候,就會改變,這是第一種的改變方式。
第二種,是在投身的時候改變。例如他是男人,男人死掉了,死掉的時候他還是個男的中陰身,他會想到跟在世的時候相同,是個男的。但是等到他因緣成熟要轉身,可是他轉身應當要變成女的,那麼因此他最後要投身的時候,看到他的父母在交媾情況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最後一個中陰身改變,這個時候他就會改變,假如是男的又變成女的,這個時候他就會變成突然之間看到那個境界,他會愛父憎母,男的變成女的,就會變成愛父憎母;如果是女的要變成男的,他就是愛母憎父,就是在臨將要投胎的時候發生變化。男中陰如果要變成女的,就在那一剎那,他生的妄想,就發生變化。那麼男女之間改變情況,可能是這樣。
這是人又轉生為人,或者是其他各道轉生為人,情況如此,假如轉生到其他各道,那是臨時再變,不可能一一說得很清楚,這是第一個疑問。男女會改變的,不是說是男的永久男的,女的永久女的,沒有這個事情,不可能不改變,會改變的,改變怎麼改變?就是看你自己的業力,如果有需要改變,它就會改變了。
第二個懷疑,會發生有一種情況,我們看高僧傳、神僧傳,裡面有很多這種情形,這個嬰兒要出世了,才看到一個老和尚、或者是大和尚,跑進他的家裡去。舉例說,像明朝末四大師之一的憨山大師,他要出世的時候,他的父親就看到一個出家人,往他的前門進去,一直往後邊的房間跑,那麼他的父親就跟著看:「怎麼有一個出家人來啊,怎麼跑得那麼快啊?」他的父親還趕不上,等到他跑到這個門家,小孩子已經生下來了,哇哇落地了,那是要出世的時候,這個要轉身的這個老比丘,他跑來受生。那麼這樣子就好像十月懷胎沒有他的事啊,怎麼會有這種情況啊?真是特殊的,剛才講的是常例,平常人受生的情況,就是這個樣子。而特殊情況像高僧大德,因為他不會顛倒,他沒有這一念,他沒有顛倒,他不必一開頭就跑到母胎裡面去,那他為什麼有這一種情況呢?那麼這個胎兒怎麼樣能夠保持下來呢?會由他過去多生跟他有恩的這個鬼神啊,跟這個大師有恩的鬼神,由這個大師的過去生曾救渡他、幫助他,他現在在鬼道、或者在神道,那麼他需要報恩,為了要報這個大師的恩,他會先到母胎裡面去,幫他保持住這個胎兒,就是跑進去這個胎兒的境界裡面去,替他長養這個胎兒,等到胎兒將要出世了,這個保胎的鬼神退下來,那麼老和尚的精神就跑進去了,兩個人同時交換,在我們凡夫是完全沒有辦法明白的,在這個聖者的境界裡面,經常有這一種情況,要出世他才來,跑進去就出世了,那麼那是因為有幫他保胎的這個鬼神,護持住他的胎兒長大,才有這一種情況。舉憨山大師為例,其他很多高僧大德,往往都是以這種情形受生,而如果是他有特殊的功力,也有不同的境界,比較少見的,例如,唐朝的圓澤禪師,高僧傳裡面叫做圓冠,圓冠就是圓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