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五 -- 解怨釋結第九:一切怨對皆從親起



二、發願向眾生懺罪解冤
 (一)向父母親屬懺罪,也代向一切眾生懺罪解怨

         1. 為什麼會有怨結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何者怨根苦本?[1]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細滑,常為五塵之所繫縛,所以歷刦長夜,不得解脫。[2]

         2. 親屬生怨
又復六親一切眷屬,皆是我等三世怨根,一切怨對皆從親起。[3]若無有親,亦無有怨;[4]若能離親,即是離怨。[5]何以故爾?若各異處,遠隔他鄉,如是二人,終不得起怨恨之心。[6]得起怨恨,皆由親近,[7]以三毒根,自相觸惱,以觸惱故,多起恨心。[8]所以親戚眷屬,亟生責望;[9]或父母責望於子,或子責望父母,兄弟姉妹,一切皆然,更相責望,更相嫌恨,小不適意,便生瞋怒。[10]若有財寶,親戚競求;貧窮之日,初無憂念。[11]又得者愈以為少,愈得愈為不足,百求百得,不以為恩,[12]一不稱心,便增忿憾。[13]是則人纔懷惡念,遂起異心,[14]故結讎連禍,世世無窮。[15]推此而言,三世怨對,實非他人,皆是我等親緣眷屬,當知眷屬,即是怨聚。[16]

         3. 向父母眷屬懺悔
                (1) 為父母眷屬親人皈依三寶
豈不人人慇懃悔過,[17]宜各至心,五體投地,奉為有識神以來至於今日,[18]經生父母、[19]歷刦親緣,[20]於六道中,結怨對者,若對非對,若輕若重。今日若在地獄道者、若在畜生道者、若在餓鬼道者、若在阿修羅道者、若在人道者、若在天道者、若在仙道者,今日現在眷屬中者,如是三世一切眾怨各及眷屬,等今日以慈悲心,無怨親想,等諸佛心,同諸佛願,普皆奉為歸依世間大慈悲父![21]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梵德佛 
南無寶積佛 
南無華天佛 
南無善思議佛 
南無法自在佛 
南無名聞意佛 
南無樂說聚佛 
南無金剛相佛 
南無求利益佛 
南無遊戲神通佛 
南無離闇佛 
南無名天佛 
南無彌樓相佛 
南無眾明佛 
南無寶藏佛 
南無極高行佛 
南無提沙佛 
南無珠角佛 
南無德讚佛 
南無日月明佛
南無日明佛 
南無星宿佛 
南無師子相佛 
南無違藍王佛 
南無福藏佛
南無棄陰蓋菩薩 
南無寂根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1] 怨本有兩個:一是貪欲,從我們的心境、從因的立場;二是親眷,從緣的立場來講因緣和合。
[2] 貪欲為苦本,即是身見──貪著色身的安樂而為根源。由身見而發起了身口以及六根的愛著,因為愛著有種種的造作──就是五根貪著五塵,因為貪著不捨,所以生生死死牽連不斷,所以歷劫長夜不得解脫。
[3] 一切親人眷屬,就是我們怨仇的來源。所有的怨仇,都是從我們周圍的親人眷屬而有。
[4] 假設沒有親屬的關係,就不會產生怨仇的機會。
[5] 若能離親就是跟眾生不要產生親人眷屬的關係,就離開與眾生結怨仇的因緣。假設我們不要跟眾生產生接觸關係,就沒有機會結仇。
[6] 假設兩個人在不同的處所、在很遠的他鄉相隔著,從來沒有碰面,也不知道誰是誰,怎麼會有怨恨產生?
[7] 都是因為接觸在一起,才有產生怨仇的機會條件,有這個環境來產生怨仇。
[8] 因為用貪瞋痴的心去觸動周圍的親人眷屬以後,就會回報、產生出忿恨之心。
[9] 責望就是期盼,作為親人眷屬,就會互生責望。可是不是我們想要他怎麼做,他就一定能夠達到我們的要求。多一分責望,壓力就多一分,忿恨的情緒就會增加。
[10] 稍微不能達到他的要求,就產生瞋恨。
[11] 你有錢人家就來要,你貧窮人家就不理你。
[12] 給一百次,他也不感念你的恩德。
[13] 一次沒有滿足他,他就生起忿恨瞋惱之心。
[14] 異心就是一種加害報復之心。起了瞋恨心以後,就想要傷害報復的心。
[15] 於是最後互相傷害,彼此怨仇就起來了。
[16] 推此,就是從這邊推論。我們前世今生未來的怨仇,不是別人,都是從我們的親人眷屬而來,所以最後結論──眷屬就是我們怨仇的根源。
[17] 既然我們知道親人眷屬就是怨仇的根源,應該要趕快誠心努力的悔過。
[18] 無始輪迴來到今天。
[19] 經生就是多生多世。
[20] 無量劫的親人眷屬們。
[21] 我們要趕快替我們多生多世的父母親屬,不管在哪一道,或者是我們現在的眷屬,我們都替他們皈依三寶,因為所有的功德從皈依三寶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