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涅槃是用「進入」的嗎?

   第一次看到「涅槃」這個詞彙,是在快二十年前,看「釋迦牟尼佛傳」。進一步了解內容時,則是在佛學院時。

   相信很多人聽到涅槃的「經驗」跟印隆一樣吧!像是「佛於死後入涅槃」、「佛般涅槃」,查查佛學辭典:「熄滅」之義,指出世聖人所證;說真的還是霧煞煞,根本無法了解,就當作是一個佛學專有名相了。所以一直以為涅槃是一種境界、一種領域,甚或是一個另外的神聖存在。接著再聽到大乘闡述的「生死即涅槃」,更是難以理解,覺得都是佛說,怎麼大小乘差別那麼大!

   這就是「名相」錯認的危險!佛所說法,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不是隨便說的,都是教導我們離苦得樂的真理。所以有古德云:「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突自困!」,這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被名相迷惑了。

   文字的運用很重要,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實不只是中文會有對「涅槃」的錯覺,外文也有類似的用法:「The Buddha entered into Nirvana or Parinirvana after his death」。用「enter」這個字彙,相信外國人也一樣容易解,想像Nirvana(涅槃)是「進入」另一個staterealm(境界、領域)吧!

  其實,佛典裡不是這樣說的,在目前可以找到的最原始巴利文經典,有用「Parinibbuto」來說明佛或阿羅漢等證了涅槃真理的聖者的「逝世」,但這個字是表示此報身盡後,不再受生(不受後有,所作已辦)之意。

  應該是要這樣說比較完整:「after the Parinirvana of the Buddha」,意思是「佛般涅槃後」。

   涅槃是照見真理,心不再執取,無所罣礙的平等自在。大乘佛教的觀點:「生死即涅槃」,其實就是從原始佛教所說的觀念而來,為一無二。任一事物都可以是「生死」,,也可以是「涅槃」,端看你的心念如何。

  當然講一大堆還是對於文字的臆測猜想而已,只要有對立分別的心念,就是落入世間法。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老實用功,這是自內證的功夫。

  當下即是涅槃,那是真理,不一不異,無所來也無所去。

  好好用功吧!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