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地藏經》的結構


   《地藏經》的結構,其「因、緣、賓、主」都扣得很緊,具有次第且定義深遠,全部十三品可為四大段:

壹、能化之主
第一〈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二〈分身集會品〉
說明教化眾生的導師,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以及地藏菩薩。

貳、所化之機
第三〈觀眾生業緣品〉、第四〈閻浮眾生業感品〉、第五〈地獄名號品〉

說明眾生的業因、業感跟業報,地藏菩薩所教化的對象是娑婆世界的罪苦眾生,從地獄、餓鬼、畜生乃至於人天都是。

參、度生之緣
第六〈如來讚歎品〉、第七〈利益存亡品〉、第八〈閻王讚歎品〉
如來為聖人的讚歎,閻王是凡夫的讚歎,藉由讚歎了解地藏菩薩能夠利益存亡。地藏菩薩以善巧方便,藉由一切佛法的因緣,如供養、讚歎、禮拜、塑畫形象,讓眾生學佛,種下離苦得樂的得度因緣。

肆、成佛之因
教化眾生最終極目的就是成佛,這是最大的利益,因此第九品到第十三品是講修行成佛,這五品分成二部份:

一、念佛、迴向
成佛之因有兩個方法,一是稱佛名號,二是念佛要知道如何迴向。第九〈稱佛名號品〉是念佛,第十〈校量布施功德緣品〉是說明迴向。

二、流通分
第十一〈地神護法品〉:「地神」就是堅牢地神,發心要護法流通。
第十二〈見聞利益品〉:以「見聞」為流通,修法者自受利益,也希望一切眾生能夠得到利益,所以佛弟子必須要廣為流通。

第十三〈囑累人天品〉:佛在忉利天宮講經結束以後,回到人間即將涅槃,因此將尚未得度的眾生交代給地藏菩薩,還有囑累人天要來護持這個法門。

   因為佛說「不可以非器之身成佛道」,其他道的眾生雖然有佛性,但要先把三途的眾生轉化到人天,然後從人天裡面再修道成佛,所以「囑累人天」其實已經囑累六道眾生。另外教示我們,要珍惜人天這一道的因緣,好好的修行。

    在最後,釋迦牟尼佛最後交代地藏菩薩,不要讓南閻浮提的眾生墮惡趣,[1]要修佛法並讓他增上,彰顯在唯有三寶才能夠救一切苦。[2]並說了一首「傳法偈」:現在未來天人眾  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  勿令墮在諸惡趣。」就是「付法偈」,把這個法交代給地藏菩薩。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08Y025M 音檔3:30 - 7:00

  第一品跟第二品是講能化之主,第一品是忉利天宮神通品,講到佛為母說法,上升忉利天,本身就是不可思議、這個發起因緣不可思議,不在人間說法,在天上說法。為什麼在天上說法?要報母恩,所以這一部經是孝經,能化之主。

  第二品是分身集會品,就是這一部經的主要讚歎的教化菩薩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也顯示祂的神通,所以能化之主都顯示祂的神通,那麼第二分身集會,就是十方的地藏菩薩也共同都來集會到忉利天宮。祂來集的時候,當時並沒有合成一身,祂在忉利天上,有十方的地藏菩薩在這個地方展現祂的殊勝境界,所以一、二是釋迦牟尼佛還有地藏菩薩,也就是這一部經與其他經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能化,能教化的主人,他們兩個來出場。

  三、四、五就是佛跟菩薩的出現,有什麼用意呢?就是所化之機,就是所渡化的眾生對象是哪一些呢?在佛介紹地藏菩薩祂跟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有非常殊勝的因緣,所以我們在這一個地方所接受地藏菩薩的護持是佛所親口付囑的。就是佛不在的時候,雖然有十方的菩薩來渡化眾生,但是親領佛的付囑的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祂教化的就是娑婆世界的這一些眾生,而這一些眾生裡面最苦的眾生的業緣、業因跟業感,就是以最苦的來代表。

   六、七、八就是度生之緣,我們今天開始講的知樂法裡面,就是希望把這一些教化的眾生,能夠使他們離苦得樂,如何使他們離苦得樂的因緣,如何教化眾生能夠出苦的度生之緣,就是六、七、八這三品。

  那麼教化眾生最終極的目的在什麼地方呢?就是成佛之因,所以第九品到第十三品是說明把這一些眾生最後都能夠導向涅槃,所以這一部經裡面四大段:因、緣、賓、主,都說得扣得很緊。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08Y029M 音檔0:00 - 05:22

  《地藏經》第七品〈利益存亡品〉,是在整部經中間的部份,雖然說到這個中間,這是前後有貫連的,所以這一整部經我們稍微複習一下,《地藏菩薩本願經》整部經分成四個結構:

  第一部份、就是第一品跟第二品,〈忉利天宮神通品〉跟〈分身集會品〉,正式講能化之主,就是教化的主人、教主他的情況,以及這一部經所展現的與其他經不一樣的地方。演教的處所是在忉利天宮,參與的大眾是四方諸佛及天龍八部,所以它所呈現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神通力,就是〈分身集會品〉也是神通,〈忉利天宮〉神通也是神通,這是佛以一個不是普通情況的顯現,要說這一部經。

  為的是什麼呢?為的是下面的三品要所化之機,就是要度眾生,而度什麼樣子的眾生呢?是度娑婆世界裡面最苦的眾生,那這一些眾生的情況是怎麼樣呢?就是第二段的觀眾生業緣〈閻浮眾生業感〉跟〈地獄名號〉,這就是所化之機。能化之主是佛、地藏菩薩,他們有無量的神力,這些神力要做什麼?因為所化的眾生,他們的業緣、業感乃至於果報是非常的不可思議,也不是一般泛泛之輩。這個度出去以後時常又回來了,這是所化之機的業是跟能化之主的神通,這兩邊的拉力彼此就是互有消長。

  那這中間能化之主的佛、地藏菩薩,以要所化的這一些最苦眾生中間的能度與否?能不能夠受教呢?就關係到第三部份的度生之緣,就是要度化眾生,中間要有一個溝通管道,這溝通管道就是眾生與佛菩薩之間的緣份如何建立。有緣才能夠度眾生,有緣的眾生才能夠得度,而這個緣的牽引是怎麼樣?所以在第三部份就是眾生之緣,也就是我們上次所說的〈如來讚歎品〉,今天要說的〈利益存亡品〉,跟後面的〈閻王讚歎品〉,這三品裡面是度眾生的緣。所以我們在這地方看到他所謂的眾生之緣,是以讚歎為始為終,如來讚歎為開始,這個是聖人的讚歎;閻王讚歎,這個是凡夫的讚歎,那麼無論聖與凡,他們藉由讚歎才能夠讓我們了解地藏菩薩能夠利益存亡,所以我們要讚歎這一部經,就是因為如來也讚嘆,閻王也讚歎,讚歎的內容就是地藏菩薩藉由祂的願力,能夠利益存亡──我們這一部經的這個結構。

那麼利益到存亡以後,最大的利益是什麼?是接引一切眾生成佛至涅槃,所以第四段就是成佛之因,如何使眾生接引以後讓他自己修行,能夠達到極致,所以就是成佛之因。如何成佛呢?後面的〈稱佛名號〉就是念佛,〈校量布施〉這是迴向。所以成佛之因有兩個方法,一個就是稱佛名號,只念佛,那念佛,光念佛,心念裡面要怎麼樣?要知道如何迴向,所以要做一個「校量布施」的工作。最後的流通分裡面的〈地神護法〉、〈見聞利益〉跟〈囑累人天〉,在這一部經裡面呢其實它有次第,那麼它的定義也非常的深遠,然後他是非常的豐富。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08Y033M 音檔1:03 - 3:15

  對這個《地藏經》整個的結構應該是有一個概念,前面最頭先一來是能化之主,就是說明教化眾生的主人,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囑託地藏菩薩,而所化的眾生,偏指惡道的眾生,所以後面有眾生的業感業緣,乃至於地獄名號,這個是所化的眾生。

  而能化之主跟所化的眾生,中間要有一個溝通的橋樑,也就是說佛菩薩要度眾生,這中間要相感應,相感應裡面,就後面這三品裡面所說的度生之緣,如何才能夠使眾生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以度生之緣裡面,是前面那一品的利益存亡品,所以這整個地藏經它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說如何的利益存亡,如何使眾生離苦得樂,知苦樂法。以一個這個中心點,然後在四圍來做一個發揮。

  所以利益存亡品就是這一部經裡面最大的宗用,就存者利益,亡者利益。那麼如何利益?所度的眾生是業道最苦的眾生,能度的是大慈大悲的地藏菩薩,而這中間利益存亡品裡面以什麼來開顯呢?以他的前一品就是如來讚歎品,以它的後面一品就是閻羅王眾讚歎品,就是你看它在中心點是一個利益存亡,如何利益存亡呢?它的前一品用聖者四聖當中的最高的,就是如來,來讚歎地藏菩薩,使眾生知所歸依。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08Y036M 音檔00:00 - 05:45

  〈稱佛名號品,在整個十三品裡面是算第九品,就前面我們把八品的經文已經介紹完畢,整個的地藏經全部十三品,分做四大段來說明。

在前面第一品忉利天宮神通品跟第二品的分身集會品,這個是說能化之主,就是教化的主人、教化的導師,這一部經是依釋迦牟尼佛介紹地藏菩薩,所以教化之主是釋迦牟尼佛跟地藏菩薩,所以這是能化之主,有二品。

  那麼他們的教化對象是什麼呢?所化之機就是罪苦眾生,此法界裡面的三惡道乃至於六凡的眾生,所以所化之機是屬於後面的三品,就是從第三品開始的觀眾生業緣品,第四的閻浮眾生業感品,乃至於第五的地獄名號品,所說的是眾生的業因業感跟業報,所以這個就是所化之機。以最上的佛菩薩,度最下的這個凡夫,從地獄餓鬼畜生乃至於人天,就都是地藏菩薩所教化的對象,所以所化之機,所說的就是一切眾生的業,從因到果跟中間的因緣。

  所以能化之主,所化之機,他如何來度化,就是聖凡之間的跨越橋樑的因緣是什麼?就後面的第六品、第七品跟第八品,就是菩薩的善巧方便,乃至於他的大慈悲大誓願力而來度化眾生,依他的誓願而度眾生的因緣成熟,所以藉由如來讚歎利益存亡,乃至於閻羅王眾讚歎品,這個是菩薩的度生之緣,就是所化的眾生。但是要去度化眾生,中間必須要有一個因緣,沒有因緣,沒有眾生願意接受教化,所以後面的這三品就是六、七、八,這三品就是度眾生的因緣,藉由一切佛法的因緣,佛法內容裡面供養讚歎禮拜塑畫形象,而使眾生有學佛的因緣,而能夠不落惡道,所以這個是度生之緣。

  度眾生使他能夠離苦得樂,而得樂到什麼樣子的程度呢?菩薩的願力才能夠滿願呢?在後面就是從第九品,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稱佛名號品一直到最後的第十三品囑累人天品,中間有五品,也就是我們這四科裡面、最多的內容裡面,算品,最多的這五品,所說的就是成佛之因。度生之緣,先讓他能夠離苦得樂,那麼度出來以後,最終極的目標卻希望一切的眾生都能夠成佛,所以最後就是說到成佛之因,所以這個是後面的這五品講修行成佛。

  所以我們看從第一品一直到最後一品,這中間整個來說它有一個脈絡可尋,前面的能化之主這個是聖,所化之機這個是凡,度的眾生。再來度生之緣,就是具有什麼樣的因緣?這個是聖法,佛法的法,那麼成佛之因這也是一個法,那怎麼樣子能夠成佛?那時候就是由眾生方面要怎麼樣子的努力而才能夠成佛,所以這個是他的一個整個的連續性。所以地藏經裡面,其實聖凡都說到了,因果也都說到了,而最高的終極目標,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回到自己的本家,也就是能夠回到自性之佛道。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08Y041M 音檔02:00 - 03:15

  這一個地神護法品跟後面的見聞利益品,乃至於最後的囑累人天品,這三品在這一部經裡面是叫做流通分,就是流通分。這一部經希望到後世能夠廣為流傳裡面,有三大部份來做負責做流通的工作,所以第一個就是地神先發心擁護,然後到後第二的是見聞利益的流通,最後釋迦牟尼佛的囑累人天的流通,就是咐囑拜託人天來流通這一部經。

  所以這三品的流通裡面,地神囑累人天品是人的流通,那麼見聞利益就是聞法的流通,就是聞到這一部法要有什麼樣子的因緣呢?見聞,就是能夠見到這一部經、聞到這個法門,就能夠得到利益,使後世的眾生呢有廣為利益的果德,所以這一品經裡面也是很特殊的地方,在它有三品來做流通分,就是能夠咐囑人天,能夠見聞利益,乃至於地神護法。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08Y042M 音檔00:00 - 03:18

  翻回來前面這一品,我們這一品是叫做〈見聞利益品〉第十二,那麼這一品跟前面〈地神護法品〉,還有後面〈囑累人天品〉,這個是在本經裡面三品的流通分,三品流通。那我們看上一次,就是你們翻過來三十一的那個講義的地方,有說到流通,流通分裡面是有這三品。為什麼以這三品來做流通分呢?因為在整個忉利天宮,釋迦牟尼佛讚歎地藏菩薩的威神功德大願慈悲之後,「地神」就是前面的堅牢地神,祂自己發心要護法流通,所以以護法護持修這個法門的眾生來廣為流通,只要有修這個法門的眾生在,那麼地神祂就是發願流通、護持。這一部經的最後面囑累人天流通,那是佛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忉利天宮講經即將結束以後,回到人間也即將涅槃,就是佛燈將滅的時候,囑累這些尚未得度的這些眾生,交代給這個地藏菩薩,還有囑累人天,要來護持這個法門。所以前是地神自己發心流通,後是釋迦牟尼佛的咐囑,是應該要受佛來交代流通。

  那這一品的〈見聞利益品〉的流通就很殊勝,它的流通是在什麼地方呢?是以「見聞」而為流通,就是我們這些修法者有因緣得見得聞,而能夠得到利益的話,也應該廣為流通;就是自受利益,也希望一切眾生能夠得到利益,所以這一品的流通是以見跟聞為重點,所以利益裡面包含了這個小利益跟大利益。「地神」祂就是天龍八部,乃至於人天護法,佛就是講四聖,那見聞這個地方是講自己的發心,就是歸結到自己,我們也是要可以流通,修法者也可以負責護法來流通,不但是可以流通,而且是應該要流通這一部經,所以說完這部經,聞見這個地藏法門之後,我們佛弟子必須要負起流通的責任,修法乃至於流通的責任。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08Y045M音檔49:50 - 54:05

  就是把人天的事情都交代給你,但是照理講應該九法界或者是六道全交代,為什麼祂只交代人天?事實上,地藏菩薩祂地獄裡面的眾生,祂還蠻用心在做救度的工作,為什麼在這一部經最後是囑累人天,把人天交代而已?這裡面的意思是說,如果要修行只有人天,所以要成佛,其他道在法華文句裡面就曾經有問過說,能夠讓五道的眾生都成佛,就是一隻雞、一隻狗、一隻蛇,你讓牠成佛有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就是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那我們讓這些螞蟻讓它也成佛,都能夠證到佛的果位,佛說不行不行啊,他說不可以非器之身成佛道,所以成佛一定要從人道去成佛的,所以如果是其他的眾生、其他道的眾生,雖然他有佛性,要成佛之前一定要先到人道來,先把三途的眾生轉化到人天,然後從人天裡面再修道成佛,所以囑累人天」其實已經囑累六道眾生,但是就是講說要成佛之前要先到人天來,所以三惡道的眾生他要先到人,然後人天,然後再成佛。

  那我們若往生西方的話,他說不只人天可以往生,畜生、餓鬼、地獄都可以往生,他們都會往生,可是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再是地獄、餓鬼、畜生的眾生了,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它他就不是畜生道了,他就變成人天道,然後就在那個地方修行成佛,可是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有畜生道嗎?不是有迦陵頻伽嗎?不是有共命鳥,那些鳥不是畜生道,那些鳥是阿彌陀佛變化,那是化身佛,化身佛不是畜生道三惡道的眾生。

  所以要成佛之前一定要做人天道,所以在其他道的眾生,如果是三惡道的眾生,地獄道的眾生,他可不可以往生?他可以往生,他只要能夠願意念佛往生,可是往生極樂世界,他就變人天了,所以囑累人天其實也就是囑累六道眾生全部交代了。

  這裡面也告訴我們,我們今天不用漸漸地從三惡道再變人,然後再成佛,當下就在人道上,那就表示說現在這一個身份是最好修行的一道,其他道難修,在這一道裡面,距離佛道是最近的,所以這一道要能夠好好的珍惜。一天出生那麼多人,這世界人口那麼多也沒什麼稀奇,當我們擁有的時候都不覺得珍惜,即將失去的時候才會說早知道我會好好修行,所以這個是一個很遺憾的事情。就像我們今天能念佛能拜佛,或者是我們能夠來聽經,就覺得過一段時間,想要好像覺得很容易的事,然後知道這種因緣的聚會能夠掌握,其實這個是一個很珍貴的一個因緣,就是因為剎那即失啊,過一段時間,有其他的人事因緣、身體因緣、社會國家的因緣,要好好的修行三寶,其實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囑累人天就是要珍惜人天這一道,能夠好好地修行。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08Y046M音檔00:28 - 07:50

  〈囑累人天品也就是這一部經最後面的流通分,一部經有序分、有正宗分、還有流通分,那麼本經的流通分與其他經典不一樣,其他的經典的流通分,一般來說都是說完此經以後,在座的大眾有多少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者是多少的眾生得法眼淨,然後歡喜信受作禮而去。可是這一部經到最後的囑累人天品與其他經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在說完這部經以後,釋迦牟尼佛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傳法工作,就把祂在娑婆世界教化、整個佛法教化的責任,完全付託交代與授權給地藏菩薩,就是藉由這一部經裡面,是做一個公開的受贈的工作,所以這個是與其他經不一樣,也當顯本經以及地藏菩薩,在整個佛法教化上的地位是很特殊的。

  所以在這一部經最後裡面,釋迦牟尼佛最後交代地藏菩薩說,不要讓南閻浮提的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就是交代祂要來負責教化這一些習惡眾生不要墮惡趣,何況更落五無間罪,這個是我們上一次有說過的地方。那麼不要墮惡趣、不要墮地獄,甚至要修佛法、修無上因緣,只要有點滴的善根,那麼希望地藏菩薩接受釋迦牟尼佛的囑託,能夠護持這些修法的眾生漸修無上,所以先說不要讓他墮惡趣,然後再說如何讓他增上,所以所有的斷惡修善的工作,都交代給地藏菩薩了,所以這個是我們在最後一品裡面,釋迦牟尼佛簡而言之,把所有的教化工作簡化成這兩部分,就是不要讓這些眾生墮惡趣,然後修佛法有一點一滴一沙一塵的因緣,讓他們能夠不要墮落的,這個也說明在這一部經裡面,最後其實他的義趣裡面彰顯在唯有三寶才能夠救一切之苦。

  所以在這一品經裡面,三次的咐囑有釋迦牟尼佛臨將涅槃裡面無限的心意,語重心長裡面,在這個地方。這一首偈又叫做傳法偈,就是付法偈,就是把這個法交代給地藏菩薩,所以後來我們在禪宗裡面,我們看到五祖要傳法給六祖慧能大師,半夜傳法的時候,他把衣物傳給這個惠能大師的時候,除了傳衣之外,他也傳法,那麼傳法裡面就說我這個禪宗這個法脈,可是六祖那個時候是暗中受法的,跟這個地藏菩薩的這個傳法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五祖他有傳法給六祖大師的時候,他就有傳法偈,傳法偈裡面他就說了: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說傳衣這是看得到的東西,可是從五祖傳給六祖之後,他說以後衣就不傳了,為了怕大家起爭奪,所以到六祖以後就衣不傳,可是法就是要一直傳法下去。

 

 



[1]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13 囑累人天品〉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CBETA 2023.Q3, T13, no. 412, p. 789b3-6)

[2]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13 囑累人天品〉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眾付囑於汝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CBETA 2023.Q3, T13, no. 412, p. 789b1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