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 星期二

一聲佛號一聲心(2023結夏安居課程)


   今天的課程是「別願」,有求佛護念、正發願,[1]〈淨土發願文〉云:

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愍我,當加被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

  此別願分二,[2]一是「明護念之心」,說明阿彌陀佛對淨業行人的護念之心;[3]二是「明護念之事」,闡明阿彌陀佛護念淨業行人之事。[4]

   在第一「明護念之心」,[5]師父釋「諸佛心者,是大慈悲」,舉晚課禮拜八十八佛中,阿彌陀佛又稱法界藏身,因為諸佛皆證同一法性理體。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因能體悟與眾生同體無二,而感同身受,哀愍沉溺生死苦海的六道眾生,發四十八願,由願導行之力量,願拔苦而生極樂。

  又舉寺裡「法爾如是」的大殿匾額,[6]法本來如此,不是修得的,是本有的;本來就是這樣的,不是造作的,因此能起無作慈悲的善根力。所以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7]彌陀念九界眾生,如母憶子;如果能如子憶母般的稱念名號,自然如磁吸鐵,被阿彌陀佛的光明緊緊攝取不捨,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接下解釋「禪觀」(出《觀經》),[8]師父詮釋,日觀象徵絢麗光明,如西方極樂世界。若作專一觀,省庵大師云第十三觀,為總觀,觀極樂世界之殊勝;古德有許多人依此觀想,成就往生。

   省庵大師並施設二個問答,幫助行者對於淨土法義的理解。第一個問題,[9]既然提倡持名念佛,為何要兼修觀想?省庵大師云,持名念佛是主要,而觀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為輔助,主副要分清楚,有觀想作為輔助能更專心,不會疲累散亂,此是相得益彰,也是因應眾生根器,並了解極樂淨土境界,能欣慕與收攝。


   師父並舉善導大師的臨睡觀念佛法,[10]作為淨土行者凡欲入觀及臨睡時的修持,正念而寢,久遠行持必能成就生於淨土。師父並說,因為沒有雜想妄念,此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獲致身心健康,鼓勵大家臨睡時念佛,不要想世間事,朝朝見佛起,夜夜伴佛眠。

   第二個問題,[11]觀想時若見佛,是魔事嗎?省庵大師云,參禪無念(無緣境)而現,名為魔事;念佛人本來觀佛而佛隨相現,此名感應道交,是相應而非魔事。師父提到《楞嚴經》所講的五十陰魔,提醒我們注意。並說明淨業行人於臨命終時所見佛,若平日具足深心信願,即是被接引;且六字名號具足無量光明,慈悲護念加持。但對境界若作狂喜執著,緊抓不放,恐反成魔事,因此不要見境起心動念,要作水中月、鏡中相、夢中事,能所當下都是緣起法的空寂之相。

   接下來的正發願有三,先說明「現生願」,[12]為祈求現生可以得到利益。師父開示此能獲得四種悉壇的現世利益:宿障自除,對治悉壇;善根增長,為人悉壇;煩惱無明頓破,世界悉壇;妙心真境現前,徹見法性,第一義悉壇。至心念佛,阿彌陀佛的威德加持力,能使見思惑頓然空寂,頓破無明,橫出三界,悟證同時。


   時間過得好快,〈淨土發願文註〉已到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堂課,於課程末,師父並舉徹悟大師之偈:「一聲佛號一聲心,直下分明豈外尋,鞭影未勞頻舉示,白牛運出古黃金。」淨土法門的圓頓直接,與不可思議威德,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信願當下,決定往生!

   很喜歡師父自在無礙的說法,而向下文長,靜待明年。希望自己還有福德因緣能隨善知識用功,自己也會好好用功,願報四重恩!


 



[1] 〈淨土發願文註〉:△二、別願二:初、求佛護念,二、正發願。今初。

[2] 〈淨土發願文註〉:阿彌陀下五句,明護念之心。願禪觀下,明護念之事。

[3] 〈淨土發願文〉願文:「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愍我,當加被我!」

[4] 〈淨土發願文〉願文:「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

[5] 〈淨土發願文註〉:諸佛心者,是大慈悲,以慈悲故,則有誓願,以誓願力,則當證知,由證知故,復當哀愍,以哀愍故,必應加被,此彌陀護念之心也。

[6] 《楞嚴經》:「非因緣非自然,法爾如是。」

[7]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8] 〈淨土發願文註〉:禪觀謂十六觀,始從日觀,乃至九品往生。或具觀十六,或專一觀。言一觀者,且指總觀,謂觀己身坐蓮華中,作蓮花開合想。蓮花開時,彌陀聖眾俱放光明,來照我身,水鳥樹林,皆演妙法,此名總觀。或但觀丈六佛相在池水上,垂手提攜,己身胡跪華中。亦可。

[9] 〈淨土發願文註〉:問:今既專持名號,云何復令觀想?
答:終日持名,暫時觀想,以觀助念,念則不散。縱令心粗境細,亦可託像而觀,復何礙乎!禪觀是醒時,夢寐是睡時,或醒或睡,皆得見佛;若不觀想,則見佛為難。

[10] 善導大師《睡前發願見佛文》:修淨土人,凡欲入觀及臨睡時,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聲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竟,發願云:
弟子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捨,哀憐攝受。
弟子某甲,不識佛身相好光明,願佛示現,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彼世界中清淨莊嚴,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見。
發願已,正念而寢,不得雜語,不得雜想。或正發願時即得見之,或睡夢中得見,此法系善導大師所立。

[11] 〈淨土發願文註〉:問:觀中見佛,得無魔事否?
答:參禪人本不念佛,而佛忽現,此則心境相違,名為魔事。念佛人本自觀佛,佛隨相現,此名感應道交,非魔事也。然須了知所見之佛,如水中月,非有非無,不可取著;若生取著,則恐反成魔事,切宜慎之。
金色身是正報,寶嚴土是依報。歷是經歷。寶嚴者,七寶莊嚴也。餘文可解。

[12] 〈淨土發願文註〉:△二、正發願三:初、現生願,二、臨終願,三、往生願。今初。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由甘露灌頂,故宿障除;由光明照身,故善根長;由手摩我頭,故煩惱無明頓破;由衣覆我體,故妙心真境現前。
宿障,指惑業苦三障;善根,即戒定慧根。昏煩之法,惱亂心神,名為煩惱,指見思惑;於第一義諦不了,名曰無明,指根本惑,由此二惑,故妙心真境不能顯現。今二惑頓空,故開悟現前也。圓覺是能證智,寂光是所證理,現前者,洞然明白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