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三慧講堂的專頁上,看到有關 西定會旻法師的介紹,想起近二十年前剛出家時,在慧嶽長老的指示下,法師贈送給印隆一件質料很好的冬季長衫,還有冬季中掛與短掛,至今仍在穿著。猶記得法師說,要道心堅固!
文章中提到法師是嘉義人,印隆也是嘉義人;法師駐錫在台南佳里,而印隆的祖籍也是在台南佳里;法師俗性為蕭,印隆的母親也是性蕭,原來還有這些相同因緣。
印象中,法師個性開朗,大而化之,卻又常持僧人威儀。或許是他的個性,能擔得住 慧嶽長老嚴格的磨練。慧嶽長老主持的中華佛教編撰社,所出版的《天台教學辭典》,就是由 西定會旻法師擔任主編的。
台北三慧講堂──從「金唐殿善行堂」到「金唐山善行寺」之發展概述(四)/禪慧法師著 (2021年4月發表)
五、祖道永存 西定會旻 (1939〜)
善行寺自開山以來,迄今為止,共歷五任住持。
民國86年(1997)傳妙和尚圓寂,世壽八十。由原任監院西定會旻法師(蕭炳輝)繼任第五代住持。除繼續「善行幼稚園」幼兒教育之推廣外,多年來與弟子日慧法師及文史工作團隊一直努力不懈,雖被恐嚇卻從不氣餒退縮,克服重重難關,為「善行寺」歷史建物之永存,爭取「古蹟」指定而奮鬥!
開元寺前講師、駒澤大學出身之台灣佛教革命僧證峰法師林秋梧(1903〜1934),生前有〈贈青年僧伽〉詩云:
菩提一念證三千 省識時潮最上禪
體解如來無畏法 願同弱少鬥強權
我想把這首詩拿來送給西定法師倒是滿適合的。
我認識西定法師是去駒大留學前,民國66年(1977)記得是在慧山寺,他把他的碩士論文《華嚴澄觀大師與天台湛然大師之比較》拿給我看。
說來還真巧,台北法濟寺(後來從新店移到石碇)住持慧嶽印心法師(1917〜2016),是我們共同認識的天台宗前輩。慧嶽法師與覺心、聖心等為新竹法源講寺開山斌宗法師大弟子,曾任慈航中學校長,創辦慈航佛學院,他也是立正大學大學院(研究所)出身。他有個很有名的師弟叫淨心法師,斌宗法師早逝,淨心法師後來親近中佛會的白聖長老。
慧嶽法師很喜歡年輕人,學生時代我常跟同學去找他,他常勸我們要用功讀書,有機會到日本留學。在他的鼓勵下,有不少人負笈扶桑研究佛教。他也是很值得尊敬的一位「善知識」。
西定法師、嘉義人氏,依止慧山寺傳妙和尚剃度,入台中南普陀佛學院研修佛法。1974年渡日,於立正大學大學院攻讀佛教學,三年後得碩士學位。1977年隨傳妙和尚入主善行寺,就任監院。這也是他人生歷練的開始。
法師為人風趣幽默,喜歡說笑,但他的笑話沒有幾兩功夫,不一定聽得懂、猜得準,更何況會心一笑或哈哈大笑!
我想佛菩薩真有靈,真是找對人了,如果缺少西定法師那純真樂觀的天性,很多人早就倒下去了,即使不倒也會逃之夭夭或罹患憂鬱症。
但佛教的工作,佛法的擔子總得有人承擔啊!「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要做牛做馬,而且無怨無悔,眉毛拖地,又談何容易!「如來家業一肩挑」――西定法師就是這樣一位活生生站在我們面前的例子。
曾聽一位佛學院畢業的資優生說,她已經30幾年沒讀書了,不是不讀書,是沒時間、沒精神、沒體力念書,為什麼?30多年來天天為蓋道場忙,哪來時間念書啊,事情多如牛毛,哪有心情念書,做完事一坐下來就打瞌睡,睡覺時間都不夠,什麼都別談了……。
人生的路要自己走,怎麼選擇自己決定,怨不得人。對西定法師而言,從民國66年(1977)跟隨師父傳妙上人擔任善行寺監院以來,一直掛心,忙不完的不是蓋道場,因為善行寺、本善寺各項工程,在前任住持由定和尚時早已大致完成。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走法院」成了家常便飯。您說奇不奇?人生很多事還真難預料。
☆ ☆ ☆
傳妙和尚一上任,即面臨著金唐殿對善行寺「基地歸還或規劃交換」之諍。
此在由定和尚過世那年,民國65年(1976)5月24日,以由定住持(陳先容)之名,致金唐殿管委會主任林奉山之函中,早已指出:「善行寺就現在所使用之土地,均有合法權源所在。其由來已久,原故至深,諒必為貴會諸先生所熟知,是以並不發生所謂『基地歸還或規劃交換』問題。」(詳〈臨濟宗金唐山善行寺大事紀〉西定法師提供)
台灣佛教寺廟庵堂,特別是歷史悠久百年以上之名山古剎,長久以來難解之問題,在工業化、都市計劃後,一一浮現。由於土地增值,利益龎大,引來各方爭相覬覦,原本單純之事,往往變得很複雜,特別是資訊發達的時代,一傳十,十傳百,對修行人形象造成很大影響,實乃不勝枚舉。
過去的人因信仰而無私之奉獻,只要一句話、一張紙,就可以達成的事,到了今天,早已不復存在。
與善行寺關係密切的「金唐殿」,於民國74年(1985)正式公告為三級古蹟,其文化財、文化資產受到國家保護。跟「金唐殿」同一時期興建之「三寶殿」卻不在此範圍。開山惻淨和尚時建造的「大士殿」及由定住持之手建立的後院「大客廳」,護龍建築及文物等更別談了。
根據台南佳里出身文史專家吳新榮醫師之考證,「金唐殿」與「三寶殿」為同一時期之建物,善行寺未建立以前,已有此「三寶殿」供奉釋迦、文殊、普賢等華嚴三聖。清代利用三寶殿為書房,日治初期設立公學校,即佳里國小之前身,戰後「鯤瀛詩社」亦成立於此。故三寶殿可謂為佳里文化之發祥地。(《金唐殿善行寺沿革誌》P.31參照)
金唐殿初建於清康熙37年(1698),原名「代天府」。嘉慶23年(1818)改用現名。昭和3年(1928)金唐殿管理人黃深淵主委再重修。
民國74年(1985)金唐殿正式公告列為「古蹟」,何以獨漏善行寺所屬之三寶殿與大士殿?誠如西定會旻住持所云:「金唐殿與善行寺雖是兩個不同宗教團體,但卻深具淵源且為善緣,兩者雖為不同信仰,卻有很長一段時間共同管理,傳為地方美談。從歷史、文化、教育、宗教、地理環境、時空背景等來看,有其不可分割的一面。」
從日治末期繪製的「臨濟宗金唐山善行寺境內建物圖」清楚看出,現今金唐殿與善行寺實為一體之建築群,整體觀之,分作三殿:1、金唐殿 2、三寶殿 3、大士殿。
台灣人類考古學界巨擘劉益昌博士說得好,「停車場使用可以有替代方案,但文化古蹟拆除後,是永遠的消滅」。學者呼籲:寧要古蹟不要停車場。台南即將建城400周年,不希望古蹟都被開發剷除!根據《中國時報》2020年7月7日報導,台南佳里善行寺列歷史建築。善行寺指定或登錄文化資產審議案,委員咸認建物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因日治以來,善行寺與金唐殿共同呈現佛、道、齋等宗教融合之空間關係,具有其建築史上宗教空間形塑價值,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
七0年代台灣經濟開始起飛,諸多佛寺及齋教、道教等有關之古建築,幾乎拆毀殆盡,少有保留。然善行寺近百年來除了建物保存完整外,更保留許多重要文物,如日治時期麻豆彩繪大師「黃矮」之代表作,屋脊栩栩如生的「八仙泥塑」,1924年(大正13年)開山祖惻淨和尚重建時的「雲板」,1963年(民國52年)二代住持證中和尚所立的〈敬誌黃深淵先生偉績〉「石碑」,日治時北門郡最早成立南薰幼稚園之「印章」「校鐘」,日治時期祭祀用的器皿,法會用的各式法器等等,這些都是歷史的見證。(參閱〈善行寺的文化特色〉西定法師提供)
金唐山善行寺建築物年代久遠且整體完整,為台灣現存民宅式三合院寺廟、三教合一的老齋堂。大廳為疊斗式架構,伸手為穿斗式,屋脊為大脊,且脊上有早期八仙陶土泥塑,而且這些陶土泥塑,據說是民國初期何金龍來台整修金唐殿期間所塑造的,極具保存價值。屋瓦為薄紅瓦,主體建材有圓柱形木材、白灰牆、洗石子山牆、木質楹椽,通廊為出步起。寺院內主廳奉祀準提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達摩祖師,左右「室仔」供奉歷代祖師、先賢大德之蓮位。大士殿內和走廊鋪上象徵佛教「八正道」的八角大紅磚;功德堂、父母堂、廂房鋪上象徵「六和敬」的六角大紅磚,頗具佛教文化特色。
依據2023年1月2日聯合報台南即時報導:「創建於1836年、重建至今滿百年的台南佳里善行寺,為慶祝建寺百年,目前正在舉辦『流金歲月煉世紀』文物特展,展出寺方保存至今的上百件古文物,有日治時期重建寺廟的藍晒圖、僧人百年前使用的竹編箱、台灣第一家民營印書店刻印的經書等,難得一見。
百年善行寺目前被列為歷史建築,寺方在百年之際,特別整理相關文物,編纂寺史手冊,藉由展覽介紹建築特色與文物之美,希望能讓更多人看見。」
結語
筆者是出家人,也是專業的宗教師,從年輕起一直從事教職、弘法、研究工作。
對出家人而言,既已捨俗出家,於諸世間,夫復何求?出家人於諸世間固然「無求」――不求名、利、恭敬,一切隨緣。但「隨緣」並不代表什麼都不做,都不關心,或隨風飄蕩,消極無所作為。
很多人誤會「佛教」,更不了解「佛法」,以為「食菜」就是佛教,就是修行。不知「素食」只是慈愛眾生的一種表現,並不能代表佛教的全部。金剛為什麼怒目?菩薩為什麼低眉?菩薩為了掃除世間的黑暗、污穢、障礙,不得已只好現憤怒相,對好人拿香,對壞人拿槍,讓眾生不敢為惡,回歸純真本性。觀音三十二相,相相圓通,都是為了引導迷途眾生,慈航普渡,勸善棄惡。
為了佛法常住世間,法輪常轉,不合理的事,應當據理力爭時,該做的還是必須去做。人世間不能沒有是非,若無「是非」,何來「公道」,有「是非公道」才不會混亂,暴戾之氣才能化解,大家才能安心、安樂的過日子。
轉貼自《妙林雜誌》第33卷8月號
(本文於2023年3月已部分修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